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准》中,共設定發多少個課程主題
共27個課程主題,分別是:
1、信息技術引發的教育教學變革
2、多媒體教學環境認知與常用設備使用
3、學科資源檢索與獲取
4、素材的處理與加工
5、多媒體課件製作
6、學科軟體的使用
7、信息道德與信息安全
8、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學科教學
9、交互多媒體環境下的學科教學
10、學科教學資源支持下的課程教學
11、技術支持的課堂導入
12、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
13、技術支持的學生技能訓練與指導
14、技術支持的總結與復習
15、技術支持的教學評價
16、網路學習空間的構建與管理
17、網路教學平台的應用
18、適用於移動設備的教學軟體應用
19、網路教學環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20、移動學習環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21、技術支持的探究學習任務設計
22、技術支持的學習小組的組織與管理
23、技術支持的學習過程監控
24、技術支持的學習評價
25、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解讀
26、教師工作坊與教師專業發展
27、網路研修社區與教師專業發展
(1)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擴展閱讀
教師信息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證。全省中小學教師將接受每人不少於50個學時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即「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的總體發展目標。
省教育廳要求市、縣加大投入力度,通過安排專項經費保障本地能力提升工程實施,確保開展全員培訓;中小學校要在學校公用經費中安排專項資金,為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創造良好條件。
② 怎樣提高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
提高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方法如下:
1、更新觀念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生產力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可以提高師生交往的效率,為學習者提供更為便利的學習條件和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為人的充分發展創造前所未有的機會。可以直接用於教師觀念的更新,然而經驗豐富的教師在思想和觀念上更不容易更新。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使之成為激勵教師們學習的源動力。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多媒體性、交互性、智能化、網路化和數字化等特性,建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教師「親身感受」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的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和可行性。通過觀念更新改變其使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是評職稱教師的「專利」,也應該是中青年教師迫切需要的技能。當然全體教師都必須認真學習和使用。
2、運用信息技術能力的要點
教師可熟悉以下方面:(1)信息的檢索技術,主要是網上信息檢索;(2)知識管理技術;(3)表達展示技術,功能強大的集成演示工具,如多媒體教室的使用,以及與之相關的硬軟體的使用;(4)基本軟體使用有Word、Powerpint,其他會簡單操作軟體:圖形圖像處理軟體Photoshop、聲音處理軟體Goldwave、動畫製作軟體Flash,通過上述軟體融合可輕松製作課件;(5)實踐反思技術,主要指導教師敘事研究和反思交流,一些交流平台的使用;(6)思維匯聚技術,主要指學習方法和筆記方法;(7)其它探究教學技術、網路教學技術等。
3、以賽促進,借賽相長
比賽就像作一項目,在完成這個項目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而解決這些困難,教師的各方面的能力會有質的提升,實踐中會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每年可舉行各種、各類比賽。通過這些比賽可有效促進教師與教師交流、教師與學生交流和教師與外界的交流,使教師使用信息技術能力大大提高。
4、資源共享與交流
通過資源的共享與交流,既節約了教師的時間和精力,積極吸收了別人的成果,特別是教育專家學者學術成果,又達到了教師使用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最紅的教師」薩爾曼•可汗,他從2004年起陸續製作了2300多段視頻輔導材料。比爾•蓋茨曾說,可汗的成功「令人難以置信」,他是一個先鋒,他藉助技術手段,幫助大眾獲取知識,這簡直引領了一場革命!
