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心得總結 > 初中生物實驗技能培訓總結

初中生物實驗技能培訓總結

發布時間:2021-01-15 00:44:29

❶ 如何提高學生的初中生物實驗能力

實驗能力的高低、實驗素質的好壞,是衡量一個學生學習生物水平的標回准之一.初中生要想取得好答成績,必須要提高生物實驗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學生生物實驗能力.在積極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生物科學在中學教學中顯得很重要.初中生物課的大部分知識是要求學生動手實驗去發現、理解、運用的.實驗是學好生物科的最有效的手段.動手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物課程的興趣,有效地幫助學生發展智力,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質.

❷ 生物實驗實訓總結

學年在校行政、教務處的領導下,在總務處的配合下,完成了實驗室制定的各項工作。為任課老師和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服務。充分發揮了實驗室在新課程中的重要作用。下面簡單總結幾點: 一.政治思想方面: 堅決擁護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認真學習,努力工作,不斷提高自己。
二.實驗教學方面能夠根據教研組教學工作計劃,制訂學期實驗室工作計劃,按時做好實驗教學的准備工作,協助任課教師做好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確保實驗教學的成功和質量。做好器材的准備、添換、損壞後的賠償和實驗後器材的清洗、安放、保管工作。認真學習學科 「課程標准" 和教材,刻苦鑽研業務,參與實驗教學改革,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積極配合學校的素質教育,進行多方位的實驗室開放工作。尤其是寒、暑假期間定期開放,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培養學生科學動手的能力。三.實驗管理方面
我校生物實驗室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實驗室各項規章制度,並全部上牆。我校生物實驗室有統一的台帳,並作好詳細的記錄。學期開始有實驗計劃,平時有每周工作安排、實驗通知單、各類實驗記錄、開放記錄,結束有總結。加強了實驗管理工作的完善性和科學性,促進了教師、學生對實驗的重視程度。 能認真做好儀器和葯品的管理工作。保管好實驗儀器和設備, 對易損易耗物品加強管理和及時報損報批。根據教學不斷變化的要求,能夠及時徵求生物組教師的意見,提出適量訂購儀器、葯品和設備的方案,並報領導批准。並及時拆箱清點驗收、調來的儀器、葯品,登帳入庫,並確保科學存放,規范使用。 我能做好安全衛生工作,認真做好防火、防盜工作,及時制止一切違反操作規程、損壞儀器、浪費葯品的不良行為。

❸ 生物學習心得

1 生物學習心得
通過對初中生物新課程標准和有關專業書籍的學習,聽取名師的新課改經驗傳授,以及和課任老師的交流,使我對新課改有了新的認識,認識到新課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新課程,談幾點看法:
一、內容體繫上的改變
根據改革的要求,新的課程內容拋棄了以往追求科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的知識體系。它以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為出發點,綜合考慮生物科學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根據生命科學的本質,重新組合內容,構建全新的體系。
二、行為動詞的改變
生物課程中對以往表示不同認知層次的了解、理解、掌握,以及技能目標運用和使用等也已約定俗成的慣用術語,並不一概排斥,而是兼用並蓄,以及通用過重新界定,來提高其可測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三、能力要求上的改變
高中生物的《課標》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夠正確地使用一般的實驗器具,掌握採集和處理實驗材料、進行實驗的操作、生物繪圖等技能;第二,能夠運用多媒體搜集生物學信息,學會鑒別、選擇、運用和分享信息;第三,發展探究能力。
四、教學觀念上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往往把學生當成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教學生多少知識,幾乎就要求學生掌握多少。學生所學的知識是死知識,學生掌握的技能是沒有創新的技能。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授課方式,教師的教學地位不再是教學的主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傳統教學方式把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忽視學生的地位。生物學科是一個實驗科學,這就要求在學科教學中,創設各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學方式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選擇地對學生進行目的教學。不要忽視學生創造性地學習,不要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不要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有很多設計實驗的題目,教師不要包辦,要讓學生大膽去設計,大膽開拓自己的思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每位學生的設計思路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不足之處,進行改正,教師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指導者,是一個輔導者。
素質教育要培養學生主體精神、參與意識、獨立思考和創造才能。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必須依據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認識規律,在每一個環節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創造參與的機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才能。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積極思考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獨立進行觀察分析或實驗操作,並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評價方式上的改變
在傳統教學中,人們關於評價的理念存在一些誤區。這些誤區表現在:把評價的過程和學習過程割裂開來,將評價看作是學生學習的終結;把評價的方法簡單等同於考試和測驗;把評價的目的和功能簡化為選拔和等級評定;把評價的主體窄化為教師或行政部門肥學生排除在評價主體之外。
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學習手段。首先要有來年搞好的記憶習慣。不論是哪門學科都有背誦的任務,要求背誦的必須背誦,以形成習慣。再就是根據遺忘規律去記憶,即即使的重現,勤復習、多復習。當天的內容當天復習,本周的功課周復習,一月還有小復習,考前再做總復習,這樣學習才記憶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四:
及時做好筆記與作業
記性好不如爛比頭。記筆記是一種良好的聽課習慣,好筆記不是全記,不是漏記,不能只聽不記,更不能只記不聽。可以記在課本上、教學內容附近,這樣記錄的內容不易丟失,又易和教學內容相聯系,既實用,又利於今後復習。布置作業的目的是鞏固學習的知識。多數學生為了完成任務,不復習就急於做作業,這不利於知識的鞏固。做作業前首先閱讀一遍課本內容,和老師講課的內容對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這樣做等於及時地復習了一遍,3然後再做作業,既快速又能保證作業質量,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2
生物新課標學習心得

