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所新成立的教育培訓機構,讓我去當初高中語文老師,面試通過了,我是去或不去培訓機構當初高中語文老
個人覺得首先看看這家培訓的資質、硬體軟體如何,看他們的辦學理念;其次看看工資待遇滿意么,職位對自己發展有無提升;最後綜合考慮一下啦! 來自職Q用戶:孫女士
『貳』 誰有09年全國中小學繼續教育新課程培訓—高中語文試題及答案
1: [判斷題] 師生倫理關系並不是師生關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錯 2: [判斷題] 新課程觀下的教學評價應該是診斷性的、形成性的評價。 正確 3: [判斷題] 教學方法的優化就是指教師教的方法的優化。 錯 4: [判斷題] 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應關注的焦點是課堂上學生的狀態。 對 5: [判斷題] 新課程倡導的教學方式是研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不主張接受式學習。 錯 6: [判斷題] 質疑就是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 對 7: [判斷題]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既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又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內容和任務。對 8: [判斷題] 新課程觀下,課程就是指文本課程,即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等文件。 錯 9: [判斷題] 學生犯錯的過程是一種嘗試和創新的過程。 正確 10: [判斷題] 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活動實質上就是教師深層教學思想的具體化和現實化。 對 11: [判斷題]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就學習而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關於學習的評價。錯 12: [判斷題] 對學生的評價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刺激過程。 錯 13: [判斷題] 檔案袋評價法、小組評價法都是定性評價的方法。 錯 14: [判斷題] 新課程背景下,傳統的教學基本功將不再被重視,教師的課程開發整合能力、信息的搜集處理能力等與新課程相適應的能力將逐漸取而代之。對 15: [判斷題] 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有時是直接的有時是間接的。 錯 16: [判斷題] 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是現在的課業過重、課程要求過高、內容偏難。 錯 17: [判斷題] 出現劉海洋向狗熊潑硫酸、馬家爵因打牌而殘殺四位學友等極端事件的根本原因,在於劉、馬等人的個人品質、素質低下,與社會風氣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等關系不大。錯 18: [判斷題] 義務教育要以培養高級人才、專家、大家為根本目標。 錯 19: [判斷題] 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是師生的交往和互動。 對 20: [判斷題]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教師對學生具有絕對的權威,學生必須服從於教師。 絕對沒錯 21: [判斷題] 教師在課堂上注意的中心應該是自己的思想或教案。 錯 22: [判斷題] 課本知識就是權威的、絕對正確的。 放屁 23: [判斷題] 「蘋果廣告」說明思維應突破常規,要多角度多層次思考才能有所創新。 對 24: [判斷題] 課程只是政府和學科專家關注的事,教師無權也無須思考課程問題,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說的太好了,就是不給分我也要選正確。) 25: [判斷題] 進行學生評價時,評價內容應是全面的,這反映了社會發展的要求和人的身心發展需求。正確 26: [判斷題] 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培養活動。 錯 27: [判斷題] 學生無權評價教師。( 就應該這樣。) 