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教師發展培訓平台啊
教師發展培訓平台是武漢覽山科技針對高校教師發展自主研發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以助教回、中青年教師和答基礎課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為重點,以進一步完善教師教學發展為核心,旨在為推進教師教學發展,讓各項工作的常態化、制度化、專業化。
武漢覽山科技是中國領先的智慧教育整體解決方案廠家,深耕語「教育信息化」領域,致力於讓中國教育更智慧。我們圍繞教育客戶需求進行持續創新,並取得了多項教育軟體著作權,我們以「合作共贏,為用戶創造價值」為核心價值觀,不斷開拓創新,致力成中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創造無限價值。
② 什麼樣的培訓才是教師滿意,有品位的培訓
隨著教師培訓力度的不斷加大,國培、市培、區培以及校本培訓的次數、人數不斷增多,一種「厭培」現象隨之產生,表現出教師缺乏參加培訓的內驅力,不想、不願、不樂於參加培訓,甚至逃避培訓。反思其現象的背後,我們認為,現在的教師培訓存在培訓課程理想化,「好聽不中用」;培訓師資學術化,「能上天下不了地」;培訓形式單一化,調動不起參訓者的學習主動性;培訓反饋延時化,起不到評價促進質量提高的作用。怎樣使教師培訓更具魅力與實效?為此,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在業已開展的「教師行動研修」的基礎上,實施「研訓合一」,尊重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和成人學習的心理規律,豐富研訓課程,精選研訓師資,創新研訓方式,活用反饋機制,開展「澆根式改善型」的教師研訓新模式。
「三貼近」:重培訓願景的指向。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平台在課堂,主要方式是上課,所以,他們專業成長和發展的關鍵在於實踐性知識的不斷豐富,實踐智慧的不斷提升,在教育理論與實踐經驗的適切融合。教師培訓,只有貼近學校,才能突出「以校為本」的問題意識,增強教師培訓的現實性;只有貼近課堂,才能凸現「以教為本」的專業意識,增強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只有貼近教師心靈,才能彰顯「以師為本」的發展意識,增強教師培訓的發展性。
「三為主」:重培訓課程的選擇。在培訓課程的選擇上,要充分理解一線教師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和真實需求,就必須很好地貫徹「三為主」的思想。即:構建以更新教育理念,追求教育智慧為主的「創造型」課程;二是深化以提高教學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為主的「體驗型」課程;提倡以讀書反思、課題研究、經驗提煉為主的「反思型」課程。
「三結合」:重培訓方式的創新。從「問題+課例」的基本培訓方式出發,靈活運用任務驅動式、課例研討式、協作互動式、課題引領式、展示輻射式等多種培訓方式,很好地實現了「三個結合」。即「圈養」、集中培養與「放養」、自主發展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相結合;關注個性發展與追求階段發展相結合。從而,使每一位參培教師都能在解決「真問題」中得到「真發展」。
「三服務」:重培訓價值的實現。即為教育服務,充分發揮先進教育理念的引領作用,幫助教師轉變陳舊的教育觀、教學觀和學生觀,提高廣大教師實施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能力與水平;為教學服務,以教師專業標准為重要依據,致力於專業實踐能力提升,引領教師專業化發展,著力解決課堂教學中發生的問題和矛盾;為教師服務,以有內涵、有意義的「動態」呈現培訓內容和方式,在培訓者和培訓對象之間建立起雙向交流、相互對話和積極互動的關系,關注廣大教師的專業發展與自我成長。
做「澆根式改善型」的教師研訓
開宗明義,重慶市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朱福榮院長對「澆根式改善型」進行了闡釋:「澆根式」是指在教師培訓中,實施教師專業情意與學科素養的行為「澆根」,即:澆專業情意之根、人文情懷之根、學科文化之根、教育思想之根;「改善型」是指在教師培訓中,全面推進「依託課例、對話課堂、研究課題」的「三課行動」,致力於以教師個體知識、能力的提升,精神、心智的全面提振,達成教師的「行為改善」。
學院認為,做「澆根式改善型」的教師培訓,教師培訓機構須實現「三轉」:從「我給你培訓什麼」轉向「你想要培訓什麼」;從「我要你做什麼」轉向「你能真正開展什麼」;從「我能給你什麼」轉向「你我能共同解決什麼」。「只有理清想要什麼?能做什麼?共同解決什麼?我們的研訓才能有的放矢,學以致用,持續發展,為教師教育創造價值。」
目標「活」起來:變「既定」為「需求」
