❶ 剛剛接觸環保,要辦理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需要什麼資料,參加什麼培訓。完全不懂。特來請教
2011年12月30日由環境保護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的《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許可管理辦法》,(一)辦理依據:
1、《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令第412號)。
2、環境保護部《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許可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23號)。
3、環境保護部《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分級分類標准》(環發[2004]173號)。
4、環境保護部《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申報工作程序》(環發[2004]173號)。
5、環境保護部《關於印發〈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單位年度考核內容及程序〉等文件的通知》(環發[2005]84號)。
(上述文件可從環境保護部網站(網址:http://www.mep.gov.cn)下載)
(二) 辦理范圍:
從事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的單位。
(三) 辦理時限:
自受理申請材料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並於每月十日前將申報材料報送環境保護部。
(四) 辦理程序:
申請單位向省環保廳(科技處)申報材料----材料齊全,形式符合要求,省環保廳(科技處)接受預審----省環保廳(科技處)對所提交材料進行審查並組織專家和當地環保部門(或委託當地環保部門)進行現場核查----省環保廳形成書面預審意見並加蓋專用公章----通過預審的,由省環保廳將預審意見及申報材料報送環境保護部審批。
(五) 申報基本條件:
1、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或者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法人資格,且注冊資金符合標準的要求。
2、具有一定數量的維護設施正常運轉的專業技術人員;
(1)申請甲級資質的單位應具備不少於10名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在職技術人員,其中高級職稱不少於5名;申請乙級資質的單位應具備不少於6名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在職技術人員,其中高級職稱不少於3名。
(2)申請每一專業類別應有本專業領域至少3名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3)申請甲級資質證書的單位至少應有3名運營現場管理人員和10名操作人員取得污染治理設施運營崗位培訓證書,申請乙級資質證書的單位至少應有2名運營現場管理人員和6名操作人員取得污染治理設施運營崗位培訓證書。
(4)自動連續監測(水、氣;臨時、正式)專業技術人員按乙級要求。
3、連續一年以上從事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管理,達到本標准資質類別條件之一,且負責、承擔運營管理的污染處理設施所排放的污染物應連續、穩定達到國家或地方的排放標准,沒有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行為記錄並沒有發生重大運營責任事故。
4、從事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服務不足一年,尚未達到相應類別業績條件的,但符合除業績條件外其它申請條件的單位,可申請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甲級或乙級臨時資質證書。
5、受其他企業委託代為處理、處置工業固體廢棄物、電子廢物或高濃度廢水的單位,除具備前款規定條件外,還應當具有符合國家或地方環境保護標准和安全要求的處置設施。
(六) 受理所需材料:
1、環境污染治理運營資質證書申請表 (一式三份)。
2、附件證明材料。應裝訂成冊,一式二份,目錄應編頁碼。須提交附件如下:
(1)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或者事業單位法人證書復印件;
(2)上一年度財務狀況報告或者其他資信證明;
(3)技術人員專業資格證明材料復印件,包括學歷證書、職稱證書,以及勞動合同、社保證明和身份證等;
(4)現場管理和操作人員證明材料復印件,包括污染治理設施運營崗位培訓證書、勞動合同、社保證明和身份證等;
(5)實驗或者檢驗場所以及檢測能力證明(或運營單位與專門檢測機構簽訂有技術合作協議承擔運營單位的檢測任務的,可視為具備實驗室條件,附合作協議復印件);
(6)預防和處理污染事故的方案(應針對運營情況制訂本單位的,具可操作的應急方案);
(7)規范化運營質量保證體系有關管理制度(1、操作規程,2、操作人員崗位責任制,3、上崗培訓和考核制度,4、設備儀器維護保養制度,5、設施運行記錄和監測報告制度,6、突發事故處理和報告制度,7、葯品物品管理制度,8、產生廢物如污泥等的安全處理制度,9、污染物處理效果、排放情況檢測報告制度,10、委託方的廠規、廠紀和其他規定等。以上列舉僅供參考,不同運營類別應制定相應的規范化運營質量保證體系);
(8)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實例,包括①運營項目簡介、②運營合同(BOT協議可視為運營委託合同)、③用戶意見、④檢測機構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設施運行環境監測報告(每個運營項目應提供近一年各季度一份監測報告;自動連續監測類應提供監測機構的比對報告)、⑤運營項目備案表。申請臨時資質證書的,不需要提供運營實例;
(9)申請資質證書換證、增項、升級和臨時資質轉正的單位,應提交上年度運營項目單位所在地縣級以上環保部門出具的守法證明(內容包括:申請單位負責承擔運營管理的設施連續一年以上污染物達標排放,無違法行為記錄,無重大運營責任事故等)。
(10)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證書分級分類標准要求的其他條件的證明材料。
3、網上申報。
❷ 企業安全知識培訓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麻煩詳盡說明一下,謝謝!!
