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師聲樂課400字心得
音樂是一門藝術,它以有組織的樂音為形式,以豐富的思想感情為內容,把人們帶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聯想,發人深思,給人以精神力量,引導人們熱愛生活、嚮往美好的未來,激勵人、鼓舞人駛進高尚的境界。《幼兒園教育綱要》明確指出: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總的培養目標,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應是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潑的成長,為入小學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而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內容豐富,包括:唱歌、音樂欣賞、音樂活動(音樂游戲、舞蹈、律動),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能力的最好途徑。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有意識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較差,具有好動不好靜,注意力易轉移,抽象思維還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維和無意注意佔優勢的特點。所以,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講故事、做游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使他們想學、愛學、肯學。以下是我多年音樂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一、拉近距離,引起情感共鳴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教師與幼兒之間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雙方之間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梁。如要保證橋梁的正常溝通,讓幼兒能積極地、主動地接受教師的一切授課內容,我認為關鍵是教師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離,\"以童心喚童趣」。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同時,他們就會把對我的這種感情遷移到對我所擔任的音樂課的學習上,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並有了強烈的學習慾望。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此,我深有體會,因為在我小的時候,喜歡哪個老師,就特別喜歡上他(她)教授的課,並且這幾門課成績也就最優秀。
二、創設意境,提高歌曲表達力
1、講述故事,引發興趣
歌詞,是音樂的一種文學形式,雖詞語不多、篇幅短小,但卻是幼兒與歌曲接觸的第一步,歌詞中所描繪的人物、情節、語言、動作對幼兒有著直接的影響。但幼兒園的孩子還不具備獨立朗讀和理解詞義的能力,此時若採用傳統的條文式的灌輸,對他們來講則會由於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學中我通常把歌詞變化為孩子們愛聽的小故事,作為教授新歌的導語,或者以故事情節貫穿整堂課,用生動的語言向他們講解。如在教授《春天來了》這首歌時,我先繪聲繪色地講述:\"春天來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誰在迎接春天的到來?聽!是誰在為春天歌唱?美麗花兒、嫩綠的草兒、可愛的布穀鳥」------或者將歌曲融入故事情節當中。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我就是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將歌曲通過角色對話演唱出來的------這樣,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情不自禁地對歌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隨之高漲。
2、范唱感染,激發慾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達的不同內容和情感,他們或高亢、或低沉、或歡快、或抒情,如何讓幼兒感知這一切呢?這時就需要教師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風格特點進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這節課,我進行了兩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並藉助於動作,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美妙、歡快活潑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邊彈邊唱,讓幼兒根據我唱的內容展開豐富的想像,在腦海中描繪出歌中所唱娃娃廚師切菜切肉、翻炒做飯,用心者飯香菜香味道好,貪玩者飯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畫面;而在歌曲《小烏鴉愛媽媽》的范唱中,我通過豐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讓孩子們體會媽媽生病了,小烏鴉不貪玩,捉了蟲兒飛回家,一口一口喂媽媽的感人畫面------這樣,使孩子們對歌曲有了一個較完整的藝術形象,從而激發了幼兒學唱歌曲、急於表演的慾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項重要的音樂實踐活動,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達方式,通過唱可以使幼兒在音準、吐字、唱詞、節奏等方面得到訓練和提高。由於大班孩子尚未具備一定的視唱的能力,不能獨立處理關於音準的高低、節奏的快慢等方面的問題,所以他們只能採用模仿演唱的方法來學唱歌曲。在教學中,我多用錄音帶。在幼兒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礎上,通過三個步驟來幫助幼兒進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兒耳聽錄音,心裡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兒隨錄音進行輕聲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兒模仿錄音,反復進行齊唱練習,直至幼兒能夠基本跟上錄音的速度為止。