28: [判斷題] 新評價觀下的教師角色調適就是要教師轉變觀念,是教師角色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 正確 29: [判斷題]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對未來教師最大的挑戰。 正確 30: [判斷題] 一般認為,強調三維目標就意味著否定「雙基」。 顯然錯誤 31: [單項選擇題]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 c 32: 新課程的綜合化特徵要求教師採取的工作方式是 A 33: 新課程要求實驗教師做到 A 34: 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 b 35: 新課改整體設計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在小學階段 A 36: 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建設要 d 37: 「關注個體差異」就是根據學生實際存在的愛好、興趣和差異 C 38: 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最基本的一對關系是 A 39: 學生的學習感受,即學習活動所伴隨或生發的心理體驗就是 A 40: 新課程強調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態度就是 D 41: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這句話出自 D 42: 以追求知識的記憶、掌握、理解與應用為標志的發展是 D 43: 一位教師教學《守株待兔》,扮成守株待兔者,倚在黑板下,閉目打坐,讓學生「勸」自己,還模仿守株待兔者的口氣和學生爭辯。這實際上是 C 44: 以直觀方式再現書本知識所表徵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這就是 A 45: 舊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可分離程度和差異程度,只有當新舊知識能夠清晰地分辨時,學生才可能進行有意義的學習。這就是舊知識的 A 46: 相對於學生的發展,預設與生成都只是 C 47: 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 D 48: 知識與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 A 50: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三維目標的核心是 D 51: 實施素質教育重點是培養學生的 AD 52: 校外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校外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網路資源以及鄉土資源等。其中,利用網路資源 abcd 53: 預設可表現在 Abcd 54: 新課程給教師的角色定位是 AB 55: 優質教學的特徵除深刻、獨到、廣博外,還有 ABC 56:考量學生有效學習的三個指標可以形象的概括為 abc 57: 從心理學角度說,獨到見解實際上是一種創造性思維,這種思維的兩大特點是AB 58: 教師對學生的不良態度包括 BCD 59: 真正的教學關系應該是 活生生的人的關系AB 60: 教師對學生的態度的表現方式有 ACD
『叄』 商丘高一數學語文作文補課去哪個學校學習好 家教培訓
張晶:補習費和收獲不成正比
張敏
「不瞞您說,我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找校外老師補習數學和英語,到現在上高三了還補習呢。補習費大約花了近10萬元,效果一般。可不補習,一方面心裡不踏實,另一方面怕我媽不答應。」北京東城燈市東口附近一所中學的白冉左右為難地說。
「補習費和收獲不成正比。」白冉的媽媽張晶愁眉苦臉地說。
白冉找的是家教,老師一小時掙300元,每次教3個小時。按人頭算,如果5個孩子同時在聽課,每人平均交180元。至於孩子是否有收獲,老師一般不問。
白冉一周參加兩次補習,補習費一共360元。補習班也上了,錢也花了,可效果怎麼樣呢?張晶講了一件讓她寒心的事。
去年暑假和寒假兩次期末考試,白冉居然都是四門不及格,其中就包括數學和外語。
「錢都白花了!」張晶急了!她旁聽了兩次家教老師的課。結果發現,補課內容與學校課上講的根本不同步。
這位曾經教過高三數學的老師,剛退休。他按照自己准備的教案,給學生上課,然後做例題。包括白冉在內的多數學生都做對了,但出題的內容和解題的思路與課堂上講的不同。
