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20年武岡鄉村教師公費定向培訓丶好不好
挺不錯的
因為這個是定向培養的,直接就可以上崗
鄉村教師,即在鄉村學校工作的教師,出現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為解決農村教育問題,各級政府採取措施,大量招收鄉村教師。
② 農村小學教師最需要接受哪些方面的培訓
1、實用簡單的ppt
2、使用基本的電腦知識,主要是word和excel ,和上網下載等
3、有用的共享課件
③ 農村中小學教師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培訓
首先要解決的是思想觀念和工作思路的問題。正如,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版: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權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當然,統籌兼顧也要講方式方法。本期「問計城鄉教育統籌」專欄是對農村教師培訓問題的探討。內容本身或許只是城鄉教育統籌千頭萬緒工作中的一個小問題,但其間所蘊含的一種「加強對話、謀求共贏」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卻值得普遍關注。
④ 您最希望得到什麼樣的鄉村教師培訓
鄉村教師一般是教小學的,像大學生下鄉支教那種
最好是多彩多藝的,基本會小學個方面的知識
⑤ 如何優化鄉村教師培訓模式,創新培訓內容,提高班主任素質
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教師教育計算能力培訓要達到應有的目的,至少做以下幾個方面:
(一)做好培訓准備。制定培訓工程規劃時,要結合本通知要求,認真研究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要注意做好與原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政策銜接工作。
(二)豐富培訓模式。培訓主要採取線上學習、線下交流、現場實踐及校本研修相結合的模式。省教育廳將通過江蘇教師教育網為全省培訓免費提供課程資源和自主選學與管理平台。各地可藉助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中國教師研修網、中國教師網、全國中小學教師網路研修平台等社會化資源開展培訓。培訓整體規劃應著眼長遠,以完善全省培訓體系為出發點,注重實際、注重自主創新,堅持引進資源與自主發展相結合。
(三)強化改革創新。鼓勵各地積極創新培訓模式,注重提高培訓能力,注重應用導向,注重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創新試驗區要率先垂範,結合工程實施工作,在培訓形式、資源建設、隊伍保障、校本研修等各方面大膽改革創新,建立健全當地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服務體系。
(四)加強科學測評。各地要根據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指南,以發展測評為重點,按照「以評促學、以評促用」的原則開展測評工作,幫助教師了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程度,科學評價能力發展水平。測評內容要密切聯系教師一線教學和專業發展實際,反映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程度。
(五)促進教學應用。各地在開展培訓的基礎上,可組織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應用論文、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課例、微課評比、一課一優師等活動,並予以一定的學時認定,推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全面融合,形成良好的應用氛圍。各項活動的開展要以學習、研究、實踐為主要內容,注重全員參與,注重團隊合作,注重培訓實效,避免形式主義,避免以獎代訓。具體認定辦法由各地根據培訓要求研究確定。教育部、省教育廳另有規定的除外。
⑥ 如何用"雙師教學"改造鄉村教師培訓
高效的教師培訓是提高鄉村教師教學水平的最重要的措施。近年來,各地陸續開展大規模的「國培」「省培」「市培」計劃。而且,《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明確提出,應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然而,眾多調研評估發現,現行的各種師資培訓效果參差不齊,實用性和針對性不強,對實際教育教學的指導意義不大。高校中的培訓大多講的是高大上的內容,很少涉及鄉村學校特別需要的內容,教育理論講得多,課堂教學實踐講得少。相當數量的鄉村教師之所以參加培訓,是要晉升高一級的職稱或獲取教師資格需要,而不是想通過培訓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此外,教師外出學習,學校還需要找代課教師,會給學校帶來很大的壓力。
⑦ 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辦法措施
