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心得總結 > 職業素養培訓心得

職業素養培訓心得

發布時間:2020-11-30 22:13:36

A. 學習烹飪職業素養與職業指導的感想800字

學習烹飪職業素養與職業指導的領會:
隨著餐飲業的迅速發展,對從業人員職業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適應餐飲業人才培養的需求,是我們職業教育工作必須思考的問題。筆者作為烹飪專業班主任就提升班級學生職業素養,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1 加強專業文化熏陶,提升學生職業情感
1.1重視職業文化教育,激發學生堅定職業信念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做好新生入學職業文化教育,不僅能讓他們重新樹立對生活和人生的信心,了解和熱愛自己所選專業,確定自己將來的人生目標,還能有效地減少中職新生流失的問題,為職業教育的良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2營造專業文化環境,培育學生樂學樂業情感
營造專業文化環境,可以使學生產生奮發向上的學習樂趣,讓校園每一面牆、每一個角落都時時刻刻發揮著「無聲勝有聲」的教育作用。教學樓過道兩旁布置著格調高雅的學生優秀專業作品,實訓中心裡張貼教師的精闢而深刻的「教師寄語」,會激勵和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勇於進取;教室中各具特色的班標和專業文化,可潛移默化地將職業文化融入到專業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崇高的職業理想。
1.3感知企業文化氛圍,培養學生愛崗敬業情感
職業教育中融入企業文化氛圍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職業素養重要途徑。為此,我們可採取「請進來」和「送出去」兩種方式。「請進來」即請企業專家和優秀畢業生代表到學校,讓企業家向學生講述企業人才需求和餐飲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讓優秀的畢業生講述自己在企業發展經歷,使學生感知企業文化,了解企業所需要的職業素養;「送出去」即利用節假日把學生送到地方知名的酒店,親身感受企業的文化和未來的工作情境,使學生提前接觸企業,從而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紀律、職業要求,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情感。
2 加強學習生活管理,提升學生職業習慣
2.1加強學生衛生管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廚房的衛生管理歷來是酒店管理者最關心的問題。作為飯店菜餚加工每一道關口的廚師,必須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習慣教育其實就是養成教育,在教室里讓學生不隨地扔垃圾,在宿舍讓學生保持寢室衛生。同時還要健全各種衛生制度,讓學生自覺參與到衛生清掃和衛生檢查工作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2加強學生規范教育,養成良好的行為素養
廚師勞動是以手工操作為主,從原料的鑒別到初加工,從手工切配到掌握火候、調味、烹調等,都有詳細的操作規范。目前許多飯店推行7s管理,通過開展整理、整頓、清掃等基本活動,使之成為制度性的清潔,最終提高員工的職業素養。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素養,在班級管理中我們對學生的各種物品進行了規范,保持班級物品的整潔、整齊;在實訓室讓學生遵守各項操作規程。使學生認識到:用心做事、細心做事,是一種責任意識,一種工作態度,更是一種精神境界。
2.3加強學生文明教育,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尊師重道是職業學校學生必須養成的良好品德。只有這樣,學生畢業後到酒店工作時,師傅才願意主動並從心裡將自己的技能傳授給你。因而我們應該把思想品德教育作為班級管理的核心。雖然讓學生見到老師「問聲好」,上課起立叫聲「老師好」,看似簡單的文明禮儀,卻蘊涵了深刻的道理。
做菜就如做人,有人說什麼樣的人品就能做出什麼樣的菜品,這話一點不假,作為一名廚師更應該注意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細節,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3 加強專業技能訓練,提升學生職業技能
3.1抓好學生一日三練,扎實練好基本功
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要想有過硬的基本功就必須加強常規訓練。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我們抓住學生的「一日三練」,即一練身體素質,培養學生過硬的身體素質;二練基本功,讓學生練習雕刻、刀工、勺工等項目,提高學生基本技能;三練職業素質,讓學生畫畫素描、抄抄菜譜、看看視頻等,拓展學生知識面。
3.2抓好技能三項考核,穩步提高學生技能
一考核技能,班主任配合各專業教師認真組織月技能考核、季度技能考核和學期技能考核,定期公布學生的技能成績,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表揚優秀學生、鼓勵進步生,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考核作業,烹飪專業的作業多以實訓報告、實訓作品為主,要讓課代表及時統計學生作業情況。對一些好的作品要在班級進行展示,激發學生課後學習技能的動力。
三考核技能,班主任要以技能競賽為重要抓手,分析烹飪技能競賽方案,鼓勵班級學生全員參與技能大賽訓練,營造出「競賽典型激勵學生,競賽環境感染學生,競賽機會造就學生」的良好氛圍,形成「比、練、趕、超」的學習風氣。
4 加強學生「三創」教育,提升學生職業競爭力
4.1爭創優秀班集體,培養團隊合作能力
創建優秀班集體,首先要健全班級管理制度,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樹立明確的班級奮斗目標,加強學生自主管理;其次要通過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增進班級學生的溝通和了解,培養班級的凝聚力。在活動中促進同學間交往,營造團結、合作、互愛、互助、奮發向上的團隊精神;此外還應鼓勵班級學生積極參與學校評比,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
4.2 開展創新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餐飲業勞力型和技術型的人力資源相當豐富,而智力型、創新型的人才又極為貧乏。所以,培養餐飲業創新人才,是職業教育重要任務。在日常生活中要挖掘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鼓勵學生發現身邊的問題,啟發他們提出新的觀點,培養學生敢於懷疑和批判的創新精神。
4.3實施創業教育,培養創業能力
創業教育是增強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是實施創業的必要條件。我們可定期組織創業技能競賽,創業生涯設計競賽,讓學生接受系統的創業教育,還可組織學生進行創業實踐。學校可為烹飪專業學生提供餐廳、小吃一條街等創業的條件,使學生在創業實踐中磨煉創業意志、培養創業能力,讓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體驗創業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

