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培人員 > 小學教師師德培訓聽後反思

小學教師師德培訓聽後反思

發布時間:2021-01-21 05:44:32

1. 教師師德反思

認為,一名老師,只需要學會4個字:誠、愛、尊、寬。
「千教萬教教人真,千學萬學學真人」,其「真」的根本之所在就是「誠」。在誠信教育被日益重視的今天,「誠」會是作為一名教師最基本的素質。考試作弊、仿冒簽名在學生群中屢見不鮮,在不斷批評學生錯誤的同時,不知老師們有沒有想過自己是否率先垂範、建立榜樣了呢?如果有,那為何會有老師告誡學生向調查人員隱瞞學校統一訂輔導書的事實?難道這就是老師們的垂範嗎?老師是如此教育,那誠信教育有何時才能被推廣?因此,老師應寫下一個「誠」字。
「愛的教育」是永恆的主題,對於「愛的教育」,言傳的作用不大,身教才有真正的效果。其實,愛可以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點點滴滴:平時多關心、愛護班級同學。主動和學生打招呼,空餘時間和學生聊聊天,拉拉家常,了解他們的生活,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既做他們的老師,又做他們的朋友。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愛的溫暖。所以,老師應突出一個「愛」字。
「尊師重道」從古至今都一直在老生常談尊重是互相的,然而,老師在要求學生尊重他人的同時,是否也做到了去尊重學生呢?有多少老師因為成績不佳而把自己的學生損得一文不值;又有多少老師在辦公室里把學生的笑話當作茶餘飯後的話題。難道,這就是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嗎?所以,我認為老師應落實一個「尊「字。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又何況是學生呢?面對犯了錯的學生,不會當眾批評、厲聲斥責,而會循循善誘,闡明道理,傾聽想法的老師往往會得到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我認為老師應體現一個「寬」字。
綜上所述,都證明了,會用自己的言行書寫這四個字是作為一名老師的基本素質。