4、輔助律動,融入情感
律動,是一種根據歌曲的內容創設動作,隨著旋律的發展進行表演的一種藝術形式。由於孩子們好動,尤其喜歡隨著音樂的節拍動,而律動正好符合他們這一年齡特點,因此也就成為他們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學習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這節課,通過梳頭、穿衣服、系鞋帶、疊被子等一系列動作的編配,使幼兒在邊唱邊做的過程中,理解性地記憶歌詞,並能把疼愛媽媽的感情付注於演唱當中
② 學習舞蹈編導身體解構的心得體會
從孩子身體發育方面來說,從4歲開始學習舞蹈比較合適,但集體每次授課時間最好不版要超過1小時,練習權中途要進行一兩次的短暫休息。現在很多幼教培訓機構專門設置了各種藝術課程,兒童舞蹈、音樂、鋼琴等等的啟蒙教育。孩子從小開始學習這些可以激發和培養幼兒本身的律動、增強其節奏感。能培養孩子對音樂或舞蹈方面的興趣。
作為業余愛好,兒童舞蹈算是比較好學習的了,而且對他的自身條件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沒有嚴重的身體缺陷,所以4歲就可以開始學習了,但是舞蹈學習的益處短期內是體會不到的,持之以恆才會得到更大收獲,長期練習才能看出成果,如果要是專業學習舞蹈,那對身體要求的條件就比較多了。
③ 寫幼兒律動和早操體會
很高興告訴你! 您好,很高興能為您解答。 早開始: (1)排隊,走步,由走步變換隊形站成有利進行早的隊形。 (2)徒手(或輕器械),有時為了增大運動量和豐富早內容,還可以加中等量的體育游戲,或者律動,有時也做幾節適合幼兒的藝術體的基本動作。 (3)慢跑,便步走,放鬆動作,結束早。 編排要領: 1,明確早的根本目的——鍛煉值早晨空氣清新,可以加深呼吸,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還能使全身各肌肉群活動起來,使幼兒肌體進入活動狀態冬季早,可以提高幼兒對外界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還能培養幼兒不怕寒冷的意志品質早是幼兒一日生活的開端,組織的好,使幼兒精神飽滿,情緒愉快,為參加一天活動作好分的准備早最根本的目的在於能發展和鍛煉幼兒骨骼,關節及大肌肉群,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形成健美的體態,同時還發展幼兒柔韌,力量,靈敏等身體素質,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 2,注意幼兒身體的全面發展 徒手,器械主要以加強大肌肉群,形成正確姿勢為主因此,在整套動作中,應包括上肢,下肢,軀乾等各個部位的運動,使幼兒身體各部位都能得到鍛煉,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動作的方向要有向前,向後,向左,向右的,還應把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與發展身體素質相結合起來 3,注意合理安排運動量 創編整套徒手時,必須遵循人體運動生理變化規律,動作要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由易到難,逐漸增加運動量參與活動的肌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單一到復合動作要一般是先從運動量較小的上肢開始,然後是下肢,胸部,體側,體轉,直至大量的腹背運動,最後是較劇烈的跳躍運動如原地踏步或伸展運動,上肢運動,四肢運動,接著是做踢腿運動,軀干運動(先側後轉),腹背運動或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放鬆整理運動或踏步 4,注意科學性 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 (1)幼兒模仿性強,喜歡形象的動作,所以,3個年齡班都要編一些幼兒生活能接觸到的能理解的形象動作 (2)幼兒肌肉,骨骼發育不成熟,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還不及成人,選編的動作應該是簡單易學又能鍛煉身體,避免選編成人的動作,更不能以迪斯科舞蹈代替徒手 5,要有一定的教育性和創造性 徒手和器械的內容極為豐富,創編整套動作時,不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各種不同的動作,而且還應針對不同的對象和要求,創造性地編一些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和具有時代感的新的動作,新的編排避免形式單一,千篇一律,枯燥乏味通過輕快活潑的各種動作和小范圍的隊形變化及歡樂的音樂表現出幼兒的天真活潑可愛通過改變開始姿勢動作方向幅度速度路線等方法,創造一些朴實大方剛健有力優美舒暢活潑輕快,富有時代感,又具有鍛煉實效的動作,以提高幼兒的興趣和鍛煉效果 早也是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在編時也要注意對幼兒的思想教育 要求: (一)徒手 徒手是體的基本內容之一 1,徒手的基本動作: (1)頭頸動作 屈——前屈,後屈,側屈 轉——向左轉,向右轉 繞環——向左繞環,向右繞環 (2)上肢動作 舉,振,屈,伸,繞,繞環 (3)軀干動作 屈,轉,繞環 (4)下肢動作 舉,屈,伸,踢,蹲,跳 (每一個動作的基本要求參見各幼兒體育教學法) 2,影響動作的要素: (1)身體姿勢:是指動作的外部表現它包括;開始姿勢動作過程中的姿勢和結束姿勢身體姿勢的改變和正確與否,都直接影響動作的難易程度和鍛煉效果如"體前屈"時;兩腿伸直或兩腿彎曲,難易和效果都不一樣;前者姿勢正確難度較大,能達到拉長大腿後部肌肉韌帶的作用,後者姿勢不正確,完成動作雖然容易,但達不到鍛煉的預期效果 (2)動作方向:是指動作運動的方向動作方向一般有:前,後,左,右,上,下六個基本方向,在徒手中還經常採用向內,向外,繞,繞環和斜方向來說明動作動作方向不同,所影響的肌肉群也有所不同如體前屈時,主要影響腰背肌肉群體後屈時,主要影響腹背肌肉群向左(右)體側屈時,主要作用於體側肌肉群因此,正確地運用動作方向就能更有效地鍛煉不同部位的肌肉群 (3)動作幅度:是指做動作時,身體或身體的某一部分所移動距離的大小幅度越大運動量就越大因此,選擇不同幅度的動作,是調整運動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4)動作路線:是指做動作時,身體或身體某些部位運動軌跡的聯系動作路線的改變,對培養協調能力有著直接的影響如兩臂前後繞環等 (5)動作頻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動作重復的次數在同一時間內動作重復的次數越多,肌肉的負擔量就越大在徒手中可以利用動作頻率的不同來增減運動量 (6)動作速度:是指在單位時間內身體或身體某些部位移動的距離如兩臂向後繞環,一拍一次與兩拍一次的動作速度就不同前者比後者快一倍所以,動作速度的快慢也影響著運動量的大小和肌肉的負擔量的方法之一 (7)動作節奏: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完成單個動作或成套動作各部
