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師專業發展的4項基本技能 讀書筆記
通過學習我對教師這一專業的發展階段有了更深的理解。
國內外學者根據不同的劃分標准與研究角度、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教師發展階段論。這些教師發展階段論所奉持的基本觀念和立場是:每一個教師都是在不斷成長與發展中後面的發展階段通常比前面的階段要成熟。教師一般是從新任教師時的彷徨恐慌缺乏經驗與技巧缺乏穩固的專業地位逐漸在現實的沖擊中鍛煉成長從而不斷走向專業成熟的境地。有的將教師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形成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完全專業階段;也有將教師發展分為四個階段:過渡階段、探索階段、創造與試驗階段、專業教學階段;還有一種認為教師的專業生涯包括下列五個階段:師范生、初任教師、發展中教師、實踐教師、資深教師;金樹人的教師發展四段論包括入行階段、表現階段、中年生涯階段、交棒階段;蔡培村的五階段論分為:適應期、能力建立期、成熟期、穩定期、後發展期。
歸納另外一些教師發展階段的研究可發現:從發展總趨勢來看教師是能夠不斷追求自我實現和專業成長的人但這一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其間很多教師可能會遭遇挫折、沮喪而停滯不前需要多方的幫助。例如「職業挫折階段」。這是教師職業生涯的中期階段經常出現的現象。在這一階段教師在教學中遭受挫折灰心沮喪心力交瘁教學理想幻滅教師的職業滿意度下降對教學生涯的意義和重要性感到懷疑。這時也意味著「重新估價期」的到來。年復一年單調乏味的課堂生活或者連續不斷的改革後令人失望的結果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生涯產生懷疑並重新估價嚴重者可表現為職業生涯道路中的一場危機。在這一時期教師在實際中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面臨的現實壓力越來越大逐漸感到力不從心;面臨著自我成就水準與現實危機沖突的情況;面臨太多與專業理論及理想的專業自我形象不符合的事實要求感到無所適從。合格教師階段的第三個時期為厭倦期在這一時期有些教師經歷多年教學生涯後產生一種奉獻教育的內在化價值而以教書為終生的事業;多數教師因為教材已教得滾瓜爛熟或因校長領導非專業化學生表現太差工作負荷太多等等開始厭倦教學;有些教師因社會變遷教材改變很多新知非資深教師所能勝任因之產生不勝負荷的倦怠感。研究表明多數教師要經歷一個自我懷疑、放棄幻想和重新評價時期;在這段時期里他們會分析並決定自己是繼續做一名教師還是放棄這一職業。
在傳統的教師在職教育中教師是被動發展的。這種教師教育的基本假設是:教師在教學理論與專業知識等方面是需要提升的是受教導的對象需要向擁有特定知識與技能的「專家」學習。學習的方式通常有參加短期教師進修班、接受繼續教育培訓、參加研討會、聽專家針對某一主題的專題演講、進行教學錄像觀摩等等。在這些專業發展活動中專家只管介紹自己的理論缺乏和教師的互動與交流教師日後很難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卻得不到解決。久而久之教師對這些專業發展活動失去興趣與信任感到缺乏有效的專業發展途徑從而陷入專業發展的「危機」。
許多研究也認為教學是一門相當孤寂的行業教學工作所能得到的專業支持十分貧乏。教學和其他專門行業不同教學人員不曾形成某些共識或是根據知識經驗形成一致的統一文化。這使教師們普遍採取一種退縮保守的、自我防衛性的策略教師受到現實情境條件的限制較多教師們會盡量避免創新和突破盡量避免爭議較多的問題。華勒的古典社會學觀點認為在教學中日益因循守舊的教師往往自己的學習能力亦日益衰減。另一方面教師角色的孤立還體現在社會、家長、專家學者、教師管理者等等不斷要求教師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時間要求教師提高教學品質與績效還要尊重學生的需要與興趣要求教師不斷檢討反省和革新。而很少有人關注教師的生存環境意識到教師渴盼得到了解和支持需要種種的幫助來改變孤立無助的狀況。
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各個階段關注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中的各種問題,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在不同階段的特點及發展。需要適當調整自己的心態和工作、學習方法從而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如上,是我的讀書筆記。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出處:http://www.i1766.com/shu/6474.html
B. 學習《教師專業成長要有三種意識》心得體會
學習《教師專業化與專業發展》後,我獲益匪淺,尤其對教師 專業化發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我們必 須加強思想文化修養,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專業化能力,提升自己 各方面的素養,成為專業發展型教師。現就參加新課程學習的一些感 悟,談談自己對教師專業成長方面的一點膚淺看法:
一、加強思想文化修養,提升發展的動力
一切語言活動都是思想、 思維的表現形式。 如果一個教師處於「道 德境界」、「天地境界」之中,那麼他就把自己看作了社會中的一分子, 他所做的工作就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他更看重的是對整個社會的好 處。這樣,他從事的教育工作,都變得具有意義。他為自己在教育教 學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感到高興,為學生的成長感到快樂,在付出與給 予中感到滿足。他往往首先是教育了自己,然後再來教育學生,或者 他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在教育自己。這樣的教師,他懂得自己所做的 事情的意義,並且是出於自覺去做。教育成了他的一種生活方式。當 一個教師把教育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那麼他就完全超越了世俗的功 利, 超越了自身的道德倫理價值, 從而達到了一個與天地合一的境界。
