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醫務人員有哪些專業知識素質
愛心是醫務人員必備的基本素質
以「治病救人」為宗旨的醫療工作,自古就是人民群眾十分崇敬的職業。古人把行醫者尊稱為「先生」,把行醫這一職業敬稱為「懸壺濟世」、「仁愛救人」,認為「醫乃仁術」,同時並要求行醫者要有「但願世間無疾病,不患架上葯生塵」的高尚情懷。現在人們更是把醫務工作者尊稱為「白衣天使」。西方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詞」也明確規范了醫療行為,即行醫者要以「遵守為病家謀利益」為基本信條。世界醫學會章程更是在其基本宗旨中寫道:「……竭盡全力……為人類服務」。可見,無論古今中外,人們歷來把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納入倫理道德的范疇,並且刻意強調了愛心在醫療活動中的重要地位。
眾所周知,醫務人員的工作對象是遭受病痛的人群,他們不僅軀體受到疾病的折磨,心理也同樣受到創傷。人在這種時候,可以說就是一個弱者、一個需要援助的人,此時,更加需要關懷、體貼、幫助、溫暖。患者到醫院就醫唯一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治好病、恢復健康。但他們在享受先進醫療服務的同時,更渴望得到醫務人員的愛心。醫務人員一點點的溫暖都足以暖熱患者「無助」的心、足以讓患者對醫務人員心生感激之情。所以說,醫務人員的愛心對於求醫的患者來講,無疑於「雪中送炭」、「雨中送傘」。縱觀眾多醫療糾紛,拋卻其中的醫療技術成分不講,可以說個別醫務人員缺乏愛心、缺乏同情心不能不說是造成糾紛的一個重要因素。能否使患者摒棄頹廢、消極、緊張情緒,以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去直面疾病、配合治療,盡可能取得圓滿療效,是每一個醫務人員的首要任務。要達到此目的,除了高水平的醫療質量這一先決條件外,醫務人員的愛心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醫務人員對患者充滿愛心,首要的是要具有「換位」思想,亦即假若「我就是那個病人」或者「這個病人就是我的父(母)親、上級領導」,這種情況下我還會「生、冷、硬、頂」嗎?換言之,假如自己的親人到醫院求醫也遭遇「生、冷、硬、頂」,自己又做何感想?同時,醫院的管理者在狠抓醫德醫風時,不能只是一味地制定製度,也不能只是讓醫務人員將「把患者當作親人」、「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簡單地掛在嘴上或僅僅停留在紙上。最重要的是要想方設法讓醫務人員把對病人的「愛心」切實落實在行動中,在為病人服務時切切實實去溫暖每一個患者,讓患者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醫務人員的愛心。一句親切的問候,一張充滿愛心的笑臉,面對危重患者時及時、緊張而有序的搶救,等等,都會使患者及其家屬終生難忘。
勿庸置疑,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醫療市場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醫療技術、醫療設備、就醫環境等大抵相當的情況下,醫德醫風的好壞則直接影響著醫院的形象,更直接影響著醫院的競爭力。所以,愛心,是每一個醫務人員必備的基本素質。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一個醫院的醫務人員是否充滿愛心,也是決定著這個醫院在日益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能否保持領先的決定性因素。
2. 醫務人員醫德醫風及法律法規教育培訓試題答案
可以去 醫夢園 里搜一下
3. 醫務人員的底線
當今社會,受到社會市場經濟利益的驅動,極個別的醫務人員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盲目追求經濟利益,服務態度差,開大處方,人情方,收受「紅包」,給病人的精神上和經濟上帶來了一些不必要的壓力和負擔,嚴重偏離了醫生的職業宗旨。嚴重損壞了白衣天使的光輝形象。使這一神聖的事業籠罩上了一層陰影,也使得部分患者對醫生產生了懷疑,失去了應有的尊重和信賴。
醫德醫風是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風尚,也是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職業道德風尚,是醫德醫風在醫療衛生領域中的特殊表現,對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改進醫院管理,推進醫學的發展具有積極影響。儀表端莊,態度誠懇,體貼耐心是診治病人的基本醫德醫風要求。尊重人格、關心體貼、耐心細致、嚴謹求實、拒收禮金、遠離「回扣」,是醫德醫風的基本體現。
堅持道德底線要求是加強醫德建設的需要,醫生必須要有良好的醫德,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提高道德水準,熱忱地為病人服務,弘揚中華民族素有崇尚醫德,繼承發揚優良傳統。醫生的職業特點決定醫生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管住自己的手、口,堅持不該吃的不吃,不該拿的不拿,不該要的不要。恪守自己的精神家園和道德底線,慎言、慎微、慎行,不斷升華自己的道德境界,做一個有道德情趣的人,一個表裡如一、奮發向上、走向成熟的社會人,一個深受病人信賴的白衣天使。
4. 醫德醫風主要包括哪些
醫德醫風是指執業醫師應具有的醫學道德和風尚。
醫學道德風范
1、救死扶傷,實行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時刻為病人著想,千方百計為病人解除病痛。
2、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權利,對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別、職業、地位、財產狀況,都應一視同仁。
3、文明禮貌服務。舉止端莊,語言文明,態度和藹,同情、關心和體貼病人。
4、廉潔奉公。自覺遵紀守法,不以醫謀私。
5、為病人保守醫密,實行保護性醫療。不泄露病人隱私與秘密。
6、互學互尊,團結協作。正確處理同行同事間的關系。
7、嚴謹求實,奮發進取。鑽研醫術,精益求精。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水平。
醫學職業道德是從事醫學職業的人們在醫療衛生保健工作中應遵循的行為原則和規范的總和。因此,執業醫師要達到醫德醫風的優良,必須接受醫學道德教育和進行自我道德修養,要提高對醫學道德的基本原則的理解。
醫學作為一種特殊職業,面對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類。執業醫師擔負著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的使命,關繫到人的健康利益和生命,而人的健康和生命又是世界萬物中最寶貴的。
因此,執業醫師在職業活動中,不僅在醫療技術上要逐漸達到精良,而且面對一個個的患者還需要有親切的語言、和藹的態度、高度的責任感和高尚的醫學道德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成為德才兼備的醫學人才和擔負起"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光榮使命,也才能成為一個受人民群眾愛戴的醫生。
要提高對醫學道德的基本原則即不傷害原則、有利原則、尊重原則和公正原則的認識和理解,並用這些基本原則指導自己的職業活動;同時,要提高對醫療衛生保健實踐中倫理問題的敏感性及運用上述基本原則分析和解決倫理問題,把醫療技術和醫學倫理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