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音樂教學軟體有哪些
小知大數做音樂教師好用的信息化工具,讓更多的學生學會識讀樂譜、欣賞音樂、鋼琴彈奏,為學校美育教育貢獻一份力量!
⑵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有效進行識譜教學
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好奇心,這也是一門技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不知不覺地把學生帶入情境中去。學習識譜知識的過程在音樂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可以把識譜知識的學習與音樂情境活動結合起來,這樣就可以降低學生學習過程的難度,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身心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常把一些識譜知識編成故事引起學生對以往生活經驗的豐富聯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只要通過精心的設計,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直觀的教具引導,就能讓孩子們輕松的掌握知識,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激發學習興趣更是學習任何知識的第一步。
⑶ 小學音樂老師如何教學
首先要打扮的和藹可親,即使不和藹可親也要充分的填補自己的缺失。
其次就是內要學會起碼50首兒容歌,所謂兒歌指的是現在流行並且小孩子能朗朗上口的歌曲,比如:老鼠愛大米。
再次就是不要一接觸小朋友就逼著小朋友上課不要講話之類等等的,還有就是不要一門心思的教課,要讀小孩子們的心思,揣摩小孩子的想法。
在再次就是一定要面帶微笑,笑容是一個人的招牌,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看見老師對他們笑,默寫心理陰暗的小朋友除外,那些可以忽略不計。
最後就是不要只和一個小朋友或者幾個「特殊」小朋友好,要平等集體對待!
再就是祝你成功啦~~~~
⑷ 如何進行識讀樂譜的教學模式研究
教會孩子們識譜,能復使他們制的音樂興趣得以持續與發展,為他們進一步感受和學習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無疑是授他們以「漁」。但能使孩子們在課堂上興高彩烈的往往是唱、玩、跳,一旦讓他們識唱曲譜。課堂氣氛就出現「冷場」。識譜單調枯燥,需要理解和記憶,教師為了教學的到位,對一些知識,不得不花費很多時間反復強調練習,學生易產生厭煩情緒,索然無味的課堂氣氛,使情感美的陶冶無從談起。
⑸ 1.為什麼要提高識讀樂譜的能力
一、選擇題(必答題) 1.(B )用正確的演唱姿勢和呼吸方法唱歌,培養良好的唱歌習慣。 A.知道 B.能夠 C.了解 D.嘗試 2.「表現」部分,1-2年級每學年能夠背唱中國民歌(A)首,7-9年級每學年能夠背唱(B )首。 A.1-2首 1首 B.2-3首 2首 C.1-2首 2首 D.1首 1-2首 3. 在(C)中積累演唱經驗,進一步感受( )的藝術魅力。 A.獨唱 合唱 B.齊唱 合唱 C.合唱 合唱 D.合唱 獨唱 4.3-6年級應學唱( D)或( )片段。 A.流行歌曲 京劇 B.民歌 地方戲曲 C.京劇 民歌 D.京劇 地方戲曲唱腔 識讀樂譜是表現音樂的一種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學音樂知識技能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培養學生一定的識譜能力,有利於進行音樂表演和創造等教學活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音樂課程標准》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規定了不同學段、不同年級識讀樂譜的要求。這與以往的教學大綱相比,降低了識譜教學的要求,更有利於突出音樂審美教育。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識譜學習能培養學生的音高感、節奏感,增強學生的音樂感受,能促進學生的音樂表現。 「雖然沒有識譜能力的人也能欣賞音樂,但識讀樂譜的人一定會對音樂有著更深刻的理解。」識譜並不是教學的目的,而是識譜在音樂教學中具有「輔助性」和「工具性」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因此,識譜教學絕不是不重要,也不應簡單地將其「淡化」,關鍵是要准確定位,講究方法,將識譜學習與音樂審美相融合,充分發揮其作用,有效地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關於兩種樂譜的選擇,也引起過老師們的爭議。 《音樂課程標准》的實施建議中明確提出:「簡譜和五線譜是我國現行兩種主要譜式,各地、各校在教學中可自行選擇。」確實,兩種樂譜各有優勢,五線譜是一種較完善的、國際通用的音樂記譜方式,使用五線譜可以與國際音樂教育接軌,便於國際交流;簡譜記譜方便,易學易記,在中國還有一定的「群眾基礎」,便於接近社會音樂生活。