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2013年度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和青年教師企業實踐項目報名工作安排調整的說明
我也在關注這個事情。貌似打開過一次。那個調整的說明是因為有的學校因為信息上報不及時,導致7月20日無法網上公布名單。讓關注網上信息。我這天天上網看,一直沒見更新。
B. 江蘇省六合高級中學的教師培訓
一、課題界說
教師培訓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業務部門的規劃和指導下,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通過教育教學和教學科研活動來培訓全體教師的一種全員性繼續教育活動。
方式指培訓的形式和模式,即按照一定的標准,將各級各類的培訓分成若干種培訓的形式。途徑,這里指完成各種培訓任務,實現培訓目標,所採用的具體操作方法。這兩個詞義有容易混淆之處,此處需辨別清楚。方式講的是「是什麼」的問題,途徑講的是「怎麼做」的問題。
中學教師界定了研究的范圍,體現了與其他教師培訓方式同中有異的特點。
二、課題提出的緣起
1.學校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每年進入我校工作的年青教師達二三十人,如何讓這批教師迅速成熟起來,學校要為他們提供一個平台,將他們個人在教育教學方面提升的願望與學校的發展結合起來。
我校有60多年的校史,教師隊伍承繼了優良的傳統,教育教學工作勤奮刻苦,但教育教學的科研能力不強,如何通過培訓,從整體提高這方面的能力,是擺在學校面前的迫切課題。
2.時代要求
在知識經濟時代,日益呼喚創新人才的背景下,教育呈現出落後於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明顯態勢。教育教學方法的因循守舊,難以滿足高校及社會對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需求,教師的知識需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的能力需要不斷增強。
素質教育呼喚擯棄傳統的應試做法。長期以來,學校重中之重工作是追求高考升學率,忽視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要求重塑教師的教育理念,從以人為本的思想出發,實現師生的同步可持續發展。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的師生關系,有別於傳統的課堂教學情境,一時之間還難以讓所有的教師接受和適應。通過培訓,可以讓教師作好心理上的准備。
《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跨世紀園丁工程」中重要內容之一是對全體中小學校長和教師進行繼續教育。目前,各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都將教師培訓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加以落實。如何協調好培訓與本職工作的關系,如何見出培訓的成效,都是教師培訓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三、理論基礎:
1.斯皮克為代表提出的教師素質優先發展理論。斯皮克指出:在現代社會條件下,教師素質提高的重心應定位在教師職業本位的發展。「無論是社會,還是個人,都不能給某種職業施以尊嚴。它不是外在的,與其說是外在的爭取的結果,倒不如說職業尊嚴體現在個人的每一個行動之中。」教師職業也不例外,教師素質的發展要建立一種「以學校教師為主導,根據學校教師的現實需要而設計的多范疇發展管理模式」,即要有一套完整的培養教師成長的方案,依據這一理論,對教師進行培訓,是促進其成長的必經之途。 2.終身學習的理論。我們處在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的時代,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日新月異,各種學習型組織不斷誕生,教師原有的知識體系難以應付各類新出現的問題,需要不斷重構知識系統,終身學習是每一位從教者自我提高的主要途徑和不可放棄的人生權利,強調教師的培訓,也就是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3.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由實踐上升到理論,又從理論回到實踐,形成了一個認知的過程。認知的過程是循環往復,周而復始的。一名教師經過師范院校的學習儲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然後由理論走向實踐,在實踐中總會碰到書本知識以外的問題,這時就需要有理論的提升。再者,教學實踐中逐漸積累起一套經驗,也需要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通過培訓的方式,可以讓理論與實踐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
四、研究目的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中學教師培訓的主要方式與具體途徑,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上升到理論,再用理論指導教師培訓工作,使教師培訓工作步入良性軌道。
通過本課題研究,構建中學教師綜合素質的評價體系,造就一支「敬業愛生,學高身正,甘於奉獻,教有特色」的教師隊伍。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中學教師培訓體系的研究,構建教師培訓的網路,突出教師培訓的長期連續性特點。
2.中學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研究,牢固樹立中學教師敬業愛崗的意識,並通過有關職業道德的培訓,達成在教育教學中注重言傳身教,具有樂於奉獻精神的目標。
3.中學教師業務能力培養的研究,突出培訓工作的實踐性,將教師培訓與教學工作緊密聯系,能及時地學以致用。
4.中學教師現代化教育技術培訓的研究,形成教師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及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
5.中學青年教師培養模式的研究,青年教師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關乎學校未來的發展,其培訓方式與其他培訓有交叉之處,但又具有獨特性。要做到通過系列培訓,讓青年教師達到勝任中學階段教育教學的目標。
6.中學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模式的研究,研究骨幹教師的成長軌跡,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經驗。
7.中學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培養的研究,從他們的成長經歷中總結出經驗,特別是發掘他們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特長,從而推動教學與科研的結合。
8.中學教師學歷進修的研究,研究教師專業知識提升與學科教學能力之間的關系。
9.中學教師校本培訓,立足於學校,探究各種培訓的方式和實施辦法,以達到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目標。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專題討論學習 經常性地召開課題組會議,進行專題性討論與研究,學習兄弟學校的好的經驗,並通過學習一些介紹教師培訓做法的文章,提高課題研究的理論水平。
2.調查法
對中學教師進行調查,了解中學教師對培訓方式及途徑的建議與要求。
3.實驗法:通過具體的培養方式進行實施研究。
4.個案分析法:分析個別骨幹教師的成長過程,探索中學教師培養的一般規律。
5.文獻法:檢索有關中學教師培養的文獻,借鑒別人的經驗,並尋求中學教師培訓的理論支撐。
6.經驗總結法:對中學教師培養的成功經驗進行總結,上升到理論,再由理論來指導教師培訓的實踐。
