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對新課標的學習,如何理解和體會
在認真學習的假期里我們聽取了專家們對新課標的解讀,受益匪淺,新標准在原標準的基礎上主要有幾方面的創新和改變,下面就從如下幾方面談一談我對新課標的幾點認識: 一、課程性質更加明確 新標准在前言中把音樂課程的價值作了簡要的概括,而將原標准中的第一部分課程性質與價值改為課程性質,因此將原標準的四大價值簡練地濃縮為課程的三大性質,改變了原標准中的性質與價值混為一談的表述方法,課程性質更加明確。並且在課程性質中集中體現了音樂課程的獨特性質:人文性、審美性和實踐性,其中實踐性是本次改版的標准中單獨在課程性質中提出來的,突出了音樂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區別,並強調了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的必要性。這一觀點在後面的教學理念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確認。 二 課程基本理念更加綜合 原標准中基本理念共有十個,而新標准中將原來分為兩個方面表述的基本理念合並為一個,共有五大理念。如審美和興趣合二為一,改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但基本內容沒有多大變化,增加了音樂的情感體驗,應以多樣化的文化語境出發,以及雙基的學習業要與不同的文化認知有機結合等內容。如原標准中的重視音樂實踐和鼓勵音樂創造合並為: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如弘揚民族音樂和理解多元文化合並為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將原標準的理解多元文化改為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再如原標准中的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在新標准中也合二為一。同時,修改並提出了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的理念,這一理念的提出我想是鑒於前期課改中一些老師過於強調了學科綜合而忽略了音樂特點的做法而提出的,新標准指出要突出音樂特點,並且在表述中具體列舉了音樂的不確定性、抽象性以及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徵,指出這些音樂特點要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強調和體現。 三、音樂特點更加突出 從新標准提出的課程性質和課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學建議中,我們都可以感覺到,這次新頒發的標准更加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如新標准提出的音樂的實踐性特點、音樂的不確定性、抽象性以及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徵,強調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學生在親身參與這些實踐活動過程中,獲得音樂的直接經驗和豐富的情感體驗,為掌握音樂相關知識和技能、領悟音樂內涵、提高音樂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內容標准更加具體 新標准在分學段的內容標准表述上也更加明確和具體,操作性更強,體現在: 1.內容標准各年段的表述指向性更強,如:感受與欣賞(註:原標准中是感受與鑒賞)的音樂表現要素標准中關於對節拍的感受標准中具體指出了:12年級主要是二拍子和三拍子;36年級主要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在演奏上,新標准還對課堂樂器也做了明確的說明,課堂樂器主要是指豎笛、口琴、口風琴等,並在學習曲目的數量上也提出明確的要求。 2.弘揚民族文化在內容標准中得到具體體現,如在演唱的內容標准中在各學段背唱歌曲的要求中明確提出其中要有背唱中國民歌的數量要求,並且在中高年級和初中階段提出了學習京劇和地方戲曲唱腔的要求。 3.識讀樂譜的要求有所提高,如36年級原標准只要求能夠識讀簡單樂譜,但新標准中提出能夠跟隨琴聲視唱簡單樂譜,具有初步的識譜能力。而這個要求原標准中是在79年級中提出的。新標准在79年級中識讀樂譜的要求也相應提高為:具備識譜能力,能夠比較順暢地識讀樂譜。 五、設計思路更加清晰 新課標在原來的基礎上還增設了一塊內容課程設計思路,其中包括了:凸顯音樂課程的美育功能,以音樂活動方式劃分教學領域;設計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正確處理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審美體驗和文化認知的關系;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發展水平和音樂認知特點,分學段設計梯度漸進的課程學段目標及相應的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的設計,在明確的規定性和適度的彈性之間尋求平衡,給教師教學和地方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留有創造和選擇運用的空間。可以說這五個設計思路既解釋了新標准框架如何構建也解答了在課程改革中需要正確處理好的幾個教學問題和教學關系,對指導老師領會新課標精神,更好地貫徹落實新課標起到了重要的啟示作用。 六、新課標中強調創造 造力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在生活中展現出來,也越來越為國人所重視。江總書記就曾指出:創新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揭動力。他老人家的高瞻遠矚更進一步說明了創造力的重要。是啊,對於一個人來說,有創新才有進步,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有創新才有發展,對於一個民族來說,有創新才有活力。沒有創新就意味著僵化、落後、沉悶,進步發展、興旺發達又從何談起。 時代的要求呼喚創新,社會的發展呼喚創新教育。通過音樂學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新的《課程標准》中也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培養具有創造力的人才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不論教書也好,編教材也罷,努力開發教材的創新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必須強調的。 七 、注重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音樂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產生了音樂。