這是我幫一個朋友寫的,內容還蠻符合你要的主題,只不過開頭結尾有些措辭需要你自己修改一下來貼和你的主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 求一篇學習師德修養和教師心裡健康的反思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處處為人師師表,做學生的楷模。無論是思想,語言還是行為都應該給學生做好榜樣。如今正在實施素質教育,要從應試教育真正轉軌。這就要求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應加強師德教育,增強自己的敬業精神,這樣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才能真正承擔起教書育人、培養跨世紀接班人的重任。當今社會科技迅猛發展,經濟全球化日益明顯,以高科技為主要特徵的知識經濟日見端倪。國與國之間的綜合國力競爭越來越體現為人才的競爭。要實現科教興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是關鍵,是根本。教育是知識創新和傳播的主要基地,也是造就人才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教育的發展、廣大教師的素質關繫到民族和國家的興衰。
全面更新教育觀念,是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的必要前提;努力提高教書育人的思想境界,是新世紀教師修養的一個重要課題。新世紀的教師,要想做到不辱使命、不負眾望,就需要具有全球化的廣闊視野,就需要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寬廣胸懷,就需要樹立以人為本、以發展為本、以能力為本的育人觀和教育教學質量觀。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只有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才能為社會培養出合格有用的人才。教育創新的先導是教育觀念的更新。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出路決定前途。開拓創新決定著教育發展的出路和素質教育的前途。教育思想滯後,教育觀念陳舊,是當前制約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大思想障礙。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了創新為主要標志的信息時代,而我們的不少教師,至今還在那裡禪精竭慮地培養考試機器式的人。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社會職責,就要准備著像蠟燭一樣燃燒掉自己。我們,作為今天的教師,職責是塑造培養具有高尚人格,有責任感有先進意識的有很強的生存能力、競爭能力和發展能力的中國一代新人,理應教師自己首先是一個有高尚道德,良好修養並能跟上時代步伐的社會人。「金無足尺,人無完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老師難免也會出現一些做得不夠的地方。比如說,有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以教謀私的現象;還有的老師因為「恨鐵不成鋼」,出現一些對學生人格不夠尊重,諷刺、挖苦學生等的不好行為。對於這樣的現象,在通過對師德師風的學習後,我們老師會認真改正的,努力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做得更加完善完美
記得我們的教師論壇上,有一位老師談到教師也應該追求時尚,我很贊成,從一定意義上講,師更應該時尚。雖然在社會上教師不是強權角色也不是公眾人物,無法引導社會時尚,但在學校里,在班級上,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他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是相當深遠的。所以,教師是一個職業,更是一種責任。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當然,教師也是人,非神也,我們有缺點,會犯錯誤,包括我自己:當看到某些教師貪圖享受,工作敷衍,當聽到某些老師以「師」謀私貪小便宜,當看到某些老師教育學生講公德,創建綠色家園,自己周邊的垃圾成堆流水,此時公德何在,當看到同事之間相互詆毀不合作,當學生問到我,某某老師說的,我們考的600分給你們帶來獎金,所以差生…,(老師真不該對同學說這些),當…等等時,我會為之汗顏,為我的同行不爭嘆息。但這畢竟是少數。雖然當今教師隊伍中(昨天陳區長講不是極少數)道德、人格低下的少數人,幾乎敗壞了我們這「太陽底下最光輝」的稱號,但我還是認為,教師還是我們這個社會上最陽光,最可愛的一群。
觀看師德啟示錄後,我盪滌了內心深處的塵埃,接受全新的靈魂洗禮。那片頭片尾的每一個音符,都扣擊著我的心靈;無論是真實的采訪,還是教學情景的摹擬,都震撼著我,鞭策著我。她使我不得不對自己的點點滴滴進行深刻反省,也不得不對自己從事的這一職業進行重新審視,我是老師,我要給這些尋夢的孩子引路,在他們心裡寫一本最美的書。這強烈的意識不斷激勵我以真誠去擁抱每一個學生。與孩子朝夕相處,我始終想著兩句話,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使我對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尊重。俗話說:教師的活兒是良心的活兒,家長把天真爛漫、聰明伶俐的孩子交給我們培養,這是對我們的極大信任。我又怎麼能不全身心地去愛他們呢?我堅信,皮格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頭變成少女,我們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誠的愛心感動上帝,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我面對的全體學生。
身為教師,首先須具有高尚的師德。而評判一名教師是否具有高尚師德,最重要的標尺就是有無愛心。一代宗師金鐵林甘願寂寞,無怨無悔,退到幕後,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的音樂家;湖口桃園溝村胡安梅在父親倒下的講台默默耕耘,無私地把青春、熱血奉獻給山村的孩子,奉獻給山區教育;還有一心裝著孩子的冰心、教育楷模余漪……他們熱愛教育,熱愛孩子,把自己的畢生心血都獻給教育,甘為人梯,樂育英才,展現了教師崇高的精神境界。還有很多的老師,可為了不影響教學工作,即使有小小病痛都堅持沒休息……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默默付出。教育家高振東先生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為了別人的孩子,甘願犧牲自己的孩子,毫不顧惜自己的身體,其情可憫,其心可嘉,其精神足以感天動地。
「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但是,我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會無怨無悔,我不是沒有想過三尺之外的世界,然而,當清晨走進校園,面對一個個標準的隊禮,一聲聲清脆的「老師早」;當走進聖潔的課堂,看到一雙雙渴求甘霖的雙眸,一顆顆期待的無邪的心靈;當課間跟孩子們泡在一起,看到一個個生龍活虎的身影,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笑臉;當夜深人靜,欣賞孩子們那一篇篇優秀習作和敞開心扉、飽含激情的日記,我又是那麼激動,那麼滿足,終而丟不下九月的承諾,離不開那笑靨的花朵「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今天,網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並駕齊驅為教育賦予了全新的內涵,「育人」已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傳授知識,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設者的素質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學工作。雖然我不可能把學生步入社會後幾十年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但我可以培養他們扎實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慾望、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創造的激情。雖然我不指望能培養出多少「牛頓」和「愛迪生」,但也絕不能讓「牛頓」和「愛迪生」在我手中埋沒。正因如此,我願以一個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誠摯,設身於教育改革的風尖浪頭,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地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贏得世人的尊敬,社會的肯定,努力實現我真誠的育人理想。在課堂上,不再「高高在上,統領全軍」,而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成為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搖籃。正如陶行知先生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便沒有教育"。的確,沒有誠摯的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對教學,要付出滿腔的熱忱;對學生,要付出濃濃的關愛。有了愛,就有了一切。用細膩的愛,去關心學生;用真摯的愛,去感染學生;用執著的愛,去影響學生。
教師要發揮教育的影響力,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要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傳統教育中,把學生僅視為「塑造」的對象,完全是被動接受,這顯然是違背客觀規律的。因此重新認識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很有必要的。學生是人具,具有主觀能動性。學生對待教育信息是有選擇的,他們有正常的心理需要,希望別人尊重與理解,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創造和諧寬松的教育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動的發展。
愛崗敬業還表現在對學生培養目標的關注。傳統教育中我們關注的是「分數優秀率、及格率」。現在我們關注的是是否有利於學生主體的全面發展。知識的無限性和教學時間的有限性促使我們去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思維發展和人格的塑造,一切本著有利於全體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的原則,這是對學生對事業高度負責的表現。
現今社會是知識社會,學習的社會,知識更新加快。因此,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生的觀念,要以寬廣扎實的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真正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尤其是必要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以教師的創造性勞動來實現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目標。
加強師德修養即是社會賦予我們教師的責任,也是我們教師適應教育改革開放的必然需要。以我們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去培養創新型人才,使之成為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是我們教師人生價值的最好體現。