B. 求一篇800到1000字職業能力素養總結

大學生素質拓展活動學習心得
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具有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思想覺悟;具有投身改革、樂於奉獻的時代精神;具有社會主義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具有自強不息、求實創造的優良品質。
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記錄學生組織或參加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取得的成果。要求學生

在參與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的過程中能把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社會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體現學生課外從事的創新創業活動以及在參加各級各類學術、科技、創業等比賽中取得的成績。要求大學生具有寬厚扎實的專門知識和多門學科的專業知識;能深入思考和探索人類社會所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熟練掌握一到兩門外語和熟練運用計算機等現代化工具;對知識結構以及人與自然關系有總體性的把握,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知識底蘊;具有對新技術、新觀念的跟蹤和鑒別能力;具有創新的意識和思維習慣。
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反映學生參與的文體活動和取得的成績,以及有益於身心健康發展的其他經歷。要求大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具有開拓進取的健全人格;具有適應環境、善於調節的健康心理;具有勝任學習和工作的健壯體魄。
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記錄學生組織或參與的社團活動,所擔任的學生幹部職務及在組織、管理能力方面的鍛煉,也包括在校外所兼任的社會工作。要求大學生通過社團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發展自己的特長,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與同學和睦相處;在社會工作中,培養學生組織管理能力和協調應變能力,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學會關心他人、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本領。
技能培訓及其它記錄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培訓及取得的成績。要求大學生提高雙語能力、計算機能力以及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其它技能培訓證書或從業資格證書。
長期以來,在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上有「通才」與「專才」的爭論。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把握社會分工的「專業要求」和社會合作的「社會化要求」之間的關聯。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就深刻體現了不同需求之間的關聯,即從上述六大內容入手,鑄造大學生適應社會的共同平台,突破狹隘專業劃分所帶來的知識局限,從而為大眾化的高等教育培養通識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2年以來,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已經在上海、重慶、山東、湖南等地高校成功進行了「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試點工作。從各試點單位的情況來看,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全面貫徹了黨的教育方針,對於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對於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緊扣高校『育人』中心工作,適合青年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⑦一般來講,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應重點做好「四個環節」的落實工作。
1、職業設計指導
大學生活是職業生活的前奏。大學生職業計劃的成敗,不僅是大學生自己學習成功與否的標志,也是一所大學教育成功與否的標志。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設計指導,要理清專業目標與社會需求、興趣愛好與個性心理之間的關系。
2、素質拓展訓練
所謂素質拓展是要求大學生首先滿足基本素質要求,即大學的培養目標規格基礎上,培養具有充分個性和豐富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素質。全國高校普遍開展的「挑戰杯」、「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等,均是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的有效載體。同時,大學生素質拓展的過程就是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過程。因此,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要求我們主動加強與社會的溝通與協作,積極爭取社會參與到大學生素質拓展的過程中來。在素質拓展訓練中,要採取「請進來」、「推出去」等多種途徑,通過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等活動,通過與企業聯合舉辦大學生文化藝術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讓學生能夠更多的與社會接觸,從而能夠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在大學生素質拓展工作中積極吸納社會的參與,不僅能夠增強大學生自覺提高綜合素質的主動性,而且使社會在參與大學生素質拓展工作的過程中強化對「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的認同。
3、建立評價體系
在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試點過程中,應當建立一整套科學規范、公正合理、切實可行的大學生拓展認證體系和操作程序。在認證環節中,認證內容的合理性、認證程序的可操作性事關「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成敗。在開展認證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不斷探索並努力加強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規范《大學生素質拓展書》的認證內容,逐步健全大學生素質拓展認證的指標體系,盡可能以客觀選項代替主觀評價;第二,不斷完善大學生素質拓展認證評價體系,形成開放的、自我完善的認證機制;第三,吸納學生和社會的參與,建立起與認證組織體系相對剝離的監督組織體系;第四,加強對認證隊伍的選拔和培訓。
4、強化社會認同
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素質拓展認證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必須推動認證工作的信息化建設。要著手構建計算機網路信息平台,要建立高效安全的素質拓展計算機網路資料庫,不但對學生的認證工作可以在計算機網路中實現分散評價,集中控制,而且社會公眾和用人單位可以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根據授權許可權,直接進入到高校網路資料庫中查對學生的素質拓展情況和認證情況。這樣做,不但使高校學生素質拓展認證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獲得師生和社會輿論最大限度的監督和保障,而且將形成有效的素質拓展機制。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使高等教育重新審視大學培養專門人才的基本職能,又結合社會發展賦予人才觀以科學內涵。如果在環境的變遷中輕視大學的育人職能,放任教育的異化,則很可能重現孔子之憂,即「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⑧從這個角度來講,「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意義,在如下話語中定能得到彰顯,「大學固然應當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大學教育也應當幫助學生從事有益並令人滿意的工作。然而對於一個最好的教育來說,還存在無法用美元和人民幣來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最佳教育不僅有助於我們在專業領域內更具創造性,它還應該使我們更善於深思熟慮,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為更完善,更成熟的個人」。

