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骨科帶教醫師給實習生寫知識水平評語(含業務能力)
感恩的心感謝命運
㈡ 給份骨科護理實習報告
在臨床帶教中,教學方式一成不變,學生聽起來昏昏欲睡,根本達不到教學的效果。我院是一所綜合性教學醫院,實習人員多,學歷層次參差不一,加之骨科工作的理論與操作技術專科性強,護生實習時間短(一般為4周),帶教頻率快。我們根據上述特點,並按照學歷高低制定出符合本科特點的教學計劃:要求中專生4周內熟練掌握各種護理基本技能與理論;大專生除熟練掌握護理各項操作技能與專科理論外,還需掌握整體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能很好地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實施健康教育;本科生除了要達到大專生實習的要求外,還需要注重本科生的教學、管理能力和科研意識。因此,我們將實習分為3個階段,根據每階段的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帶教方式,制定出每周的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設定具體的內容和操作,對護生進行有效的帶教,使其能夠更好的完成學習。
第1周:熟悉階段
採用集體帶教方式:通常應由總帶教老師負責。
1.入科第一天,初步介紹骨科環境、布局、設施情況,各級人員職責分工,消除陌生感。然後利用2~3d時間重點學習職業道德規范,學習各項規章制度,使學生深入了解骨科規范操作的重要性,講解常用器械名稱、使用、保養、用途及方法,護理操作注意事項並示範操作,講解後耐心指導護生練習至無疑問;
2.理論授課內容為骨科基礎護理知識。知識目標:了解骨科的布局,骨科的內部設施,病房床位的區域,重點掌握生活護理和基礎護理操作技能,如卧床患者換床單時,除強調操作時間及床角的整齊外,更重要的是患者的舒適感,以及骨科患者所要求的特殊體位。在護理操作時注重以人為本,要考慮患者的感受,巧妙應用語言溝通技巧,操作時按照護理程序方法和應用解釋用語。熟悉查對制度,標本管理制度,無菌技術操作原則。熟悉各種骨牽引器械消毒滅菌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第2~3周:實踐階段
此階段主要採取一對一的帶教方式:
1.隨著「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工作的發展,我科選派經驗豐富、年資高、綜合素質好的護士帶教。樹立「以護生為中心」的帶教觀念,根據學生的學歷、個性、接受程度有針對性的施教。以骨科2~3個典型的病例作為臨床護理帶教的紐帶,將各項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專科理論知識、功能鍛煉及健康教育融入貫穿於個案護理中。要求每位老師增強帶教意識,耐心細致,放手不放眼,並注重言傳身教。在帶教過程中幫助護生學會如何學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同時結合骨科臨床工作實際,有針對性的提出訓練內容,幫助護生建立新的學習思維模式。
2.護生必須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各項操作。掌握骨科的術前術後的護理知識,以及石膏托外固定、牽引患者護理措施,髖、膝關節置換的康復知識,骨科手術知識。顱骨牽引患者、脊柱骨折患者翻身方法,現場示範,並要求護生一同參與癱瘓患者的功能鍛煉以及骨科疾病的健康教育等。
3.護生參加白班夜班值班工作。加快對護士角色的認識和轉換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深入了解。
4.此階段帶教老師應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同時,帶教老師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採用模型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枯燥的理論知識生動化和形象化。另外,由護士長帶教老師組織每月護理小講課1次,護理查房2次,內容為骨科常見病的觀察、護理搶救措施以及經驗教訓等,在實習過程中鼓勵護生不斷的提問,帶著問題去學。除根據帶教計劃完成本階段集中授課內容外還結合實際情況隨時增加講授內容。
第4周:終末考核階段
採取考核及相互討論的方式:臨床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嚴格考核。第4周安排出科考試。考試內容分理論及操作考核,內容覆蓋全部實習計劃要求內容。由護士長與總帶教老師參加監考及問卷,記錄成績,嚴肅認真負責地填寫《實習鑒定》,總結實習情況,表揚先進鼓勵後進。帶教老師與學生進行座談,徵求護生對帶教的意見和要求,不斷改進帶教方法。帶教老師敢於面對學生的評價,同時以朋友的身份讓學生指出帶教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實習期間存在的問題,提醒學生注意,幫助學生找出不足,提出針對性的意見。
體會
骨科護理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專業,通過臨床實習,使理論聯系實際,提高了護生的興趣,增加了學習熱情,培養了護生動手能力。採取上述分階段的學習方法和措施,能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熟悉骨科工作環境,掌握嚴格的操作技術,集中訓練與個別指導相結合,提高了臨床教學質量。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運用適宜學生的帶教形式完善臨床教學,真正實現從「知識中心型」教育向「能力集中型」教育的轉變,更好地完成骨科護理帶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