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是身正為師德高為范還是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折射的是一種教育哲理。
學高為師」說的是教師須業務精煉、知識面廣、有高超的教育教學能力。
身正為范」指的是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標准。
B. 如何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職業操守,規范教師的道德和行為
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作為一名鐵一中的教師,通過兩年來的工作實踐,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擔子的沉重。在對學生的實際教育中,我既體味到成功的喜悅,也充滿
著無限的困惑。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過程中,我也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活到老,學到老」的真正含義。下面就我的一些教育的心得略加整理,作為我以後工
作的借鑒,也算是接引後學的破鏡。
一:言傳身教
學生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他們對老師有特別的信任和崇拜感。老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對他們的影響極大。因此,教師的道德修養的好壞與道德素養的高低
在素質教育中顯得極其重要。要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教師必先以身作則。孔子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
做到。如果一位教師的教學思想不端正,不能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盡管他有許多學問,其教學效果不一定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我們老師「不做警察,而
要做學生的良師」,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要時刻牢記校訓的「責任,榮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深刻的影響學生的成長。
二、給學生愛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學生也不例外。作為教師就應懂得這項育人的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防採取「多表揚,少批評」的方法來評價和鼓勵學生;多去發現學生的優點,然後多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可能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我也曾嘗過「贊美」的甜頭。有一個學生轉入了我所帶的班級。他上課心散,不愛發言,對學習缺乏信心,對父母親、老師有很強的逆
反心理。於是,我就多方了解得知,原來他的父母關系不和,於是我找他談心,推心置腹,表示明白他的處境,贏得他的信任,他終於願意說話了,人也自信多了,
跟同學相處和諧了。甚至還直接跟我說「老師,只有你才能關心和理解我,我一定要爭氣,決不辜負你的希望」。
當然贊美不等於對學生不嚴格要求,也不等於不批評。這樣,不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會使他們精神脆弱,聽不進批評,一聽批評就消極或暴跳如雷。那樣實際
上是害學生,是「捧殺」。教師要掌握理智的這把尺度,批評是為了讓學生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真、善、美。只不過要掌握得適當罷了。
三、心理健康
課堂上,教師不只是教書,還要育人,要經常教育學生不講假話,做一個誠實、有用的人;用健康的心理去調節學生情緒,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只有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教師才能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總之,教師懂的教育科學,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的個別特點,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克服偏愛、偏見情緒,積極感染與調節學生情緒,形成對學生客觀公正的
評價,消除學生反感、抵觸心情,形成學生良好的心境,激發學生積極地認識周圍的美好事物、自覺培養健康的情感與意識,力爭使學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與心理
上的滿足。
四、以德育人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己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
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裡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其實,這正是師德的作用。要成為一名合格教師,就要樹立好良好的道德觀。對學生的
教育也應採用多種方法教育學生講道德、講文明;培養他們從小就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從小就學會尊重他人,愛護他人;學會分清「是」、「非」的觀念。對學生大
力弘揚祖國的民族精神和傳送祖國的優良傳統,培養他們從小就有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崇高理想。
五、師生平等
學生由於年齡關系,在一些老師眼裡,常常是「人微言輕」,個人的意志往往不能得到應有的體現和發揮,因而常被「大人」們忽略了,以為他們人小,連起碼的人