二、 勤於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一個創新專業型的教師,必須要有廣闊的知識視野,認清形勢, 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與書為伴,與書對話,與書同行,使 讀書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特有的生存習慣。
C. 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教師專業發展基本途徑的探索易森林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執行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新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有必要對教師素質提高的各種途徑進行研究探索。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途徑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反思性教學 (一)反思性教學的產生與發展 反思性教學即「教學主體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和『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① 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國際經濟地位下降,人們將教育視為造成這一狀況的重要原因,而教師的專業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提高師資水平就成為美國當時教師教育的首要任務。但到底如何對教師培養培訓體系進行改革以提高教師的素質呢? 《國家為2l世紀的教師作準備》提出,設置教師碩士學校課程的目的,是使師范生充分利用教學的研究成果和優秀教師積累的知識,發展其教學和管理技能,培養他們對自己的教學實踐反思的習慣,為專業上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種通過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反思提升自己教學專業化水平的方法在美國教師教育實踐中產生了很大影響,並很快在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國興起,進而波及全球。 (二)反思性教學的意義 反思性教學的意義從總體上講,就是有利於教師的成長,有利於教師素質的提高,有利於教師專業的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l、反思性教學有利於教師掌握實踐性知識 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對教育教學的認識。其意義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教師的知識構成大體可分為一般文化知識、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及實踐性知識,前三部分知識分別與其他文化人、學科專家、教育理論工作者類似,而實踐性知識則是其他人所沒有的。因此,對教師實踐性知識的肯定,就是對教師職業獨特性的肯定,而這種肯定無疑有助於增強教師的自尊和自信。 其次,實踐性知識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建設性工具。教師實踐性知識的開發有利於解決教育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問題,更好地對教師實踐予以指導;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個體性、創造性和發散性特點有利於教師工作特點的充分發揮;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在教師從新手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 2 反思性教學有利於教師的教學理論素養的提高 反思性教學能使教師對自己在教學中的活動以及學生的表現進行認真的觀察與分析,並通過教師之間的相互觀摩
D. 教師專業成長自我分析優勢
教師專業成長,自我分析的優勢。就是教師在從事本專業的時候,已經經過了相關的系統培訓和專業的晉級,已經有了很強的優越感,代替後期參加工作,以後結合實際情況還要進行研發和培訓。
E. 如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培訓總結
一、專業化發展全面為我們講述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相關知識,共分十個章節專。包含了以下十個屬方面:
二、通過學習使我了解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理念與內容。
三、通過學習讓我更進一步地了解了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形成根源及緩解對策。
四、通過學習我明白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的幾個有效途徑。這包括從自己的反思中去進行提高;與同事的合作中去進行提高;在與學生的交流與學習中去得到提高。
F. 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需求分析怎麼寫
對教師專業抄能力現狀與需求(包括「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教育教學專業能力比較欠缺的方面」「教學中需要提高的能力」三個方面)的調查表明,教學方法單一和缺乏專家引領(38%)是教師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其次是教育觀念比較陳舊,再次是教研意識及能力較為薄弱等;教師教育教學專業能力方面比較欠缺的是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30%)、園本課程開發能力(22%)、教學科研能力(14%)和幼兒一日活動的設計能力(14%);教師需要提高的教學能力首先是組織活動的能力(42%),其餘依次為多媒體技術、網路信息應用能力,創新教育能力,以及對五大領域內容進行分析、整合的能力。 3.教師期待的培訓類型、培訓內容、學習方式和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