受城鄉發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條件不便、學校辦學條件欠賬多等因素影響,長期以來,我國的鄉村教師隊伍備受「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困惑。盡管如此,330萬名鄉村教師依然用自己的堅守,撐起鄉村教育的一片藍天。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農村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短板,已影響到全局的發展。補齊短板,重點在教師隊伍建設。國家出台《計劃》對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進行頂層設計,正當其時。」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說。
如何「下得去」
建立補充機制、擴大特崗計劃實施規模、定向培養一專多能的鄉村教師
鄉村教師中,有「馬背上的校長」徐德光,沒有路,他花一年時間為孩子們砍出一條路,沒有書,他用兩匹白馬馱回孩子們的書;有在「天梯」小學堅守20多年的李桂林、陸建芬夫婦,背著孩子攀爬天梯,為彝家孩子傳授文化知識……
這些鄉村教師的堅守固然令人敬佩,但眼下必須正視的事實是——更多教師把到鄉村執教視若畏途。針對鄉村教師「下不去」的難題,《計劃》提出4項改革舉措,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許濤介紹,《計劃》將鼓勵省級人民政府建立統籌規劃、統一選拔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擴大「特崗計劃」實施規模,重點支持中西部老少邊窮島等貧困地區補充鄉村教師,適時提高特崗教師工資性補助標准;鼓勵地方政府和師范院校採取多種方式定向培養「一專多能」的鄉村教師,高校畢業生取得教師資格並到鄉村學校任教一定期限,按有關規定享受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鼓勵城鎮退休的特級教師、高級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講學。
除此之外,為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計劃》推進三方面改革: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為組織城市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提供製度保障;採取定期交流、跨校競聘、學區一體化管理、學校聯盟、對口支援、鄉鎮中心學校教師走教等多種途徑和方式,重點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逆向流動」,保持鄉村優秀教師的相對穩定。
如何「留得住」
為教師提供「越艱苦待遇越高」的差別化補助,編制、職稱政策向鄉村傾斜
談起鄉村留不住教師,湖南鳳凰縣縣委書記顏長文直搖頭。鳳凰縣位於武陵山區腹地,村小、教學點和個別鄉鎮學校地處偏遠、條件艱苦,「年輕教師不願進、在職教師想調動,村小教師想調到鄉鎮、鄉鎮教師想調到縣城……」在臘爾山片區、山江片區的鄉鎮學校,每年都有近200份調動申請報告。
怎樣才能留住人?「鄉村教師工作之艱苦,是很多人難以想像的。在城鄉差別還將長期存在的情況下,按平常政策很難吸引並留住鄉村教師。」許濤重點介紹了4個「不平常」的政策: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並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的補助標准,形成「越往基層、越是艱苦,待遇越高」的激勵機制;要求各地依法依規落實鄉村教師工資待遇政策,為教師繳納住房公積金和各項社會保險費;做好鄉村教師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快實施邊遠艱苦地區鄉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各地要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教師住房納入當地住房保障范圍。
多年來,城鄉教職工編制標准不一樣,城市高於鄉村。《計劃》將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准,並將其向鄉村傾斜,鄉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按城市標准統一核定,其中村小、教學點編制按照生師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改變過去只按生師比因素核編的模式,能有效解決農村地區生源少、編制緊、教師補充難的困局。」羅偉其說。除此之外,《計劃》還將通過調劑編制、加強人員配備等方式進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學點、村小傾斜,並嚴禁在有合格教師來源的情況下有編不補、長期使用臨聘人員,嚴禁以任何手段佔用和變相佔用鄉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
鄉村教師評職稱,外語和論文是個老大難。許濤介紹,「《計劃》要求各地完善針對鄉村教師的職稱(職務)評聘條件和程序辦法;改進鄉村教師評審標准,不作外語成績(外語教師除外)、發表論文的剛性要求。」
除此之外,《計劃》還做出了一個暖心的規定:由國家對在鄉村學校從教30年以上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由省、縣對在鄉村學校從教20年、10年以上的教師給予鼓勵。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可按有關規定對在鄉村學校長期從教的教師予以表彰。「提高農村教師的榮譽感,有利於吸引更多優秀教師到農村從教。」羅偉其說。
