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培養一名合格優秀的碩士生的幾點思考——參加全國高等學校碩士生研究生導師高級研修班的心得體會
我對這3天培訓的總體感受是享受了一場「盛宴」——這是一次知識與信息的饕餮大餐,也是一次學術的豪門聚會。在其後的一周時間里,我嘗試慢慢的咀嚼和品味這些美味佳餚,試圖從如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一點收獲。一、對碩士研究生教育目標的思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有如下規定: 「第五條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機構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歷的人員,通過碩士學位的課程考試和論文答辯,成績合格,達到下述學術水平者,授予碩士學位: (一)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 (二)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換言之:碩士研究生應該在兩者具備之一:1)科學研究能力 包括:①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②總體研究方案的制定及規劃能力;③觀察、實驗、搜集資料等資料收集能力;④理論分析能力;⑤結果總結、歸納及論文寫作能力;⑥研究成果發表、應用、推廣能力;⑦學術交流能力。2)專業技術能力 包括:①掌握必需的職業技能。②獨立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碩士生能夠理清思路,自己找到方法解決問題,獨立承擔某項工作任務。 二、、對研究生培養具體方法的思考 1)好事要多磨——加強過程管理和關鍵環節控制 人才的培養同優質產品的生產有相通之處,就是都要經過繁復的「工序」,大約需要10-20道工序。在這些工序中有3-4處關鍵工序,每道工序都有幾個重要控制點。抓住「關鍵工序」及「重要控制點」,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論文這一關一定要把握住,至少改好幾遍;很多事是大器晚成,好事多磨;幹得時間長一點,幹得就會好一點。 有的老師結合自己的經驗提出建立「學生工作狀態表」,學生每周填寫自己的學習、工作計劃,交予老師監督管理,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過程管理方法。2)處理好幾對關系——放養VS圈養、學VS干、砸VS捧放養VS圈養:本科生總體習慣於灌輸式、填鴨式的圈養方式,比較強調訓練和養成,學生天性中閃光的東西、自立的一面容易被抹殺掉,容易屈服於權威,缺乏獨立性精神;我主張在研究生階段,在注重過程管理的同時,適當採用放養方式,要讓研究生獨立面對和解決一些難題,甚至鼓勵其干點出格的事,如挑戰權威、常規及成見,鼓勵其多犯錯誤,從錯誤中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學VS干:關於學與干有三種關系,一是先學後干,二是邊學邊干,三是先干後學。過去基本是先學後干,或者是學了不幹,沒有自己動手實踐的機會;在研究生階段主張先干後學或邊干邊學,一定要鼓勵同學自己動手嘗試尋找與解決問題,嘗試不成功之後,再由導師給予指導。砸VS捧:引導同學做事的策略有砸與捧兩種。本科教育習慣於使用「砸」的方式,更多的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處,對於培養細致、嚴謹的作風是好的,但對同學的自信不利;研究生階段應綜合運用兩者,在創新精神方面多用「捧」,在具體做事方法上可適當運用「砸」的方法。三、關於培養研究生創新性的思考 創新性培養是對我國貫徹「創新型國家」策略,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的一種落實。就我理解創新教育可分為三個層次:獨立、獨特、獨創,分別對應於高等教育的三個台階:學士(獨立)、碩士(獨特)、博士(獨創)。 「獨立性」是要求同學能夠有自己的見解,但可能是別人已經提出過的,或對前人智慧的一種再闡釋或完善; 「獨特性」要求同學能夠有自己的見解,而且應該至少有1-2創新點,是前人沒有提出過的,通常也可稱為「改進型創新」或者「漸進性創新」; 「獨創性」要求同學能夠有自己的見解,而且應該是系統性的創新,即針對某個全新的領域、或者某個理論體系、或者某個方法體系、具有源頭意義的系統性研究,是前人沒有涉及的,通常也可稱為「源頭性創新」或者「顛覆性創新」。 創新的核心是立題,找出合適的命題就完成了創新的一半工作。 總之,在具體工作中,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深入思考為培養一名合格優秀的研究生而努力。
B. 以導師制活動心得體會的作文題目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時代的前進,在這個充滿競爭、挑戰的社會,就業壓力變得越來越大。許多畢業的大學生和在校大學生,都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式傷透露了腦筋,都努力學習、實踐為自己的將來補充「能量」。
的確如此,如今的現實生活豐富多彩、形形色色、深不可測,是我們很難適應。星期六的時候我和同學們在組織下參加了社會實踐,我忽然覺得自己成長了不少!我們這次的實踐地點是位於金尚小區的唐庄別墅,這里有許多海外居民,來到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祖國的「大好江山」。我們在保潔員阿姨的幫助下漸漸開始了實踐。
我們這次的任務是——打掃草坪上的落葉!這個任務挺艱巨的,不過我卻不肯認輸,望著遼闊的草坪我第一次知道了作為一個保潔員是多麼的辛苦,多麼的偉大啊!於是我的保潔員生涯就這樣開始了!我拿著沉重的掃把,手足無措,不知道到底該怎麼開始,就在這時我看到了媽媽!於是在媽媽的幫助下我漸漸學會了控制著難纏的「小傢伙」。看著媽媽熟悉的操控著掃把,我心中不禁有一股心酸的感覺,媽媽還沒有很老,卻已經是滿頭白發。媽媽拿著掃把還邊告訴我們說:「這種掃把很重,你們掃的時候要很小心,不要傷到了!而且它是要倒著掃,否則不幹凈!」我一字一句的聽著,心中總有一種用語言形容不出來的感覺,而且我發覺自己的眼淚已經在眼眶裡徘徊了,但我還是努力憋住。看著這落葉滿天飛的草坪,我的心裡不禁發出了感嘆!時間毫不留情,漸漸的我們已經實踐了1個小時了,可是看看這草坪,我不禁感到自己是這樣的懦弱無能,時間已經過去這么久了,而我們的成果卻只是這么一點點。後來我吸取了媽媽的經驗,漸漸掌握住了這調皮的小傢伙,實踐就這樣漸漸結束了!看著這綠油油的草坪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勞動最光榮」。來往的人們總是不斷得誇我們打掃得很認真。
這次實踐我非常的佩服——洪新異。她是我們班也個身體上有缺陷的同學,而這次實踐讓我充分知道了她的內心多麼的善良!她沒經過一個地方總會用雙手把一些打掃不了的垃圾在保證不傷害任何東西的情況下,把它扔進垃圾桶!
