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兒童常見疾病預防要點有哪些
這段時間,各種找上門的疾病真是把爸爸媽媽們搞的焦頭爛額——孩子不是咳嗽了,就是發燒了......幼兒園、小學的家長群都快變成了請假群。
病毒、細菌活躍等是外在誘因
甘肅省婦幼小兒呼吸科石永生主任說,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期,兒童容易出現頭痛、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尤其是肺炎發生率較高,其中感染病毒的人群以學齡前和學齡期的兒童為主,所以這類人群要尤為注意。
究其原因,石主任說,冬季病毒、細菌活躍,室外溫度過低,沒有適當增減衣物,都是兒童易發上呼吸道感染的外在誘因。孩子自身呼吸系統發育不完善、抵抗力差,也易受病毒、細菌的侵入,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感冒、發燒、咳嗽等症狀。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是冬季比較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進入冬季後,流感患兒明顯增多,並且有持續時間長、群發等特點。流感起病急,全身症狀較重,高熱、頭痛、乏力、全身酸痛症狀明顯,體溫可達39℃至40℃,一般持續2天至3天後減退。全身症狀好轉後,原先較輕的鼻咽部症狀可能會更加嚴重,少數患者會出現食慾不振、惡心、腹瀉等胃腸道症狀。由流感引起的咳嗽,恢復起來比較慢,持續10天甚至半個月都算正常。如果體溫正常,乏力感已消失,就無需過於擔心。但如果持續咳嗽,吃葯也不見緩解,就需要考慮有肺炎或支氣管炎的可能,及時到醫院復診。
在冬季,兒童的哪些疾病需要重點防治呢?
1、肺炎
肺炎在冬季的發病率最高,幾乎佔全年的80~90%,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據統計約佔小兒疾病的一半以上。小兒肺炎起病急、進展快、病情重,是威脅小兒健康甚至生命的主要疾病。小兒肺炎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 、流鼻涕、氣促、呼吸困難和肺部細濕啰音,也有不發熱而咳喘重者。在治療上,葯物治療不可或缺!日常護理上,要讓兒童有意識地深呼吸,經常洗手;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每天開窗2到3次,控制室內的溫濕度,溫度約在18℃~22℃,濕度約在百分之六十左右;要多補充水分和維生素C,鼻塞、鼻堵時可用沾有溫水的潔凈棉棒濕潤鼻痂,將鼻痂輕取出;幫孩子多翻身拍背,幫助其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2、流行感冒(病毒性流感)
冬季是流行性感冒肆虐的季節,不僅大人容易患流行性感冒,兒童更容易受到流感的侵襲。病毒傳播很快,往往存在於病人的呼吸道中,可以在咳嗽、打噴嚏時經飛沫傳染給兒童。其中2~4歲剛進幼兒園的寶寶是流感的高危人群,5~7 歲的兒童是流感的高發年齡組,感染率可在50%以上,比成人高1.5~3倍。流行感冒臨床表現為:突然發燒、臉部潮紅、頭痛、肌肉疼痛、咳嗽及發冷,有時合並咽喉發炎,眼睛症狀(流淚、畏光、動眼時疼痛)與鼻塞。這些症狀會持續2~5天。當全身症狀漸漸消退時,咳嗽及鼻塞等症狀會變得更明顯,且持續4~10天。對於寶寶高熱可給予物理降溫,如頭部冷敷退熱。
3、冬季腹瀉
腹瀉也是兒童冬季常見的疾病,並困擾著許多家長們。冬季腹瀉一般是因為感染輪狀病毒而引起的,主要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而致病。輪狀病毒在氣溫下降時期滋生很快,小兒抵抗力弱,免疫系統不能很快適應天氣突變 ,因而容易受到病毒侵害。感染輪狀病毒後,多數兒童常常突然起病,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先有嘔吐,接著大便次數增多,如「蛋花湯」樣,有時帶有少量黏液,如果做輪狀病毒快速檢查多數為陽性 。整個病程3—8天,由於嘔吐、腹瀉、吃母奶或一般的配方奶可使症狀加重,所以數天病程以後「元氣」大傷, 經過1—2個月的精心護理體重還恢復不到原先的水平。
如何預防?
家長在日常中應做好那麼防護措施?石主任說,盡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要勤洗澡、勤換衣物,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家長照顧感冒發燒的孩子,總的原則是保持孩子舒適,仔細觀察。感冒低燒時不要急於使用退熱葯退熱,讓孩子多喝水,防止孩子脫水,還可以減少呼吸道內分泌物黏稠度,利於孩子咳出痰液;給孩子提供易消化和溫熱的食物;要關注孩子的體溫變化和精神狀態,檢查孩子的皮膚和黏膜有無異常,有無腹瀉、嘔吐等其他異常症狀;少帶孩子去空氣質量差的場所。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自艾七寶微信公眾號,文中內容為轉載,所涉及到各類葯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Ⅱ 幼兒常見疾病預防學習後的反思
保障室外活動時間,幼兒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不少於2小時。 ...