3. 師德師風學習反思

教師是知識的化身,是智慧的靈泉,是道德的典範,是人格的楷模,是學子們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換而言之,教師是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因此,我時刻以"德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八個字提醒自己。無私奉獻、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為每顆純潔心靈的塑造而竭盡全力。我認為要提高自身的師德師風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1、愛崗敬業。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育事業盡心盡力。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努力創新。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受到老師的影響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必須知道愛生是立業之本,讀書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師都要愛讀書、讀好書,我們的學習是為了更好的肩負起我們的責任,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要讓學生終身受益,而不是喪失學習興趣。我們只有從內心愛上這份職業,才不會叫苦叫累,學習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甘為人梯、樂於奉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
2 、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我們要與學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學生當下級隨便呵斥。只有我們把學生看重了,學生得到老師的尊重了,他們才會尊重老師,願意學習這個老師所傳授的各種知識。用師愛鑄就崇高的師魂,在教育中要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如果我們把學生當成天使,那麼我們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生活在地獄。
努力進取。作為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就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師德師風學習心得體會】默認分類http://www.gkstk.com/article/。並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辟新教法。努力使課堂教學實現朴實、高效、生動、獨特。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到有效地備課,體現教師教學的智慧,常規教學做到扎實有效。
3、以身作則。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為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堅持嚴於律己。教師要知道教育是一朵雲吹動另一朵雲,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心靈感動另一個心靈。我們要學會喜歡學生,喜歡和他們在一起,這樣才可以發現他們的優點,我覺得"身臨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4. 如何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 學習反思

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那麼,如何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呢?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提高師德修養從自律做起.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於言教.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首先就要特別強調教師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自強,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要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行動上為學生做出表率. 教師只有處處要以大局為重,克服個人主義,自覺遵守憲法和社會公德守則,遵守校紀校規,以模範行為為學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學生遵規守紀.因此,教師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現行的各項方針政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條文,強化法制觀念,在學法的同時,要懂法、守法、護法,以身作則;在學生中宣傳政策和法律條文時,就會受到雙重的教育效應.教師要教育學生懂得當代社交的一般常識,講究精神文明和社會公德,注意禮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師要成為追求真才實學的榜樣.教師不能滿足於先學於學生,而且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隨著形勢的發展,高科技突飛猛進,讓人感覺到一停止學習,就會落伍.當今的時代,人們只有具備了學習的能力,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的社會位置.教師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種勤奮學習的能力,還要把這種學習能力無私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 二.沒有愛心的培育就沒有師德的提升 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是「師愛」.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但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 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因此,師愛就是師魂,沒有愛心的培育就沒有師德的提升.三,錘煉穩定的心理素質. 教師的心理素質是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開放意識.教師要從書齋、教室、學校走出來,結束那種自我封閉、自我滿足、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的狀態;立足崗位,立足國情和當地實際.通過各種信息傳遞方式,把視野多角度地擴展到外部世界;用辯證唯物論的觀點觀察、分析、認識問題,把握國內外教育改革的動態.要從頭腦想著應試題,心裡盼著高升學率的禁錮中掙脫出來.與舊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觀念、人才觀念、素質觀念、教學方法等劃清界限.尋找自我素質結構定位,並積極創建素質教育的新模式.在參加目前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實踐的同時,看到素質教育呈現的未來前景.一個有作為的教師,能夠預測未來教師的形象,研究未來教師的素質結構和教師的類型,從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構築新世紀教師素質結構,以此作為不懈追求的奮斗目標. 其次坦誠地接受學生的挑戰.在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中,雖然教師擔任教育角色而學生這就是「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韓愈說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師生之間存在著「道」的雙向交流.再次要能包容學生的過失.子曰:「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師先於學生學習了大量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理論和豐富的科技知識,而後成為教師的;教師教育的對象,相對地是一些年紀輕,閱歷少,知識欠缺的人.指導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成為一個有公民意識的人,一個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個有愛國主義思想和中國國格的人,一個真善美的人. 指導學生「學會做事」,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在勞動中創造價值,在與人合作中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指導學生「學會學習」,通過導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會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抓住問題的關鍵,找出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知識和技能的遷移.可以說這是教師工作的全部.但是,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勞永逸.對一個教師而言,最大的挑戰就在於處理與學生的矛盾——轉化後進生.先進和後進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相比較才顯示出來的,即使集中全校最優秀的學生組成的班級也同樣有後進生.這就迫切需要老師擁有最大的寬容與毅力.研究並幫助後進生進行積極的歸因訓練;關注並幫助後進生完善知識結構;保護並引導後進生的自尊心.絕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學生泯滅了爭取上進的願望.讓我們謹記雨果的一段話.「世界上最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 任何一個民族群體都是由一個一個的個體所組成.每個個體的道德風貌反應出整個民族的發展水平.每個個體的許多道德習慣、道德品質都是從小形成,每一個人從兒童開始所形成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世界觀等教師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盡管社會風氣、家庭環境對兒童的道德品質形成有一定影響,但無法代替教師教育的優秀.因為,教師的教育具有長期性、系統性、科學性,無論是德育內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長期而系統地對學生產生影響.人生最初的二十幾年是決定和影響人的一生的發展,是道德觀念、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而教師是影響的關鍵因素.因此,每位教師都要意識到我們肩上責任重大,從小事做起,不斷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為祖國的美好明天和民族的振興而努力!以純文本查看內容