5、實施高效培訓
(1)、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
雖然現今每年都有國家級和省級骨幹教師的培訓,但參與培訓的人畢竟很少。學校可以利用在校的信息技術教師和計算機教師為主體的隊伍引導教師培訓。另外,開展與信息技術相關的課題研究也是加速提高教師隊伍信息技術能力的有效途徑。
(2)、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
①激勵機制:培訓教師把信息技術當作一種教與學的工具來高效使用是中小學校面臨的巨大挑戰,採用一些激勵措施可以鼓勵教師員工花時間去學習技術並改變他們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更加高效。
②約束機制:對教師培訓過程中,讓教師上交自己學習過程的錄像,這種錄像可以通過電子教室輕松來完成,錄像把教師在電腦一定時間內做什麼事全程錄下來。通過這種方式既能有效檢查他們的作業,更能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
總之,提高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只要大家不斷探索,就會涌現出既精通學科教育又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的中小學教師,進而提高我國教育的整體水平。
③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教程的介紹
本書的策劃和寫作群均由在教育一線從事信息技術教育和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工作多年的專一線教師組成。從屬技術領域的核心特點和技術教育的原則出發,改進了以往信息技術培訓教材脫離學習對象實際應用情境、「為操作而操作」的「書本技術」傾向、重視面向實際應用情境的實踐取向的技術教育方式。
④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怎麼快速學習
2016年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簡稱「提升工程」)實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 高度重視,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和計劃
根據國家和省「提升工程」規劃,到2017年底,我省需完成全省100萬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全員培訓任務,目前僅完成10%的培訓任務,進展緩慢,要如期完成培訓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作為2016年度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工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要根據國家和省「提升工程」規劃,結合本地實際,科學制定2016年「提升工程」實施計劃和方案,加大資金投入,採取強有力舉措,擴大培訓規模,加快實施進度,確保本年度完成培訓人數不低於本地中小學教師總人數的45%。要細化年度培訓量,明確各級任務,簽定責任書,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任務完成。各級「提升工程」辦公室要周密組織,採取措施,抓好落實,各培訓機構密切配合,積極開展培訓工作。
二、周密組織,積極推進各項工作
(一)組織教師開展診斷測評和課程選學
為規范「提升工程」管理,根據《廣東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粵教繼函[2014]59號)要求,參訓教師的診斷測評由省「提升工程」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各地市要督促、落實培訓機構平台與省「提升工程」信息化管理公共服務平台(網址:http://info.gdjsgl.com.cn/,以下簡稱「省平台」)對接工作,按照年度實施方案分期、分批組織參訓教師登錄「省平台」開展診斷測評工作,指導參訓教師根據測評結果在「省平台」完成自主選課,並為參訓教師登錄培訓機構平台開展學習提供服務。
(二)大力推行混合式培訓
「提升工程」全員培訓由各地市負責組織實施,具體由各市培訓機構和中小學校共同實施。各地要加大統籌力度,加強與各級「工程辦」、培訓機構和中小學校的溝通協作,形成合力,整體推進。要以鄉村教師作為培訓重點,按照《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鄉村教師培訓指南的通知》(教師廳[2016]1號)要求,規范培訓流程,創新完善線上研修與線下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確保教師學用結合。要加大對不具備網路學習條件的鄉村學校的送教下鄉培訓力度,為鄉村教師提供持續現場指導,保證培訓實效。
(三)加強培訓質量監控和績效評估
各地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提升工程」實施過程的監管,確保工作質量。要加強對培訓機構的績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培訓機構;加強對中小學校開展校本研修工作的督促檢查,確保校本研修落到實處。各市、縣「提升工程」辦公室要通過「省平台」及時向省「提升工程」領導小組報送每月的工作進度、項目數據與質量報告。
(四)做好學時審核和登記工作
培訓結束後,各市、縣要及時做好培訓測評工作,具體由培訓機構會同中小學校根據教師網路研修成效、校本實踐任務完成情況和信息技術應用情況等進行評定,培訓測評合格者發放培訓合格證書並登記繼續教育80學時。省統一制定培訓證書模板(電子版),培訓機構會同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做好證書發放工作。各地要依託《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信息管理系統》做好學時登記,具體由培訓機構負責學時登記,市、縣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學時審核。跨年度培訓學時可以分年度登記,年度學時分配比例由市、縣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培訓計劃自主確定。
(五)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為深入推進「培訓—測評—應用」工作,省將遴選和建立一批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示範區、示範校和示範性網路研修社區,加強信息技術應用;組織開展全省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成果評選和展示活動。各地市要以此為契機,進行綜合創新,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機制。要在開展培訓基礎上,積極組織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論文、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課例和微型課程評比活動,做好與「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的銜接,營造良好的應用氛圍,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三、加強督查,確保按時保質完成任務