選擇哪種樂譜,雷默的觀點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他認為:「學譜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種理解音樂的工具,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才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哪種記譜法更利於達成這個目的,就應選擇哪種記譜法。 《音樂課程標准》對識譜技能目標的表述為「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這既是識譜教學的目標定位,同時也指明了識譜教學的方法。要將識讀樂譜的學習融入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之中,將識譜教學與鑒賞、演唱、演奏、創造等活動密切結合,在學生感性積累和認識音樂的基礎上進行識譜教學,讓學生在愉快地聆聽、表現與創造活動過程中學習識讀樂譜。這種學以致用、活學活用的識讀樂譜學習方式,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識讀樂譜,在音樂教學中一直是教師們比較關心的問題。其學習方式與演唱、演奏、創造、鑒賞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以生動的音樂為載體,在學生感性積累和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在多年的口琴教學中,我感到樂器引進課堂是識譜教學的最佳實踐活動,學習器樂演奏的過程,同時也是識譜的過程,通過口琴、豎笛等樂器的吹奏和打擊樂器的演奏,既降低了視唱主題的難度,感受、表現了音樂的情感,又在審美的過程進行了技能的練習。在欣賞一些短小的、易於演奏的樂曲音樂主題或片段時,可讓學生先跟著音樂吹奏,投入其中感受音樂的旋律美、節奏美和情感美。接著試著吹奏主題,幫助他們解決視唱主題時的音準問題,同時也增強了識譜能力。 總之,我們在培養學生識譜能力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團材施教。充分運用講、認、唱、聽、記等教學手段,有效地調動學生識譜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運用這種音樂學習工具,更好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 演唱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學生的情緒狀態是上好聲樂課的基礎在聲樂教學中,教師的一言一行,包括臉部表情,語言表達,手勢比喻,示範演唱等一系列的情緒表現,對於學生的情緒控制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對於如何通過教師積極的、形象化的表象誘導,營造生動活潑、和諧輕松的氛圍,使得學生的情緒處在積極的狀態,這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對此,在聲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把握好以下三點: 1、調節好自身的情緒。教師的情緒肯定影響學生。故此,教師面對學生就應該讓自己的情緒先徹底放鬆下來。這時候的老師,應該是一種和藹可親、輕松自如的形象,切莫把課外的種種不愉快的情緒帶進課內,更不能渲泄在言行上。否則,自身的消極情緒狀態必然會給學生帶來相應的情緒影響。 2、不可情緒急躁,急於求成。 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平衡,這是教學中的自然現象。對此,教師應有必要的寬容的心理。對差生,切忌大聲訓斥,百般埋怨。這樣做不僅會直接打擊後進生的自信心,而且還會破壞應有的良好氣氛,引發學生的消極情緒。因此,對於那些一時達不到教學要求的學生,教師應通過積極的表象行為,引導學生轉換情緒。包括啟迪他們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樹立信心,並使他們從自己的學習結果中產生快感和自信。 3、力求表象誘導的幽默感。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富有幽默感的情緒表情與言行——有時是一句適當的玩笑消融學生面對你時的緊張氛圍,使學生情緒得到放鬆,從而得到啟發、帶動和激勵學生的演唱情緒,並能使歌唱技能得到最佳發揮。二、合理運用各種現代化教育媒體,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主動的唱。 現在學生已不再滿足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抽象的音樂理論,虛幻的音樂形象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漸漸「降溫」,所以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合理運用各種現代教育媒體,使教材生動,使各種虛幻的音樂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 所以說,演唱是學好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應該想盡一切方法來調動學生的情緒,保證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精神飽滿地、富有激情的上好聲樂課。