推薦新課標用高度概括的語言,表述了生物學的基礎性重要性。生物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物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生物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生物課程應具有開放性,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基本理念。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刻領會其中的精神實質,更新科學教學理念。生物課的教學要注重初中學生與生俱來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和需要,強調用符合初中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要注意把對學生「學」的關注轉向對學生周圍世界的關注。要進行科學探究方面的訓練,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原理、方法、要點,認識科學探究的性質及在科學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時還要補充必要的生物基礎知識,生物教師必須具有堅實而廣泛的基礎知識,必須了解主要生物學基本事實、理解其基本概念,知曉和弄懂某些輔助性的實驗知識和理論知識。此外,科學教師還要對基礎內容、學習方法、教學方法、學生情況等各個方面都有所了解,並把這些知識應用於生物教學。初中生物教師必須具有指導那些基於學生所提問題而進行的探究活動所需要的種種技能,必須參與研究和改進教學、評價和課程設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徑。自覺參加各種教學實踐,在實踐中鍛煉、提高自己。教學工作是很復雜的,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和思考。教學的新知識、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種來源,可以來源於研究,來源於新教材新手段,來源於對先進教學法的報道,來源於同事,來源於專家,來源於對教學的自我總結,來源於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的思考,等等。所以教師的教學實踐過程也是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只有不斷參加和經歷各種教學實踐活動,才能把自己錘煉成一個合格的科學教師。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所以,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思考和總結,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學教學水平