的尊嚴也沒有了,可以任人「宰割」了。更由於「童言無忌」,好於直言,急於抒發,在不恰當的時候發表了些許意見,就常常被斥責為「胡扯」、「調皮」、「不
乖」、「好表現自己」等;以至於動輒橫遭貶斥,受辱罵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其實,知識這個東西從來都沒有誰能夠「獨霸」,專門擁有。只不過大人們由於經
歷多、學習多,知識量也就多些;而學生們因年齡小等問題,知識的擁有量少些罷了。但是有一個事實也是不容置疑的:這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因此,我們的
祖師爺孔老夫子早在幾千年前就曾明確地提出「三人行必有吾師」。不管怎麼說,小孩子也有堪為人師的長處;也不管怎麼說,大人們也有向小孩子學習的時候,更
何況在當今的信息技術社會,電腦、電視、廣播、網路等傳媒的大量涌現,學生們的學習也不再局限於課堂,他們所擁有的信息知識,是我們這些為人師者所難以想
象的,我們還能再以知識的擁有者自居嗎?如果作為老師的我們仍然執迷不悟,仍然整天煞有介事地擺著一副「師道尊嚴」的臭架子,動輒「我是老師,你是學生,
我教,你學,你必須聽我的」,或者擺出一副貌似嚴肅的「尊者」面孔,手持教棍,高興敲誰就敲誰。這樣一來,固然,我們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保持了自己作
為為人師者的「風范」,但是我們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就隔了一層「牆」,阻礙著我們的教育,影響著我們的教學。
所以,教育也需要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們走近,常把心
里話告訴我們,這因該是一個教師最大的樂趣。我們必須放下架子,以一種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職業道德感,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創新人才為己任,尊重學生,關
愛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努力構建師生良性的交流互動平台,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不愧為人師。
C. 小學生家有兒女書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讀後感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是一條公認的道理。在很多的時候,教師的人格力量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行為。例如我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交流時,特別注意自己語言的文明禮貌,學生回答對了我會說感謝你的精彩回答,學生回答錯了,我會輕聲說請再想一想,你一定會找到正確的答案的。有時候自己課上出現錯誤,我會誠懇的向學生說聲對不起。自己和其他老師交流時總是習慣用「您」這個稱呼,表示自己對別人的尊重,每次我在家裡接聽學生的電話總是先向對方說一聲您好,我的這些做法也影響了自己的學生,我班的學生最近在文明禮貌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學生中打架、說臟話的現象逐漸消失了,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班風正在悄然興起、形成。
總的看來,我覺得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除了必備的業務素質以外,必須在人格修養�喜歡賢晟譜約海黽幼約旱娜爍聹攘Γ庋嘔崬有睦錁粗嗇悖湃文悖幽愕慕袒濉H爍窀說男形蘊厴�一個人有別於他人,成為獨特的個體。人格因素中一旦形成穩定的自我提高的驅力,那麼它們就能有力地促進學生提高學業成績,發揮長期的效應。此外,堅持性、自我剋制、對於挫折要有高度的忍受性等人格特質展視,則對學生學業成績也有著重大的良好影響。
學校的職責不拘限於傳授知識,培養技能以及發展智慧能力,教師更應擔負著指導學生發展健全人格與健康心態的責任。既然學校的環境組織、行政紀律和人際關系不可避免地影響著新一代的心理健康與人格發展,學校就必須盡可能適當地、積極地、建設性地去處理這些問題。
從我的實踐中,一個教師是不是好教師。重點不是他(她)找好多題給學生做,而是要拿出好多解題的方法給學生,每當我見到一些「奇異」的解法,但事實上卻是十分便捷的時候,學生真的嘆為觀止,就此領會。從而使學生對老師有了信心,.對老師有信心了,就會仔細聽課,為幫學生打好基礎的同時..最好拓展多點解題的方法,一條課本上的例題老師都會叫學生自己先看,然後自己將例題做給學生看,沒錯。通常這樣可以將課本的方法掌握,其他的解題方法,做比較難的練習可以「舉一而反三」地發掘出來,但如果學生見到一道用現在的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很少人有堅持下去解出來的時侯,這時,我們的物理老師應將例題詳細講。通常有3種方法。有簡單的也有方便的。大部分的題目都可以用這3種方法解題。這就可以更快地讓學生使用更高級的解題方法,而不是死死地發掘。
「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除了具有基本的專業素養之外,尚需具備基本的專業人格,比如主動精神、樂觀心態、快樂情緒。教師的主動精神、樂觀心態和快樂情緒與教師的課程智慧、教學智慧和管理智慧一起構成了「學生最喜歡的教師」的基本要素。主動精神是教師順利地展開職業生涯並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成功教師的關鍵,必須排除自己陷入被動的成為不受學生歡迎的心態,有些年輕教師是同年一起進入同一所學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最初幾個月,看不出他們之間有什麼差別,但一年兩年之後,這些同時進來的新教師逐漸顯示出差別:有的教師會越來越受學生歡迎,而且成為其他教師心目中的好同事;有的教師則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成為學生討厭的教師,而且校長和同事也因他的存在而感到不舒服。
一個年輕教師以何種姿態進入一所新學校,以何種方式展開職業生涯,確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一些年輕教師在還沒有明白「教師這個職業究竟意味著什麼」的時候就不以為然地走上了講台,待他們嘗試了失敗的痛苦經歷之後,才發出「悔不當初」的感嘆。
