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程項目管理的全過程包括哪些階段簡述其內容
對於一個建築工程項目來說,從開始策劃、報建、施工到結束,需要經歷的大致流程如下:
一、策劃決策階段
決策階段,又稱為建設前期工作階段,主要包括編報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兩項工作內容。
1.項目建議書
對於政府投資工程項目,編報項目建議書是項目建設最初階段的工作。其主要作用是為了推薦建設項目,以便在一個確定的地區或部門內,以自然資源和市場預測為基礎,選擇建設項目。項目建議書經批准後,可進行可行性研究工作,但並不表明項目非上不可,項目建議書不是項目的最終決策。
2.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在項目建議書被批准後,對項目在技術上和經濟上是否可行所進行的科學分析和論證。根據《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2004]20號),對於政府投資項目須審批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
3.可行性研究報告
二、勘察設計階段
1.勘察過程:
復雜工程分為初勘和詳勘兩個階段。為設計提供實際依據。
2.設計過程:
一般劃分為兩個階段,即初步設計階段和施工圖設計階段,對於大型復雜項目,可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和需要,在初步設計之後增加技術設計階段。
初步設計是設計的第一步,如果初步設計提出的總概算超過可行性研究報告投資估算的10%以上或其他主要指標需要變動時,要重新報批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經主管部門審批後,建設項目被列入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方可進行下一步的施工圖設計。
施工圖一經審查批准,不得擅自進行修改,必須重新報請原審批部門,由原審批部門委託審查機構審查後再批准實施。
三、建設准備階段
建設准備階段主要內容包括:組建項目法人、征地、拆遷、「三通一平」乃至「七通一平」;組織材料、設備訂貨;辦理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委託工程監理;准備必要的施工圖紙;組織施工招投標,擇優選定施工單位;辦理施工許可證等。按規定作好施工准備,具備開工條件後,建設單位申請開工,進入施工安裝階段。
四、施工階段
建設工程具備了開工條件並取得施工許可證後方可開工。項目新開工時間,按設計文件中規定的任何一項永久性工程第一次正式破土開槽時間而定。不需開槽的以正式打樁作為開工時間。鐵路、公路、水庫等以開始進行土石方工程作為正式開工時間。
五、生產准備階段
對於生產性建設項目,在其竣工投產前,建設單位應適時地組織專門班子或機構,有計劃地做好生產准備工作,包括招收、培訓生產人員;組織有關人員參加設備安裝、調試、工程驗收;落實原材料供應;組建生產管理機構,健全生產規章制度等。生產准備是由建設階段轉入經營的一項重要工作。
六、竣工驗收階段
工程竣工驗收是全面考核建設成果、檢驗設計和施工質量的重要步驟,也是建設項目轉入生產和使用的標志。驗收合格後,建設單位編制竣工決算,項目正式投入使用。
七、考核評價階段
建設項目後評價是工程項目竣工投產、生產運營一段時間後,在對項目的立項決策、設計施工、竣工投產、生產運營等全過程進行系統評價的一種技術活動,是固定資產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的最後一個環節。
希望能幫助到你!如果需要了解更多有關建築工程建設流程以及招標項目信息,可以關注劍魚標訊。
⑵ 新培訓項目 培訓完成率怎麼算
新項目實際培訓人員*實際培訓時數/ 計劃培訓人員*培訓時數
⑶ 培訓完成率的演算法
培訓完成率有復多個計算制公式,每個公式強調的重點不一樣
1、培訓完成率=培訓完成項目數/培訓計劃項目數,強調培訓項目是否實施