❹ 急需初中生物實驗操作感悟徵文1500字。

溫水煮青蛙」的著名故事,被很多人引用過。大意是這樣的:將青蛙投入已經煮沸的開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而其來的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同樣是水煮青蛙實驗,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加熱。結果就不一樣了。青蛙反倒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水中中悠然自得。直至發現無法忍高溫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被活生生的在熱水中熱死。
青蛙真的有那麼蠢嗎?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北京一位女生物老師,組織全班同學做了一次這樣的實驗(我認識的一位朋友正好在這個班):同學們兩三位一組,分配一個容器和一隻青蛙,文火加熱,使水溫緩緩升高,以符合「溫水煮青蛙」的基本條件。同學們激動而焦急地看著顯示水溫的溫度計和容器中的青蛙。當溫度緩步升到60度時,開始有青蛙跳出。水溫到65度的時候,所有容器中的青蛙一個不拉地全部跳出來了。
女生物老師說:「青蛙在水溫升到60多度後自動跳走,說明它對水溫的本能反應並不因為溫度變化的快慢而存在大的差異。它們沒有蠢到被煮死而不逃離的地步。你們要記住,即便所有人都認同並且經常說的道理,也可能是錯的。那些被社會普遍認定的真理,也可能是謊言。凡事一定要經過親自實驗、調查、思考,不要人雲亦雲。」
那位朋友告訴我說:「那次實驗改變了他一生,讓他懂得理性思考是何等的重要。」
女生物老師證明了青蛙沒有那麼蠢,她卻忽略了,人卻可以蠢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學校對她組織的「溫水煮青蛙」實驗表示了極大的憤怒,因為,這種實驗並非教學中安排的內容,與學生的分數沒有任何關系。老師據理力爭,反而埋下更大隱患,後來學校找借口把她辭退了。
那位朋友說,他從此再也沒有見過這位可敬的老師,他曾經去打聽過,也沒有結果。
這是我聽到的與眾不同的「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我沒有去做過類似的實驗,但那位朋友講起此事的眼神,讓我相信,他曾經被這個實驗震撼,並被老師的話打動。
如果中國的教育環境,贊賞並鼓勵這位老師的教學方式,帶出來的孩子,將來該是何等的優秀?孩子們那麼喜歡和認同她的教學方式,卻不能改變她被逐出校園的命運。
……
「溫水煮青蛙」的不難做,但所有的人寧肯直接引用「溫水煮青蛙」典故去論證從量變到質變的順理成章,也不願意去做任何一點質疑,也包括我自己,至少在聽到這個故事以前,我和人們一起認為,青蛙就是那麼蠢。
……
聽說還有些蛋疼的網民做過專門的」溫水煮青蛙「的實驗,不管是文火加熱還是更慢更小的火加熱,只要加到一定的溫度,青蛙都會逃出來。這里有幾篇文章:《網友實驗"溫水煮青蛙"惹爭議》、《溫水煮青蛙」是一場騙局》、《從不合事實的「溫水煮青蛙」比喻看經濟學家們的愚蠢》。
哈哈:青蛙沒那麼愚蠢 。
現在,關於「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已經有三個了:1、青蛙被溫水煮死了;2、有人做實驗,青蛙沒這么蠢;3、教學生做實驗的老師,卻因此被辭退了。當然,這三個故事都是我聽來或看來的,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過。青蛙到底怕不怕溫水煮呢?哪天我也去鄉下抓只青蛙來煮煮看。 :)
最後看看專家們怎麼說:
奧克拉何馬大學的動物學教授霍奇森研究的是不同種類的兩棲類對溫度的反應。青蛙屬於兩棲類動物。兩棲類是冷血動物,也是變溫動物,體溫會隨著環境的溫度進行調整。 霍奇森發現,到了一定溫度以後,青蛙會開始躁動不安,試圖逃離這個環境,如果裝載的容器允許,青蛙還是會跳出來的。基於此,霍奇森宣布,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是錯誤的。
其實早在1869年,就有人煮過青蛙了。一個德國的科學家哥而茨,在尋找靈魂這個東西的時候,設計了這么一個實驗。把切掉了大腦的青蛙放在冷水裡面慢慢加熱,青蛙就被煮死在裡面了,而把正常的青蛙也同樣處理,正常的青蛙會試圖跳出來。這個實驗原意我們不用去理會到。不過,看來差不多150年前「溫水煮青蛙」這個事情就已經有了結論。
不過1872年,一個叫做亨滋曼的宣布,如果你加熱的速率足夠低,那麼,青蛙並沒有跳出來的打算。1875年,這個實驗還被另外一個人證實。兩個實驗矛盾嗎?哥而茨與亨滋曼的實驗的區別是加熱的速度不同。哥而茨的實驗中,從17.5攝氏度加熱到56攝氏度,花了10分鍾,這樣,每分鍾的平均升溫速度就達到了3.8攝氏度,比後來霍奇森使用的加熱速率還快。所以,哥而茨觀察到青蛙很不喜歡這個溫度,試圖跳出來。而亨滋曼的實驗,加熱速率要低很多。亨滋曼使用了90分鍾把水從21攝氏度加熱到了37.5攝氏度,平均每分鍾升溫速率不到0.2攝氏度,就沒觀察到青蛙的行為異常。青蛙可耐受的臨界高溫(critical thermal maximum,CTM)大約是36-37攝氏度。如果加熱到37.5攝氏度,青蛙即使沒有立即死亡,已經喪失一躍而起的能力了,死亡已離它不遠了。
這些「煮」青蛙的實驗目的都是考察溫度和神經反射性的關系。在較快的加熱速率下,青蛙能跳出來,原因很好理熱刺激引起了青蛙的應激反應——跳走。而在較慢升溫過程中,由於類似「感覺適應」的原因,持續細微的溫度變化使得青蛙適應了這種刺激,反射應激性降低,直到達到可耐受的臨界高溫,無法逃生。從這點上來說,「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過讓青蛙無法察覺的溫度變化和我們平時的「煮」有一些差別。
專家結論:在溫度變化明顯的情況下,青蛙可以迅速跳出。而當水溫變化很微小的時候,青蛙就難於察覺,而失去逃生的機會。「溫水煮青蛙」故事背後的依據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過能煮死青蛙的這個升溫條件和我們一般理解的「煮」不太一樣。