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⑹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識譜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一、巧用教材,激發學生識譜興趣;1.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識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識譜同樣需要興趣;2.先學唱歌,再學識譜;在過去,拿到一首新歌,很多教師總是先讓學生念歌曲;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積累識譜知識;1.查漏補缺,掌握讀譜知識;由於多種原因,學生所掌握的音樂知識缺
--------------------------------------------------------------------------------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
《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識譜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必要環節,識譜能力的提高對學生感受、理解、表現及創造音樂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識譜教學是音樂教學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但識譜難教,這幾乎是所有音樂教師的共識;識譜教學枯燥無味,這又幾乎成了所有學生的感受。對此,音樂教師應該巧用教材,激發學生識譜興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積累識譜知識;教法多樣,促進學生識譜能力的提高。結合多年的音樂教學實踐,我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了識譜教學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巧用教材,激發學生識譜興趣
1.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識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識譜同樣需要興趣。我所在的職業中學的學生都比較喜歡唱歌,特別是唱通俗歌曲,所以我就選一些學生喜歡唱的、思想健康的歌曲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這興趣的驅動下,他們會努力克服識譜的困難,加上我的正確引導,就能激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2.先學唱歌,再學識譜
在過去,拿到一首新歌,很多教師總是先讓學生念歌曲節奏,然後再唱譜子,最後再唱歌詞。而我們這些來自農村的職校學生,如果看到教師先唱譜,他們心裡馬上就會產生一種畏懼感,覺得識譜枯燥、難學,不想學,沒有興趣,結果整堂課的學習效果就不好。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先教會學生唱歌詞,然後再讓他們跟著我唱歌譜,學習的效果就非常好。這是因為,首先,學生直接模唱歌詞的能力是比較強的,讓他們先學唱歌詞,就大大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其次,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學生經過多次的聆聽感知歌曲旋律,對歌曲已是非常熟悉,這時再來唱譜子,就讓學生放下了心理負擔,增強了自信心,唱譜也會相對變得簡單了。再次,我教給學生的歌曲通常都是他們比較喜歡的,唱自己喜歡的歌曲,對他們而言是一件愉快的事,即使讓學生記憶自己喜歡的歌曲的譜子,也會比較樂意。我曾經聽到一位學生這樣說:「以前,音樂老師教我們唱譜,班上只有幾個會樂器的同學會唱,其他人都不行,畢竟太難了。我對唱譜一點兒也沒興趣。可是現在我們先唱歌後識譜,才上兩節課,我就會唱歌曲的譜子了,非常開心。」這種先唱歌後識譜的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先唱歌,用自己的聲音去表現音樂,能讓學生感到這節課是輕松愉快的;後識譜,會讓學生覺得這節課是有所「成就」的。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於提高他們的識譜能力。
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積累識譜知識
1.查漏補缺,掌握讀譜知識
由於多種原因,學生所掌握的音樂知識缺乏系統性,尤其是該掌握的知識沒有掌握好,這就給識譜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此,我在教學中一開始就十分注重向學生講解最簡單的音樂知識,通過查漏補缺來彌補他們音樂知識的不足。每節課都介紹一些樂譜知識給學生,例如介紹全音符唱四拍、二分音符唱兩拍、四分音符唱一拍、節拍的意義、小節和小節線等知識;再結合簡單、短小的歌譜進行分析、練唱。這樣,學生就可以相對系統地、慢慢地積累樂譜知識,對識譜也就不會覺得太困難了,也就能更自覺主動地識譜了。