④ 如何上好一堂音樂課培訓心得
上周參加的教育局組織的怎樣上好一節音樂課的培訓,使我受益非淺,現在,我就結合自己的想法談談培訓心得。 首先,要選擇正確的音樂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師生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它既包括教師的教法,又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法,是教授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有效結合。決定教學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學目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由於音樂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音樂課的教學方法不同於一般學科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下面就音樂教學的特點談談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選擇教學方法要與學科特點相適應,要依據該學科教育活動的目的、任務。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即通過音樂教學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學的內容包括歌唱、器樂、律動、欣賞、創作和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音樂課又是一門技藝性較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音樂教學普遍採用的是練習法、欣賞法和示範法。 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審美教育,並不是純知識理論傳授,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都必須以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為基礎。音樂教學就是為欣賞音樂、演奏演唱、創作表現音樂而進行技術方面一系列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離開了技術訓練就很難完成美育任務,也就無法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故而練習法理所當然應當成為音樂教學中廣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音樂是聽覺藝術,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要條件是讓他們接受的熏陶,讓他們大量接觸優秀的音樂欣賞的能力,在聆聽音樂的同時,音樂的美會感染學生並激發他們的興趣,音樂欣賞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提高他們的鑒賞水平。作為音樂課教學內容之一的欣賞本身就是以欣賞教學方法為主,而在歌唱、器樂、律動等教學中也無不貫穿和體現著欣賞活動,所以欣賞法也是音樂課普遍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我們知道,在課堂上學生學習各種技能也都離不開教師的示範,尤其是在唱歌、器樂等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范唱、范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範法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 選擇教學方法還要依據學科中不同的教材內容、特點。如歌唱教學方法有聽唱法、視唱法、還可由教師范唱范奏,並運用圖片、教具及手勢提示輔導學生唱好歌。器樂教學要避免機械枯燥的練習,教師講解要簡明扼要形象。欣賞教學不光採用欣賞法,還可以採用詩、文、圖畫等多種手段促使學生聯想與想像。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也應貫穿學生學習欣賞音樂的全過程。音樂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法則以視聽結合法、聯系對照法、講解法為主,不同於一般技巧訓練採用的方法。 其次,良好的課堂紀律是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保證,要想上好一節課,首先必須以好的課堂紀律為前提。很多老師可能都有同感,音樂課紀律相對語、數科來說差了很多,沒有上自班的語、數科目那樣,容易調控。學生分神的、不積極配合的多,而真正認真、投入、積極參與的卻不多。作為擔任音樂課的老師,如何調控好自己的課堂紀律,是每一位老師應該深思的問題。 針對以上情況,我經常在課上向學生「灌輸」全面發展不偏科,以及上好音樂課、具備音樂素養的重要性;積極創造寬松、民主、平等的良好師生互動環境;盡量的投學生所好,把相應的一些評價激勵手段引入音樂課堂。如實行小組評比,看哪一組的同學最認真、最積極,就給他們組加分,下課前累計哪一組最好,把分數記入班級評比的分數中去。幾節課下來,學生真的改變了很多。以前上課鍾敲響後,教室還亂轟轟的,學生還在各自做各自的事,可現在一聽到鈴響後,學生為了能加分,就早早地准備好學慣用品等待著我去上課了。課上學生明顯地比以前積極了很多,趴著的少了,做其它事情的少了,專心上課、積極參與的同學卻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這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我深深的知道自己教學經驗不足。在課堂與學生的互動還是流於表面為互動而互動,沒有形成有效的深層次的對學生對教學有力的互動。對自己的教學內容的解讀能力也不夠,總是不能理解到關鍵的問題上,因而會影響到自己對教學目標制定的准確性及教學重難點的處理和解決。對學生資源捕捉、利用的敏感度的意識很弱,沒有意識到這些資源對學生的進步和對教學的有效性的重要。這些不足給自己教學工作結上了一層冰,使自己的教學不能得心應手。通過這次的學習是一次從新認識、審視、剖析自己的很好機會,是激勵我前進的動力。我會從新樹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做的更好,會更讓每一位學生在我的課堂收獲更多的知識。
