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做一個有素養的數學教師培訓總結
首先,我覺得數學老師是極富挑戰性的教師行業的職稱,他對個人的綜合素質要求是很高的。
①豐富知識水平。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要求很嚴格的課程,必須要有過硬的基底,也就是知識水平,才能完成最基本的教學任務;
②超強的應變能力。數學是一門千變萬化的課程,一道題可能有幾種甚至十幾種解決方法;同樣,一條公式可應用在很多道題目上;還有一道題看上去可以去這個公式,結果做下去卻發現根本行不通,等等。所以,考驗一個老師應變能力的時候就到了,因此你必須時刻提高精神集中度,以避免被學生問的瞠目結舌。當然,這也是一個過程,有經驗了,就簡單了!
③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能力和教學方式。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數學課,都是極其枯燥乏味的。那麼如何才能讓學生進入到數學殿堂,這就和老師的語言感染力和教學方式有很大關系了,所以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能力和優良的教學方式,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快他們學習的速度和效果
2. 如何進行初中數學試題的命題學習心得
課改過程中如何出好初中數學試題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點和關鍵。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攀登數學學習的高峰,才能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能力。我們在數學命題中一定要注意素質和應試相結合,不能一味地追求試題的難度而不考慮學生的應試能力。我們要在追求應試教育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從而改變現在過度的追求應試教育。隨著課改標準的不斷翻新,教材的不斷變動,我們一定要緊扣課改標准來進行命題。要做到課改標准與數學試題與時具進,不斷發展。 伴隨著課程改革工作的進展,全新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評價理念沖撞著多少年來的傳統評價觀,新的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手段、評價體制的確立是新課程改革中亟待解決的最復雜、最深刻的問題。《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在構建和諧社會、以人為本的今天,怎樣的考試有利於學生主動發展,怎樣的考試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怎樣的考試才能體現新課標的理念?是每一位教研人員和教師的職責。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對試卷改革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使試卷無論在功能和價值上,還是在內容、呈現方式上,都體現出新課程背景下的評價改革所倡導的"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理念和工作思路。在此展示出來,以求共勉共鑒。 一、試卷要有明確的、正確的指導思想 眾所周知,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各個層次的人才,考試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評價教學質量和選拔人才。這兩個根本目的本應不相悖,相輔相成的。但是,以片面追求升學率為核心的應試教育,會把測試、考試引向歧途,這種情況也會從考試的命題上反映出來。如難度過大,脫離絕大多數學生的實際,追求嘩眾取寵、不實用的技巧,故意把考試的重心移向較偏的知識點,等等。這樣雖然會把"差距"拉開,但是並不一定能發揮選拔功能。另一方面以這種考試命題導向的結果,必然是難度層層加碼,偏、難、怪題泛濫,學生課業負擔再度加重,因此,考試的命題必須注意發揮正確的指導思想,以利於後繼教學。出題時應注意它的難度和考查重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注意突出數學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突出數學的基本能力(三大能力和將數學運用於實際的能力)。這樣的導向,有利於教學改革,有利於減輕師生的過重負擔,有利於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命題人員在命題時必須具有這樣明確的指導思想,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試卷的質量。 二、把握好試卷內容的正確導向功能 1、試卷的知識點分布要合理 為此、要編寫各項重點教學目標與明細規格表(或稱雙向細目表)。有了這張表,試卷的知識點分布就比較合理,保證一定的復蓋率,正確地突出重點,也容易滿足預定設計參數,如代數、幾何的內容比例,各單元的比例,基礎題與提高題的比例等等。 2、試卷的總體難度要確定得當 從理論上來說,難度為0.5是最理想的,但這樣的難度使一半左右的學生考試不及格(甚至更多一些),這顯然與義務教育的普及有矛盾。例如中考、畢業考多年來及格率都在95%以上。因此像試卷的總體難度一般都控制在0.8以上。從題型來看,一般先安排難度小的客觀性題型,後安排難度稍大到大的非客觀性題型。 