C.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職業素養學習心得

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包容萬象、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涵蓋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方面,傳統文化學習心得體會。它根植於封建主義的土壤,經過五千年的錘煉,成為中華民族興國安邦、炎黃子孫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為支撐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成為推動中華文化發揚廣大、綿延不斷、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華五千年,悠悠歷史數千載,中國傳統文化在經歷幾次全盤否定和摒棄後,鳳凰涅盤、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濫、道德標准闕失、心浮氣躁、功利化趨勢日益嚴重的今天,依然獨樹一幟、熠熠生輝。
初步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時,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覺得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花精力去學習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時費力,跟不上時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轍。懷著較勁找茬的心態,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國傳統文化書籍,眼球像掃描儀一樣機械地掃看著,就這樣一天、兩天、三天。。。。。。漸漸的自己也被傳統文化潛移默化了。當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語句,慢慢為自己所接受;為人原則,處世之道為自己所認可。當接觸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的倡導悟道、求道、體道、行道,無為而無不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圓滿;《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些思想時,心頭更是為之一振,直嘆自己才疏學淺,只了解傳統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聖先賢用更多的時間總結過去,思考未來,所以他們睿智。他們真正是在用心地活著,好好的活著,真正讓自己達到精神與軀體的結合,詮釋活著的內在含義。而生活在現代社會忙碌的我們,被太多世俗的東西所束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我們目前的障礙物遠不止「一葉」。物慾橫流、攀比嚴重、窮奢極欲、功利心強的現代風氣,蒙蔽了我們的雙眼,迷醉了我們的心竅;讓我們僅局限於自己的世界裡。梁漱溟先生認為人類面臨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一個是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二是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三是解決人與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人內心的貪嗔痴,使我們的境界充其量也就僅僅局限於第一個問題而無法達到更高。時代紛繁復雜,忙碌的人們,終要面對自己的內心,而這種面對,在今天變得更難、卻也更急迫。我們都需要答案。而中國傳統文化是古聖先賢拋卻世俗的慾望,經過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它就是改變現代心浮氣躁功利的社會風氣的一劑良葯。但再好的良葯也得有人願意接受,願意把自己的生命託付於它,才能發揮功效。外國人非常注重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而我們中國人卻時常有把薪火相傳幾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濟世良葯全盤否定和摒棄的沖動,豈不痛哉?
一人獨自走在街上,發現戴手串的人越來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僅僅是為了裝飾,更多的卻帶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這的手串真能夠安撫我們那份不安、焦慮、懷疑、悲觀嗎?我想只要我們能夠體悟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社會會是一個安靜祥和的社會,我們還需要藉助外來的東西增強自己的內心嗎?古人有雲: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果我們能夠潛心專修傳統文化的一小部分,那麼我們心中的那份不安與焦慮將會煙消雲散;我們的心胸會開闊許多;我們的心境會開朗許多;我們的心靈也會純凈許多。當有一天我們擁有古人那般深厚傳統文化的底蘊時,我們離佛家所說的無悲無喜、無欲無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會是怎樣一種情形?我很期待。
中國傳統文化承載著數千年先人的寶貴經驗和智慧,我這晚輩後生尚不具備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評論。但我始終相信人的處世之法深藏其中;幫助人類處理好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己內心三大問題之道深藏其中;中國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歷史傳承,無數仁人義士以生命和實踐換來的寶貴財富,能夠承受的住這幾百年科學發展的考驗,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如今的中國社會,急需傳統文化匡時濟世。一個民族要強大,首先文化要強大。我們沒有理由不學習它,不傳承它,不發揚它!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瑰寶,要傳承,要發揚;但它更需要我們去接受,去實踐,去體悟。學古不泥古,我們要將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去;以傳統文化規范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文化寬撫我們的內心,讓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只有與時代結合,運用到生活中去,傳統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於不敗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輩的智慧會在日益強大的中國和富有創造力的中華兒女的傳承和發揚下,在世界文化之巔閃爍出屬於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讓世界見證中國傳統文化的神奇與博厚!