⑤ 幼兒園老師培訓音樂後有什麼感想
如果是樂理方面的培訓就把你學到知識寫進去。 如果是音樂教法方面的培訓就根據歌唱活動、律動活動、音樂欣賞、打擊樂活動分類型來寫。 如果是僅僅一堂課的觀摩,你可以針對這一接課的內容來寫。譬如人家的設計,流程安排上、教具准備上。 如果是教研方面的培訓,就先鋪墊一段話,然後寫你學到的東西,可以多引用名...家名言,最後談談感想,基本上就能湊夠一張紙。
⑥ 音樂與律動讀書心得怎麼寫
音樂讀書心得 音樂讀書心得一:《中小學音樂教育》讀書心得 這個暑假我很榮幸的參加了領雁工程中小學教師培訓,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有很多深刻的體會。而我今天要講的讀書心得,就是在培訓上推薦的一本書——《中小學音樂教育》,它是一本綜合性的音樂期刊,它包括音樂理論、音樂作品、音樂教育、學術交流等等豐富的內容;同時信息量大,交流面廣,教師不用走遍千山萬水便可知各地區的教育教學動態,幫助教師作好教學交流,可以看到全國各省市地區的音樂教育成果,為音樂教師搭建學習與交流的平台。其中的文章不僅開闊了我的專業知識層面,也讓我的教學思想產生了更深遠的影響,使我對新課改背景下的音樂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結合自己的教學情況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面我談談讀後的感想。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是素質則其人教育的靈魂。興趣是學習的情感因素,參與是學習的行動因素」。興趣是參與的「向導」,參與是吹遍興趣之花的春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把握好興趣和參與這一對孿生的姐妹,其實質就是要確立好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一、 以興趣激發參與 我從事的是音樂教學,我認為音樂課的備課不同於其他學科,不需要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某些知識點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為音樂課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所以在備課中設計的反思還是以提高興趣為主。如何提高激發學生的興趣,結合《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觀點和我所從事的小學音樂教學學科,設計了以下三個觀點來闡述: 1、營造音樂氛圍,激發學生想像。 音樂是抽象的,每個人聽同一首作品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教師講述得太多或對意境描繪得太具體,既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思維,又阻礙了對學生想像能力的培養,所以老師大可不必多費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像空間留給學生,讓其發揮主觀積極性和參與教學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才會獲得審美的愉悅體驗。但是老師如果不加引導,一味讓學生體會,學生也很有可能會摸不著頭腦著就需要老師的牽引,使學生聯系生活展開豐富的想像,
從而正確領會音樂內容,如在欣賞樂曲《夢幻曲》時,讓學生隨著音樂展開聯想,教師輕聲啟發:「夜,靜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著眼睛,一位美麗的仙女出現在我的面前,她拉著我的手和我一起飛向遙遠的夜空„„」同學們在樂曲中展開想像的翅膀,個個身臨其境,優美的旋律把孩子們帶到輕柔飄渺的夢境中去了。 在學生開展的一些活動中,也積極引導學生恰當運用音樂,學生詩歌朗誦中配上音樂,會更能激起人們的情感;美術繪畫過程中嘗試去播放輕松愉悅的音樂等等,讓音樂無時無刻在學生身邊回響。音樂知識生動趣味化。音樂教學用生動的形式將知識內容裝扮起來,創造了一種有節奏,有形象,既和諧又生動的教學氣氛和情境。學生就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的世界裡。他們的表現慾望會被激發出來。 2 、 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習的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恰當選擇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創造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引導學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感受音樂。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上音樂課時,我充分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手段,通過「音畫結合」的形式,有機地把音樂與圖畫結合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新鮮感,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在教學《快樂的節日》這首歌時,我首先利用幻燈幕顯示出:「節日的晚上,大家圍坐在紅彤彤的火堆旁,一起跳舞唱歌的歡樂場面。」與此同時,播放活潑歡快的歌曲 ——《快樂的節日》縈繞整個教室,學生感受到節日那種歡快的氣氛,很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在愉快的氣氛中學到該掌握的知識,收到非常好的學習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