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中學生語文閱讀研修總結
閱讀是人們獲得各種信息最迅捷的途徑之一,也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獲得信息從而進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如何盡快地使小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呢?下面談談我對這次研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點看法:
一、創造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
營造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於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去探索。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論,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並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問答、探討的相互動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
教師在教學還要注意傾聽同學們的意見,使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這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來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同時也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
二、養成提出疑問的習慣
閱讀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質疑釋疑,這樣教師才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大膽讓學生思考,提出自己的疑惑,敢於提出疑問,閱讀中有哪些難點,不明白之處
難點在什麼地方,便於有針對性地教學,減少無效勞動。對於學生來說,能夠起到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激活學生思維及養成求知興趣的作用等等。語文學習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認真尋疑、大膽質疑、積極解疑,讓「疑」成為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動力。
三、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
這種閱讀,既能在主動、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又能在遇到問題時排除困難,堅持達到閱讀的目標。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
四、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做任何一件事都離不開興趣。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那興趣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內驅力被極大地激發起來,產生機械的學習動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表現出超常的勇氣、毅力和智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法很多,諸如創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的使用等。
五,多接觸社會,多實踐
社會是個大舞台,社會是個最終的大學。只有把閱讀與社會聯系起來,才能真正的了解社會,學會思考。如果閱讀脫離了當今社會,那也只能是空中樓閣,鏡中月,水中花一樣,徒有美麗的外表,沒有多少實際用處。小學生最終是要走入社會的,所以閱讀不能脫離社會:其次,小學生還要多參加實踐活動,只要才能融入社會,了解社會,更好的增加了閱讀能力。說一個人的閱歷深也就是這個意思。
六、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律。讀可豐富詞彙、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反之,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量。為此,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同時指導學生出黑板報、手抄報,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七,由課堂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
如果光有課堂閱讀,而無課外閱讀,那所學知識就太有限了。就象魯迅所說的那樣,讀書要博採眾長,就象蜜蜂釀蜜一樣,如果只採哪一種花,那所得就變得非常有限了。所以小學生還要加強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進步,寫文章時才會源頭活水,有話可講。課本知識畢竟是有限的,那些文章只是個樣板,課外還有很多知識要關注,只有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那才到了最佳境界,才算真正會讀書,真正能讀好書。
總之,通過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勤動手、動口、動腦相結合,教師在這方面予以足夠的重視,採用最佳的閱讀方法,才能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⑵ 語文閱讀題心得
文章開來頭一段的某一自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
⑶ 如何通過語文閱讀訓練總結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閱讀時把自己融入進去,理解成一個場景也有你
⑷ 學語文的心得體會
上周五、六,頂著瑟瑟的寒風,我參加了全國小學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議,聽取了趙紅、韓興娥、畢英春三位名師的展示課,現場觀摩了語文主題學習優秀實驗學校的先進做法,周六聽取了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崔巒教授對改進閱讀的一些思考和實驗學校校長的報告,感受頗深,我的心也熱血澎湃。