教師的主動精神究竟意味著什麼?從在學校中遇到的成功教師以及在文本、電影中所看到的那些成功教師來看,教師的主動精神至少意味著:第一,善於創造性地執行,不讓自己陷入被動和瑣碎;第二,善於人生規劃或生涯設計,為自己爭取發展的機會;第三,像螞蟻一樣自強不息,遇到任何障礙都不斷尋找新的出路。
教師的樂觀精神主要包括寬容的精神、賞識意識和有激情的生活。寬容精神是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修養,這樣的人不會喋喋不休地抱怨;賞識意識是對他人表達真誠的認可和尊重;激情指的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態。
選擇教師這個職業,意味著要選擇樂觀主義生活方式。樂觀的第一個指標是寬容。寬容的人不會對他人有太多的挑剔,也不會因他人不關注自己而一味抱怨。樂觀其實很簡單:停止抱怨。樂觀的第二個指標是「賞識」。不僅寬容,還能做到對他人賞識,這是一個進步。渴望賞識是人性中最可愛的優點。樂觀的第三個指標是內心「寧靜」、有「激情」、能快樂地生活。人總是喜歡和那些能夠給人帶來快樂的人在一起。快樂是一種能力。能夠把笑聲帶給別人的人,叫感染能力。反之喜歡把痛苦帶給別人的人,叫傳染惡習了。
怎樣才是樂觀教師呢?快樂和幸福是人的終極追求。良好的教育就是讓學校里的教師和學生因教育而更加快樂、幸福地生活。教師的快樂與幸福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教師不快樂,他的學生往往不會有好日子過。萬一教師不能擁有完整的快樂與幸福,那他至少要讓自己過得有希望。如果教師的生活沒有了希望和夢想,教育就會發生危機。有幸福感的人,是那些擁有創造性生活的人,是那些「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的人;所謂痛苦的人,也就是那些生活在種種束縛中的人,概不可取。
對於教師來說,他的作品可能是曾經改變了某個學生,可能是上了一節好課,可能是發表了一篇文章或出了一本書,也可能是參與建設了一個新班級或一所新學校。所有的作品都意味著某種「改變」。很多人之所以沒有自己的作品,是因為他沒有改變自己的生活,日常生活陷入機械的重復。為什麼你無法發表一個新作品?因為你沒有改變你的生活。既沒有新的「閱讀」,沒有新的「觀察」,也沒有新的「做法」,當然無新作品可言了。
創造的生活其實是一種「可能生活」或「理想生活」。這種人生活在自己的夢想中。夢想是自己將來要走的道路,在自己將來要抵達的地方。人過得好與不好,全靠人有沒有自己的夢或理想。人的最重要的使命是在整個生命中堅持自己的理想,「偉大的奧秘在於,作為充滿活力的人度過一生」;真正有力量的人,「什麼也奪走不了他的理想」。我們成年人傳授給青年一代的生活知識,不應該是「現實將排除掉你們的理想」,而應該是「堅持你們的理想,生活不能夠奪去你們的理想」。所以說生命力及其蘊含的人格魅力是人的精神長相。人的長相在進入學校之前由母親負責;人的長相在進入學校之後,由自己負責。教師的使命,是激勵學生對自己的長相負責任,塑造完善。學生的使命,是對其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起不可推卸的責任,造就完善。教育的目的,是去掉人身上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猥瑣之氣,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成為一個有活力的人,這就是教育對教師和學生的全部期待。
於是,真正「受過教育的人」、「有教養的民族」,顯示為人的「活力」:神采奕奕、生機盎然;教師應首先以最大限度地展現出自己的人格魅力,熱情、沖動、才情、抒情、機靈、智慧、敏感、勇氣、冒險、探索、拓展、開闊;爭執、掙扎、執著、超越、……
具體而言,人的幸福感來自三個要素:一是有情趣;二是愛人與被人愛;三是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總結一下,就是上課多講方法。適當顯現自己的能力。讓學生對你有信心。認為你厲害、有水平,那就可以推動他們的學習與更大的進步.。
D. 「德高為師,學高為范」的含義 「言高為師,身正為范」同「德高為師,學高為范」有什麼區別
品德高尚的人就能夠成為老師,學問淵博的人就能夠成為典範.
「言高為師,身正為范」即為言語高深的人成為老師,行為端正的人成為典範.
都是修身養性的名言.
E. 是身正為師德高為范還是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之人,道為最先。而要傳道,教師首專先得正身。屬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
只有不斷地致力於自我教育時,才能教育好別人,而在敢於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以前,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範
一共就這兩種說法。
F. 德高為師 身正為范是什麼意思
「德高為師,來身正為源范」的意思: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成為老師,行為端正的人才能成為師表榜樣。
這句話出自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句。還有一種解釋為」學深為師,品正為范。
用法
一般用於師范學校,與教育有關的學校。
寓意
作為教育工作者,為人師,首先要注重品德培養,身體力行為學子樹立良好形象,以至精英楷模!
陶行知
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達的思想和實踐,代表了近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他不僅在理論上進行探索,又以「甘當駱駝」的精神努力踐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為人所同欽,世所共仰。
G. 德高為師 身正為范是要求教師做到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是對一個師范生總的要求,同時也是對一個教師的基本要求,具體每一個教師是否能做到,那就不好說了。
但無論如何,「德高為師,身正為范」都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