2.多重感官,感受音高節奏
⑺ 如何當好小學音樂教師
當好小學音樂教師需要你具備以下幾點
一.扎實的專業素養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及專業素養,這是教師的立足之本。根據教學內容,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大致可分為唱歌(唱遊),音樂知識和欣賞三部分。唱歌在音樂教學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唱歌能力應是音樂教師最基本的能力。教師的唱歌不但要求姿勢,呼吸,發聲方法正確,咬字吐字清晰圓潤,更要求以情帶聲,並以此教育學生,感染學生,激發學生。
音樂只是對小學音樂教師來說,主要包括樂理和音樂史兩個部分。在樂理方面,教師必須熟練掌握五線譜和音樂基本要素知識,諸如音名,唱名……旋律,節奏與節拍,調式與調性等,並能在教學中靈活應用。在音樂史方面,除對中外音樂史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外,對主要音樂教的生平,實際,對經典作品的創作背景,在音樂史上的地位等應重點掌握。
音樂欣賞對擴大學生音樂視野,發展形象四位和欣賞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應首先開闊視野,必須有獨到的領悟力,穿透力,挖掘作品的深層內涵。
二.自己要珍愛和重視音樂教學工作
我們音樂教師這個職業非常普通,年復一年地給年齡不等地學生們上音樂課,有條件地還開展些課外活動,教唱歌教欣賞,教樂理,還可教些樂器。課外活動排聯節目,參加各種演出,比賽等。
三.高尚的敬業精神
要做好一個音樂教師,首先必須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有一份摯誠的愛。敬業的重要內涵是要愛學生,不但要愛成績好的學生,對成績差,音樂素質低的學生決不能歧視。而要付出"四心":愛心,細心,耐心,恆心。
四.良好的職業才能
教師主要功能史向學生傳遞知識。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為了使每一節課都能點燃學生道德信念和求知慾望,我們要在教學上從嚴從細,求精求新,做到"四研"和"四備"。"四研"使研究大綱,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學生。每學期都要先畫好全冊書的"知識樹",從思想教育到"雙基"訓練,能力培養,做全盤分析,列出一覽表。"四備":備語言,備板書,備教具,備聯系。每節課都需要周密地設計教學地每一個環節。比如:怎樣導入新課,以激發學生地求知慾望;難點的地方怎樣突破;學生有這樣地問題怎麼引導,有那樣地問題入伙然啟發;這一問題可以有幾種答案,學生答上來怎麼辦?學生答不上來又怎麼辦?都要做好充分准備。在備語言上,要備好五中語言:激發學習學習興趣地"入課語";銜接各個教學環節的"過渡語";啟發思維的"設問語";點撥解惑的"講解語";畫龍點睛的"總結語"。這樣,使教學語言生動,形象,優美,有激發力和感染力。還要以教師的樂教善教來促進學生的月學善學。
作為音樂教師要講一口標准,流暢,具有感染力的普通話,並且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文學修養,提高自身的聯系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課時要形象而風趣,提問時語言要條理清楚,進行音樂素質教育時語言要簡介明了,分析音樂作品時語言要規范而准確,教師在學生面前說話的表情要自然而放鬆。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感受到音樂教師的音樂美。
⑻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滲透識譜教學
從多年教學實踐來看,很多小學音樂老師對學生感受音樂能力的培養過重,忽略提高學生的識譜技能,有的甚至根本沒有識譜教學過程,只注重學生對音樂的感性認識,而忽略音樂技能培養,不利於學生更深入了解和掌握音樂;不利於學生運用音樂技能表現和欣賞音樂能力培養;不利於學生主動學習和挖掘音樂內涵。誠然,對於孩子來說,識譜教學過程是一個痛苦而艱難的過程,對於音樂老師來說,是一個急需研究和解決的話題。事實證明,識譜這項技能對孩子而言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技能,甚至對孩子們將來認識音樂、表現音樂、欣賞音樂等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新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必須有識譜教學痕跡,必須按照對應年級逐步培養識譜技能,靈活運用各種適合孩子們年齡特徵和學習習慣的手段與方法,遵循孩子們在各個階段對音樂學科的認知特點,尋找一切可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孩子們的識譜能力。那麼,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留下識譜教學痕跡並有效提高學生識譜能力呢?通過長期音樂教學實踐,我有以下體會,現跟各位同行交流學習。