LeLeQQ1 ,你好:
總體而言,包括人的安全和物的安全,兩個方面,這些天,我們公司正在做這個培訓,我記得比較清楚,防火,防盜,防安全事故,安全生產,安全心理,事故預防。
❸ 綜合事故應急預案 專項事故應急預案 現場處置方案 關系
綜合應急預案,是指生產經營單位為應對各種生產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綜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單位應對生產安全事故的總體工作程序、措施和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生產經營單位風險種類多、可能發生多種類型事故的,應當組織編制綜合應急預案。綜合應急預案應當規定應急組織機構及其職責、應急預案體系、事故風險描述、預警及信息報告、應急響應、保障措施、應急預案管理等內容。
專項應急預案,是指生產經營單位為應對某一種或者多種類型生產安全事故,或者針對重要生產設施、重大危險源、重大活動防止生產安全事故而制定的專項性工作方案。對於某一種或者多種類型的事故風險,生產經營單位可以編制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或將專項應急預案並入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應當規定應急指揮機構與職責、處置程序和措施等內容。
現場處置方案,是指生產經營單位根據不同生產安全事故類型,針對具體場所、裝置或者設施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對於危險性較大的場所、裝置或者設施,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編制現場處置方案。現場處置方案應當規定應急工作職責、應急處置措施和注意事項等內容。事故風險單一、危險性小的生產經營單位,可以只編制現場處置方案。
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分為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分別從總體、專項類型及具體事故類型制定應急措施。因此,無論是專項應急預案還是現場處置方案裡面,都應該包含應急處置措施。
(3)突發環境事件培訓內容擴展閱讀
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可根據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制定和修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框架指南》進行編制。應急預案主要內容應包括:
(1)總則:說明編制預案的目的、工作原則、編制依據、適用范圍等。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明確各組織機構的職責、權利和義務,以突發事故應急響應全過程為主線,明確事故發生、報警、響應、結束、善後處理處置等環節的主管部門與協作部門;以應急准備及保障機構為支線,明確各參與部門的職責。
(3)預警和預防機制:包括信息監測與報告,預警預防行動,預警支持系統,預警級別及發布(建議分為四級預警)。
(4)應急響應:包括分級響應程序(原則上按一般、較大、重大、特別重大四級啟動相應預案),信息共享和處理,通訊,指揮和協調,緊急處置,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群眾的安全防護,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事故調查分析、檢測與後果評估,新聞報道,應急結束等11個要素。
(5)後期處置:包括善後處置、社會救助、保險、事故調查報告和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
(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與信息保障,應急支援與裝備保障,技術儲備與保障,宣傳、培訓和演習,監督檢查等。
(7)附則:包括有關術語、定義,預案管理與更新,國際溝通與協作,獎勵與責任,制定與解釋部門,預案實施或生效時間等。
(8)附錄:包括相關的應急預案、預案總體目錄、分預案目錄、各種規范化格式文本,相關機構和人員通訊錄等。
網路-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❹ 企業環保技術與知識培訓內容有哪些
第一部分:環保的基本知識,我國環境污染的現狀,環保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幾個有關環保的概念。環境保護是我國確立的一項基本國策。環保是環境保護的簡稱。環境污染要素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態環境惡化與新資源開發帶來的環境問題是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嚴重環境問題之一。
第二,我國環境污染的現狀。
第三,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意義。
第二部分:環保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以及公司的各項環境管理制度。