只要用心,就能留下人。鳳凰縣從2009年起給村小和教學點教師發津貼,建設教師公租房,讓教師安居樂業。顏長文說:「農村學校教師要求調動的人數逐年下降,特別是臘爾山片區學校,以往每年近百人申請調動,現在僅十幾人申請調動。」
如何「教得好」
採取頂崗置換、網路研修、送教下鄉等多種形式對全體鄉村教師進行培訓
由於種種原因,當前鄉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為此,《計劃》高度重視發揮鄉村教師以德化人的教化作用,將建立健全鄉村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制度,並開展多種形式的師德教育,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職前培養、准入、職後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
要讓鄉村教師「教得好」,提升教師素質刻不容緩。《計劃》提出:到2020年前,對全體鄉村教師及校長進行360學時的培訓;優化培訓內容,注重師德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採取頂崗置換、網路研修、送教下鄉、專家指導、校本研修等多種形式,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值得一提的是,「國培」計劃為鄉村教師做出了改變。從2015年起,「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將調整方向,重點聚焦鄉村,集中支持中西部鄉村教師校長培訓。
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計劃已經提出了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到2017年,力爭使鄉村學校優質教師來源得到多渠道擴充,鄉村教師資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學能力水平穩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較好保障,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於奉獻、紮根鄉村的教師隊伍,為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堅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⑧ 崔永元公益基金舉辦的鄉村教師培訓班是培訓什麼
鄉村教師現狀
目前,全國有846萬鄉村教師,承擔著6600萬農村中小學生的教育,肩負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神聖使命,可是農村教師數量正在減少。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問題是關鍵,也是難點。
2006年統計數據顯示,全國仍有約31萬名教師未達到國家規定合格學歷,有近50萬名代課人員,農村小學和初中教師中高級職務比例偏低。
其中又以中西部最為令人擔憂,有關資料顯示,西部地區人均受教育年限僅有6.7年,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3年;「兩基」人口覆蓋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4%;15歲及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3%,嚴重影響到了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
教師是教育的關鍵,在我國教師學歷、隊伍、教學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農村教師隊伍卻面臨著「斷層」的局面和匱乏的危險,城鄉教師水平的差距日益拉大,如何走出這個結構困局,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
鄉村教師培訓能改變什麼
雖然通過希望工程以及各種社會支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鄉村教育的硬體條件,但是很難從根本上提升鄉村教育的品質。
為此,崔永元發起並成立了崔永元公益基金,專設「鄉村教師培訓」項目,專項面對全國偏遠貧困鄉村的教師,迎合鄉村教育和鄉村教師教師的客觀需求,設置相應的課程以及安排參觀人文景觀,欣賞高雅音樂藝術,來幫助鄉村教師開闊視野,提高鄉村教師素質。 雖然每年每期只有100位鄉村教師接受培訓,培訓也僅僅為期短短的十天時間,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做一定比不做強。相信接受培訓的這100位鄉村教師,會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帶著愛與知識,飛翔在他們所在的偏遠落後鄉村田野上……
隨著第五期鄉村教師培訓的召開,鄉村教師培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社會關注和支持,並且已經有更多的社會公益力量,來推動鄉村教師素質提高來改變鄉村教育現狀。
鄉村教師培訓回顧
