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未接受企業培訓的員工所造成的損失由誰負責
看合同如何簽訂,合同上如果說明了誰負責就按照合同執行。如果合同沒有具體說明,先進行協商,協商不成功可以向法院提出訴訟或裁決。
⑵ 勞動合同法有沒有規定公司培訓員工後員工要和公司簽幾年的合同
《勞動合同法》並沒有規定公司培訓員工後員工要和公司簽幾年的合同內,具體的服務容期限是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共同協商約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根據該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的服務期限應該是雙方協商一致的結果,而不是用人單位單方面的意思表示,當然具體時長建議以進修的具體費用為准,可能是根據培訓費用的多少來確定的,培訓費用高,約定的服務期就長點,培訓費用少,服務期就短一點。
但是,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協議確定服務期年限時要遵守兩點:第一,要體現公平合理的原則,不得濫用權利;第二,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服務期較長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間的勞動報酬。
⑶ 員工為什麼要參加培訓,員工培訓的好處
在很多大小型企業當中,不少人力資源培訓師都是需要具備相關的資質證件才能夠上崗工作。也有不少企業當中都會有專門的人力資源配培訓機構,負責企業員工的招聘和績效審核工作,不斷提高企業員工的工作能力,人力資源配培訓和開發,還有現代企業管理等。那麼,您知道人力資源配培訓有哪些方法嗎?我們在進行人力資源培訓的時候該注意什麼呢?
您會發現人力資源配培訓內容還是比較多的,主要包括了企業人力資源的培訓與開發,還有員工的績效管理、薪酬與福利管理、勞動關系管理。其中,對於我們國家的勞動法,相關請假的基礎知識和實務技能,能夠提供整個員工的理論水平、專業素質和能力技巧,大大增加其工作效率。
那麼,到底人力資源配培訓有哪些方法呢?我們在進行參加人力資源培訓的時候,您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人力資源配培訓方法。面對市場上眾多的人力資源培訓機構,您可以選擇大型正規專業的人力資源培訓機構,選擇實力規模雄厚,擁有先進的管理經驗和風險把控能力,包括了專業的人力資源培訓講師,根據企業情況,制定具體培訓計劃,對企業相關人員進行培訓。
另外,在人力資源培訓的過程當中,可以由企業的人力資源部培訓主管,高級管理人員進行企業員工的相關培訓,您還可以外聘講師培訓,培訓針對性更強,這種培訓專業性、技術性強,需要企業實施時進行轉化。
⑷ 沒有經過培訓的員工是企業最大的成本是誰說的
沒有經過培訓的員工是企業最大的成本是誰說的
我不清楚
我只知道 不懂的降低風險的管理者就是最大風險
不懂的降低成本管理者就是最大的成本 就是我說的
⑸ 沒有培訓到的員工,就是本公司最大的成本!(不知啥意思)
以人為本啊,沒有培訓到的員工,業務技能方面多少會收到影響,效率自然就降低了,公司成本不就上升了。這句話說明這個公司很注重自己的員工綜合素質
⑹ 公司想組織人員參加新錄用人員崗前培訓,之前有些員工入職一年了沒有正規培訓過,還能參加嗎
您好,與企業簽訂12個月及以上勞動合同的員工,且在12個月以內可以參加企業組織的技回能培訓是;符合規定的答勞務派遣人員,且在協定的派遣期限截止前可以參加用工企業或所在勞務派遣機構組織的技能培訓。所以您公司的員工屬於哪種性質需要篩選一下,一般來說超出期限是不能參加,但是如果企業有人員性質管理調整的計劃,最終符合期限要求了也是可以的。不清楚的地方您可以和我聯系,為您咨詢解答。
⑺ 大家認為企業對於員工的培訓有什麼好處,現在你們的單位員工培訓存在著什麼問題做個小調查,請大家多多
積極性不高
⑻ 公司培訓要交錢嗎
一般不要錢。
公司的培訓 分為兩大類:
一是公司內部組織的,不會發生較大成本的,比如公司文化,公司業務的基本培訓。
二是 公司安排的外出培訓, 比如拓展培訓等,這種是會發生成本的。 一般都是公司承擔,公司也不能要求員工支付。
另外,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培訓,費用較大,出國培訓等,會有要求員工簽訂一些協議的,但是這個都是提前協商的。協商不一致,員工可以不參加這樣的培訓。
現在一些不正規的小公司,會以培訓為名義,收新員工的錢,然後新員工試用期不合格 ,被辭退。這一點,需要提防
⑼ 沒有經過培訓的員工=企業最大的成本,如何解決
國內外無數成功企業的經驗告訴我們,欲建成一流企業,必先有一批一流的員工。而一流員工的形成,又必須把好兩個關口:招聘關和培訓關。
最近,不少餐飲Boss向幸福君大倒苦水:為什麼在員工培訓這塊下了大功夫,但自己研發出的一套培訓辦法卻效果不明顯。
「沒有經過培訓的員工,是企業最大的成本!」
對這個問題嘛,幸福君先是給他們舉了下面幾個大咖的例子↓
1
讓人學不會的海底撈,靠的是培訓?
