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克服教師職業倦怠——聽張教授講座心得體會
從教已經二十多年,早沒有了剛畢業的激情。記得那時候,我整天和孩子泡在一起,課堂上是老師,課下是朋友,我和孩子們做游戲,滿操場跟孩子你追我打的,歡樂的笑聲常引來眾人關注,但也毫不在意,繼續和孩子樂在其中。那時候彷彿又回到了快樂的童年。 日子一天天過去,成家,隨著家中瑣事一點點增多,隨著學生一天天沒有了了好的習慣,隨著越來越多家長的不配合,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突然就覺得對學生產生了厭倦,課還是正常上,管著班級,卻突然覺得這不是自己的班。 到了雙橋以後,還是會把工作放在首位,累受了,也受到了多數人的認可,但得到更多是卻是別人的冷嘲熱諷,有時候我真想哭。不知道來這到底是為了什麼,進到學校都覺得興趣索然。 今天,我們禮堂里聆聽了 張教授關於教師終身學習和職業倦怠的問題所做的《終身教育理念下的教師專業成長》的講座,豐富的話語、生動的故事、適用的方法、詳實的例子,贏得大家的陣陣掌聲,也消除了我心中的困惑和無奈。 我知道我其實並真正地投入到教學中去,沒有以一份愛心去坦然面對學生,而更多的是關注一些無謂的個人恩怨,沒有正確的去面對一個集體中的小小的矛盾。既然選擇了教師職業,就坦然面對現實,安心於自己的本職工作,雖然原來的同學早已經當官的當官,掙錢的掙錢,現在仍守在三尺講台的我,多次問自己,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最後我知道自己還是最喜歡和孩子打交道。既然是自己無悔的選擇,為什麼還自尋煩惱。就以坦盪寬容之心做事,憑自己的良心干好份內的事。已經來到了這里,就要把這也當成自己的家,愛它,呵護它。 學校工作千頭萬緒,班主任事情更是一個接著一個,有時候就愛和學生發脾氣,咋看他們也不順眼。結果弄得學生都離我向遠,上課也一度處於被動。我知道這是方法出現了偏差,但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直到有次我去樓道值周,楊明慧湊上前,遞給我一個包裝用的塑料小花,我說聲謝謝後拿在手裡輕輕搖動著。一個個孩子擠上前,搶著跟我說話,一個小女孩急急忙忙地說著她家裡的事情,人太熱鬧,我其實都不知道她具體在說什麼,我只是在點頭,微笑。孩子們膽子大起來,武明威竟然躲到我的身後,把手放到我的頭上,當成兔耳朵,又有一個孩子過來,伸手去做,我被學生圍著,這溫馨的場面讓我找到了剛畢業時的感覺,原來跟孩子還可以這樣的,這才是我最想要的幸福畫面。從那以後,我真的把他們當成了我的孩子,低頭說話,拍拍他們的肩膀,學生犯錯不再是單純的訓斥,更多是告訴他們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常跑很遠的路,只為了要跟我一起走一會,離得很遠就擺手,直到我點頭為止……心裡一下子就釋然了,所有的付出都覺得很值。跟孩子接近,體會那種單純的快樂,天一下子好藍好藍。 人要想走的更遠,堅持的更久,就要有追求,為了孩子,為了家長,為了自己能坦然面對一切,就要盡自己所能,上好每一節課,開好每一次班隊會,多學習,多讀書,以更好的方法來指導教學,以更切實的經驗來管理班級。多一份踏實,少一份浮躁,就能克服教師倦怠,收獲豐碩的成果
⑵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心得體會 教師職業倦怠
我認為,想要在來課堂上「自妙語連珠」,首先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不斷豐富自己的語料庫,緊跟時代的腳步,並能夠將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名詞轉化成學生們容易理解的詞彙,方便學生記憶。其次,在與學生談話時也需要高超的語言藝術。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的成長階段,內心脆弱敏感,教師在與學生說話時應適當照顧到學生的情緒,用最具有說服力的語言來教育學生。
吳老師的文章貼近實際,緊跟時代,很多文章都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如,隨著教師們電腦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各學校硬體設備的逐漸完善,現代的課堂上,老師簡潔明了的板書基本上被課件所取代。尤其是在上公開課時,為了讓在場的人能夠快速了解整個課程結構和內容,老師們經常會花很多心血精心製作課件,以至於有時課上完了,很多重要的知識點就被課件一帶而過,留在學生腦子里的知識少得可憐。
⑶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近日,我認真地學習了我校教師的十條禁令,深深地體會到:作為教師,在對學生實行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做學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學生進步的引導者。教師的人格、行為、德操和思想素質無疑在無形中會給學生以極大的影響。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規范。 說真的,「為人師者當自豪。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亞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為總是一再的重復,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他認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正如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所言:「栽種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習慣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意義更大,因為我們擔負著教書育人的職責。 規范得體——教師禮儀修養的基本規范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禮儀的本質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別人。教師教書是育人的工作,首先,教師自己要學會做人的基本禮儀修養,尊重學生。當我們對學生做了對不住的事時,我們有時或許為了所謂的面子問題而難以向學生啟口道歉。其實,此時我們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如果教師能做到敢於真誠地承認錯誤,那麼可能會受到學生更加的尊重,而且學生也會效仿這樣的做法。 端莊大方——教師形象的基本要求 風度儀表是一個人氣質性格、文化素養、審美觀念的外部表現,是美好心靈的表露。教師優雅的風度、脫俗的氣質、整體的衣著、端正的外表、和諧的動作表情,工整瀟灑的板書、活潑開朗的性格和謙遜寬容的態度,對學生的心靈有很大的影響,有助於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使學生由受其師而樂於學,師生友好合作順利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作為教師,在穿著打扮這些細節習慣中要有所講究,要得體,大方,符合教師的身份。