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組織幼兒參加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一個人的健康,最主要的表現是他對外界環境的改變能迅速、完善地適應,而在決定這種適應能力的因素中,皮膚具有重要的作用,因為皮膚里有無數感受外來刺激的神經末梢,對外界環境的不斷變化和刺激能最先發生反應,表現為體溫調節的變化。兒童時期體溫調節的機能還不完善,如果缺少戶外活動,沒有日光、空氣等自然條件的刺激...來提高體溫調節的機能,體質就會偏弱或很弱,稍遇氣候變化就難以適應,當然感冒等疾病就多。 經常在戶外有鍛煉活動的兒童,在受到寒冷的刺激時,體溫下降的幅度小,而且恢復的速度快,因此身體結實,四季都很少生病,即使冬季凍紅了手臉,也不會傷風感冒。改善你小孩子體質的建議是:經常參加戶外活動,使小孩子獲得充足的氧氣和日光照射。戶外的體育鍛煉和游戲,對增強呼吸器官,加強心臟活動能力,以及改善機體各組織器官的機能,促進生長發育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樓主看看客和心意!
『貳』 如何有效的開展體育戶外活動教研
1.要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研究能力
教研活動要從教學實踐出發,在解決體育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同時,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研究能力。每個學期,教研組都應根據本校體育教師各個年齡層次存在的不同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課堂教學評比和教學研討活動。例如,對於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體育教師要進行技能測試,測試內容包括現場命題寫教案、隊列與口令、體操、球類運動技能、田徑運動技能、徒手操編排、專項展示等。同時,可以根據不同學期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要求年輕體育教師必須通過這些測試。通過這些教研活動,年輕教師的基本技能通常會得到明顯的加強,把握課堂教學的能力也會有明顯的提高,這些教研活動能切實提高他們自身的素質。
2.要促進教師在行動中開展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應該是「為了行動研究、基於行動研究、在行動中研究」。行動是教學行動與教研行動的統一體,反思則是行動研究的最有效方式和最基本環節。我認為,學校體育校本教研首先要抓好常規建設,以體育教學中碰到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進行對策研究。教師在規范中行動,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進一步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這是一條落實體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的有效途徑。
3.要加大校本培訓的力度
以教研組為單位的校本培訓要努力做到培訓日常化。要把校本培訓當作體育教研組的常規工作來抓,要把它與平時的教研活動、業務學習相結合,與年輕教師的培養相結合,使校本培訓工作制度化、日常化、內容廣泛化。培訓內容力求做到全面、豐富、詳實,力求體育教師對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有一個比較全面系統的了解。校本培訓的形式也要多樣化,同時,還要力求做到貼近教師的工作實際。比如,校本培訓內容可以包括案例分析、反思教學、參與式討論等形式。整個校本培訓要體現內容新、方式活、效果好的特點。
4.開展教研活動要有專業引領
沒有專業引領的教研活動,教師的研究是很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的。根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研組要進一步加強對體育骨幹教師的培養和扶持,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引導作用、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教研組可以在組內採用「師徒結對」等方式,要求教齡未滿3年的教師必須拜一名老教師為師,全面學習老教師的優秀經驗和敬業精神。同時,還應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外出學習,尤其在政策上對年輕教師給予傾斜,為年輕教師搭建展示和鍛煉的舞台。積極邀請體育專家、教研員來學校作講座,努力提升教師的業務素養與理論素養。
5.要完善學校體育教研的評價與激勵機制
教研組要向學校要求建設體育教研的激勵機制,因為這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有效手段。各校都應通過制度建設來規范體育課堂教學,引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激發教師自身學習的慾望,克服中老年教師的「職業高原」現象。同時,學校還應完善對有關體育工作方面的考核內容,改變體育學科就是競技成績的評價,注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評價,引導學校加大體育教學質量的評價權重。具體來說,就是用新課程標准評價教師的教學,在評價體育教師的備課、上課等教學工作時,把新課程觀念的體現放在重要位置。積極探索、建立以教師自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教師民主評價制度。做好教師的發展性評價,對體育教師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考核,主要內容包括教學、訓練、科研、群體工作、師德及遵守學校規范與自我學習。其中尤其關注教師的自我學習與科研成績。同時,把學生的動態性評價作為教師評價的參考依據之一。
『叄』 如何進行戶外體育運動教學反思
眾所周知:「幼兒期就是游戲期」。孩子們的天性就是玩,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幼兒園每天必須的活動環節之一,就是組織孩子們進行戶外體育游戲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和「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指南》中也說:「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積極地開展戶外活動,不僅有助於提高幼兒的各種能力,還能促進動作協調發展,而且還能給幼兒帶來愉快的情緒,為幼兒心理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中班的幼兒有了一定的活動經驗,對各類活動器械有了不同程度地了解,能輕車熟路的在戶外進行活動,在老師適時的鼓勵下還能自主創新各種不同的玩法。但自我控制能力不高,注意力時間不長。如果沒有老師的正確引導,他們就會缺乏活動的積極性。對於中班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更有效地開展戶外體育游戲活動呢?