第一、法律的手段是環境保護最重要的手段。
第二、下面講公司在貫徹環保法律法規方面所做的工作。
環保法律法規,環保政策,排放標准,收費標准,三廢處理成本,環保工作的重要性。讓生產部門明白環保是企業的生命線,不能只顧經濟效益。
(4)突發環境事件培訓內容擴展閱讀:
2019年研究表明:社會工業生產造成的污染只佔污染源的百分之四十一,現代家庭造成的污染卻佔百分之五十九。與社會相比,雖然家庭只是社會的一個細胞,而就污染的危害程度來說,家庭卻相對嚴重一些。
已經檢測到的有毒有害物質達數百種,常見的也有十種以上。有一組統計數據可進一步證實家庭污染的危害性:即一個家庭一天平均要製造一點八公斤垃圾。
丟棄五個不可分解的塑料袋、二至三個一次性飯盒;一個家庭因洗頭、洗澡、洗衣服等,一天平均製造二百公斤廢水;一個家庭每天平均使用二十克化學用品等。這些污染物和匯流成河的生活廢水,每時每刻都在污染著我們的土地、河流和海洋。
❺ 防汛,防強對流天氣事故應急預案培訓掌握哪些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涉及公共危機的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保護環境,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
❻ 建築業企業安全教育培訓有哪些材料
根據《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及要求,為全面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認真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和安全操作技能培訓;按照「統籌組織,分層次、分系統、分崗位」安全培訓的要求,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把培訓工作抓出成效。為切實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工作,為安全生產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特製定本公司2011年度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如下:
(一)、培訓工作的指導思想、目的
指導思想:
堅持「安全生產」指導原則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認真落實《安全生產法》,以提高部門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意識、安全素質為目標,預防和減少各類安全事故為目的。
培訓目的:
通過各類安全培訓,進一步促使公司全體人員切實提高安全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為構建文明企業創造良好的安全氛圍。熟悉、了解《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人本思想,杜絕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並熟練掌握安全操作基本技能,為各車間、工段安全生產提供有力保障。
(二)、 安全教育培訓對象:
公司全體人員:管理人員、特殊工種和現場作業人員(包括新入廠和轉崗人員)。
(三)、安全培訓的重點內容
1、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安全生產基本常識。
2、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從業人員安全生產的權利和義務。
3、安全生產監管及行政執法。
4、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處理的基本程序。
5、在崗人員工作環境及危險因素;危險源和隱患辯識。
6、個人防險、避災、自救方法;事故現場緊急疏散和應急處置。
7、安全設施和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和維護;職業病防治等。
8、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應急救援。
9、安全生產行政責任追究案例。
(四)安全教育培訓學時要求
1、安全管理人員每年參加不少於20學時的安全教育和安全規范的學習。
2、職工每年接受進場的上崗安全三級教育、「安全活動月」教育、節假日和季節性變化及階段性等安全教育,不少於12學時。
(五)、安全教育培訓內容
5.1 現場管理人員
5.1.1根據要求每年必須參加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教育培訓內容: 安全生產法規、政策、規章及規程;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安全檢查標准,安全生產發展新動向,潛在的危險因素及防範措施,安全生產意識教育,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通用技術、勞動衛生和安全文化基本知識;安全生產新技術、新知識等。
5.1.2 安全教育培訓方法:內部強化培訓、參加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培訓。
5.1.3培訓地點:生產部一樓會議室
