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習《怎樣控制低分率,提高教學效果》心得
古人亦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一要充分利用教材,發掘「興趣點」。教材課本中有許多色彩鮮明的圖畫、優美的語段和與學生生活貼近的話題,能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激起學生的興趣。二要創設情境,創造「興趣點」。以後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把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創設情境,為學生創造學習知識的「興趣點」。三要精心組織活動,尋找「興趣點」。游戲、活動符合中小學生的認知結構與心理特點。以後在課堂中穿插游戲、活動能使原本較枯燥、機械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四要開展小組競賽,培養「興趣點」。興趣和成功往往緊密結合。以後的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趣味活動為主線,以學生心智發展為重點,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經常開展趣味性強、難度不高的競賽,讓學生在競賽中獲得成功的喜悅,發現自我價值,從而培養學生的濃厚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五、利用媒體手段,增強「興趣點」。
二、關心尊重學生,給後進生以特殊照顧。
(一)、盡可能讓學生對自己充滿自信。學生學習壓力很沉重,普遍存在一種消極、沮喪甚至是悲觀的情緒,對未來對自己缺乏信心,或課堂上或批改作業時注重使用鼓勵性語言,課後與他們談心,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心。
(二)、引導學生選擇適合個體的學習類型。我們都知道,適合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有些人用這一種學習方法會學得很好,有些人用另一種學習方法會學得更好。二千多年前孔子就倡導「因材施教」,在深入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區別對待,讓他們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參與學習。
(三)、培養學生的目標意識。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要求學生明確地鎖定目標,使學生凝聚起分散的時間和精力,減少無謂的消耗,而且,目標是動態的,是適合學生實際的,目標由低到高的漸次提升,使學生不斷超越自我,不斷進步。
(四)、鼓勵學生多問。學問學問,勤學好問,多問才能解疑解難。不少學生所以缺少問的習慣、問的勇氣,因為問得少,他們積存的問題就越來越多,最後就積重難返,想問也無從問起了。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因此喪失殆盡,信心更是無從談起。因此以後對學生的問——哪怕是最最簡單的問題,盡量不厭其煩地給予解答,多一點耐心,日長月久真正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有了問的勇氣,問的也多起來了,漸漸養成了問的習慣。這樣以來,我不僅在最短的時間准確了解學生的學情,掌握他們知識的鞏固情況,
三、認真分析期中考期末考試卷的特點,針對考點進行強化訓練和個別輔導
學生要想在考試中駕輕就熟,應付自如,取得好的成績,沒有經過系統、有效的強化訓練是難以奏效的,因此,以後要把「練」作為提高學生應試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一、做好階段性總結測試。針對基礎差的學生,每上一節課都用三五分鍾的時間讓學生鞏固前面學過的基礎知識。每上完一個單元,引導學生進行縱向梳理和橫向延伸,將頭腦中分散的凌亂的知識,用線、面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並進行單元測試。二、做好綜合訓練。在復習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強化訓練,通過認真批閱作業,發現問題,然後對症下葯,分析講評,達到整理知識、查漏補缺、綜合提高的目的,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績。三、做好個別輔導。針對學習特別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這是提高考試及格率、降低低分率的關鍵。對每次測試不過關的同學,都進行及時的輔導,讓他們一點一滴的理解,每一章節都必須過關,到綜合復習階段,讓優秀的同學對其進行輔導,形成班級上的「一對一」輔導。
總之,我們要想在考試中提高人平分、及格率、降低低分率,應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心尊重學生給後進生以特殊照顧、分析統考會考試卷的特點進行強化訓練和個別輔導等方面多做工作,傾注心力,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就一定能夠在考試中取得令我們滿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