講課的三位老師,以前曾多次聽過他們的課,但每次聽都讓我有不同的收獲。
1、主題閱讀明確了學習的目的,學生帶著主題來閱讀,激發了學習的興趣。主題閱讀的心基礎是學生的興趣,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自己喜歡的,才有可能廣泛地去閱讀。學生只有明確了學習的主題,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過閱讀找到其中的快樂。
韓興娥老師的課,平凡卻最有實效。她的課是平常積累的一種展示,實在不做作。曾經很多人慕名而學,但是成就的僅僅只有韓老師自己。看過網上很多關於韓老師的評論,印象最深的卻是平凡扎實兩個字。在她的課堂上,我感觸最深得就是語文就是生活,尤其是韓老師將我們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最為日常所習,從小就培養學生的這種文化底蘊,其妙處不僅僅在於多認字,更重要的是一種人生的沉澱。這種嘗試有時候是膽量的問題,當然,也需要老師不斷的積累、學習、反思、堅持,韓興娥老師做到了平常老師所不能做的,所以她成功了。
2、主題閱讀有力地開發了教材,讓學生有書可讀,讀得全面。經濟時代和網路時代的到來,文字的地位在慢慢下降,學生越來越不愛讀文學作品。教育部門雖然已給中學生提供了許多「文學作品必讀篇目」,但真正去讀過的同學很少。
韓老師為我們展示了「海量閱讀」的課堂教學藝術,以及畢英春老師的「1+X」單元閱讀教學展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書已經不再成為需要,而那些必讀篇目也成了學生心上的一筆筆債務。如何改變這種狀況,讓學生從文學作品中吸取有益的營養,成了當今中學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大問題。「主題閱讀叢書」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可以藉助一本書了解一個主題的,藉助一本書讀很多篇書,藉助一本書豐富閱讀積累。
3、語文主題學習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幫助。它給學生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作用,並且讓個人的興趣完成由淺入深、由粗到精的蛻變,同時又充分利用學生相互間的影響、學習作用,通過交流,達到對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體會目的,另外,它不只是停留在閱讀文學作品的層面上,讀可以促進寫。主題閱題可以幫助解決學生寫作素材的大問題,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從語言文學的角度進行深入的研究,全方位地了解這一事物中蘊含的哲學思想、文化心理、人類情感、生活情趣,為學生的筆記、縮寫、改寫和仿寫提供豐富的題材,開拓思維空間,成為學生寫作起步的根據地。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認真學習這幾位名師的先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創新地運用主題學習的方法,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體驗緊密結合,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⑸ 我在主題式閱讀教學中做了什麼小結
為響應「主題課堂」的號召,我積極進行實踐探索,力求通過主題閱讀教學,讓學生親近閱讀、喜愛閱讀、真正學會閱讀。下面是我總結的自己本學期的做法:
一、繼續上好「單元導讀課」,讓單元導讀課成為主題閱讀強有力的引路者。
單元導讀課教學的一個長遠效果是引導孩子們怎樣讀書,主動搜集資料。如果從課堂教學中引導孩子們快速讀書、整體感知、搜集信息的方法,那麼孩子們就會善於從知識的海洋中采擷自己最想要的那朵浪花,可以為課文的預習起到鋪墊作用,做好引領,學生預習起來會感到省時省力一些,興趣也會隨之增加,從而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二、藉助語文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主題閱讀更有吸引力。
教學中,我注意發揮教材的優勢,結合綜合性學習活動,通過豐富多樣的語文活動,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延續到課外,由課內延伸課外閱讀。
四年級下冊教材的第一組專題是「我愛讀書」,圍繞這一專題安排了《竊讀記》、《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走遍天下書為侶》和《我的長生果》,還安排了有關讀書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習這一單元的前前後後,我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名人讀書的故事,積累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訪問周圍愛讀書的人,請他們談談讀書的體會,給自己的圖書分分類,做個書目,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做閱讀記錄卡,開展「從讀完每一本書開始」的活動,成立讀書興趣小組,開展有關讀書的辯論會,寫自己讀書的故事,寫自己讀書的體會和感受等,通過這一系列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將讀書活動引向深入,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通過興趣引領,將主題閱讀、大量閱讀落到實處。
要落實對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指導與檢查:我讓學生採取以下讀法:一、精彩導讀——二、分層閱讀—熱讀篇、點讀篇、精讀篇、——三、閱讀反思—1、文章原來可以這么快樂閱讀:1)我最喜歡的詞句:2)讀完全文,我在寫作方面的收獲有:3)本單元可以鏈接的話題2、這些文章里,哪些地方你還不滿意?文章還可以這么探究性地讀……——四、趣味閱讀
實驗以來,對於學生的成長來說,主題閱讀教學下的語文學習,學生知識積累多了,眼界開闊多了,思想認識自然就變得開闊起來,進而產生思想的交鋒、觀點的碰撞,放飛他們的心靈,豐富他們的認識,開掘他們的智慧。圍繞特定主題,閱讀教學所帶動的人文性就像是一首樂曲的主旋律,得到落實的工具性就是那不斷顫動的琴弦,而我們教師就是指導學生彈奏高妙樂曲的琴師。因此,主題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文化」,它統領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提高了教師綜合素質,促進了我個人的專業成長。