5.1.4. 安全教育培訓時間:見培訓計劃表
5.1.5安全教育培訓目的:強化安全生產意識,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搞好安全生產。
5.2、從事特種作業人員
特種作業人員主要包括:電工、焊工、司爐工、水化處理、爆破工、電梯、起重工等作業人員。必須進過專業的安全知識與安全操作技能培訓,並經過有關部門考核合格取得特種作業資格,領取操作證後才可上崗作業。
5.2.1.安全教育培訓內容: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安全生產基本常識,施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技能培訓,潛在的危險因素及防範措施,安全生產意識教育。
5.2.2. 安全教育培訓方法:上級主管部門的培訓及內部強化培訓。
5.2.3. 安全教育培訓時間:見培訓計劃表
5.2.4.培訓地點:公司辦公樓二樓會議室
5.2.5.安全教育培訓目的:強化安全生產和保護他人意識,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搞好安全生產。
六、安全教育的方法:
6.1三級安全教育
對進廠人員實行公司級、車間級、班組級三級安全教育培訓。
6.2、經常性安全教育
在日常生產過程中採取安全周、安全月、季節性安全大檢查、安全生產學習班等形式進行經常性安全教育。
七、教育培訓實施措施
7.1.公司安環部抓好安全培訓工作:員工培訓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各車間、工段。安環部做好安全培訓工作的計劃和實施,可以對員工培訓工作進行綜合管理,可以使員工培訓工作更加緊密地與公司生產實際需要相結合。
7.2.建立培訓、考核與使用相結合的制度:凡上級行政機關要求持證上崗的崗位,未經培訓合格不準上崗;對企業提供培訓機會未按要求接受培訓的員工按公司有關培訓管理規定進行處罰。逐步形成人才考核、培養、使用相結合的管理模式。不斷修訂和完善員工培訓管理規定,加強員工培訓工作的監控力度,保證按公司所需落實各項培訓工作。
7.3.各車間、工段的主管領導要重視員工培訓工作,要指定專人負責此項工作的日常管理,安環部要根據公司的員工培訓計劃制定出實施計劃方案,並對公司員工培訓實施情況進行監控。
❼ 企業單位印發應急預案的通知怎麼寫
進行復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
應急預案應從如下幾個制方面入手
:
1、預案的格式和基本要素是否符合要求;
2、預案中關於環境風險的識別是否全面、准確;
3、根據相關的規定比如《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關於進一步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防範環境風險的通知》、《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規定審核預案中應急組織機構、預警、事故報告、應急處置措施、應急資源保障
、預案的評估、培訓、演練、備案等相關章節的內容是符合要求。
❽ 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突發環境應急預案是根據危險源寫的,需要應急演練實際走一遍,才能發現不足,所以如果想知道應急預案的問題,還是實際演練一遍,並進行培訓
❾ KTV服務生培訓資料和注意事項
1. 營業高峰時間段(周五,周六)所有買單,清包包廂必須有當區高服跟近。
2. 所有杯器具合理使用,必須對口,針對飲用啤酒的客人,只可買一次性杯子飲用。
3. 無論任何區域,任何崗位工作人員遇見、看到猶豫、徘徊、站立等候的客人,必須上前詢問解決問題。
4. 所有服務人員必須清楚KTV分為1F、2F,如遇客人認為1F是地下室,此服務人員必須向客人作出相應合理的解釋。
5. 所有服務人員在工作中分工不分家,必須發揚互幫互助的精神,特指公共垃圾桶的煙頭無人清理此類情況。
6. KTV所有工作人員在工作時間內,做任何事情及離開工作崗位都必須報備區域幹部。
7. 所有KTV服務人員在工作時間公共區域只有以下幾種姿式(1)站姿(2)走姿(3)指引手式(4)對話姿式(5)填寫姿式
8. 問候語、對話因人而異必須強調輕重緩和,最重要是是親切感。
9. 前:前台人員給客人簽字的規范動作。
10. KTV人員在與客人進行交談、詢問、交流必須強調規范常規用語。
11. KTV服務人員及前台人員必須做到規范指引手式及正確 指引位置(在客人的前方)。
12. 轉出房和轉進房。在轉出房的同時,轉出房服務人員需做的工作及轉進房服務人員需做的工作必須明確,區域管理人員必須跟進,此指幫客人轉送食品、飲料、物品等。
13. 在唐人街KTV營運現場不可出現同行業品牌宣傳品及其它用品。例如筆,打火機等。
14. 前:高峰段前台做到盡可能少的流失客人。周日至周四不可流失一批客人。
15. KTV每間包廂桌面上的三角立牌,相對重要的內容必須正面朝向客人。(房價)
16. 前:前台內的規范作業及整體的規范是近期前台工作的主抓方向
17. 近期重要強調七大點三小點。
七大:啤酒類降價、衛生、服務鈴、自助餐、5.5啤酒、迎送語、微笑
三小:衣架的使用,沙發的整齊度、三角立牌
自助餐主推時間:每日上線後第一時間19:20分左右,及每日零點。
5.5啤酒主推時間:每日凌晨02:00正
❿ 在做一個選礦廠的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預案,求個模板學習學習
突發環境應急預案可以自已做也可以委託給相關公司做.