❺ 初中生物實驗師技能提升培訓應包括哪些內容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不僅是重要的直觀教學手段,更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與創新精神的主要渠道。近年來,無論是人教版的新課標《生物學》教材,還是上海二期課程改革的《生命科學》教材中,學生實驗的數量大幅度增加,對實驗技能的要求也顯著提高。因此,如何順應課程改革要求,提高准生物學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在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實踐新課程理念,成為當前高等師范院校生物系師生面臨的又一挑戰。在此,我們結合我院多年來在生物學專業師范生培養中進行的一些嘗試和研究,提出高師院校應為生物專業學生開設一門與中學生物學教材教法課程相結合的實驗教學法課程,以更為系統有效地培養准生物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以下是對該課程的簡介。
2.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根本目標是培養生物學實驗教學能力,這與學生以往修讀《植物學》等專業基礎課程時的實驗課相比,目標是有明顯差別的。具體來說,本課程目標主要分三個方面。
2.1 使學生具備一定的中學生物實驗教學能力。包括學會撰寫實驗教學設計(教案)、備課、試講,熟悉各種實驗課堂教學類型並體驗相應的教學技能,以及模擬中學生進行實驗課堂教學等。
2.2 規范並提高中學生物實驗的相關實驗技能。包括了解生物學實驗室規則、熟悉各種實驗設備性能、進行預備和演示實驗准備、掌握規范的實驗操作、以及了解中學生物學實驗設計的原則和方法等。
2.3 發掘和訓練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精神,並引導他們將其融入實驗教學。通過模擬中學實驗課堂教學以及開展自主設計實驗、研究性課題開題報告等的教學,從提問技巧和反饋語、實驗步驟和裝置設計等方面,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和實驗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等。
3.課程內容
本課程的內容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大方面,前者即講解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的類型、教案編寫、教學實施過程等基本「理論知識」,為實驗教學實踐奠定基礎;後者即在實驗室模擬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讓學生走上講台,進行實驗教學的「實戰訓練」,將上述三個方面的目標貫徹落實。
3.1 實驗教學理論
主要內容包括:實驗教學的目的、意義;中學生物學實驗的主要類型、實驗教學的基本過程;實驗教學設計的原則、教案編寫的基本格式和方法;實驗教學的評價方法等。此外理論課上還要介紹本課程的基本安排、教學內容及進度、考核方式等,並對全體學生進行分組等。
3.2 實驗教學實踐
選取有一定的代表性、涵蓋中學生物學實驗基本類型、同時有利於開展模擬實驗教學的生物學實驗,有針對性地培養實驗教學能力,主要實踐內容包括:實驗課教案編寫;實驗前准備、預實驗;實驗課堂中的提問、演示、講解、巡堂指導等;如何把握與全體學生和個別學生的交流;如何處理實驗中發生的突發事件等,使學生在教學實踐中轉換角色,真實感受實驗教學情境。
根據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實際,並結合中學生物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選取了四類共八個生物學實驗作為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具體是:技能性實驗(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製作臨時裝片)、驗證性實驗(觀察動植物細胞、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探究性實驗(瓊脂塊擴散實驗、探索影響酶反應的因素)和研究性課題(開題報告)。
4.課程實施
本課程的實施對象是高等師范院校生物專業師范生,或者有志於從事生物教師職業的學生;開課時間為參加教育實習之前,即一般是在三年級下學期;課程時間至少18學時(2~3學時/周),並且兩周一次課,以便給學生充分的備課、試講時間。此外,學生最好已經或者正在修讀《中學生物學教材教法》(或《生物學課程與教學論》)課程,這樣能更好地將教材教法理論運用於教學實踐中。按照我們的教學經驗,本課程的具體實施一般分為三個連續交融的部分:教師教學、學生實踐、教學評議。
4.1 教師教學
教師在本課程實施中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和點評,講解很少。一般只在第一次「實驗教學理論課」上,講授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基本理論及本課程的教學計劃,之後指導學生分組、選組長和各組負責的實驗,並明確組長、組員任務和每堂實驗課的基本過程等。此後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完全退居幕後,只在小組集體備課、試講時,到場觀摩學生的教學准備情況,適時指出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一定的修改建議等;在之後的實驗教學課上,教師更是完全讓出講台,讓負責本次實驗的小組成員作為本次實驗教學課的教師,由其他小組學生充當學生來模擬中學實驗教學,教師只在小組的實驗教學結束後,引導全體學生、特別是負責本次教學的小組成員談准備情況、教學體會等,並讓學生分析討論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最後教師從教學設計、教學技能、實驗技能等方面給與點評和總結。
4.2 學生實踐
學生教學實踐是整個課程的主體部分。在第一次「理論教學」課後,學生自願組合成8~10人的小組(每個教學班四個組),每一小組選取同一類型的一到兩個實驗作為自己的模擬實驗教學內容。學生教學

❻ 初中生物實驗結業考的實驗心得

樓主,初中的實驗結業考很容易的,只要你平時有聽課基本都能過,所以別擔心就是了,淡定一點,否則實驗中容易出錯啊!