一、 體育游戲活動內容的安排應具有趣味性。
俗話說:「興趣是孩子學習的最好老師。」有了興趣孩子才會有參與活動的動力和源泉。如在一次戶外體育活動《好玩的袋子》時,我以「蠶寶寶」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們不僅利用空的米袋子創造了多種玩法,也體驗一物多玩的樂趣(1.具有魔力的袋子,把它放在頭頂上,不要掉下來喲!2.用脖子夾住它。3.用肚子頂著它,想一想,怎樣不讓它掉下來?4。把袋子穿在身上,是不是看不見,沒關系,可用耳朵聽—順著音樂聲走過來,鍛煉孩子們的聽力。5.想吃桑葉的蠶寶寶爬過來。6.蠶寶寶鑽進袋子里,等待化繭為蛾!)。還利用袋子做道具,讓孩子們練習各種跳躍動作以及打滾的動作,孩子們玩得樂此不疲!
二、 以愉快的情緒帶動幼兒。
每次進行戶外活動時,我們都要進行幾分鍾的准備活動。我常常用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來達到隊伍的整齊,時間一長孩子們也厭倦了這種形式,有的孩子在隊伍里不是說話就是打鬧。面對孩子們厭煩的情緒,我嘗試加了一些音樂元素來感染活動的氣氛(運動員進行曲、郊遊、動一動、健康歌等等)讓孩子們一邊聽著歌曲,一邊踏著步子,很自然地在陽光下,愉快的運動起來。
三、關注全體幼兒,注重個體差異,做孩子們游戲的夥伴。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這樣,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憐惜、愛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才能贏得孩子的心。同時,無論年青還是年老,教師都要擁有童心。以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時時提醒自己,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孩子,你就能夠更寬容,更豁達,也能夠讓孩子更喜歡你。作為幼兒教師盡量以孩子的角度去把握孩子的心靈,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時在整個游戲活動中,教師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引導者而且還應扮演富有童趣的游戲夥伴。對於膽小、不愛動的孩子或動作笨拙的孩子,應該鼓勵或帶動他們一起游戲、對於需要幫助的孩子,可以進行適當的指導。如:「我班有一位剛轉入的劉佳怡小女孩,每次戶外活動時,她要麼傻傻的站著不動,要麼就是小聲哭泣。我蹲下身和她交談原來是她膽小害怕,不願意參加游戲。我尋找到原因後,就拉著她的小手,一步一步、一個動作一個動作、慢慢的向終點邁進。一次、兩次、、、、、、和她一起做游戲、她笑了我也笑了。」現在她在每次戶外活動時,還踴躍的給其他幼兒示範動作。
總之,教師要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充分發揮戶外體育游戲活動,讓孩子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使他們的童年生活更精彩更有意義。
『肆』 如何保證和提高戶外體育活動的質量
幼兒的全面發展中,幼兒體能的發展在當今幼兒教育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們開展戶外活動,一般以體育游戲為主。然而,近幾年來,忽視幼兒戶外活動的傾向較為嚴重,幼兒體育活動質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的健康發展。幼兒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他們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差,身體發育尚未成熟、完善,容易因各種自然因素的變化而影響健康。所以採用適合於幼兒生理特點的戶外活動,可以提高幼兒身體的適應能力、抗病能力,從而增強體質,促進身體健康發展。有學者指出,幼兒園有必要把幼兒的興趣引向戶外,讓幼兒接觸戶外自然,充分體驗戶外活動的快樂。通過幼兒園對教師們一些關於戶外體育活動的培訓,我對戶外體育活動的認識提高了,視野也就拓寬了,眼睛不僅僅盯在「課」上,而把每天的戶外活動也作為落實目標的課程來研究,充分發揮戶外體育活動相對自由、自主、輕松愉快等優勢,讓幼兒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得到發展。那作為幼兒教師的我,應該如何保證和提高戶外體育活動的質量呢?為提高幼兒戶外活動的質量,我採取了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我帶領幼兒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戶外體育活動。
在活動的過程中,首先必須調動幼兒的情緒,讓幼兒樂於參加到活動中來,回想最開始組織戶外體育活動的時候,孩子都是在我的命令下完成任務的,部分幼兒有消極、抵抗的情緒,還有的孩子告訴我,他不想玩這個游戲,每次看見孩子沒有興趣的情況下,我都會讓孩子自由去玩耍,這時的孩子無疑是最開心的,很多玩具孩子們已經玩得很熟了,為什麼孩子這么有興趣?而反觀我組織的一次集體戶外活動,孩子們卻感覺不來勁。後來我認識到是自己的活動不夠有趣、不夠吸引孩子,慢慢的我開始琢磨如何讓戶外體育活動變的更加的生動、有趣。在後來的幾次活動中,我慢慢體會到孩子在享受戶外活動給他們帶來的快樂,而不再是機械的聽從
『伍』 如何繼續鼓勵幼兒積極參加戶外體育活動。增強體質,鍛煉不怕寒冷、克服困難的
家長、學校、社會的引導,形成氛圍,有了這樣的成長環境才有可能培養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