一、遵循各階段學生年齡特點選擇學生容易接受的事
第一,識譜教學因枯燥無味和極其繁瑣常常不被學生接受和喜愛,音樂老師要完全遵循各階段學生特點,在課前設計好識譜教學過程,將復雜枯燥的識譜過程簡單化、童趣化。例如,教學二年級《打掌掌》這首歌時,運用學生極易接受的生動形象的「走、跑」代替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進行節奏教學:
6 3 6 | 3 6 3 | 5 5 6 3 | 6 3 6 |
―― ―― ―― ―― ――
(跑 跑 走 跑 跑 走 跑 跑 跑 跑 跑 跑 走)
打 掌 掌 百 花 開 風 吹 楊 柳 過 江 來。
第二,可以在新歌教學前安排三分鍾音樂素質訓練,包括聽旋律短句說歌名、聽旋律短句說拍子、聽旋律短句說音樂各種音樂記號、聽旋律短句說樂器名稱等。再如,可以在新歌教學前安排歌曲中的教學難點進行難點分散教學等。
通過以上教學,學生很有興趣學習音樂並慢慢喜歡上音樂課,因為他們在音樂中得到了快樂。世界著名音樂大師貝多芬曾經說過:音樂可以使人的精神爆發出火花,自由且復雜的音樂知識轉換成學生喜愛的精神食糧,讓這些音樂技能轉換成他們學習音樂並在音樂中獲得快樂的工具,學生一定願意主動學習音樂,並在美妙的音樂中得到熏陶。
二、選擇學生喜歡做的事情
音樂的世界是聽覺的世界,離開了聽覺,學生便沒有絲毫興趣。抓住學生這一特點,教師在課前做好教案的精心設計,並了解這一時期學生喜愛什麼,增強識譜教學效果。
1.視唱歌譜其實就是用一種特殊的符號――音符演唱聲音的高低,也就是旋律,學生最先掌握、最希望掌握的不是音符,而是美妙的旋律,所以想讓學生學會演唱歌譜,得先讓學生聆聽旋律,在喜歡旋律的情況下用什麼符號演唱已顯得不重要了。為有效提高識譜教學效率,教師應在一首歌中選擇一句代表性樂句進行視唱,具體辦法是:聽旋律短句用「一字模唱法」輕聲哼唱旋律,熟悉之後再視譜演唱。
2.通過學習一種學生喜愛且容易掌握的樂器(如豎笛、口風琴、葫蘆絲等),提高課堂識譜教學效率。
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演唱旋律歌詞,再通過樂器演奏鞏固加深對旋律的記憶,不僅很快掌握旋律,而且教學效果極佳。學生厭倦純粹的唱歌教學和識譜教學,但通過樂器教學,他們在自己吹奏的音樂中增強自信,並主動了解識譜方面的知識,這就是因為喜歡所以願意去做的道理。
三、 選擇學生主動做的事情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不管哪個年齡段,不管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學生都希望在音樂課上玩得痛快,在玩中學習音樂,在玩中感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通過長時間教學和不斷深入了解,知道孩子們最喜歡體育課、畫畫、游戲等,我主動抓住學生的這些喜好,課前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環節,有效增強音樂課堂教學效果,逐步使學生學會運用識譜技能快樂學習音樂,在音樂中得到最大收獲。如,教學音的高低時,讓學生用畫畫形式按照音的高低形象地畫出各種動物鳴叫的姿態,教學中出示相應的教學掛圖讓學生清晰地知道音高的概念,並聲情並茂地將歌曲旋律分樂句逐一演唱出來。另外,學生都喜歡律動,教學中我利用體育課上的口令:「一 一 一二 一」教學拍子。如,四拍子教學,學生起立邊喊口令「― 一 一二 一」邊演唱四拍子歌曲旋律,一來二去,四拍子的感覺就會在學生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逐步讓學生感受到四二拍的韻律感;再如,根據各種拍子的強弱特點,教師可在課前設計好規定拍子的游戲方法:根據四二拍的強弱規律――強、弱的特點,第一拍可讓學生雙手拍一下手掌,再用其中一隻手擊打另一隻手的手面,或用手指輕敲手面等。
總之,識譜教學在小學音樂課教學中占著一定比重,教學中教師要科學、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以解決音樂中的所有問題,使學生在音樂課堂真正主動學習和接受音樂,在音樂中受到更多教育和熏陶。因此,進一步研究課堂教學中的識譜教學是每一位音樂老師的重大責任,音樂老師不僅要讓學生感性認識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和欣賞音樂,更要讓學生理性認識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和欣賞音樂,因為音樂是可以永久保存下來的藝術。
⑼ 您認為小學音樂教學中哪些識讀樂譜的方法最有效
我認為小學音樂教學中下列方法最有效:
聽為先,視為輔。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在這一點上沒有人有異議。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在音樂學習中是第一位的。「聽」不僅僅是一種修養和習慣,更重要的是是一切音樂學習的基石。要在低年級就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聽辨—聽賞」能力,就必須關注學生的「聽」,指導學生學會「聽」。識讀樂譜的基礎不是認識音符的模樣、記憶長短和名稱,而是「聽」出長短、高低、厚重、尖銳等等。這樣,對學生以後看到相關聯的音符,才會唱好。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唱好的辦法是模仿、硬背,不僅會損傷學生學習的元氣,還收不到准確視唱的效果。