❼ 初中生物實驗總結

C3 、有關動物的「語言」的正確敘述是 ( )
A.動物的「語言」就是動物之間有聯系作用的聲音
B.動物之間交流思想、感情的信息
C.動物之間起傳遞信息作用的活動、聲音、氣味等信號
D.動物的各種行為
A3.大象的兩顆大牙相當於人類的( )
A.門齒 B.犬齒C.前臼齒 D.後臼齒
A16.你了解中國傳統的「四大家魚」嗎?它們是指( )
A.青魚、草魚、鰱魚、鱅魚
B.青魚、草魚、鯽魚、鱅魚
C.草魚、梭魚、鯽魚、鯉魚
D.鯉魚、青魚、鯽魚、鯉魚
B23.咀嚼動作是由於咀嚼肌牽動著某塊骨運動完成的,該骨應是( )
A.上頜骨 B.下頜骨
C.腦顱骨 D.顴骨
19.骨髓、脊柱、關節分別屬於( b )
A.骨連結、活動連結、骨骼
B.骨組織、骨骼、骨連結
C.不活動的連結、半活動的連結、活動的連結
D.骨連結、骨、骨組織
30.現有小魚、大口玻璃瓶、橡皮塞、冷開水、河塘水和曬過的自來水等材料用品,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探究一下魚在水中吸收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水燒開後,溶解在水中的氧已除去)

將兩條同樣大小、生命活動相似的小魚分別放到裝滿冷開水和河塘水的大口玻璃瓶內,用橡皮塞塞住瓶口,觀察魚的變化。(結果在河塘水中的魚能活一段時間,而在冷開水裡的很快死亡)
31.魚在水中游動,有許多器官和生理功能與之適應。其中魚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但魚的各種鰭究竟有什麼作用呢?也許通過你的推測和經驗知道一些,但你完全相信嗎?不妨我們自己設計一份研究報告;有機會親手試一試。
(l)提出問題:你准備研究的問題是 鰭在游泳時有什麼作用?


(2)作出假設:針對上述提出的問題,根據你已有的經驗作出假設 尾鰭可掌握游動方向,胸鰭和腹鰭可保持魚體平衡


3)設計實驗:
方案1;直接觀察,每次只觀察一種鰭的動作。
方案2:研究哪個鰭,就把哪個鰭剪掉,觀察魚有什麼失常表現,最能說明什麼問題。
方案3:用細線或細木條局部捆紮魚鰭.再進行觀察。
若上述三種方案你均不同意.請說出理由
不選1,因為很難排除其他鰭的干擾
不選2,因為對魚的傷害大
不選3,因為木條不易固定,且固定後的魚體處於不正常狀態,不能說明問題
可以仿照魚體製造模型,逐一研究每種鰭的作用

物鏡上有螺紋
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後緩緩放平。
(注意:不要在蓋玻片下留下氣泡)
D5、我們在夏天吃「沙瓤」西瓜時,仔細觀察「沙瓤」,則可看到「沙瓤」中有很多亮晶晶的小顆粒,每個小顆粒實際上是一個細胞。下列哪一項是該「沙瓤」細胞的特點?( )
A.細胞較小,具有較大的液泡和極薄的細胞壁
B.細胞較大,具有較大的液泡但無細胞壁
C.細胞較小,具有較小的液泡但無細胞壁
D.細胞較大,具有較大的液泡和極薄的細胞壁
C13、下列各組中,都屬於組織的是( )
①蘋果表皮 ②葉脈中的篩管 ③一塊肱二頭肌 ④軟骨 ⑤肌腱 ⑥神經元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⑥
23、假設: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氧氣
實驗設計
(1)用兩個相同的燒杯放上等量的水,並放入等量的孑孓。分為甲乙兩組
(2)將甲燒杯中部放上細密的鐵絲網,乙不放
(3)甲乙放置在相同的環境中
(4)一段時間後觀察
原因:表層水溶氧豐富,甲中孑孓被鐵絲網阻擋無法到達表層水,缺氧導致衰弱或死亡
24.剝開一隻橘子,觀察並思考以下問題:
(1)你認為一隻橘子至少有哪幾種組織構成?
表皮屬於保護組織;果肉為營養組織;絲絡為輸導組織

(2)橘子瓣中的「絲絡」在各組織問起到了什麼作用?
輸送營養物質

(3)對橘子樹而言,橘子起到了什麼作用?
繁殖作用
、水綿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
生活在比較潔凈的池塘或小溪或小溝的水面。
2、水綿的結構特點是怎樣的?
結構簡單,由許多相似的筒狀細胞連接而成
的多細胞藻類植物,細胞內有帶狀葉綠體
3、影響觀察實驗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①挑取水綿過多,有重疊 ②光線過暗或過
強 ③裝片內有氣泡
蒸騰作用的意義:

1、蒸騰作用能促進植物體從土壤中吸
收水分。
2、促進水分和無機鹽從根部輸送到莖、葉等器官。
3、能使植物體有效地散熱。
加人植物油的目的是 減少試管水面蒸發所造成的實驗誤差