一般的餐廳培訓,往往是老總培訓店長,店長培訓領班,領班培訓員工,經過層層傳遞,最後效果離最初的目標和理念都很可能相差甚遠。
但是海底撈卻成功搭建了一個培訓體系,從初級員工、中級員工、領班到大堂經理,每個級別都有培訓。
海底撈的新員工是由片區人事部負責統一招聘、集中培訓,在系統內挑選一名最優秀的培訓人員做培訓工作;對於中層如大堂經理進行培訓,主要通過考核制度學習更高一層的溝通技巧;對於管理者如店長進行培訓,則要求他們將門店45個崗位必須全部都通曉。
「在進入海底撈新員工培訓中心後,培訓中心的培訓講師就說到了每一個通過海底撈面試的新員工都必須進行一次三天的培訓,只有通過培訓的員工才可以真正進入門店,成為海底撈真正的員工。」
入職培訓
企業文化、基本制度、基本服務禮儀及流程、日常管理行為認可度。培訓完就考試,重點考核新進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可度,考核通過者正式入職上班。
基層員工培訓
經過了入職培訓後,在崗工作滿兩個月的員工參加培訓。以餐飲知識、餐飲技能、餐飲處事技巧為主。考核方式為筆試、操作。
基層管理者培訓
管理人員良好的實際工作能力是員工學習的重要榜樣,也是形成良性管理循環的重要保障。
這是店鋪組長、領班、主管或主任一級的培訓,如果店鋪自行組織的培訓科目還可以涉及到店鋪即將提升的優秀員工。
以各項主題培訓為主,如桌邊服務、顧客分析與維護、危機處理、成本控制等。在培訓後及時考核,記錄考核情況。其中,桌邊服務是基層管理者最重要的服務技能,也是考核的重要項目。
高層管理者培訓
主題是如何提升店鋪業績、如何做好顧客關系維護、如何提升團隊績效、如何更有效評估員工等。藉此培訓,讓高層管理者深入學習、深造思想、提供更多素材和管理方式。
培訓的一個重要功能是讓上級發現最有潛力成為管理者的人。因此,培訓體系與薪酬體系和升遷體系聯動,沒有通過培訓考核就不能升遷並拿到更高薪酬。
2
西貝莜麵村:幫帶制
對公司管理人員的再培訓,也是西貝重要的管理方式。幫帶制,是企業內部為了幫助員工更快成長而制定的計劃。
例如今年西貝計劃開5家店,則需要5位服務經理,1位新店長,1位廚師長,企業會掌握現有符合職位資質的員工數量,然後安排這些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晉升崗位培訓,布置各店開始制定晉升計劃,通過店內張貼的新店開業時間表來實行幫帶制。
在執行幫帶計劃時,上級幫下級員工設定的都是目標最近的崗位。同時,幫帶制也成了上一級幫帶人員的基本工作職責和評估指標。
最終呈現的結果是——到點成才,即在一個設定好的時間點,讓員工成為那個位置的人才。
在幫帶過程中,西貝非常注重員工提前熟悉要晉升的崗位,以及和其他優秀的店面交流學習。西貝一改以往企業主動給員工壓力的方式,而是讓員工自然而然地產生壓力,當一個員工看著周圍人紛紛晉升,自己自然產生動力。
3
王品集團:王品大學「學分制」
在王品集團,服務員、組長、主任、副店長等職位都要按部就班一步步走過來的,如果沒有做過服務員就不能直接跳躍升遷。
因為它獨創了終身學習教育訓練體制和學分制的「王品大學」,採取「學分,手冊、課程、晉升考試」制度,將標准作業流程融入企業文化。
