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心得總結 > 第一次學習弟子規的培訓心得

第一次學習弟子規的培訓心得

發布時間:2021-01-20 20:04:38

『壹』 學弟子規心得體會

寫作思路:寫的時候著重強調一點圍繞主線去寫,這樣會讓整體更流暢。開篇點名意義和認識,對某一點具體內容展開寫。

正文:

我在開始時覺得學習《弟子規》枯燥無味,我想:難道我們還學習古代人跪來跪去嗎?但是,經過後來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熱情,我被感染了,也加入了學習誦讀《弟子規》的行列中。在《弟子規》中,我最為喜愛的是「信」這一內容,講述了作為一個人應該怎樣誠實守信。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說出去的話,誠信為先;欺詐別人或胡言亂語,那怎麼可以呢?誠信是一種美德,只有擁有想、誠信的人,才能擁有幸福的生活。還有一句是「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意思是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贊自己就歡喜,那麼不好的朋友就會接近你,而真正的良朋益友逐漸疏遠退卻了。相反,那些正直誠實的有德之士,就會逐漸成為好朋友與你親近起來。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

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

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

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眩」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同學們,晏殊的這則故事不就是大家應當學習的典範嗎?我們缺失的不也就是這種精神嗎?

同學們,誠信是金,它是一艘能夠駛向希望與快樂的航船,它是一個能扇動我們偉大理想的風箏與翅膀,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地珍惜它呢?同學,不要猶豫,拿起《弟子規》,跟著我一起去享受誠實守信帶給我們的寶藏吧!

『貳』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怎麼寫

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弟子規》裡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細細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

『叄』 弟子規的學習心得體會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聖人的學生。「規」是什麼意思?就是大丈夫的見解、聖人的見解,是做人的標准。「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肆』 弟子規心得

也有人問過這個問題額~
http://..com/question/261676341.html

------------------------------------------------------
還有這個;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良的傳統從古至今都為人所熟知,翻開《弟子規》一讀,就彷彿置身於文明當中,置身於做人的倫理大道當中。《弟子規》讓我們知道感恩。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於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質。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歸宿,《弟子規》是做人的准則,在當代仍然影響著很多的人,我在細細品讀《弟子規》的同時,也帶走了我心靈上的塵埃。

學習了《弟子規》,我被它所蘊藏的深厚內涵而打動,由於自己的無知,錯誤地理解了很多聖賢的教誨,此時我才明白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真正原因;中華民族讓世界人民喜愛的真正原因:因為我們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優良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一代代賢良的中華兒女!我們是「禮儀之邦」。講究禮儀、廣結朋友、謙虛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華兒女那麼多優秀的品德。可是為什麼有報道:在巴黎聖母院有用漢語寫的「請勿大聲喧嘩」;在泰國皇宮廁所中也要寫上「請便後沖廁」;在美國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寫著「請把垃圾丟在此」......我們中華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經下降到了最低點!這也讓我想起了「馬加爵和葯家鑫」,為什麼一位頭腦聰明,曾經在全國競賽中獲獎的大學生馬加爵會對曾經譏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西安音樂學院的大三學生葯家鑫在開車撞傷一名婦女後,為了避免這位婦女記下他的車號而引來麻煩竟殘忍地用刀將其捅死,這兩名大學生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也有很多,部分同學對於同學之間的一點小摩擦便會大打出手,甚至引發惡性事件;與父母發生爭執便離家出走,瀟灑走一回。這些問題引起了社會上對於青少年道德水平下降的廣泛討論與關注。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認識到在現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一方面,就應該從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做起,以便讓我們培養的學生在走上社會後,不會因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敗。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著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
還有一個~