(3)乙裝置中塑料袋內壁上也出現少量水珠,表明 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中,植物也進行蒸騰作用

酒精溶解葉綠素,水保證酒精的溫度最高不超過100℃
D2.你是否注意過秋天的落葉,大都正面朝下,其實這與葉片的結構密切相關。從橫切面上看,葉片自上而下的結構順序是( )
①葉脈②角質層③柵欄組織④上表皮⑤海綿組織⑥下表皮
A.②①③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①③⑥
C.④②③①⑤⑥ D.②④③①⑤⑥
B9.小剛陪爺爺去花卉市場買花盆,小剛看中了漂亮的瓷花盆,而爺爺最終說服了他買回了瓦盆,爺爺給出的理由是( )
A.瓦盆容易保持水分
B.瓦盆透氣,利於根部的呼吸作用
C.瓦盆能提供更多無機鹽
D.瓦盆價格便宜
5)如果利用本植株來驗證植物的葉片是植物蒸騰失水的主要部位,請寫出你的設計方案:
取兩個基本相同的枝條,剪去一個枝條上大部分(或全部)葉片;分別用透明乾燥塑料袋套住並扎緊袋口,一段時間後觀察比較兩個塑料袋內壁上水珠的情況
28.右圖的裝置用來研究影響枝條蒸騰作用的環境因素。
(1)你能利用以下器具來測定枝條的失水速率嗎?請簡要描述。實驗器具:天平、手錶等。
用天平測定實驗前後裝置的質量變化,它與時間的比值,
即(起始質量-最後質量) ÷時間=枝條失水速率

30.現代養生學研究發現,人每天進行一小時左右的有氧運動,對身體健康及長壽很有好處。很多中老年人習慣每天清晨到樹林中去鍛煉身體,你認為科學嗎?請說明理由,並為他們選擇最佳鍛煉時問。
不科學。經過一夜的呼吸作用,清晨樹林里二氧化碳含量高,而氧氣濃度低,空氣並不清新.應在下午快日落時去散步鍛煉,此時經過一個白天的光合作用,樹林里氧氣濃度高,適宜做有氧運動

芽孢:當環境變得不利於細菌生長時,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一般條件下可以生存十多年,對不良環境 有較強的抵抗力,特別能夠耐受高溫、低溫和乾燥。

D5.有的細菌和真菌能與動植物共生,地衣是哪兩種生物共生在一起的?( )
A.細菌和苔蘚植物 B.細菌和藻類植物
C.真菌和苔蘚植物 D.真菌和藻類植物
A11.下列現象與細菌和真菌無關的是( )
A.買回新鮮蔬菜用水浸泡
B.餅干長霉
C.醫生給病人做手術之前要先消毒
D.香蕉腐爛
當細菌繁殖到一定程度,一些條件如營養、自身產生的代謝產物等都成為細菌快速分裂生長的限制條件。

25.燒傷病人易感染綠膿桿菌,引起化膿性感染。由於綠膿桿菌對許多抗生素和化學葯品具有較強的抗葯性,所以感染不容易控制.患者常常繼發敗血病。請你用學過的生物學知識,提出一種治療燒傷病人化膿性感染的治療措施並簡要說明理由。
可以利用綠膿桿菌噬菌體來控制燒傷病人的綠膿桿菌感染。因為綠膿桿菌噬菌體可以侵入到綠膿桿菌體內大量增殖,將綠膿桿菌殺死,增殖後的噬菌體又去侵入其它的綠膿桿菌,從而起到控制綠膿桿菌的作用。
此法操作簡便容易掌握,而且氣體的交換量大,接近或等於正常人呼吸的氣體量。對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護人站在其頭部的一側,自己深吸一口氣,對著傷病人的口(兩嘴要對緊不要漏氣)將氣吹人,造成吸氣.為使空氣不從鼻孔漏出,此時可用一手將其鼻孔捏住,然後救護人嘴離開,將捏住的鼻孔放開,並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幫助呼氣.這樣反復進行,每分鍾進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嚴重外傷或牙關緊閉時,可對其鼻孔吹氣(必須堵住口)即為口對鼻吹氣。救護人吹氣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以吹進氣後,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為最合適。口對口之間,如果有紗布。則放一塊疊二層厚的紗布,或一塊一層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響空氣出入。

生長激素: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
甲狀腺激素:促進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
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切除胰腺 出現糖尿
結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縮,胰島細胞活者 不出現糖尿
切除胰腺,注射胰島提出液 不出現糖尿
胰島素:調節糖在體內的吸收、利用和轉化。
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刺激所產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叫反射。