5. 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師德修養講座反思

6月13日下午,我在初一(二)班課堂上,發現學生黃某在課堂上玩手機後,當即將手機收過來,放在講台前砸爛,然後丟進了垃圾桶。 這件事,過了這么久,卻始終在我腦海中迴旋。聽了張老師的講座,我感受頗深,收獲頗多,現在我深深的認識到我的行為是不合理的。雖然說學生違反了相關的課堂紀律,但是作為老師沒有尊重學生,沒有把握好實施懲戒的原則。 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1.懲罰會給學生帶來痛苦的感覺,必須注意使學生身心避免受到傷害,要恰當地使用懲罰。一般不應該對「問題行為」進行干預的第一選擇。學生犯了錯,首先應該想到寬容,採取諸如暗示、說服教育、認知辨析與調控、對問題行為的消退、對不相容的行為正強化。對學生施行懲罰,要在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的基礎上,在其他教育措施不能奏效的情況下不得已才施行的。 2.以尊重為前提,維護其自尊心。懲罰的目的在於使違紀的學生產生羞愧感,重建其對紀律規范的虔誠尊重之情感,故懲罰必須建立在學生尊重的基礎上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分析考慮,找到學生犯錯的真實原因,對症下葯。使學生能心悅誠服的接受,懷著對教師的尊重和隨自己負責的態度改正錯誤。教師千萬不能把懲罰作為對學生人格的羞辱、對不當行為的惡意報復,那樣就進入體罰的違法行列了。 3.公平對待每個學生,本身就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力量,懲罰本是教育學生的,如果不公正的話,就失去其教育作用,反而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逆反和抵觸情緒,教師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對喜歡的學生縱容袒護,對不喜歡的學生處罰的厲害,應該公平、公正、民主、一視同仁。 4.就事論事,就是一次只解決一個問題,不能在採取懲罰時總是與以往學生的懲罰聯系起來,這樣做是對學生人格的不尊重。 5.因人而異,方法靈活。一種懲罰對一個學生有效,對另一個學生可能無效。 6.懲罰是為了學生更好的成長與發展,採取適當的措施,是我們教育中所要注意的。在實際教育教學中,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方式。 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到時時關心學生,熱愛學生。 平等對待學生是新時期教育者必須具備的學生觀。現代教育提倡教育工作者與學生是平等的師生關系,這已成為全社會都普遍認同的教育觀點。但不打板子、不體罰學生與熱愛學生仍是有差別的。倘若只是不打罵學生而對學生漠不關心,仍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所以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才會關心學生,了解學生,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不失良師風范。 「人非聖賢,熟能無過。」更何況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學生犯了錯誤,也不能不管。我也常會"訓"學生幾句話,但要從關心的角度,善意的來「訓」,和學生談心、談感受。讓學生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感受自己的所作所為給別人造成的傷害,這樣孩子會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從根本上改正錯誤。其實學生完全能夠從你的表情和語氣中感受出你是善意還是惡意。我認為只要你是善意的,真誠的,學生完全能接受你的批評和意見。我想要做到這一點必須真正地熱愛每一個學生、關心每一個學生。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師師德培訓聽後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