今年,省政府將「發展互聯網+教育」列入省級督查范圍,「提升工程」是重點內容之一。各地務必高度重視,認真按照有關時間節點和工作計劃,確保能夠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今年「提升工程」任務。省教育廳將建立「提升工程」進度月通報制度,每月對各地市「提升工程」工作完成情況進行通報,同時,將各地市、縣(市、區)的推進情況作為「強師工程」地方獎補資金的重要考核因素。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相應建立督促檢查機制,明確責任,加快工作落實。
四、相關要求
(一)加強經費保障。各地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大經費保障力度,安排專門經費用於本地「提升工程」教師全員培訓;中小學校要在學校年度公用經費中統籌安排「提升工程」培訓經費,為本校教師參加培訓和信息技術應用提供條件保障。
(二)做好進度報送工作。請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門認真填報《廣東省「提升工程」培訓任務完成進度表》(見附件1),於每月5日前將上月本地工作進展情況通過「省平台」報送省「提升工程」辦公室。
(三)加快工作推進。未完成機構遴選的地市務必在今年5月15日前完成培訓機構的評審或招投標工作,並將《廣東省「提升工程」培訓機構備案表》(見附件2)以及培訓機構產生方式、公示情況、遴選結果以書面形式(加蓋市教育局公章)與電子版同時報省教育廳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和省「提升工程」辦公室備案。
(四)加強工作指導。省「提升工程」辦公室要加大對「提升工程」管理者和骨幹教師的培訓力度,主動開展業務指導,及時掌握工作進度,熱情做好服務。各地市在開展工作中遇到困難和問題要及時向省教育廳和省「提升工程」辦公室報告。
⑤ 信息技術教師最需要什麼樣的培訓
新課標的出台, 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一方面為適應新課標,教師迫切需要培訓。另一方面,教師對現有的培訓很不滿意, 認為空洞的東西多, 而實用(教學能借鑒) 的內容少技術上的培訓多, 而教學方面的培訓少。更有一些學校領導對信息技術教師認識上的偏差, 影響了很多教師的積極性。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要對教師迫切
教師現狀分析
春天的陽光: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的影響有目共睹, 而對於信息技術這門基礎學科的思想和態度卻在應試 的大環境下無法馬上改變, 不論是學生、家長、其他科目教師、學校領導還是信息技術教師本身, 思想都沒有從忽視信息技術的狀態中轉變過來。
蓉子:按照現在的做法,學校里的信息技術教師可分為以下幾種崗位:
網管:負責網路正常的運作,或者學校網路規劃一與管理。
技術人員:軟體儀態,平台開發,培訓推廣。
維護人員:終端檢修,設備維護,設備管理。
信息技術教師:課程實施,科研課題,資源開發,活動課程。
至於信息技術課,歷來不為重視,連我們教師本身也不太重視教學的錘煉。比起其他學科教師來說,我們自身的教學素養確實有很大的差距。不僅教學水平、教學方法,而且教學觀念上都相當欠缺。這正是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里不受重視的又一原因。排隊外界因素,我們自身存在的問題又有哪些呢?這不正是我們在培訓中渴望得到提高的初衷之一嗎?
現有培訓存在的問思
反正閑著:現在對信息技術教師的培訓多為技術上的培訓,而缺少教學方面的培訓。如我們這里, 每年都有許多的網路培訓、Flash培訓、課件製作培訓,甚至硬體維護培訓等等, 而在教學上的培訓卻很少。我覺得這是一個培訓中的誤區。在信息技術剛剛開設的時候, 由於信息技術課的師資缺乏, 這些培訓很有必要, 但是現在已經開設這么長時間了, 教師在技術上已經成為一片森林, 而教學上卻是一片荒地。希望盡快地改變這種培訓現狀。
w If1 973:現在對於信息技術教師的培訓還是很少, 即便有, 也只是要求網管持證上崗。據我校接受過培訓的老師反映, 這類網路技術培訓內容也比較空, 好多東西很不實用, 並不適合中小學網路管理。
培訓內容的期望
冰山雪蓮: 最需要關於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培 Il。
明石: 經常性的交流和討論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公開課、交流會、研討會等等。
春天的陽光: 我想主要是先進教育理念和教材教法的培訓, 以及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先進技術的培訓『l。
w lf1 973:能否組織些信息技術公開課之類的活動? 希望多組織對我們教師切實有用的活動。
展羽:第一, 信息技術教師要對信息技術教育有個客觀的認識。第二,對教師自身的索質要有一定的要求, 包括電腦使用和教學的理論知識。還有, 教師需要的是拓寬知識面和與大家交流的機會。現在的信息技術課不但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 還要教會學生應用和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讓學生知道所學的知識如何應用到實際當中解決具體問題。而後者才是我們現在的教學目的。我們這里的活動很多, 每學期都有觀摩課或示範課或評比課, 還有一些說課比賽,教師們交流的機會很多。我們自己還喜歡聽其他學科的優質課, 從中
可以學習到一些信息技術課上沒有的東西。
慧水游蝦:對培訓目標的把握,應著力體現理論性和可操作性的結合。要讓信息技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計算機技術的最新應用, 還可以成為教學思想的探索者、新型教學模式的實驗者。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活動課程的實施創造了絕佳的契機,信息技術教師要善於利用理念和技術優勢, 構建信息化教學的全新面貌。總之, 教師教育信息化對教師
信息素養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術教師更要率先實現專業化。
我認為對信息技術教師的培訓應著重體現層次性和階段性。層次性是指對信息技術教師的培訓應充分考慮到各地、各校之間師資狀況的差異。不顧及實際情況,對教師培訓統一標准和要求, 不僅違背教育規律,還會加重教師負擔。階段性是指對教師的培訓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應將信息技術教師培訓的問題制度化、常規化。學校領導應給教師培訓創造良好
的氛圍, 增加對信息技術教師所承擔工作重要性和艱巨性的理解,真正關心教師的成長。■
(倪仲勛整理)
(編者註: 本話題選自K 1 2信息技術教育論壇,
ht tP://sq.k1 2.Com.cn/bbs)! 蘭竺 薴查薴! l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