初次接觸《第子規》,認為和兒時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聽完暑期學校組織的培訓,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著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對於我們成年人如何經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聖人的學生。「規」是什麼意思?就是規范、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范。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父親早年受過幾年教育,對我們的管教是嚴而寬。「長者先,幼者後」,有好吃的長輩先嘗。所以,在我們的人生理念中,長輩就是太陽,我們是星星,永遠圍繞著太陽轉。父親老家在農村,生活也不是很寬裕,記得爺爺奶奶中風時,父母四處尋葯,盡心盡力給老人治病。父母從沒有刻意要求我們姐弟孝順他們,而我們如今對父母都很孝順,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說是刻骨銘心的。
早年雖然讀過《三字經》、《道德經》,但讀而不知其意,真正接受傳統教育。但自從學校開設了《弟子規》這門課,聽了幸福人生講座以後,才恍然大悟,《弟子規》是十善的細化,是孔孟之學和大乘佛法的契合點。儒家講的「仁」與佛家講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來檢驗約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較概括,具體運用到生活中有點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惡卻不能覺察,時常因為工作忙碌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話說出口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意見不統一,語調會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八度,「言語忍,忿自泯」沒有落實,學習《弟子規》後才發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么多。除了前面的兩條,自認為還算及格外,其餘每一條都有很多的不足,試想,如果時光倒退200年,當我們面對無邪而知禮的孩童,該是怎樣的汗顏。
和古人相比,我們的品行已經落後的太遠太遠了,今天能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運,很感恩學校,感恩蔡禮旭老師。要感恩唯有認真學習《弟子規》並學以致用,用《弟子規》來規范言行,指導生活和學習,培養自己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象蔡禮旭老師一樣,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為,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算起來,真正意義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其實,這么算也不見得正確,因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個歷史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里的人民哪裡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祥見拙作《傳統文化的沒落之路》)我的父母曾經在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為人處世,以及一些禮儀都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這么算來,我已經有起碼二十一年接觸傳統文化了。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范。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范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出生於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現在,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我記得老師曾經說過:「你憤怒嗎?讀《弟子規》吧!你痛苦嗎?讀《弟子規》吧!……」大意如此。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難免產生幾分懷疑的心態。是的,音樂可以使人平靜,放鬆;運動可以使人忘記煩惱,心胸開闊;閱讀能使人忘記現實,醉心於與先哲的時空中。《弟子規》這一本小書,又有多大的能耐改變一個人的心情的功用呢?可就是那麼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規》的啟發,改變了心態。一個晚上熄燈後,同伴講靈異故事,我被嚇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結束後,一個上鋪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頭,猛的大叫一聲「啊……」。我以為出了什麼事,被嚇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來。過了幾秒鍾才發現是他惡作劇,我是憤怒的靈魂出竅了,忍不住罵了他幾句。雖然馬上語氣緩和了下來,可我還是一直沒有睡著,彷彿鬼魂一直在我身邊,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頭發,摸摸我的腳什麼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節也在我頭腦里閃個不聽,長發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魚般的白眼……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這個捉弄我的這個人。最後,我想起《弟子規》的「泛愛眾」,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我愛所有的人,即便他傷害我欺騙我,我都會原諒他,因為他是我的同類,因為我相信他身上殘留的人性」,這些我多年前寫給自己的格言。不禁心情越來越平靜,後來就不知不覺的睡著了。第二天,又看見這個兄弟,雖然依舊心理上有些障礙,但是敵意已經沒有了。現在,已經好如當初了。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伍』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400字

弟子規,這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給我們的禮儀。弟子規,顧名思義,這是作為學生的規范。它雖簡短精悍,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文明的靈魂,讀起來朗朗上口,直入人心。這是聖賢之人都應學的良言,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的精髓,是學生文化的瑰寶。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輕聲讀著弟子規的總敘,我就明白了許多的道理,她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禮儀略成了24個字,雖然短短24字,卻也已經樹立了我文明的態度。弟子規,是聖人對我們的教誨,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接著要小心謹慎,誠實守信。和大眾相處要平等博愛,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物,如果有剩餘的時間與精力,要向多方面學習。 弟子規告誡我們,如果父母在呼喚我們,我們不要遲鈍,要迅速,父母有事交代我們,要立刻去做,不要懶惰。父母在對我們的教導時,要恭敬的傾聽,做錯了事,父母對我們責罵時,要接受,不要強詞奪理。我們要孝敬父母,要遵循父母;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妹,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不要因為一些小矛盾傷了和氣;與人相處不斤斤計思較財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能夠包容忍讓,多說好話,不說壞話,忍住氣話,不必要的沖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早上要早點起床,晚上也別很早就睡覺。 我們還要注意,因為時光寶貴,轉瞬即逝,應當好好珍惜和努力。早晨起床後,務必洗臉、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個好的開始。上完廁所後,一定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確保健康德日進,的確,正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樣,我們要珍惜時間,老了,時間就一去不復返了。身體健康更重要,是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的東西;開口說話,誠信為是最重要的,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一言一行都要謹慎,不要誇下海口,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奸詐取巧的語言,骯臟粗俗的話,都不要去沾染。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只有守信用,朋友才會信任你。並且要說到做到,更不要說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一些不好的言語,更不要去學習,去聽取。 並且,我們還要知道,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注重的都應是他的德行,而不是它的容貌。有才能的人,處理事情的能力卓越,聲望自然不凡,讓人們之所以欣賞佩服,是他的處事能力,而不是因為他很會說大話。物種以競爭為目的,人類以互助合作為目的。不管你是哪個種族的,都是同類,因該和睦相處,互相合作。同樣是人,善惡邪正,心智高低卻是良莠不齊。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愛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因為他說話公正無私沒有隱瞞,又不討好他人。所以大家才會起敬畏之心。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真是再好不過了,因為他會使我們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跟著減少。如果不肯親近仁人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因為不肖的小人會趁虛而入,跑來親近我們,日積月累,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會受影響,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不良習氣的人在一起,只會令你誤入歧途;而與德行好的人物在一起,你也會變得更有德行。不能身體力行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這些本分,一味死讀書,縱然有些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浮華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如此讀書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對的。正如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弟子規,這就是學生的傳統,學生的文明,我們要用心去感受它的魅力,用意去品味它的文明,就像弟子規餘力學文的片段所說,不要一味地死讀它。讓我們一起置身於弟子規的文明世界吧!