鼓勵基層員工修滿教育學分(教育學分依據各品牌而有所不同),從接待員、訓練師、基本營運、初中高階管理師等,都有一系列完整職涯教育的訓練制度。
比如,上課並通過點餐技巧考試,就可拿3個學分;要當上店長,就得先拿到該職級的學分,還要與餐廳員工一起完成論文,這也是為考驗店長的管理能力和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
進了王品就像進了一所大學,每個員工需要在這所學校里一個個階段地完成學分,學習培訓中包含了全面的服務和技能訓練,員工通過考試後獲得證書才能升遷,否則就必須重修一次。
針對中高級的管理人員,王品安排了領導力、經營管理、品牌定位等方面的課程培訓,每年開設集團MBA課程。
此外,王品還連續18年舉辦內部學習講壇,邀請約500位著名商業成功人士、政界人士、北大及台大等高等學府學者或分享經驗,同樣也進行同行業界的參訪學習、交流分享,例如西貝莜麵村、外婆家、海底撈等;每年讓主管參加海外餐椅考察日本、香港、台灣等,了解餐飲的潮流趨勢及優秀餐飲的學習。
對基層同仁的授課更注重理論理解與實際相結合,課堂上知識點傳授讓學員多一些討論和分享,通過腦力激盪的方式引導他們理解知識點。目前各項課程著重突出90後年輕人的學習特點調整授課方式,使員工可以更加直觀和深刻理解。
4
如何選擇外部培訓
「幸福君,您上面舉的例子都是已經建立了完整體系的大型餐飲企業,但是我家的就幾家店,目前確實沒有精力來建立一個系統的培訓體系啊,有沒有一個省時省力的捷徑啊?」
相比構建一個完整的培訓體系,外部培訓更加適用於中小型餐飲企業。不僅省時省力,還能藉助外部的智慧來幫助提升員工的能力和意識,通過結識一起上課的同行人士,來開拓員工的視野,讓心胸更加寬廣。
公司開展外部培訓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邀請外部講師來公司做集中培訓,另一種是派遣員工外出參加講師的公開課。
雖然不用花費心思去建立培訓體系,但是我們需要擦亮眼睛找到真正有水平的講師:
首先,看講師的講授課程。如果一個講師所講授的課程跨度不大,基本上是在一個專業的上下游,比較聚焦,那麼這個講師的專業度應該是可信的。
其次,看講師的授課經歷。講課是要水平的,肚子里有貨要能有效的倒出來才行。講師的授課技巧和風格成型了,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才更自信。必要時甚至可以和講師之前服務過的企業取得聯系,了解一下講師的情況。
最後,看講師的成長背景。是理論研究時間長,還是企業實戰時間長?有理論體系基礎的實戰派,尤其是本行業的實戰經驗那就更佳。
企業與其擔心給予員工培訓機會後,員工會跳槽,人才會流失,「竹籃打水一場空」,不如反思是否給予員工充分的發展空間。「英雄要有用武之地」,僅靠一紙延長服務時間的合同是沒有多大誘惑力的。
根據二八原理,企業更需要關注並留住的是創造了企業80%財富的那20%的員工。對於這20%的核心員工要區別於其它培訓需求,要有針對性、有計劃地進行培訓,並考慮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