音樂課程在中小學教育中是活動性、實踐性最強的課程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生活化,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中有趣地、令人開心地掌握基本的音樂文化知識和技能,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增強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信心,即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從做中學、從樂中學讓音樂充滿人生,讓快樂伴隨終身。這是音樂教育的任務,也是音樂教育的特徵。在新的《課程標准》中也再一次被肯定,這是將來教學發展的趨勢,因而在審視教材的時候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八、 加強學科間的融合,體現知識的完整性 素質教育的需求以及認知方式,要求課程結構、課堂教學要加強學科間的融合。在國外,綜合的課程、課堂教學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並在進一步的探索之中。設置綜合課程,減少學科分類是新一輪課改的方向,對於音樂教學來說亦是如此。我覺得,在音樂教學中滲透語文、英語、美術教學等,使學生從多種渠道理解音樂,體會音樂中的情感,抒發音樂中的情感,給音樂教學注入更多的內涵,使音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是非常好的。 九、重視趣味 這個話題是老生常談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教材編寫更應重視這一點,為教學生動活撥、豐富多彩提供資源保障。 新的時代喚醒了新的教育,新的教育生成了新思想、新理念,做新時代的教師,緊跟時代的步伐,更新觀念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一個嶄新的理念逐漸在頭腦中形成,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教法的選擇,教學目標的確立,都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提高音樂文化修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這是時代賦予音樂教師責任。 音樂新課標的實施,既給教師的音樂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空間,又給音樂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當前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的情況下,如何加強音樂教育教學的自身建設,完善音樂課程體系,推進美育的發展,已成為擺在音樂教師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和緊迫的課題。要想在音樂教學中尋求創新,要想創新成功,就必須在思想觀念上革新,改掉幾十年來的舊教學方式,更新教學觀念,這樣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學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這樣對於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重視對學生音樂興趣的激發。興趣是學生一切學科中的基礎,如果一個專業教師,把自身學的東西教授給學生,那肯定是行不通的。音樂是情感藝術,音樂教師要善於用音樂之美與自身的一片愛心來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達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要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讓他們從繁重的知識壓力中解放出來。還有就是加強民族音樂文化等等,有了新的教育思想轉變,才可能有新的教育思路、手段。
② 初中語文新課改的幾點看法
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來談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改變教學觀
觀念是先導,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准,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新課程標准下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強調要轉變觀念,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揚棄。
二、課堂教學要靈活多變
有的教師在備課時就喜歡設計好話題,讓課堂教學在自己設計好的思路走下去,我認為這樣反而會束縛學生的思維發展。「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預先設定固定模式,可在實施過程中開放地納入源於個人的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臨場體驗,鼓勵學生即興發揮,超越預先制定的要求。也就是說教師可以靈活多變授課,不受教材、課本、課時的限制。我選取三篇分別代表著親情、友情、鄉情文章為一個單元並設計為討論課,以學生討論為主。每六個同學分成一組進行討論,講述自己對三種情感的感受,然後每小組選一名同學發言。但是,有的小組還討論到了其他的情感:愛情。這也超出了我預先設定的范圍,但我認為,中學生處在青春發育時期,對愛情有一種迷惘、渴望,討論愛情,也更貼近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利於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愛情觀,從而有利於他們的身心發展。所以我決定不再限定討論的范圍,讓學生自由發揮。這樣,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空前活躍。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積極。
三、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觀能動性要得到充分的發揮
語文的動態特徵使學生的參與、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尤顯重要。教師要充分創設條件,刺激學生動眼看、動腦讀、動筆寫的能力。強化學生的讀寫過程、聽說過程、讀與寫、聽與說的訓練可以相互結合。從學生的階段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發,精心設計、選擇導學方法與課堂結構,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求知的最佳教學情境,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應該堅決摒棄那種「老師講課照本宣科洋洋灑灑口乾舌燥,學生聽課埋頭筆錄手忙腳亂頭昏腦脹」的局面。還學生一個真正的自我,還學生一片潔凈的天空。