效應器(運動神經末梢以 及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非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
1.是在長期種族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先天性反射 1.是在個體生活過程中建立的獲得性反射
2.參與反射的中樞是大腦皮層以下的低級中樞 2. 參與反射的中樞是 大腦皮層高級中樞
3.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須是該感受器的直接刺激 3.任何無關刺激都可變為條件反射的刺激
4.反射弧是永久固定的 4.反射弧是暫時的、易變的
5.適應的范圍小,只適應不變的環境 5.適應的范圍廣,可以適應多變的環境

C7、下列關於免疫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免疫是人體對「自己」和「非已」成分的識別 B.免疫是人人生來就有的
C.免疫不能在出生後獲得
D.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
C11.我們形容歐美女郎為「金發碧眼」,「碧眼」 指的是眼球哪一部分的顏色( )
A.角膜 B.鞏膜 C.虹膜 D.視網膜
(2) 濫用抗生素的惡果之一是產生大量的耐葯菌,使抗生素的效果變差或完全無效。請用生物進化的觀點簡要敘述耐葯菌的形成過程。
致病菌存在個體差異,有的沒有抗葯性,有的具有抗葯性;使用抗生素後,沒有抗葯性的個體被淘汰,具有抗葯性的個體生存下來,經過繁殖將這種形狀傳遞下去;反復使用抗生素,細菌的抗性逐漸加強。
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 DNA 片斷,它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表達自己攜帶的遺傳信息,從而控制生物個體的 性狀 表現。
D11.色盲是隱性遺傳病,色盲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在患者的性別中( )。
A.全確男性 B.男女一樣多
C.全部是女性 D. 男性多於女性
B14.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一種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一個患此病的男子與一位正常女子結婚,為預防生出患此病的孩子向你咨詢,你的建議是 ( )
A.多吃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 B.只生男孩
C.只生女孩,不生男孩 D.不能生育

B6.下列哪項不屬於鍛煉皮膚?( )
A.常洗澡、勤換衣 B.常進行戶外活動
C.常用冷水洗澡 D.常接受日光照射

D18 .用三朵桃花做實驗,開花以前,甲花去掉雌蕊,乙花去掉雄蕊,丙花不作處理。將三朵花分別用透氣的紙袋罩住,扎緊袋口。一段時間後結果情況是( )
A.甲、丙結果,乙不結果
B.甲、乙不結果,丙結果
C.都能結果
D.都不結果
52.有人提出這樣的假設:光照也是種子萌發所需要的一個外界條件。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檢驗這個假設是否成立。
材料用具:干小麥種子200粒,清水,培養皿2個不透光紙盒1個,餐巾紙,40W燈泡1個。
方法步驟:
(1)取兩個培養皿,並編號為1號和2號,在兩個培養皿中鋪上餐巾紙,並倒人適量的清水,每個培養皿中各有種子100粒。
(2)將1號培養皿放在40W燈泡下,將2號培養皿放在不透光紙盒中。
(3)一周後,分別統計2個培養皿中種子的發芽率。
若1號培養皿中的種子發芽率高於2號,則光照對小麥種子的萌發有促進作用
若1號培養皿中的種子發芽率低於2號,則光照對小麥種子的萌發有抑製作用
若1號培養皿中的種子發芽率等於2號,則光照對小麥種子的萌發沒有影響
D1 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原始生命,它的新陳代謝類型最可能是( )
A.自養厭氧型 B.自養需氧型
C.異養厭氧型 D.異養需氧型
B27.人工選擇之所以能培育出生物新品種,自然選擇之所以能形成新的物種,它們共同的選擇基礎是( )
A.生物都有很強的繁殖能力
B.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C.生物都在進行生存競爭
D.人和自然的選擇力量
4)生物的 多樣性 和 適應性 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什麼是肺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部位?它有哪些與進行氣體交換相適應的特點?
1、數目很多。
2、外面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
3、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組成。
C15、感冒時常感到呼吸不暢的原因是( )
A.氣管分泌的黏液增多 B.鼻涕量增多
C.鼻黏膜充血腫脹 D.聲帶腫脹
C9.氣體進出肺泡的動力是( )。
A.肺泡的彈性 B.氧和二氧化碳的濃度差
C.肺內和外界氣體之間的壓力差
D.心臟的舒縮
D2.形容某處地理位置很重要被稱為「咽喉要道」,在人體內直接與咽相通的管腔有幾處( )
A.4 B.3 C.5 D.6
22、「吸煙有害健康」,這是許多人都認識到的道理。請你設計一個相對簡單的實驗加以證明。
(1)選取生長健壯的小白鼠若干,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分別飼養在甲乙兩個一樣的巢穴內
(2)除按正常方式飼養外,每天往甲巢穴內通入八至十次煙草煙霧,每次十分鍾,往乙巢穴內通入同樣強度和時間的空氣
(3)觀察和記錄兩組小白鼠的生活情況。
C16.心室舒張時動脈內血液仍繼續流動,主要原因是( )
A.血液自身流動的慣性
B.心室前一次收縮和下一次收縮的間隔短
C.動脈管壁的彈性回縮推動血流
D.靜脈內血液流回心臟所產生的負壓
26.治療疾病輸液時,一般採用靜脈輸液的方法。請你解釋這樣做的理由。
多數靜脈血管分布於身體的淺層,管壁比較薄,彈性較小,有利於針的刺入;靜脈中血液流速慢,向心流動,刺後的傷口出血較少,稍經壓迫即可止血。
B6.下列哪項不屬於鍛煉皮膚?( )
A.常洗澡、勤換衣 B.常進行戶外活動
C.常用冷水洗澡 D.常接受日光照射