Ⅲ 幼兒園常見疾病的預防與管理
入園常見的疾病預防與環境我覺得越遠的話,最多的就是感冒,咳嗽,我覺得如果要預防這些的話,最好就是要給寶寶多喝水,然後在教室的時候打開窗戶通風,多給多運動,多帶寶寶多運動。
Ⅳ 嬰幼兒保健知識學習總結
嬰幼兒保健知識 (一) 文/平淡摯愛 健康是人生存的根本。 健康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的最大最重要的財富。 隨著工業化的大發展,在給人們帶來無與倫比的財富的同時,大氣的污染、自然環境的破壞等眾多有害的因素正威脅著我們的健康,侵蝕著我們的肌膚,擾亂者我們的生理平衡,眾多不明原因的疾病也由此發生。與此同時,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滿足於不生疾病,還要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更看重於防病和保健,延年益壽,對更好地普及疾病的預防治療常識和保健養生常識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此外,處方葯與非處方葯的分離,也需要人們具備一些基本的治病常識和用葯常識。 針對「小病自己療,大病進醫院」的健康趨勢,我們要掌握最基本的用葯常識,對一些家庭的常見病進行診斷、自療,以減少患者的痛苦和煩惱。家庭常見病的基本常識,包括病因護理、症狀預防、各種療法與療效;家庭必備葯品的常識,包括葯物組成、葯理作用、毒理實驗、適用范圍、使用方法、臨床資料;另外,我們還要掌握疾病常識,了解葯品知識,學會保護自身及家人日常保健的方法,樹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健康。 我作為幼兒園的保育人員,首先應掌握的是嬰幼兒疾病中的常見症狀,以便及時發現異常進行處理。那麼什麽叫做症狀?症狀是疾病的表現形式,同一症狀可見於多種疾病。如患「感冒」可有發燒。患「痢疾」也可有發燒,發燒就是「感冒」或「痢疾」病當中的一個症狀。一個病有好幾種症狀同時表現出來。但一個症狀一般不能單獨表現出來,如患「感冒」表現發燒,又可有咳嗽,流鼻涕,嗓子痛等症狀表現出來。而患痢疾除發燒外,還有腹痛、膿血便等症狀。因此,同樣有發燒,如果合並大便異常,我們就要想到消化道疾病,如果合並咳嗽、流鼻涕就要注意呼吸道疾病。 一、發燒 小兒正常體溫在36~37°C之間(腋下表)。如體溫超過37.5°C就為發燒,發燒一般是疾病的表現。低燒體溫在37.5~38°C之間;高燒體溫在39°C以上。 (一)發燒的原因 1.感染性發燒:是人體對細菌、病毒刺激所產生的一種反應,以抵抗疾病對人體的侵襲,促進健康的回復。 2.非感染性發燒:如組織破環或壞死,體內蛋白質代謝異常增加等均可產熱過多,如燒傷、大血腫等均可致發燒。又如嚴重的嘔吐、腹瀉造成大量失水,或失血過多,使有效循環量減少,散熱受到障礙也可造成發燒。 (二)發燒對人體的影響 如高熱持續過久,使體內調節功能失常,成為嬰幼兒健康的威脅。發燒時可使各種營養素的代謝增加,氧消耗量也增加,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若體溫升高1°C,基礎代謝則增加13%。高熱還可能影響消化功能。也可使嬰幼兒大腦皮質過度興奮,如出現煩躁、抽風,過高熱,易產生大腦皮質抑制,可出現嗜睡、昏迷等症狀。 (三)嬰幼兒發燒常見的疾病 有上呼吸道感染、傳染性肝炎、急性痢疾、各種呼吸道傳染病,如麻疹(高熱),猩紅熱(中等以上熱)、水痘、腮腺炎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熱;流感、流感以及夏季流行的乙腦、手足口病、H1N1等均有高熱。嬰幼兒突然高燒,伴有精神不振,驚厥或嘔吐等症狀,要及時請醫生診治,以免發生危險。如發現小兒發燒病伴有傳染病體征時,如尿黃,大便有膿血等,要及時隔離、消毒,以免造成蔓延。如只有中等以下發燒,但精神、食慾都很好,經保健醫檢查後可以給以適當的中西葯,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在幼兒入園晨檢期間都要向家長了解有無高熱驚厥史,高熱驚厥史的幼兒,一有發燒就應及時退熱,並給以鎮靜葯,以免引起驚厥。 觀察幼兒體溫,應為晨、午、晚檢查及全日健康觀察的一項主要內容,發現可疑及時試表,發現發燒,及時匯報保健醫務人員,給予正確的處理。 嬰幼兒保健知識 (二) 文/平淡摯愛 健康是人生存的根本。 健康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的最大最重要的財富。 隨著工業化的大發展,在給人們帶來無與倫比的財富的同時,大氣的污染、自然環境的破壞等眾多有害的因素正威脅著我們的健康,侵蝕著我們的肌膚,擾亂者我們的生理平衡,眾多不明原因的疾病也由此發生。