「教師教育的根本點在課堂教學,但是教師研修的起點卻不應該是課堂本身,它應該是課堂的上位價值——課程。」副院長黃吉元說,課程才是研修的起點。「課程設置是達成優質培訓目標的靈魂,決定著培訓的質量和效益,關系著教師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教師以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據此,學院站在參培者的角度設計與實施培訓,尤其在課程設置上彰顯出了與眾不同的特色。
學情調研是課程設計的前提。培訓前,通過深入學校交流、網路訪談等方式了解參訓者的發展現狀與培訓需求,初步設計培訓方案;組班前,建培訓QQ群,學員還沒參加培訓就有了交流的平台。細心的班主任將培訓方案上傳群共享,讓學員提前知曉培訓內容,並答疑解惑;報到時,學院再進行個別座談、分區域研討,了解學員個體情況,包括最喜歡的培訓內容、培訓方式,最需要提升的能力、對培訓方案的調整建議、對培訓的期待和擔憂、對班級建設的思考等。「弄清楚這些問題,培訓過程中才可能把握住著力點,從而設計並修改出具有針對性、務實的、學員滿意的課程。」做到「因需施培,因師施培」。
③ 教研與培訓對教師專業成長有什麼樣的作用
教研就相當於是一個指向標,給教師指明下一步學校的發展方向!有助於教師及時跟上學校發展步伐!培訓更注重的教師自身的提升!提升教師授課;學生管理;課堂管理等方面!
④ 如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培訓總結
一、專業化發展全面為我們講述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相關知識,共分十個章節專。包含了以下十個屬方面:
二、通過學習使我了解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理念與內容。
三、通過學習讓我更進一步地了解了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形成根源及緩解對策。
四、通過學習我明白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的幾個有效途徑。這包括從自己的反思中去進行提高;與同事的合作中去進行提高;在與學生的交流與學習中去得到提高。
⑤ 小學教師晉升和發展路徑如何培訓和繼續教育的機會怎麼樣
在鄉村中小學任教20年以上取得高級教師職稱、或在鄉村中小學任教30年以上取得正高級教師職稱的教師,學校沒有相應崗位空缺的,可分別按人社部門核準的副高級、正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數量的20%超崗位聘用。
按照鄉村教師評審條件申報並取得高級職稱的教師,原則上應在鄉村學校聘任,聘任5年內流動到非鄉村教師崗位的,應重新評聘。因組織安排援藏援疆援青等教師,在受援地取得高一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援派期滿經考核合格,返回後由派出單位直接聘用,沒有相應崗位空缺的,可超崗位聘用。
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生,取得合格教師資格證書,所學專業與所教專業相關相近,能勝任教學工作,經考核合格的,可以初定相應教師專業技術資格和初聘相應教師專業技術職務。
(5)教師發展培訓評價擴展閱讀
中學教育與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不同階段,相互銜接,中學教師和小學教師(含幼兒園)具有相近的職業屬性和職業特點,因此,新的職稱制度統一了中學教師和小學教師兩個職稱系列,將中小學教師職稱統一設置為從員級到正高級五個層級。
在相同的制度框架下評價選拔中小學教師,因地制宜,分類改革,更加符合以職業分類為基礎的人才評價規律,更加符合中小學教師職業成長規律,也更加符合基礎教育工作實際。
原有職稱系列中學教師最高級別為副高級,小學教師最高級別為中級,新的職稱制度設置了中小學教師正高級職稱,使中小學教師首次擁有和教授、研究員同樣的職業發展空間,提升了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地位,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小學教師『船到碼頭車到站』的職業倦怠現象。
⑥ 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需求分析怎麼寫
對教師專業抄能力現狀與需求(包括「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教育教學專業能力比較欠缺的方面」「教學中需要提高的能力」三個方面)的調查表明,教學方法單一和缺乏專家引領(38%)是教師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其次是教育觀念比較陳舊,再次是教研意識及能力較為薄弱等;教師教育教學專業能力方面比較欠缺的是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30%)、園本課程開發能力(22%)、教學科研能力(14%)和幼兒一日活動的設計能力(14%);教師需要提高的教學能力首先是組織活動的能力(42%),其餘依次為多媒體技術、網路信息應用能力,創新教育能力,以及對五大領域內容進行分析、整合的能力。 3.教師期待的培訓類型、培訓內容、學習方式和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