D. 研究生論文 學術與職業素養學習心得體會 怎麼寫

研究生論文學術與職業素養,心得體會可以在網路文庫上就可以搜索到他的范圍

E. 教師專業素質培訓總結

開學初,學校組織進行了教師專業提升培訓,培訓學習後我的感觸很多。
1、「學生為本」。此理念讓我們立足學生實際,尊重學生。作為小學教師我們應時時處處以人為本,關愛小學生,尊重小學生獨立人格,維護小學生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一個小學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小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小學生。
2、「師德為先」。 記得我國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師表就是指教師的道德行為和意志品質要成為學生的表率和典範。學習並貫徹標准精神已不是個人意義上的品德問題,而賦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即關繫到千百萬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關系於祖國的未來。學校是培養教育下一代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要陣地,保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是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對學生堅持正面教育,推進教育現代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及神聖使命。
3、「能力為重」。作為教師在使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時,還應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積極開展各項研修活動,不斷提高自己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能力。構建現代課堂,提高常態課堂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我們要把學科知識、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突出教書育人實踐能力。
4、「終身學習」。要教育好下一代,使他們成為有用之才。 我們肩上的任務是沉甸甸的。它不光是對我們的職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規范了我們的教學行為,也為我們專業發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我們在搞好自身教學的同時還要學習先進的小學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培養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不僅在用學識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我們教師要能夠做到嚴於律己,言傳身教,從思想到作風,從心靈到外表,從言行到舉止,在各個方面都成為學生的表率。我們要從自己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一定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職業道德認識、陶冶職業道德情感、鍛煉職業道德意志、確立職業道德信念、養成崇高的職業道德習慣。用愛心育人,師德塑人,為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保障教育公平,深化素質教育而努力奮

F. 一篇關於學習it職業素養的心得或收獲的論文

我暈啊!在網路 上一搜,打開竟然是這樣的,有點小崩潰!貌似一個學校的

G. 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培訓心得

21世紀素養分為三大類:
(1)學習與創新素養,包括: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與協作能力、創造與革新能力;
(2)數字化素養,包括:信息素養、媒體素養、信息與通信技術素養(ICT素養);
(3)職業和生活技能,包括靈活性與適應能力、主動性與自我導向、社交與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產力、責任感、領導力等。

如何培養核心素養?

北京市去年開始做一項工作,由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牽頭,研究中國首都的孩子到底應當具備什麼樣素養。我認為我們必須轉變教育發展方式,這個教育發展方式既包括孩子學習的方式,也包括老師教育的方式,還包括管理的方式,這三個方式都可以發生變化,而且是同時變化。

我們在北京11個區縣進行了調研。
下面給大家看一些比較典型的結果。

首先看孩子學習方式,特別是學習動機。
我們發現,孩子們最主要的學習動機是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取得好成績,其次是為了滿足父母、為了老師,只有10%是滿足自己的學習興趣,這個比例非常低。孩子總是處於被動的情況下會產生真正的興趣嗎?很難。沒有濃厚的興趣能產生諾貝爾獎嗎?不可能。任何一個科技諾貝爾獎都是基於濃厚興趣產生的,沒有興趣就沒有創造,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興趣。

我們再看孩子喜歡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我們看到,孩子最喜歡的學習方式是同學之間互相討論,其次是老師提問題自己表達,第三是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資源學習,而喜歡完全聽老師講課的所佔比例平均不到10%。所以我覺得我們老師一定要改變教學方式。

所以想要讓中國孩子富有創造力,我們必須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這樣他將學會發現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