2、培訓完成率=實際培訓課時/計劃培訓課時,強調學習成長層面,每個考核周期應安排多少課時的課程,在每個周期要實際安排不少於目標值的課時
3、培訓完成率=(∑每次實際培訓人員*實際培訓時數)/ ∑(每次計劃培訓人員*培訓時數),強調的是培訓參與度,也就是每次培訓,應該參加的人是否都去參加了,避免出現「花費大量的資源安排了課程,去參加的人很少」的狀況。
三個公式的強度是層層遞進的,企業可以根據自己培訓開展的程度來做選擇
⑷ 說說OKR和績效考核的區別
OKR與常規績效考核的區別在於:
1、是國內的很多績效管理,很多時候只是做到了「考核」這一步而已,並不是完整的績效管理體系,這是大前提。
2、是OKR的思路是先制定目標,然後明確目標的結果,再對結果進行量化,最後考核完成情況。本質上和其他的績效管理思路沒有太大的不同。任何一種績效管理,都是先有目標,對目標進行分解,量化KPI,然後考核。
3、但OKR實行的前提,是員工具有主觀能動性、創造性,並且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和突出的專業技術能力。OKR體系下的目標,是由個人提出,然後由組織確定,這點與常規的KPI自上而下的方式不同。因此,在OKR過程中,對員工和企業的要求比較高。
(4)培訓計劃完成率考核內容擴展閱讀:
OKR的三種類型
KPI型的OKR。目標1的兩個KR都是統計型的量化單位,並且都是與上一期的基準起始值進行環比設置的。
2、任務型OKR。目標3的4個KR 全部都是任務,而且任務內容的邊界、完成標准都很含糊,是一個不太到位的任務型OKR。
3. 「任務+KPI」混合型OKR。目標2的KR「每月發布一期月刊,一季度發布三次「,這是典型的任務KR;月刊點擊率不低於3%,則是典型的KPI類型的KR,但是沒有進行環比/同比設置;目標4的」漏斗內的預期銷售額以及預期銷售額/目標業績的值「都是KPI型KR,產品演示次數達到7次以上則是任務型KR。
⑸ 月度培訓計劃達成率,只統計月度計劃內的嗎
中途有變化,按照變化後的計劃數據進行統計。
培訓計劃達成率應由各部門分別報,人事部門進行稽核。
⑹ CMA考試含金量難度等
對於ACCA和CMA想必大家都是不陌生的,都是財會界的熱門證書。但是兩本證書哪一本含金量高呢?作為財務人應該如何選擇呢?首先高頓財經先來為大家介紹一下ACCA和CMA.小編再送一個2018年ACCA資料包可以分享給小夥伴,戳:ACCA資料【新手指南】+講義+解析音頻
ACCA既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成立於1904年,是目前世界上計較有影響力的專業會計師組織之一,也是在運作上通向國際化及發展比較快的會計師專業團體。目前已在世界上各主要國家都設立了分部、辦事處及聯絡處。ACCA考試有16門課程,考完相當於又讀了一遍大學課程。CMA的學習周期是比較長的,至少需要用2-3年的時間才能拿下證書。
CMA既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是IMA在1972年推出的針對管理會計領域的全球專業財會認證,是目前全球及財務管理領域比較權威的證書。世界500強企業更視CMA認證為衡量專業財務管理者職業水準和職業道德的最佳標准。CMA考試分為中英文2種語言考試,考試只設置2科,CMA每年有三個考試窗口,成績三年內有效。
ACCA和CMA的職業前景是怎樣的?
ACCA的就業前景如
1.ACCA會員資格在國際上得到廣泛認可,尤其得到歐盟立法以及許多國家公司法的承認。所以可以說,擁有ACCA會員資格,就擁有了在世界各地就業的「通行證」。
2.ACCA的課程就是根據現時商務社會對財會人員的實際要求進行開發、設計的,特別注意培養學員的分析能力和在復雜條件下的決策、判斷能力。系統的、高質量的培訓給予學生真才實學,學員學成後能適應各種環境,並使會員成為具有全面管理素質的高級財務管理專家。
3.ACCA會員在工商企業財務部門、(四大)審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機構和財政、稅務部門從事財務和財務管理工作,很多會員在世界各地大公司擔任高級職位(財務經理、財務總監CFO,甚至總裁CEO)。總之,考取ACCA專業資格,可望取得令人尊敬的地位、令人羨慕的職位、令人心動的薪水!
