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生德育課堂第十一期觀後感2019
寫作思路:要對這件事進行認真的回憶,並仔細琢磨,反復思考,挖掘出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閃光的地方。
正文:
為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推進學校德育工作。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根據銅官區教育局關於組織收看《小學德育學堂》的通知精神。2019年2月25日, 實驗小學組織各班集中收看了《德育課堂》。
《德育課堂》以學習時事新聞、品德故事、科普知識、 傳統文化為切入口,在開拓視野的同時進行正確引導,幫助青少年在學習、思考、感悟過程中辨明是非,從而實現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愛國情操的目的。
本期是在《天下事我知道》環節中介紹了2019年春節之新:反向春運、故宮過大年、年貨新變、戶外過年等各地春節的變化。
同時也介紹了世界各地也有很多國家和地區共慶中國年。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春節文化全球影響力持續擴大。
在《繽紛故事會》通過微視頻《六六的夢》, 讓學生了解到春節期間仍然有很多叔叔阿姨在工作崗位上不能回家和親人團聚,通過引人入勝的情節,潛移默化的教育學生們要珍惜幸福的生活,感恩父母。
《德育課堂》作為各地開展德育和時事教育工作的創新平台和示範樣本,是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與教育系統共建、共抓、共享的一個教育項目。將成為校園開展德育教學的助手,學生進行思政學習的幫手。校園將結合」君子養成」示範校的優勢,長期堅持開展此項活動,把校園的德育工作推上新台階!
2. 中小學生德育課堂心得體會500字
認真學習了學校領導的講座之後,我對什麼是德育實踐活動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德育實踐活動課的開設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德育實踐活動並不神秘,德育實踐活動課也沒那麼難上。關鍵是認識問題,定位問題,認識對了,定位準了,很多問題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實踐活動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德育實踐活動不是教學層面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而是課程層面的一種具有獨立形態的課程。德育實踐活動課程強調超越教材、課堂和學校的局限,在活動時空上向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領域延伸。
如果只是組織大量的活動而沒有有效的管理與引導,將是雜亂無章的、無序的、低效的,所以要進行統籌規劃。家長和社會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實踐活動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對社會、家長的宣傳工作。利用有關媒體、家長學校、家長會,廣泛宣傳德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導社會和家長了解德育實踐活動不但不會影響學生對學科課程的學習,反而會因為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創新意識,學會科學研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有益於學科課程的學習,從而重視這門課程,配合學校開好這門課程。
設置德育實踐活動的意圖主要是要加強學校與社會生活的聯系,鍛煉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改革要求教學過程中,要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學為中心」,特別是德育實踐活動課程,更應該處理好「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之間的關系。
3. 德育作業心得體會
在上海市三女中黨委書記楊振國的案頭堆放著厚厚一疊材料:多位教師剛剛交來的「作業」。從來只聽說學生要做作業,現在怎麼老師也有作業了?原來學校為了配合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每學期都要求老師寫一篇教育心得,可以是論文,可以是個案分析,也可以是教育敘事。學校對每篇文章進行評比打分,並將結果納入教師的考核體系。
學校領導帶頭做「作業」
據楊振國介紹,此項活動開展已近五年,最初的設想是為了提高學校教科研隊伍的水平,推進學校的整體工作。幾年下來,此項工作已經作為學校的常規活動。學校專門設立了一個由資深教師組成的學術委員會,每學期評出一、二、三等獎若干名,並把優秀文章編訂成冊,供大家相互學習借鑒。楊振國說,這已成為每個一線教師每學期必須完成的「作業」。
在我們的常規意識中,老師的任務就是教書育人,上好自己的課就行了,為什麼還要交這樣的「作業」呢?而且老師們平時的工作量已經很大,再要求他們在課余寫這樣的文章,能不能完成,會不會有怨言?楊振國坦言,在工作開展初期,老師們都覺得任務重,有難度,很多人不理解。學校請來專家開講座,讓老師們認識到寫這樣的文章可以對自己有所幫助,使教學有所提高。漸漸地,從不適應到適應,從被動到主動,老師們積極投入到此項工作中,文章水準逐年上升。老師交「作業」,學校領導也不例外。筆者在翻看這些「作業」時就發現其中有楊振國的《訪英歸來看理解》和校長徐永初的《女中也要有帥才》的文章,都是很有質量的論文。
楊振國指出,這樣做不是形式,而是為了促使教師多觀察多思考,發現教育教學中的閃光點,及時對自己進行反思總結。實踐證明,老師們將這些感悟,經過整理寫下來後,對自己對他人都是一個很好的啟迪。楊振國希望這樣思考的過程能促使老師實現身份的轉變,即從一個單純的教書匠向教育家的轉型。
「牢騷」成了寶貴素材