一、適用范圍
本導則規定了企業(或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編制的基本要求,使企業(或事業)單位能夠根據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在切實加強環境風險源的監控和防範措施,有效降低事件發生概率的前提下,規定響應措施,對突發環境事件及時組織有效救援,控制事件危害的蔓延,減小伴隨的環境影響。
二、規范性引用文件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三、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導則。
(1)危險物質;(2)危險廢物;(3)環境風險源;(4)環境敏感區;(5)環境保護目標;(6)環境事件;(7)次生衍生事件;(8)突發環境事件;(9)應急救援;(10) 應急監測;(11)恢復;(12)應急預案;(13)分類;(14)分級;(15)應急演練。
四、應急預案編製程序
4.1 成立應急預案編制小組
4.2 基本情況調查
4.2.1 單位的基本情況
4.2.2 環境風險源基本情況調查
4.2.3 周邊環境狀況及環境保護目標情況
4.3 環境風險源識別與環境風險評價
4.4 環境應急能力評估
4.5 應急預案編制
在風險分析和應急能力評估的基礎上,針對可能發生的環境事件的類型和影響范圍,編制應急預案。對應急機構職責、人員、技術、裝備、設施(備)、物資、救援行動及其指揮與協調方面預先做出具體安排。應急預案應充分利用社會應急資源,與地方政府預案、上級主管單位以及相關部門的預案相銜接。
4.6 應急預案的評審、發布與更新
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後,應組織企業(或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評審。預案經評審完善後,由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發布,按規定報有關部門備案。同時,明確實施的時間、抄送的部門、園區、企業等。
企業(或事業)單位應根據自身內部因素(如企業改、擴建項目等情況)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更新應急預案,進行評審發布並及時備案。
4.7 應急預案的實施
預案批准發布後,單位組織落實預案工作,明確職責和任務分工,加強宣傳、教育和培訓,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實現應急預案持續改進。
五、應急預案主要內容
5.1 總則
5.1.1 編制目的
5.1.2 編制依據
5.1.3 適用范圍
5.1.4 應急預案體系
5.1.5 工作原則
5.2 基本情況
5.3 環境風險源與環境風險評價
5.4 組織機構及職責
5.4.1 組織體系
5.4.2 指揮機構組成及職責
5.4.2.1 指揮機構組成
5.4.2.2 指揮機構的主要職責
5.5 預防與預警
5.5.1 環境風險源監控
5.5.2 預警行動
5.5.3 報警、通訊聯絡方式
5.6 信息報告與通報
5.7 應急響應與措施
5.7.1 分級響應機制
5.7.2 應急措施
5.7.2.1突發環境事件現場應急措施
5.7.2.2 大氣污染事件保護目標的應急措施
5.7.2.3 水污染事件保護目標的應急措施
5.7.2.4 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
5.7.3 應急監測
5.7.4 應急終止
5.7.5 應急終止後的行動
5.8後期處置
5.8.1善後處置
5.8.2 保險
5.9 應急培訓和演練
5.9.1 培訓
5.9.2 演練
5.10 獎懲
5.11 保障措施
5.11.1 經費及其他保障
5.11.2 應急物資裝備保障
5.11.3 應急隊伍保障
5.11.4 通信與信息保障
5.12 預案的評審、備案、發布和更新
5.13 預案的實施和生效時間
5.14 附件
悅能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