另一個調研結果是中國老師怎麼給孩子布置作業。我們發現預習和復習排第一位,第二是做練習題,第三是查閱資料,第四是閱讀圖書,這四個選項都是圍繞書本,目的是為了把書本知識背得滾瓜爛熟,考試做得又快又好。而動手操作、專題研究、社會調查等重在培養能力的作業很少。所以我們的作業結構必須發生變化。

我們再看看老師的需求。需求量最大的是改進或擴展課堂教學技巧,第二是增加學生學習特點方面的認識以促進學生的學習。但是現在的國培項目不能滿足這個要求,很多培訓專家講完課就走了,讓老師學會教書、讓老師深入了解孩子,必須在常態課堂當中反復磨,磨一兩年才能真正發揮作用,這不是運動式培訓能解決的。

很多老師說他們最主要的障礙是時間和精力不足,因為各級政府機構對學校干預太多,學校沒有自由,這是很大的問題。所以政府職能必須轉變,必須讓老師們安安靜靜地教書,這是第一。第二,中國的專家很多,中國現在研究教育的人有40多萬,但他們對學校的了解真的很少。我做校長培訓有20多年,跟校長接觸很多,有的校長跟我講,說褚老師您知道什麼是專家嗎?在我們校長眼中,專家就是魚缸裡面的金魚,可以用於觀賞,但是如果把金魚拿出來放在河水裡面,放在海水裡面,它就不行了,因為不接地氣。專家不了解實際情況,一讓他解決學校的實際問題他就現出原形。我覺得中國教育研究者必須深入學校進行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學校發展提供切實服務。

我們再看教學方式的變化。老師在教研活動中都在研究什麼?大多在研究教學過程,其次是研究教學教法,對孩子的研究很少。在教研活動中,在目標分解教材教法分析方面,教研組長發揮作用最大,因為他們了解課標、了解知識體系,對教材非常熟悉,但是學情分析方面教研員就不行了,反而是普通老師最了解學生,為什麼呢?因為教研人員已經脫離課堂,他很多年不教書,他的優勢是知識優勢、教材優勢而不是了解學生的優勢。在實際教研活動當中對學生情況分析很少,可能和我們教研活動當中話語權不一樣有關系,教研活動中,普通老師沒有發言機會,甚至自己不敢說。所以,教研活動將來讓普通老師多講講孩子的情況,我認為這是重要的突破。

我們再看最有效的教研交流形式,同學科同年級教研效果最好,為什麼?因為教的是同一學科同一本書,第二是同學科跨年級,效果最不好的是跨學科同年級。但這種教研交流形式我認為非常重要。孩子是一個完整的人,這個人本身不分學科,但是我們的學科教學深深割裂了,所以我認為教孩子不同學科的老師很有必要坐下來討論討論,該怎麼樣培養完整的人。我們現在提出課程整合,課程整合兩種方式一個是縱向整合,比如英語一年級到六年級,橫向整合不同學科之間老師整合,這種整合越來越多,需要加強這種教學方式。

下面說一下管理怎麼轉變。管實際包括三個方面,學校怎麼管老師、管學生,這是學校內部抓的;第二怎麼管學校,第三怎麼管政府。現在學校對老師、對學生管得很嚴,政府對學校管得很死,但是沒有人管政府。過去為考而管,為考而教,為考而學,我認為將來要發生變化,應當學校全面發展,全面發展是結果,主動發展是過程。我們首先看學校怎麼管。學校內部的管理關鍵在於抓住評價環節。

評價一個學生是不是好學生不能只看分數,所以現在教育部提出培養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素質綜合評價。再一個就是教師評價,評價教師也不能只看分數。我認為一個學校好不好的第一條標準是讓學生樂學、會學、學好。學好包括兩方面,一是學會知識,二是學會做人,兩個方面都要做好。老師要樂教、會教、教好,教師的教學技能也需要提高,現在師范大學對老師教學素養的培養甚至不如原來的中等師范學校。分數很重要,但是分數不是重點,老師要讓孩子喜歡學,喜歡你這個老師,喜歡你這個學科,讓孩子學會學習,特別學會今天講的21世紀素養,這樣不但學會知識,也學會做人,這才是真正的教好。

好的學校讓管理人員樂管、會管、管好。管理只是手段,管是為了學和教服務,三個樂屬於情感建設,三個會屬於能力建設,三個好屬於標准建設,對於校長至關重要。

H. 學了《職業素養與職業發展》有什麼收獲和感想100字

學了今年蘇陽與今年發的有什麼樣的收入或感受這個獨立,那就在你什麼樣的感受。

閱讀全文

與職業素養培訓心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