這次實踐我充分體會到了,幫助人原來可以這么的高興!但是我同時知道了工作的不容易!因此,我們以後應該好好學習而且還要社會實踐能力,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適應復雜多樣的現實生活!還要向毛主席所描述的那樣,向雷鋒同志學習!所以,我們都要做生活中的活雷鋒,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當然是在我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
C. 《教師業務培訓學習材料》學習心得體會
新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記得有很多人都說說,教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之前記得,如今懂得。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了三尺講台,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那怎樣才算做了一名真正的好教師呢?,通過培訓,我才認識道知皮毛容易知內涵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都要付出艱辛的。我想只要有熱愛教育事業這顆心,熱愛學生,理解和尊重他們,加強自我修養堅信一定會干好的。
經過培訓學習,我更堅定了自己「教書育人」的思想,要逐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去做,完善自己。要堅定不移地熱愛自己的教學事業。真正的把教師這一個職業當作一份自己的事業來完成。
(一) 首先要培養自已作為一個教師的歷史使命感。「做一天蠟燭,就要發一天的光;做一隻春蠶,就要吐一寸絲。」這是我的教育觀和思想觀。千萬不能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這種不負責任、逍遙懈怠的思想,有的就是一種教師的使命感。通過3天的培訓,使我漸漸懂得: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悟、時間、精力乃至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這種付出是需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要以強烈的責任訊作為代價。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應該勤勤懇懇,無怨無悔。這也是師德的首要條件。
(二) 其次要熱愛自己的學生。張威興老師在《班主任工作方法淺談》中講道:班主任的愛,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是激勵學生奮進的催化劑,是師生之間達到心理相融的接觸點,也是班主任的教育機智,教育才能的血和肉是一種含有友情有超越友情,含有父母的愛又超越父母的教育之愛,作為一個教師,要想愛更要會愛,如果不會愛,原來即使想愛,後來也會變得不愛。用自己的話來說,教師需要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健康發展。通過培訓,我懂得了怎樣去愛一個學生。「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作為教師。今後我需要努力做到能愛,善愛,去關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笑的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巨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
(三) 在自己的教師道路中,一定要明白「學無止境」。在培訓的過程當中,老師留給我記憶深刻的話就是:「要教人一杯水的知識,自己需要有一桶水的知識」。作為一個剛剛步入社會的新人來說,大學里學的很多都是理論方面的知識,實踐中卻是相當的薄弱,所以在步入教師崗位之後,當務之急的一點就是自己要大量的充電,不論是對理論方面的知識還是實踐方面的知識,都要向老教師虛心請教,使自己成為一桶滿滿的水,把自己的水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
(四) 對於自己作為一個老師「師德」的培養。培訓內容中,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課程內容也讓我有頗多的感受。到底什麼是師德師風?師德,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師風,則是教師的行為規范。師德師風對一個教師特別重要,因為教師是學生行為的標桿。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隨令不行。」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其實這些都是師德師風的一種體現。
(五) 對於自己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教師的職業道德主要體現在教育責任感,關愛學生和工作效率上。教育事業關系著下一代的身心發展,關系著祖國建設的明天,是中國建設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教師的工作責任感應該是相當強烈的,只有強烈的責任感才能帶動其起工作的熱情和動力,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職業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並留心學生的反應和變化,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改正不良的習慣都是教師的基本責任、如果缺乏對學生負責的心態,又如何將工作熱情融入到自己的工作當中去呢?那就更不要談兢兢業業的為學生服務了。然而,光有責任感還是不夠的,教師不應只是成為學生的導師和幫手,更應該是學生的朋友。所以關心、愛護學生是一個好老師起碼的道德,是強烈責任感的體現和升華。關愛學生首先應當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以公平客觀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每一個學生。除了關心他們的學習之外,還應該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引導他們向著積極、樂觀、上進的方向發展。教師的職業道德還體現在工作效率上。教師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教師應無私地奉獻自己的知識,傳授學生先進的文化,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可以是一件普通的事,也可以是一件艱難的事,關鍵看一個老師如何看待。如果只是單調地將自己肚中的知識塞給學生,這就是件簡單的事。如果要在知識傳遞的過程中,既能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學會學習,又能懂得思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這就是件艱難的事。優秀老師能在不同的條件下,堅持不懈地研究教學方法,有所創新,有所成就,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為我們新教師樹立了楷模,時刻教育我們不能在工作中只積累經驗,更要邊教邊思考,有所實踐,有所創造。
短短三天的培訓學習,也讓我學習到了很多作為一個教師應該明白的最基本的道理。培訓的這些老師的發言中沒有太多華麗的詞彙,卻流露出一種朴實真誠、勤奮敬業的工作態度。也讓我在這次學習中受益匪淺。
我想,作為一個教師,不僅是一個教書育人的教師,更應該成為一個研究者。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我們教師必須以局內人的身份進入生活本身,根據教學現場當時的內在真實,來展示教學的真是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