三、加強讀書方法的指導,讓不同形式的閱讀貫穿於學生閱讀實踐的全過程。
古今中外名人讀書方法有百種,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名人讀書方法100例》,從中選擇適應自己的讀書方法。例如:毛澤東的「四多」讀書法;劉少奇的「切磋琢磨」讀書方法;列寧的批註讀書法;姚雪垠的卡片讀書法;賈平凹的知文知人讀書法;鄭板橋的求精求當讀書法;魏書生的「四遍八步」讀書法等。也可以讓學生談自己的讀書方法。學生根據自己的讀書 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
在主題課堂上,學習方式不再是一篇文章的閑敲碎打,而是一個主題式問題的糾結,是學生發散的思維最終集中於單元主題這一點上。這種閱讀,看似簡單,實際是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自能理解文本內容,自覺檢驗讀書方法;是讓學生在涵泳精思後做最有價值的判斷,最發有意義的篩選,最有個性的賞評。另外,以單元主題為脈落走向,抓住單元主題的價值引領點、訓練點、延深點、拓展點,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將趣味盎然的自主閱讀、異彩紛呈的分享閱讀、鮮活靈動的展示閱讀貫穿於學生閱讀實踐的全過程,讓學生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讀書方法在課外進行大量主題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得益於課外。
四、選擇最佳時機、合理引入相關閱讀資料,進行主題閱讀。
本學期,我執教了《白楊》一課,課堂教學中我引入了大量的相關閱讀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和感悟課文。課堂上引入的資料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根據單元教學的主題和教學內容的需要而引入的,包括本課導入新課環節引入的西部地區的范圍圖、西部地區的資料、西部戈壁圖、當年西部建設者的一些圖片資料,創設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始就將學生帶入了西部,為後面的理解做了鋪墊,奠定了情感基礎,這些資料交流的形式是藉助多媒體,教師補充交流;由於時代的間隔,當今的學生對文中「爸爸的心願」是很難作到設身處地心領神會的。針對這一難點,我補充引入了以下資料:「孩子們由於年齡小的緣故,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是邊疆建設者,這些建設者們,作為新疆生產建設的重要力量,在天山南北、大沙漠邊緣和自然環境惡劣的邊境線上,興修水利,開墾荒地、植樹造林、防風固沙,堅持不懈地為新疆各族人民做好事。他們不知道新疆到底是個怎樣的地方,那裡的條件有多苦。當年像爸爸一樣的建設者為了抵抗乾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氣里挖水渠,手都凍到了鋤頭上;有的時候,為了不讓水白白流失,他們就跳進水溝里,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洞穴。」這些資料的補充,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理解了像爸爸一樣的建設者的情懷。
第二部分是根據主題教學的需要和具體的教學內容結合教材,或引入課後的閱讀鏈接,或引入相關的經典性的本外資源。本課在感悟了白楊的特點、理解了爸爸的心願之後,讓學生感情朗讀課後的閱讀鏈接——艾青的《帳篷》,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情懷,深化了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在學生學完本課,總結領悟課文寫法(借物喻人)的基礎上,引入了同樣寫白楊、同樣運用借物喻人寫法文章——《白楊禮贊》,讓學生進行主題性拓展閱讀,學生有了大量的時間與文本進行深層對話,大量閱讀提升了學生生命的質量,這樣的課堂因為這樣的主題閱讀而閃現光輝。
另外,在這節課上,我合理處理了文本資源與本外資源的關系與時間分配,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大膽取捨,感覺這樣上課學生有收獲,教師更輕松。
五、圍繞某一主題,開展讀書交流會,培養興趣,深化閱讀。
根據課文學習的需要,引入相關課外書籍的閱讀,教師布置閱讀的要求,然後選擇合適的時機,就這本書的閱讀在班裡開展讀書交流會,很好地培養了學生讀書的舉,深化了閱讀。
本學期,學習第二十二課《冬陽 童年駱駝隊》一文時,引入《城南舊事》一書中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課下閱讀林海音的這本書;學習了二十三課《童年的發現》,讓學生走進課外書屋,去閱讀高爾基的《童年》等。在學完這個單元三個周以後,開展讀書交流會,可以選擇《城南舊事》,或《童年》,就其中的一本書交流讀書收獲,讀書方法,積累的材料,讀後感受,讀同一本書的學生組成讀書交流小組。舉行讀書交流會,可以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在課堂上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方法的滲透與指導。讀書交流會,對學生讀整本書的閱讀指導,有著重要意義,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濃厚的閱讀興趣,引領他們從此以後,在學習和生活中去親近書籍、去閱讀書籍。
當然,在單元課文學習的過程中,在學生採用讀、批、注、議法學習了本組課文的基礎上,我問學生「本單元的哪篇文章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哪些段落最讓你感動?」拉開了學生讀書匯報的序幕,此一問,實際是讓學生做最有意義的篩選,最有個性的賞評。
借讀激情,讀書匯報,捕捉學生心中的感動,使課堂真情四溢;然後,進行讀書交流,先在小組內進行評選,組內評選出優勝者,再全班進行展示,整堂課上,學生講得精彩,聽得有收獲,評得有水平,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學生接觸了更多精彩的閱讀材料,延伸了主題,實現了教材、課外資料與學生的對話與互通,使課內課外有效對接。至此,課堂情趣涌動、精彩迭出,實現了主題課堂下的主體閱讀。學生的朗讀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文學素養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