方法上,要指導。
低年級學生的識讀樂譜教學,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比如歌唱時發音時的姿態、張嘴的形狀、身體如何放鬆等,這些演唱上的方法不是與識讀樂譜學習割裂開的,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好聽的表達。比如,學生聽音時如何用手勢、身體輔助感受等,都是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有了方法就為學生營造了進一步提高的空間。
抓音準,慢 + 長。
低年級的識讀樂譜不是簡單地知道這什麼音、唱多長,就完成了任務,識讀樂譜要有音準的基礎。音準幾乎是學生歌唱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識讀樂譜是歌唱表現的組成部分,當然不能忽視音準。在感受樂譜時就建立學生良好的音準追求,可以為識譜學習帶來優越感。抓音準之初的方法是慢和長。「慢」就是不要急於在短時間內學會音階,要給學生「感受—印象—強化」的過程。(舉例)「長」就是不急於使用密集型節奏。保持一個長音的好處是容易達到某一個音的平穩,可以練習學生氣息保持,有利於學生的自我傾聽,有助於集體演唱的統一。
用節奏,換音高。
識讀樂譜與節奏教學連接起來會更富有生氣、更有趣。
比如,利用一條節奏進行即興創編活動,然後再將學生們的「創編作品」寫出來,供大家使用的學習會贏得學生們的熱烈響應,還有效地嘗試了識讀樂譜。比如,我們用簡單的音進行不同節奏的練習,形成不同的效果,會使學生對音響有新的發現。
真功夫,多積累。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識讀樂譜的真功夫在於多積累,循序漸進地積累。這其中既要有與教材其他相關學習內容相聯系的積累,也要有針對識讀樂譜練習的積累。教師要善於把握好學習與練習的節奏,調整好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尤其是講究方法、循序漸進地學習,對低年級學生跟重要。
識讀樂譜教學是一個長期性的學習與練習,不必一口吃成一個胖子,也不能因噎廢食放棄它。尤其在低年級的識讀樂譜教學不要囫圇吞棗、不要走過場,要扎實地積累地進行,這樣才能有好效果
⑽ 怎樣備考小學音樂教師面試試講
首先面試的大體概況,從考情的分析的角度來看,考查形式為無生試講的形式。什麼是無生試講呢,其實就是一個模擬試講的過程,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就是下面是沒有學生的,但是我們要模擬下面有學生這個狀態來給學生講課。下面是只有評委的,而且我們也是有時間限制的,是到十五分鍾,大概就把你的課要講清楚,也就是所謂的一個片段教學,你要在這個時間段內讓考官知道你講的是什麼,你的排課方式是什麼樣子的。這個就是無生試講。
那麼下一個我們要了解的就是我們考試中常用的教材版本,也是我們考生最想知道的,他考得這個范圍是什麼樣的。是歷年小學音樂教師資格正考試的面試中教材版本通常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於人民音樂出版社居多,偶爾也會涉及湖南文藝出版社,這種情況較少出現。義務教育分為三個學段,第一學段是1—2年級,這個相對出題較少,第二學段是3—6年級,第三學段是7—9年級,後兩個年級的教材出題頻率會較高一些。那我們常考的領域呢,在義務教育中我們有音樂與欣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這四個方面。那出現最多的就是歌唱與欣賞了。在高中段呢我們以音樂鑒賞為主,那有條件呢可以加入舞蹈啊,戲劇啊多方面內容。
那我們在答題備考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呢,首先學生去備考的時候會給你發一個備課紙,第一呢就是考生抽到的課題,也就是我們的一首歌曲的譜例,大部分都是我們教材中的內容,高中階段的可能會出現一些樂譜,第二呢是圍繞這個相應的課題拋出的幾點讓你去講的關鍵問題,比如說讓你改一個別的調來教大家唱出這首歌曲,或者是說著重來解釋一下此首歌曲的大切分經常出現,這個新的節奏型我們怎麼去給學生教會。這個呢就是我們抽到的題紙中出現的問題。
那我們怎麼去上課呢,其實就是分為四個階段,這個我們在進去面試之前可以在給你發的教案上簡單寫一下。這四個階段分別是新課導入、新課教授、音樂活動以及課堂小結。首先新課導入這個是很重要的,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那我們上課的一個開端也是我們課堂成功的一半,所以這第一方面我們就要去創新,這個很重要,主要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想去往下聽,不然你一開始學生就不喜歡聽,那你這節課估計他也集中不起來注意力了。那第二點就是我們面試的重點的內容就是新課講授,我們要教會學生上這節課,也就是我剛剛說的他會在題紙上給出要求,你就按上面給的要求去講課就行了。第三呢就是音樂活動,這個主要就是學生去鞏固和復習的一個過程,用小游戲小活動的方式讓他們更深得記住這節課講的內容,他們也是很喜歡的,那最後就是課堂小結,就簡單總結一下這節課的一個重點,或者以提問的方式問問學生講了什麼,再加以概括。然後再留一些課下作業,這樣我們的試講過程就很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