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培人員 > 醫務人員艾滋病職業暴露與防護培訓計劃

醫務人員艾滋病職業暴露與防護培訓計劃

發布時間:2021-01-21 23:12:14

1. 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的內容

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
指導原則(試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維護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有效預防醫務人員在工作中發生職業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制定本指導原則。
第二條本指導原則所稱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從事診療、護理等工作過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皮膚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的針頭及其他銳器刺破皮膚,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況。
第三條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本指導原則的規定,加強醫務人員預防與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護工作。
第二章預 防
第四條醫務人員預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護措施應當遵照標准預防原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源物質,醫務人員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採取防護措施。
第五條醫務人員接觸病源物質時,應當採取以下防護措施:
(一)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二)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
(三)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雙層手套。
第六條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第七條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針頭處理設備進行安全處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等醫用銳器,以防刺傷。
禁止將使用後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後的針頭、刀片等銳器。
第三章發生職業暴露後的處理措施
第八條醫務人員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應當立即實施以下局部處理措施:
(一)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
(二)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三)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應當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並包紮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
第九條醫務人員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其暴露的級別和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進行評估和確定。
第十條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級別分為三級。
發生以下情形時,確定為一級暴露:
(一)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
(二)暴露類型為暴露源沾染了有損傷的皮膚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時間較短。
發生以下情形時,確定為二級暴露:
(一)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
(二)暴露類型為暴露源沾染了有損傷的皮膚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時間較長;或者暴露類型為暴露源刺傷或者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輕,為表皮擦傷或者針刺傷。
發生以下情形時,確定為三級暴露:
(一)暴露源為體液、血液或者含有體液、血液的醫療器械、物品;
(二)暴露類型為暴露源刺傷或者割傷皮膚,但損傷程度較重,為深部傷口或者割傷物有明顯可見的血液。
第十一條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分為輕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種類型。
經檢驗,暴露源為艾滋病病毒陽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無臨床症狀、CD4計數正常者,為輕度類型。
經檢驗,暴露源為艾滋病病毒陽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臨床症狀、CD4計數低者,為重度類型。
不能確定暴露源是否為艾滋病病毒陽性者,為暴露源不明型。
第十二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根據暴露級別和暴露源病毒載量水平對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的醫務人員實施預防性用葯方案。
第十三條預防性用葯方案分為基本用葯程序和強化用葯程序。基本用葯程序為兩種逆轉錄酶制劑,使用常規治療劑量,連續使用28天。強化用葯程序是在基本用葯程序的基礎上,同時增加一種蛋白酶抑制劑,使用常規治療劑量,連續使用28天。
預防性用葯應當在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盡早開始,最好在4小時內實施,最遲不得超過24小時;即使超過24小時,也應當實施預防性用葯。
發生一級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為輕度時,可以不使用預防性用葯;發生一級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為重度或者發生二級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為輕度時,使用基本用葯程序。
發生二級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為重度或者發生三級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為輕度或者重度時,使用強化用葯程序。
暴露源的病毒載量水平不明時,可以使用基本用葯程序。
第十四條醫務人員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醫療衛生機構應當給予隨訪和咨詢。隨訪和咨詢的內容包括:在暴露後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個月時對艾滋病病毒抗體進行檢測,對服用葯物的毒性進行監控和處理,觀察和記錄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狀等。
第四章登記和報告
第十五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情況進行登記,登記的內容包括: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經過;暴露方式;暴露的具體部位及損傷程度;暴露源種類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況;處理方法及處理經過,是否實施預防性用葯、首次用葯時間、葯物毒副作用及用葯的依從性情況;定期檢測及隨訪情況。
第十六條醫療衛生機構每半年應當將本單位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情況進行匯總,逐級上報至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匯總後上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第五章附則
第十七條本指導原則所稱醫療衛生機構指依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規定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機構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采供血機構。
公安、司法等有關部門在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的處理方面,可以參照本指導原則。
第十八條本指導原則所稱體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腦脊液、滑液、陰道分泌物等人體物質。
第十九條本指導原則自2004年6月1日起實施。

2. 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如何預防艾滋病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怎樣避免職業暴露分別

艾滋病是一種性傳染病,沒有疫苗,大學生應該每次都用套,最好用龜殼的。除了要孩子時,建議每次都用套,因為會性傳染。醫務人員應該避免自己出血,還有被針頭扎到等。因為會血液傳染。

3. 醫務人員發生艾滋病職業暴露後 對傷口局部處理有哪些措施

《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試行)》規回定,醫務人員發生艾滋病病答毒職業暴露後,應當立即實施以下局部處理措施: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
指導原則還規定,醫務人員發生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後,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應當用消毒液進行消毒,並包紮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

4. 醫務人員 aids病毒職業暴露的防護業務學習怎麼寫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衛生部要求加強醫務人員預防與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護工作。醫院成立職業暴露防護管理委員會,健全職業暴露上報制度,並把各項制度及措施落實到實處。
加強醫務人職業安全防護教育提高醫護人員預防HIV感染的安全意識,在工作中實施普遍防護原則,醫務人員對所有患者的血液、體液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源物質,醫務人員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採取防護措施。
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患者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
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醫用防護服www.dehsm.com/yiyongfanghufu.html或者圍裙。
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患者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雙層手套。
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禁止傳遞銳器。

閱讀全文

與醫務人員艾滋病職業暴露與防護培訓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