學校要求每個老師每學期交一次「作業」,聽上去好像並不困難,真做起來卻也不輕松,完成這樣的作業需要平時多觀察、多思考,腦子里的弦要一直綳著,否則到落筆時就「難為無米之炊」了。高二語文組的方平老師坦言,剛開始寫的時候也有抱怨,教學任務這么重,哪有時間和精力來想來寫。但是寫著寫著慢慢便擺正了心態,而且感覺到確實有東西可以寫,哪怕只是一個學生一個事例也可以作為研究的對象。一次語文課上有同學大膽提出自己的夢想是找一個理想的老公。方平抓住這一在女中學生中相當敏感的話題,順勢引導學生談談今天優秀女孩應該具有怎樣的愛情觀和婚姻觀。能在課堂上公開「談情說愛」,令學生們興奮不已,暢所欲言。方平把這個課堂教學中的小插曲寫進了「作業」。她寫道:「十六七歲的花季女孩憧憬著美好的未來,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作為教師,要時刻想到去引導學生,讓他們盡量多一點懂得一個人應該怎樣擁有美好的心靈、怎樣追求美好的人生。」可見,素材是隨處可見的。
另一位語文老師徐萍認為,教育敘事、教育個案相比教育論文,更切合教學實際,老師比較容易接受。幾年下來,她和同事的寫作意識都在提高。原來一些老師遇到煩心事喜歡在辦公室里發發牢騷,而現在這些牢騷都變成了一個個案例,被老師們小心地收集起來,到真正寫文章時就有備無患了。數學老師徐海生也認為平時的積累很重要。老師每天都在和學生接觸,每天都會有新鮮的事情發生,只要注意觀察積累,可以切入的角度還是很多的。他認為空談教育理論是沒有價值的,只有像這樣結合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事例談感悟才會有意義。
從個人經驗到集體智慧
學校規定每個教師每學期要完成一篇「作業」,從各科的教學研究到德育個案,從班主任隨筆到心理指導筆記,內容無所不包,只要是教學中的點滴感想都可以寫下來。這些作業並不是一交了之,每次都由專門成立的學術委員會進行認真評審。評審結果將作為對教師的考核依據之一。獲獎的文章則被匯編成冊,便於教師之間的交流。學校也會組織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讓教師們分享各自的思考,相互啟發,相互促進。
4. 德育補習班,心得體會
成績顯著,不足尚存。
1、領導班子工作作風建設得到加強。通過開展師德專項教育活動,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按照「腦勤、嘴勤、腿勤、手勤」的要求工作,遵照「科學決策、民主管理、服務為主、求實創新、發展為本」的原則工作。使學校風氣積極向上,教育教學秩序井然,學校的育人環境越來越好。
2、「新型教師」隊伍已經形成。我學校現已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素質精良、業務能力很強的教師隊伍。
3、財務管理進一步規范。推進「校務公開」,特別是學校「陽光收費」,切實從源頭制止了亂收費現象,並實現了科學民主理財。
4、學校規范化管理水平越來越高。堅持以「開發資源,挖掘潛能,為師生未來發展奠基」的辦學思想;發揮以「心育促智育,身心兩健,德智雙全」的辦學特色;按照「帶一流隊伍,抓一流管理,創一流質量,辦一流學校」的辦學目標和「造就有民族精神,適應未來發展的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全面加強學校管理,使學校管理進一步規范化和科學化,實現了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5、三年以來,學校無違法、違紀現象。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學校的育人環境、領導班子的工作作風、教師的敬業精神、學生的精神面貌、學校的教育科研、辦學的社會效益都出現了史無前例的新景觀。
6、在總結開展師德專項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時,我們也認真剖析了存在的問題,清醒地看到一些工作還應繼續加強。如教師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積極性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對學校新課改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部分教師思想准備不足,被動學習現象尚存;個別教師對學生仍有教育方法簡單、語言粗暴等現象,即在執行我校行風建設「五要五不準」、教師職業道德「六要六不準」、「民小教師崗位文明達標要求」和「教師40條忌語」過程中,還仍有不到位之處。
作為學校,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把行風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必須理直氣壯抓好師德建設,即抓好師德師風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切實實踐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逐步做到使每一位教師都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奉公守法,形成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的良好教風的校風。
5. 中小學生德育課堂心得體會五百字
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的成功影響很大,它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學生成人、成材的前提。現在的小學生辨別能力較差,模仿能力極強,一些不文明的臟話可以毫不顧忌地說,不文明的行為也因為年幼無知而輕易地被大人原諒,有的孩子待人長幼不分。很多學生在家長的溺愛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作業本上寫錯的字都是家長代勞擦了,作業寫完了,本子、書文具盒放在書包里的事都是家長代勞的。等等,等等,長此以往,造成學生做事沒有方向,動作磨蹭,有始無終,丟三落四的壞習慣,自理能力極差。俗話說:「播下行為,收獲習慣;播下習慣,收獲性格。」怎樣幫助一年級孩子走好入學的第一步,使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