七、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
課題組於2001年向南京市教科所提出課題立項申請。僅通過立項評審以來,主要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成立《中學教師培訓方式及途徑》的課題組
課題組長由我校分管教學的副校長擔任,成員有學校各處室人員及各學科的骨幹教師,組成比較有力的研究隊伍。
課題組成立之後,通過上網方式,與兄弟學校交流方式,查找有關文獻方式,學習有關教師培訓的理論,認識教師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對教師培訓方式形成初步了解。
2.邀請專家為課題研究提供支持
雖然教師培訓工作的開展由來已久,但長期以來,一直處於無序狀態,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教師對自身培訓的意義的認識,也有較大落差。課題組成員對開展課題研究經驗不足。學校邀請了市教科所宋寧老師和南師大的楊慶亮教授來校作專題講座,就如何開展課題研究和如何由實踐上升到理論,撰寫教育教學論文進行了指導,對本課題的研究啟發頗大。
C. 體育骨幹教師培訓總結怎麼寫 2017工作總結
心得體抄會就是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文字.讀書心得同學習禮記相近;實踐體會同經驗總結相類.學習的方法每個人都有,並且每個人都需要認真地去考慮和研究它.心得體會這種學習方法對於一個人來說也許是優秀的,但沒有被推廣普及的必要.因為學習的方法因人而異,方法的奏效是它與這個人相適應的結果.方法,也是個性化的.借鑒他人的學習方法並不是不可以,但找尋適用於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D. 骨幹教師培訓很重要嗎
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由教育部、財政部2010年全面實施,是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 「國培計劃」包括「中小學教師示範性培訓項目」和「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培訓項目」兩項內容。
中小學教師示範性培訓,主要包括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班主任教師培訓,中小學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培訓等示範性項目,為全國中小學教師培訓培養骨幹,作出示範,並開發和提供一批優質培訓課程教學資源,為「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培訓項目」和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1]
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培訓,主要對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同時,引導地方完善教師培訓體系,加大農村教師培訓力度,提高農村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培訓計劃主要包括農村中小學教師置換脫產研修、農村中小學教師短期集中培訓、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 [2]
2010年起實施的高校一共有9所,即2+7高校。2指兩所綜合性大學:北京大學、廣州大學,7指七所師范類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山西師范大學 江蘇師范大學。
E. 蘇麗珍的中共黨員蘇麗珍
姓名:蘇麗珍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63年11月
學歷:大學本科
職稱:中教高級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1984年8月——2003年7月在江西省上饒縣中學從事體育教學;
1995年——2003年擔任上饒縣中學體藝教研組組長;
2000年任學校婦女部部長;
1999年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
2000參加《跨世紀園丁工程》國家級體育骨幹教師培訓;
2003年8月至今在江蘇省蘇州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從事體育教學並擔任體藝教研組組長。 主要表彰獎勵情況: 2006、9被評為蘇州高新區中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
2005、9被評為蘇州高新區實驗初中首屆中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
2004、6獲蘇州高新區體育教師教學能手比賽一等獎。
2004、10獲蘇州市體育教師教學能手比賽二等獎。
2001、6獲得跨世紀園丁工程中小學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合格證書。
2002、3被評為江西省上饒縣「優秀婦女幹部」。
1998、9被評為江西省上饒縣「優秀教師」。
1998、3被評為江西省上饒縣「優秀工會幹部」。
1997、3被評為江西省上饒縣「工會先進工作者」。 教育教學研究及課題獲獎情況 2003、9參加蘇州實驗中學研究課題《體育與健康選項小班化教學的實踐研究》,撰寫了課題的中期小結和相關論文四篇,負責課題第二階段的組織實施工作,是課題結題報告執筆人之一。
2002、11主持審報的課題《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的實驗研究》被江西省教育廳教研室批准立項。
2002、5指導的《體育研究性學習—冬季奧運會》課題,在2002年江西省高中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會上獲優秀課題二等獎。
2005、5參加學校《新建初中校園文化建設與德育教育的研究》課題研究。
2002、4撰寫的論文《體育課程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實踐研究》在《園丁工程體育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論文集》發表。
2003、12撰寫的論文《體育與健康選項小班化教學的實踐研究-對學生學習體育心理發展水平的調查分析》在蘇州市第十六屆中小學論文報告會上獲一等獎。
2005、12撰寫的論文《體育與健康選項小班化教學的實踐研究》在蘇州市第十八屆中小學論文報告會上獲一等獎。
2004、10獲蘇州市體育教師教學能手比賽二等獎。
2004、6獲高新區體育教師教學能手比賽一等獎
2006、2撰寫的教案《奔向2008北京奧運會課的構思與設計》在蘇州市教育學會二00五年優秀教案評選中被評為三等獎。
1999、11獲得江西省第一屆高中活動課優秀教學錄象課二等獎
1998、10江西上饒地區優質課比賽一等獎
F. 如何培養體育學科骨幹教師
1、加強領導。院、系二級要切實加強對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的領導,每半回年分析研究答一次培養情況,及時解決培養工作中實際問題,使培養工作扎實有效。
2、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在科研課題列項、科研經費申請、業務進修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重點扶持。
3、學院設立專項資金,對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優秀學術專著的出版、優秀學術論文的發表進行適當資助和獎勵。
4、指導教師在指導和培養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期間,由學院發放指導教師津貼。
5、每年結合年度考核,對中青年教師培養對象的表現進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培養對象資格。培養期滿兩年後,綜合考評一次,合格的作為中青年教師使用,並享受相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