『陸』 《學習踐行弟子規》心得

初次接觸《第子規》,認為和兒時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通過對蔡老師的弟子規講座,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著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對於我們成年人如何經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聖人的學生。「規」是什麼意思?就是規范、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范。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父親早年受過幾年教育,對我們的管教是嚴而寬。「長者先,幼者後」,有好吃的長輩先嘗。所以,在我們的人生理念中,長輩就是太陽,我們是星星,永遠圍繞著太陽轉。父親老家在農村,生活也不是很寬裕,記得爺爺奶奶中風時,父母四處尋葯,盡心盡力給老人治病。父母從沒有刻意要求我們姐弟孝順他們,而我們如今對父母都很孝順,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說是刻骨銘心的。
早年雖然讀過《三字經》、《道德經》,但讀而不知其意,真正接受傳統教育。但自從政工辦組織學習《弟子規》,聽了幸福人生講座以後,才恍然大悟,《弟子規》是十善的細化,是孔孟之學和大乘佛法的契合點。儒家講的「仁」與佛家講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來檢驗約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較概括,具體運用到生活中有點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惡卻不能覺察,時常因為工作忙碌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話說出口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意見不統一,語調會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八度,「言語忍,忿自泯」沒有落實,學習《弟子規》後才發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么多。除了前面的兩條,自認為還算及格外,其餘每一條都有很多的不足,試想,如果時光倒退200年,當我們面對無邪而知禮的孩童,該是怎樣的汗顏。
和古人相比,我們的品行已經落後的太遠太遠了,今天能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運,唯有認真學習《弟子規》並學以致用,用《弟子規》來規范言行,指導生活和學習,培養自己孝親尊師、溫和謙遜的品德,象蔡禮旭老師一樣,以恭敬的心、謙卑的態度、彬彬有禮的行為,來對待一切人、事、物,不斷提升自己的品行修養。

『柒』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學習《弟專子規》,我想不僅是屬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會變成和諧的社會。

『捌』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感想

精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還有錢文忠教授那幽默風趣的講解,將我帶進了一個美妙的世界,讓我深深地陶醉在了這蘊含豐富的國學之中。
《弟子規》是一本只有一千來字的小冊子,卻包括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等思想,它包涵了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實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教會我們誠信、自強、修身、孝順等,不僅帶給我們知識,還教會了我做人的哲學。 錢文忠教授結合《弟子規》的內容和歷史上的名人故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講了一篇又一篇,這些故事都讓我感觸很深。 比如黃香溫席的故事: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在他九歲時,每次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的蚊帳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蟲和蚊子扇開,讓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讓父母睡得暖和.於是黃香的事跡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這個故事講的就是《弟子規》里的「冬則溫,夏則清,晨則醒,昏則定。」
總有人說,多讀古書可以增長知識,學習古文化,提高涵養,還可以從中汲取智慧。我想,隨著我們的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它們一定會成為一筆精神財富,會使我們受益無窮的。 錢文忠教授的《解讀弟子規》教會了我很多東西,讓我受益匪淺。
自從讀了《弟子規》以後我知道人生需要考慮的還有很多很多,演戲很容易,做人卻很難,戲可以演過無數次,人生的機會卻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戲,難做的是人;戲是虛構的,人卻是真實的;戲進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場戲,心靈美好的人,夢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夢幻,絕不是虛幻)人活一口氣,要活得有志氣――為喘氣而活,僅活著而已;活得有志氣,死得也美麗。昨天是曾經,是過去,今天是面臨,是現實,不要在昨天里沉媚,應該在今天中開創!
在學生主修的第四課「信」,我知道了能實踐諾言,便是守信;不能實踐諾言,無論是出自不得已,還是故意食言,都違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處世的基本原則。母親履行的責任像奏多情的細雨,潤物細無聲;父親實踐的責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凈心田。同學們,父母永遠的付出,不曾為回報等待,一心守候,只為子女成材。我們學了「入則孝」以後,心裏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為先。
《弟子規》裡面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細細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畫,歲月如歌。或許正是由於人生中有許多酸甜苦辣,才會使快樂的滋味更加甜蜜

閱讀全文

與第一次學習弟子規的培訓心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