與此同時,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滿足於不生疾病,還要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更看重於防病和保健,延年益壽,對更好地普及疾病的預防治療常識和保健養生常識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此外,處方葯與非處方葯的分離,也需要人們具備一些基本的治病常識和用葯常識。 針對「小病自己療,大病進醫院」的健康趨勢,我們要掌握最基本的用葯常識,對一些家庭的常見病進行診斷、自療,以減少患者的痛苦和煩惱。家庭常見病的基本常識,包括病因護理、症狀預防、各種療法與療效;家庭必備葯品的常識,包括葯物組成、葯理作用、毒理實驗、適用范圍、使用方法、臨床資料;另外,我們還要掌握疾病常識,了解葯品知識,學會保護自身及家人日常保健的方法,樹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健康。 我作為幼兒園的保育人員,首先應掌握的是嬰幼兒疾病中的常見症狀,以便及時發現異常進行處理。那麼什麽叫做症狀?症狀是疾病的表現形式,同一症狀可見於多種疾病。如患「感冒」可有發燒。患「痢疾」也可有發燒,發燒就是「感冒」或「痢疾」病當中的一個症狀。一個病有好幾種症狀同時表現出來。但一個症狀一般不能單獨表現出來,如患「感冒」表現發燒,又可有咳嗽,流鼻涕,嗓子痛等症狀表現出來。而患痢疾除發燒外,還有腹痛、膿血便等症狀。因此,同樣有發燒,如果合並大便異常,我們就要想到消化道疾病,如果合並咳嗽、流鼻涕就要注意呼吸道疾病。 三、嘔吐 嘔吐是幼兒常見的症狀之一,嘔吐是食管、胃或腸道,因逆蠕動,並伴有腹肌痙攣性收縮,迫使胃腸內容物從口、鼻腔湧出。 (1)感染性疾病:有急性胃腸炎、急性傳染性肝炎 (2)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有腦膜炎(化膿、流腦)、結核性腦膜炎、顱內出血、顱內血腫等,並多伴有發燒、頭痛、昏迷、抽風等。 (3)中毒:在幼兒園要注意小而又無葯物引起食物中毒,吐根糖漿吃得過多等。 (4)在幼兒園最常見於飲食不調,食量過多造成消化不良引起的嘔吐,吐物伴有酸臭味。嬰幼兒由於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著涼後也可以造成嘔吐。 除飲食不當引起的極小量的嘔吐外,其他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嘔吐,保教人員都要給幼兒測體溫,並均應及時匯報給保健醫務人員進行處理。 四、腹痛 腹部疼痛的部位多與臟器所在部位一致,也可能沿著相應的脊神經把疼痛反射到其他部位,如肝膽病的痛可放射到肩,大葉肺炎可能有嚴重的反射性腹痛。 腹痛按發作的急緩,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急性腹痛多為外科疾病急腹症,要趕快就診,以免貽誤治療時機,慢性腹痛多為內科病,要找出腹痛的原因,進行處理。 幼兒園嬰幼兒常見的腹痛可見下面幾種: (一)腹內 蛔蟲症、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急行菌痢、便秘等。 (二)腹外 大葉肺炎、胸膜炎、心肌炎、過敏性紫癜,腹型癲癇等。 保育員如有發現幼兒出現突然腹痛,哭鬧,面色蒼白,出汗,精神差及特殊固定部位,同時要了解幼兒飲食情況,如拒食、嘔吐、腹痛拒按等情況者,要及時通知幼兒園的醫務人員,必要時陪同送醫院治療。如慢性腹痛又無嘔吐,以臍周為主,大便正常,則以腸蛔蟲症可能性大,應及時請保健醫處理。
Ⅳ 幼兒意外事故的預防和急救培訓體會
幼兒園的幼兒年齡小,自我保護能力差,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傷害事故。為了保證孩子在幼兒園期間的安全,我園除了做好各項預防保護措施、教育孩子進行自我保護以外,還要求教師必須有一定的意外傷害迅速騰空急救知識和技能。針對這一情況,近日,我園特地組織開展了一次幼兒意外傷害急救知識的中眾多創造培訓。我園的保健醫生在此次培訓中主講了幼兒園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幼兒意外傷害空間的發生,以及幼兒常見的幾種傷害事故如何處理,如:流鼻血、鼻入異物、燙傷、表皮挫傷、扭傷、碰傷、腹痛、嘔吐、驚厥等。通過培訓,教師們都紛紛表示,以後除了做好安全預防工作,也知道了該如何更科學地處理孩子的意外傷害,真是一次受益非淺的學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