鄉村教師培訓自2007年12月14日第一期開始,截止到2011年8月,共舉辦了五期,其間外加一期朗天鄉村教師吉祥之旅。自開班來,已培訓了涉及十多省市、數百縣市的幾百所鄉村中小學校500多位鄉村教師,並通過受訓的鄉村教師,已廣泛影響了眾多鄉村師生;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
⑨ 鄉村教師包括哪些教師
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審議通過《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提出要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計劃提出了具體的實現方式,例如,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准、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推動城市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全面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等舉措。
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鄉村中小學生有4000多萬,讓他們獲取知識、不斷成長的是280多萬鄉村中小學教師。他們的工作崗位既包括鄉鎮中心學校,也有大量偏遠的村小、教學點。但是這個龐大的職業群體,沒有得到社會應有的尊重和重視。收入少、地位低、工作條件艱苦,是這個職業的群體特徵。
近些年關於加強農村教育、提高農村教師收入的文件也下發了許多,但自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的大規模農村撤點並校,以促進城鎮化發展的經濟導向,農村教育的衰落和優秀農村教師的流失、短缺,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可以說加劇的趨勢一直沒能被扼制。
隨著計劃生育國策實行30多年,有些農村也出現少子化現象。孩子少了,農民對教育自然越來越重視。農村教師師資水平的整體下降,反過來加劇了農村的空心化。在一些地區,農村缺少教師,而在一些地方,農村教師老齡化嚴重,都是這一職業群體缺乏吸引力的表現。
教育部2010年教師節前公布了全國中小學教師人數,其中農村教師472.95萬人。而今年春節前,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公布的數據則是280多萬農村中小學教師。這其中當然有農村學校減少的客觀因素,但是由於職業吸引力不強,教師流失也是重要因素,特別是一些優秀教師選擇離開,對鄉村教育是一種釜底抽薪的打擊。
也有研究者曾對全國11個省23個區縣185所中小學5900名教師展開過調研,結果發現,相比於「承認與尊重」(23.4%)、「職業晉升機會」(22.1%)和「子女教育」(19.7%)等其他因素而言,鄉村教師群體最在意的因素是「工資水平」,比例高達74.2%。
其實,在大量鄉村教師中,有許多有教育理想和理念的好教師,他們根植於土地,希望用知識和墨香點燃農家子弟的夢想,但是他們被囿於現實的困境中。有學者將其歸納為「幹得好」與「無發展」的矛盾。研究者發現,以村小教師為代表的鄉村教師獲得高級職稱的平均年限比城市教師晚五六年,「幹得好」卻「無發展」,不能堅守就會離開,而無法離開的那批人,在農村心態消極。有些家庭生活困難的教師,業余或者部分工作時間從事其他體力勞動。
此次《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提出的十條具體措施,直指現存問題,而設定的「多措並舉,定向施策,精準發力」路徑原則更是符合事實需求。筆者認為還應該關注幾個問題。首先是不能切斷鄉村教師的發展,不光能留得下,還應該出得去進得來,可上可下。讓一些有理想有信念的農村教師成為鄉村知識分子,讓他們所供職的學校成為鄉村的精神高地。而對那些不適合教育崗位的教師,打開大門,讓他們重新選擇。
其實,鄉村不僅有一批教育堅守者,還有一批志願者,他們自願到鄉村去進行教育實踐。把傳播知識當成是自己理想,對工作不計報酬,不辭辛苦。這其中既有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也有在城市工作幾十年退休後的教師,他們用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讓農村的教育試點生動別樣。
此外,各地教育部門這些年進行的各種鄉村教師培訓不可謂不多,每到假期,總有各地教師到大城市參觀學習。但是,許多培訓只有校級領導有資格,而且反復疊加,普通教師少有機會。而且,對這種走出來的培訓效果要重新評估。單純講座和講課的形式,也讓農村教師感覺是坐而論道。有時鄉村、城市反差巨大,培訓反而成了農村教師脫離鄉村的促進劑,或者產生「永遠無法改變,可以無所作為」的反作用力。如何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師培訓,還需共同探討。
近幾年,各地涌現出一批基層自發產生的教育實驗,還有一批活躍的教育NGO,他們的成功實踐可以看到,因地制宜,把培訓送到鄉村、送到教師工作的場景中去的培訓經驗,更加符合實際。
2012年9月,國務院下發了《關於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意見》大規模的撤點並校被叫停,小規模學校在各地保留下來或者被恢復,近兩年各地小規模學校、教學點,甚至是復試教學重新登上歷史舞台。在一個以農耕文化為根基發展起來的大國,在經濟高速奔跑多年之後,重新深思鄉村教育的價值意義重大,此時,農村教師在鄉村實現教育理想恰逢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