我們的衣著、表情舉動、姿態等等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而且對學生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教態優美,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會溫文爾雅、彬彬有禮。教師應為人師表,教師的一切都應該是美的。形象就是宣傳,形象就是效益,形象就是服務,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我們的個人形象代表的就是學校,就是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形象。我們個人的得失,無所謂,不要緊,可是我們代表學校,代表教師這個行業的形象。 寬容公正——教師對學生的核心原則 美國作家房龍說:寬容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陶行之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平時學生犯錯是免不了的,學生這時的思想、心理、現狀等實際情況都需要我們老師設身處地的為他考慮考慮事出肯定有因,從細節中幫助學生尋找「病因」,並以寬容公正的心去面對它。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誰叫我們是老師呢?誰叫我們是學生心目中的神呢?嚴是一種愛,但寬容也是一種愛。寬容是一種信任,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仁慈。愛是一種公正,愛學生就要公平對待所有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常言道:「不患貧患不均」,沒有絕對的公正,但公正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應多學習多反思,努力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讓我們教師的好習慣——來營造一種有益於師生工作學習的校園文化吧!感謝素質提升工程,給我們教師創造了學習的平台,同時敬請各們同仁認真對待這樣的學習機會,真正地提升我們自己的專業水平和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 教學中只要我們增強自己的科研意識,把自己的課堂、班級當成自己的「實驗室」、「試驗田」,並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變科研的局外人為局內人,變可能性為現實性,實現經驗型向科研型的轉變。當我們的教師走上了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就會得到教師職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時也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時代的呼喚,事業的使命,教育的責任,激勵著教師們長期精心耕耘在教育這方熱土,斯霞、魏書生、李吉林、於永正……一位位名師、大師,桃李芬芳,碩果累累,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敬重,這真是教師職業的魅力所在。
⑷ 怎樣緩解教師的職業倦怠感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職業倦怠已成為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教師職業倦怠的現象大量存在,也給教育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通過我們的不斷探索,我們認為緩解這種狀況,可以採取以下幾種途徑。
(一)以人為本,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
教師發展是一個漫長的、動態的、縱貫整個職業生涯的歷程,職業倦怠是一個自然地現象。對剛剛走上教學崗位的新教師要提供充分地崗前培訓,盡量減輕新教師的工作負擔和工作壓力,對新教師的培養實行「導師制」。另外,要特別關注工作15年左右的教師,採取多種方式消除他們對教育和學生的畏懼感,增強他們的專業自信,進一步激發他們教育創新的熱情。
(二)文化引領,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
法國雕塑大師羅丹說過: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營造良好的學校文化與氛圍是避免或緩解教師職業倦怠的重要舉措,包括實行開放民主的行政管理,建立賞罰分明的獎勵機制,建立教師定期進修制度等。引導教師熱愛學生,當教師走近學生,聆聽他們心靈的聲音,一定會為他們那豐富的內心世界所震動。也只有走進學生的生活,師生間才會真正建立起一種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教師工作的創造性才擁有了不竭的源泉。
(三)深化改革,建立促進發展的評價機制。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通過建立並實施項目齊全、主體多元、方式靈活的教師評價機制,引領教師投身教學研究,加強教學改革,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邊教書、邊讀書、邊研書,做一個善教樂研的新型教師。
(四)立足自身,學會科學地自我調節。
一是正確認識職業倦怠,並通過心理療法緩解壓力;二是加強身體鍛煉,良好的身體素質是教學工作的基礎;三是學會與他人交往,優化自己的人際關系。要引導教師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當沒有更好的環境給我們機遇的時候,先干好眼前的事情,畢竟機遇是不會青睞那些毫無准備的人的。當教師真正學會生活,學會以正確的心態去面對工作,一定會發現育人的生活是這樣精彩。
(五)面向未來,確立共同的教育願景。
徐特立說過,一個人有了遠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艱苦的時候,也會感到幸福。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是為未來的一個不知名的世界培養人才的。而教師便是為這項未來事業辛勤耕耘的人。素質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同時,張揚學生的個性。因此,要引導教師在看到學生橫向差距的同時,也要看到每一名學生的縱向提高;在看到學校這個小教育的同時,也要關心民族教育這個大教育。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要擔起這樣一個關系祖國未來命運的重擔,沒有遠大的理想是不行的。當教師樹立起了為民族的教育事業而奮斗的遠大理想,確立了共同的教育願景,生活和工作就有了堅定的方向,他們的勞動才會苦中有樂。
可見,職業倦怠不僅是一種職業現象,更是一種心理狀態。它影響著教師個體的工作和生活,制約著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阻礙著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正確認識教師的職業倦怠,消除教師職業倦怠,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都承擔著各自的責任,然而教師首先應當加強自我認識、自我調整和自我完善,這將對每一個教師的成長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