4.ACCA為在中國的跨國公司、大型企業和國際「五大」會計公司全面認可。年薪在中國50-100萬RMB。
5.目前,英國緊缺財務人員,市場需求大量ACCA資格人員。學完第二階段PART2就很容易在英國找到會計相關工作。
6.在當前,很多在英國留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畢業後在不容易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時,認識到職業資格才是真正受到公司認可的,也參與到學習ACCA的認證學習中。
CMA就業前景
CMA管理會計與傳統的財務會計相比能夠創造價值,它是為適應企業經營需求和戰略而產生的。CMA所代表的管理會計始終與企業的發展和前途休戚相關。
學習了CMA可以勝任諸如成本會計師、管理會計師、高級會計師、財務分析師、預算分析師、財務經理、財務總監、司庫/集團財長、首席財務官(CFO)、首席執行官(CEO)等崗位。
兩者認證關系:
英文CMA持證者可免考ACCAF階段7門學科,中文CMA持證者可免考ACCAF階段6門學科。
但是,免考前需確認取得CMA證書,即學歷與工作經驗認證後才可取得。簡而言之,想通過CMA證書取得ACCA的免試,必須在考完2門CMA考試,且大學畢業取得畢業證與學位證,有兩年工作經驗,拿到CMA證書以後才可以,而這個時間,從大一開始學習ACCA,大四畢業至少也考完了前九科,更有學習能力強的同學於大學畢業時,已經順利通過ACCA13科考試。
認證僱主:
ACCA在遍及20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10000家的認證僱主,光在中國ACCA就有超過500家的認證僱主。范圍涵蓋廣泛,包括銀行及金融服務業、會計師事務所、知名企業等多個行業領域。
CMA的全球幾十家認證僱主顯然在這一方面並沒有ACCA發展的廣泛與持久。
無論是ACCA還是CMA,小編都希望大家能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認真選擇。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⑺ 如何進行計劃管理,目標分解以及推進執行
企業要做好計劃管理,可以藉助信息化手段從這三個階段著手,即「事前、事中回、事後」管理。以滿惠PM計劃管答理雲為例:
「事前」管理:主要是計劃的編制和審核。通過目標和關鍵結果的層層分解,自上而下落地執行,分散到各個部門和崗位,系統化編制形成年度/月度/項目/日常工作任務計劃,並建立層級審核機制,確保計劃的可行、可靠、可控。
「事中」管理:主要是對計劃執行效率和質量的管理。工作進度和完成狀態全過程動態監測,智能風險預警機制,對計劃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偏差,做到實時預警和控制,及時督導和聯動調整,確保計劃執行效率、質量及風險掌控。
「事後」管理:主要是對計劃執行結果的管理。通過系統化考評機制,工作績效考核具體到執行人和關聯責任人,無需人工參與,自動執行考核標准,工作過程數據自動存檔,數據留痕,隨時可查詢和追溯。
⑻ 老師是選擇去培訓機構還是去學校好
其實大多數人選擇機構都是作為退路來選的,很少有人說,我立志要當一個培訓機構的老師,當然被人憑什麼要這么立志呢,畢竟培訓機構老師說白了,家長打心眼裡都是有些看不起的,另外就是基本社會上誰把你當一個老師看,這些都是機構老師的真實寫照,因為我做過機構老師,我太真正的體驗過,所以沒有從事過這方面工作的,你就別再那說什麼自己內心不強大的風涼話了。
畢竟每年的公立學校教師招聘數量是有限的,並且要求也是很高的,另外就是當中更有很多的一些你細品的東西。所以這里就不多做擴展,那你想想,想進入學校的人那麼多,能進去的畢竟少數吧,剩下的就去機構過度唄,准備在機構一邊上課,一邊准備明年的招教考試,機構工作過的都知道。
有些老師不是師范畢業,也確實沒有教師資格證,也就沒有考公立學校的資格。這個其實要分開說,非師范畢業的培訓機構教師,有些是找不到其他工作進入了培訓機構,而有些是靠機構的高收入吸引了一些名校的畢業生。所以要分開看待這個情況。當然,很多機構會帶著在職老師一起考教師資格證,所以對於剛進入時更多的是看能力而非證書。
當上一名教師還是相對比較難的,一是教師資格證的考取,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有的,目前在培訓機構上課老師很多是沒有證件的,因為知道有難度,要麼沒考上要麼不想考;二是考學校編制,學校選拔老師也是百里挑一,即使是合同制老師也是競爭比較大的,沒有經驗的,筆試面試不優秀的可能也選不上,所以也會淘汰很多人,所以能夠被選上當學校老師的是比較優秀的!
在公立學校教書多年,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對教學和提高學生能力,成績很有心得,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校教學能力和教學成果突出,或者說就是大家說的名師,他們當中有一部分會到培訓機構,他們認為在公立學校壓力也非常大,有的可能由於年齡也大了,拼的也吃力,不如去校外機構,在那裡他們會有更大的空間,收入也更加豐厚一些!
現在學校里的老師,也是有壓力的。雖然工資是固定的,但是也是有評職稱等相關的,牽扯到工資的。但是評職稱也不是容易的事情,那也要看你在學校的年限,看你的講課能力,看你與同事之間,與領導之間的關系。
學校的老師也是會受到家長的不滿,學生的為難。現在不像以前的社會,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對老師都是畢恭畢敬的,拿老師說的話就像聖旨一樣,但是現在很多家長對老師的不滿,孩子也敢挑釁老師。所以,在學校里也並不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