一些自己整理的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❽ 怎樣提升初中生物實驗操作能力

實驗能力的高低、實驗素質的好壞,是衡量一個學生學習生物水平的標准之一。初中生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要提高生物實驗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學生生物實驗能力。在積極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生物科學在中學教學中顯得很重要。初中生物課的大部分知識是要求學生動手實驗去發現、理解、運用的。實驗是學好生物科的最有效的手段。動手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物課程的興趣,有效地幫助學生發展智力,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質。然而,實驗不是讓學生玩玩而已。那麼,在初中生物課程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呢?本文嘗試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生物實驗能力提提點滴看法,以求拋磚引玉。 一、明確培養初中生生物實驗能力教學目標 常聽有人嘲諷,中國學生的記憶能力是世界一流的,不管是什麼考試,甚至是托福雅思等等,跟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人比賽考試都不會輸,但說到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卻長期為人所詬病,那麼如何提高我們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呢?提高動手能力是需要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的,但我國有些學校的實驗室的建設相當滯後,看實驗儀器的台套數就很明顯的,眾所周知,動手能力是從小就要培養的。所謂實驗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操作能力:熟練使用顯微鏡、解剖器、安裝實驗裝置、自行設計各種實驗步驟、採集製作植物葉子製作書簽;②獲得知識的能力:即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聆聽、觀察、閱讀、質疑、記錄分析實驗結果等途徑獲得知識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通過表解、圖釋記錄實驗的結果,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找出實驗成敗原因,並能解釋實驗現象,寫出實驗報告;④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應用與實驗有關的知識尋求解答問題的能力。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採取不同的組織形式,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長期以來,農村中學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嚴重不足,科任教師不夠重視。同時,受傳統考試方法的制約,對學生實驗能力很難考核,助長了學生不愛動手的習慣,生物實驗教學中依然存在講實驗的現象,這忽視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對生物學科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更不用說什麼創新了。為此必須改革生物的實驗教學,通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初中生生物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在快樂有趣的氛圍中學習,從而提高初中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成績。 二、加強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會失去生存的權利。創新的關鍵是人才的開發,創新人才的培養要從基礎教育抓起,而中學階段是創新教育的關鍵時期。基礎教育中的創新,尤其是對初中學生來說,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基本概念和規律),對面臨的事物和問題,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見解,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甚至包括習題的解題法。這種創新和科學家、發明家「從無到有」,驚天動地的那種意義上的創新是有區別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這種創新,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火花,它可以發展,可以壯大,可以燎原,這種創新和實踐的內在功底,必將在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顯示出巨大的作用。創新教育的任務就是運用科學的方法開發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性資源,充分展示每一位學生的聰明才智,從而培養一大批富有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許多國家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研究已進行了幾十年,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科技發達的美國有「創造基金會」為中小學生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開發提供援助。在日本,不是只有少數學校開展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而是步入大面積的普及階段。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創新教育在我國已引起廣泛重視,並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先後開展了研究,20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三、精心設計實驗是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的有效途徑 初中生物實驗大多是驗證性實驗,學生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礎上,通過動手實驗,進行探索,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驗原理、進行創造性思維。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設計實驗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如何測定洋蔥表皮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如何證明細胞膜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如何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初中學生已具備一定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教師善於引導,他們會提出許多解決方案。據了解,在國外,積極探索實驗之風很濃,教師總是創造條件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法。利用簡便易行的小實驗,就能在教學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測量、統計、比較都是生物學上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這些方法都可以應用到實驗中;用座標圖形式表達結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信息表達和交流能力;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自然選擇理論,並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驗中總有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並不能通過實驗得到答案,尚需學生設計新的實驗,這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造能力。如果實驗能一次成功當然很好,如果一次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教師則指導學生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改變實驗方

閱讀全文

與初中生物實驗技能培訓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