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傳統語文教學的一個突出的弊端就在於壓抑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滿堂講、滿堂灌,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和記。講授內容陳舊老套,千篇一律,無非段落層次、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之類。學生聽得索無味,昏昏欲睡。而學生自身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會、見解以及情感態度得不到重視,也沒有表達的機會。學習過程中只有接受,沒有思考,只能接受標准答案而無法形成和堅持個人見解。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喪失了獨立學習的能力,熄滅了探索的動力和興趣,最終遭到扼殺的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只能抱著一堆現成的結論和不知道是否有用的知識幾乎空手而歸。這種狀況是我國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缺陷。
切實改變這一現狀是這次語文新課改的重要著力點。語文新課標將「過程與方法」列為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之一,強調不但要重視學習的結果,而且要重視學習的過程,要研究和關注學生在什麼樣的過程中、用什麼樣的方法進行學習。在「課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強調「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各階段的教學目標中,也對學習過程和方法提出相應的要求,例如在初中階段的閱讀目標中,要求「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閱讀議論文,要能「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斷。
五、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學語文是為了用語文,語文學習的核心是能力的構建,而能力的構建主要通過活動來實現。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地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各項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把同學們學到的語文知識有理論變成實踐。例如:我們可以引導同學們欣賞優秀的影視作品,並要求寫觀後感,提高他們的語文寫作水平;向同學們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擴大他們的知識面;組織同學們參加朗讀比賽,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同學們成立文學社團,增強他們的團隊意識;鼓勵同學們自編話劇,小品,相聲,提高同學們的創造性思維;開展當前熱點話題的辯論賽,培養同學們主人翁意識,等等。通過這些活動,同學們不僅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學會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從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③ 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幾點體會(發言稿)語文論文
構建"理想課堂"是構建一個師生互動的課堂,是構建一個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新課程標准下的理想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應是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悅、和諧應是它最顯眼的標志。
④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培訓反思總結
成長的快樂
「呼呼…呼呼…」呼嘯的北風拂窗而過;「沙沙專…沙沙…」連綿的小雨屬翩翩舞過。所有的聲音都那麼有韻律,隨著這「呼」這「沙」的韻律彷彿漸漸打開了我沉睡已舊的心門。
繁華敗落,春去秋來,我送走過了無數的冬天,迎來了無數的春天。然而,在這一送,一迎,一迎,一送中,我漸漸地走向成熟。記得那些天真純朗的笑聲;熟悉那稍粗卻嫩的嗓音;期盼那淳厚而陽剛的聲氣。
我成長著,快樂積累著…我成長著,煩惱堆積著。年齡越來越大,煩惱越來越多,快樂越來越少。
是啊!好久沒痛看一晚電視,好久沒痛玩一次電腦,好久沒痛聊一次閑天,好久沒有痛打一次籃球……
⑤ 初中語文學習心得體會600字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不是我的座右銘,但是我把它當作我語文學習的燈塔。條條大路通羅馬,我把它當作我語文學習的司南。擁有了燈塔和司南,一遍一路向前,遨遊在語文學習的海洋里,擷取著智慧的浪花,其樂無窮。
我參加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外出活動。我們分成小組,帶上自製的調查問卷或是問題,來到圖書大廈,或是做采訪,或是了解當前熱門圖書,或是尋找自己喜愛的文學,我們在學習中體驗新奇和自我發現的快感。
我參加朗誦和表演。詩歌朗誦會,平時上課的即興朗讀,語文小劇的排演,讓我逐漸擺脫不敢面對觀眾的那種恐懼心理,在朗朗讀書聲中體會穩重或優美或激昂的意境,或是獨釣寒江雪的至高境界,或是把欄桿拍遍的壯志雄心。我在朗誦中體會到了語文的美麗,在語文中感受到了朗誦的魅力。
我重視平時的積累,特別是文言文的積累。在老師的指導下,我製作了自己的文言積累卡片,分類明晰,包括通假字文言實詞虛詞文學常識等等,並且隨著學習的深入不斷地更新,成為系統的體系。這好比就是一個語文學習的難題庫,或是一個文言文字典。我可以在需要時用最寬的時間找到最准確的信息。這個方法有效的解決了我的文言文的恐懼,讓我的文言成績有了很大提高。
正是這一系列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及鼓勵,讓我這個在和海邊撿拾貝殼的孩子窺探到了語文的魅力;讓我的初中四年語文學習充實而快樂,為我今後的語文學習扎實了基礎;讓我找到了學習語文的鑰匙,駕駛航船的舵柄。正是這一系列有效的學習方法,讓我成為了我。
感謝你,語文,是你帶我走進這個絢爛多姿的世界,並賦予了我發現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