3、試卷的效度要盡可能地高 一套題不可能把所學的所有知識技巧和能力逐題考到,這就要求試卷中的每一道題盡可能的提高其效度,包括內容效度和准則效度。 (1)內容效度。是概念的整個內容。實際上,任何一個試題都總是有關教學項目中全部題目中的一個樣本,這個試題的代表性的程度,就是這一試題對有關教學項目(連同目標)的內容效度。用解方程來"代表"了解方程的知識、技能的"全體",因為這個方程分別通過整式化、有理化後變為一元二次方程後再求解,還需驗根,顯然比出一個一元一次方程來測試"解方程"的知識技能有代表性。 (2)准則效度。准則效度是測試的分數與有關的等級、標准之間的相關程度。 准則效度又可分為一致性效度與預測效度。例如每個學生數學的分數與在校平時數學總的得分之間的相關程度就是一致性效度。好的試卷往往一致性效度高。同時好的試卷預測效度也高,即數學分數高的學生進入下階段學習數學能力強,考分也高,兩者的相關程度高。還有其他的效度,但主要就是這兩種效度,這兩種效度互相是有聯系的,內容效應直接影響准則效度。編制試卷不僅要有科學的組卷過程,而且要講究試題科學性。這種科學性不僅表現在試題的安排布局上,而且更表現在試題本身的科學性上。試題不犯科學性錯誤是命題人員必須銘記在心的。 三、改革試卷的形式,體現人文關懷 新課程把"以人為本"作為基本理念,提出在任何時候都應該關注人的感受,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然而,我們常見的數學試卷缺少人文性,談不上教師對學生的關愛。根據新課程理念和數學學科特點,我們在數學試題的表述及試卷的編制方面作了較大的改革,試題表述多用鼓勵性語言。 總之,系統研究數學試題,把握命題動向,能宏觀上起到指導日常教學的作用,為了完善各種知識點的重新組合和適應教學改革,加強新型試題的出現,如閱讀理解題、開放性問題、探索性問題、圖標信息題和自編題進行歸類分析,以展示各種題型所表現出的不同思考策略和解題方法,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構成網路、形成系統,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打破章節、學科的界限,提高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和遷移能力,從而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初中數學命題中一定要注意學生的解題能力。要通過學生的應試解題使學生自己體會到學到了數學知識。而不是要命題考倒學生才算是好試題。在命題中我們要不斷嘗試新的命題方法。給學生帶來新的解題思路,解題方法,解題技巧。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和方法。在命題中還要注意結合理科的其他知識,綜合命題。比如物理學的電學知識和數學的反比例函數結合出題,使學生在學數學的同時也學到物理學的知識。從而體現了數學知識是學習理科知識的工具。在每次的單元命題中做到步步為營,扎扎實實地使學生考有所學,學有所樂。以上就是我學習初中生數學試題命題的心得體會,望各位同學多提寶貴意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3. 數學考試後的心得體會怎麼寫
如果考得不好,就寫出自己的錯因,反省。
如果考得好,就寫自己怎麼努力,終於考好了;再說下次會繼續努力,爭取考得更好。
4. 數學考試後的反思
審題的反思
審題錯誤或審題模糊是考試中最為常見的低級失誤,在
數學考試中尤為致命。一般來說,審題錯誤會直接導致丟分;
而審題模糊則會浪費時間,造成在考試中的隱性失分。因此,
每次在試卷講評中提醒學生由於審題造成的丟分現象十分必
要,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學生的細心程度和自信心。
解題思維過程的反思
高考數學提出「以能力立意」,就是要求學生有更為清
晰的解題思維過程,進而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因此,在考後試題的講評中,特別注重提示學生解題過
程的思維方法。通過反思,使學生明確高考對於數學思維和
方法的考查,仍然要與數學知識的考查相結合,使學生明確
掌握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比掌握知識本身更重要。
規范表達的反思
簡單地說,「規范表達」就是要解決學生「會而不對」
的問題,也就是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問題。和其他科目不同,
在數學解題中更強調嚴謹的步驟和邏輯,解答的過程應該完
備、沒有漏洞。
一題多解的反思
數學和其他科目的不同在於,正確答案只有一個,但解
題方法卻可以有多種,也就是常說的「一題多解」。學生在
考試中不可能做到一題多解,那屬於畫蛇添足。但是,考後
一題多解的講評卻十分必要,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
維,找到解題的捷徑和最佳方法。
應試技巧的反思
和數學本身一樣,應試技巧也是一種理性思維。在數學
考試中,學生應該學會舍棄,在考試當中設計自己的滿分,
使考試時間得到合理的分配。在合理的時間分配上,應該進
一步分清哪些題目對自己更重要,這些題目是指應該切合自
身的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做對的那一部分題目。
5. 參加數學培優班的心得體會
富有數學天賦的優等生並不能自發地出現,不管他們有多麼聰明,多麼好學,都不可能無師自通,他們需要培養,需要接受有針對性的指導和進行嚴格的訓練,那麼怎樣才能做好,下面結合平時的教學談一點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