不補習好像吃虧了似的,張晶又託人打聽或者四處尋找家教的小廣告。恰巧,在家長會上,學校為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主動推薦了補習班。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教師在電話里告訴張晶,他是一位退休後來北京闖盪家教市場的「名師」。「校長為什麼敢在家長會上力薦那麼多培訓機構?說白了,一個字:利。北京的很多學校不僅力薦培訓機構,還將教室租給這些培訓機構,最終得利的還是學校。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家長們太願意為孩子花錢找家教了。」這位「名師」說。
「名師」的開導,對張晶沒起作用,她仍不心:「為什麼有的孩子通過家教就提高了成績。都怪自己沒找到合適的老師,所以,花多少錢也要找個好家教。」
白冉所在學校的班主任看透了家長的心思,「我給您的孩子推薦個補習英語的老師,一周一次,每次交300元。」
就是這次推薦,讓張晶對家教徹底了心。
「每月1200元的家教費都是提前交,老師也不打收條。可去年10月,家教老師非說我的孩子沒交費。當時,我猶豫了一下,想跟老師爭辯,但話到嘴邊又咽回去了。馬上掏出錢來又交了一次。」張晶很氣憤。
「家教費里有班主任的提成,而我們多交的1200元就給了班主任了。」白冉解釋道。
現在,白冉除了緊跟學校的復習進度,她的媽媽還額外花錢「開小灶」,要麼周末上補習班,要麼隔三差五地在緊張的復習中見縫插針般請家教特別輔導。「雖然對家教失望,但補總比不補心裡踏實。」張晶說。
「很多家長願意為孩子上課外輔導班掏錢,但真正懂孩子內心感受的卻不多。」那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名師」說。
王靜:假期補課,無奈的選擇
馬蘭
還沒到寒假,王靜就四處打探哪個輔導班好,看著報上整版整版的招生廣告,她有些發蒙:不知從何時起冒出了如此多的輔導班,光是高考類的就有攻克高考、沖刺高考、藝體類高考補習、高考精英班林林總總不下幾十個。打電話一問價錢,一兩千是最低的,三五千元有之,上萬元的也敢張嘴,而且每每都是xx重點中學把關老師任教,也不知道這所學校究竟有多少高三的老師,能在偌大個北京城趕場,「是真是假誰能判斷?」王靜對我說:「最後,我還是決定報一個我孩子班上參加人數最多的,而且是成績好的同學都愛去的輔導班。『隨大溜』總比『冤大頭』好吧。」
1月17日放假,18日就開始了緊張的假期生活。她家的「假期作息時間表」是這樣的———王靜早晨6點30分起床,先熱一杯牛奶,再給孩子做簡易的三明治,兩片麵包夾一個煎雞蛋。最近鬧禽流感,雞蛋免了就夾火腿腸……6點40分,叫孩子起床。假期里上課時間比過去晚了,可是路程卻遠了,從家到輔導班要乘地鐵再換公交車。8點10分,孩子要趕到那裡。上午的課從8點30分上到11點45分。中午,王靜給孩子一二十元的飯費,兒子有時吃盒飯,有時會和同學到附近的「成都小吃」店買碗面吃。衛生是沒有保障的,不敢奢望像學校食堂那樣正規,填飽肚子就得。下午的課從13點開始上到17點,正是大人下班的高峰時段,他們也下課了。有時晚上還要加課,比如物理課講不完就會上到晚上八九點鍾,錢是不用多交的,一假期1500元左右就行了。這個輔導班之所以口碑好,恐怕也有這個因素。一般孩子到家的時間是18點,然後邊吃晚飯邊看電視,看著看著就迷糊了,洗個澡精神精神再趕學校的作業。
這樣的日子過到1月28日除夕。晚上,王靜帶兒子到外婆家吃年夜飯。雖說與外婆同住一個城市,但因平時功課緊、工作忙,他們只能打打電話聽聽聲音,見面的機會還真不大多。好不容易隔代人聚在一起,真是親得不得了。等外婆拿出了壓歲錢就更親了,兒子摟著外婆直叫喚:「媽媽,快!快給我和外婆照張像!」王靜心裡有些酸楚,放假了兒子依然天天與功課為伍,連祖孫親情都成了稀罕物;母親快80歲了,身體又不好,還能有多少與兒孫相聚的時光?
王靜本指望安安生生過個年,用這段時間讓自己和孩子休整一下,誰料從年初一開始兒子就嚷嚷嗓子疼,到年初二嗓子疼得說話都困難了,年初三隻好上醫院看大夫。醫生說是感冒引起氣管炎,比較快一點的治療是「打點滴」。王靜說,我看是前一段功課太緊,大考小考把他給考「上火」了,這剛一放鬆毛病就顯現出來了。
年初四,兒子說小學同學要聚會,只在「水吧」里敘敘「舊」。王靜看孩子可憐巴巴的從寒假開始還沒有玩過一天,便千叮嚀萬囑咐地「批准」了。結果,兒子和一群同樣好不容易從家裡「放風」出來的高三生聚到一起就撒了歡,先逛廟會後又看了三小時的《金剛》。盡興之後,回到家裡嗓子又和打針之前差不多了。後面的「年」過得怎樣可想而知……
年初六,也就是兩天以後,輔導班又開課了。第一天,王靜穩住自己的情緒,讓兒子繼續休息。第二天就沉不住氣了,她一手拿著沉甸甸的課表,上面的課程大多是兒子的弱項,一手翻著輕飄飄的月份牌,看日子一天天地飛逝而去。高三的時間所剩無幾,最後還是一狠心一咬牙,讓咳嗽聲聲呼哧帶喘的兒子鑽進風里雪裡去上輔導班。
王靜說,我也不忍心讓孩子這樣辛苦,可高考是一生中的大事,現在競爭這么激烈,別人都在努力,你不努力就沒有學上。
我問她孩子上社會輔導班的效果如何,王靜說還不知道,當然最好是在本校補課了,一方面老師了解學生的情況,可以有針對性地輔導;另一方面學校收費還靠點譜,我們做家長的,花錢也花在明處;還有最重要一點是安全,孩子放在學校里總比撒到社會上好,那些網吧酒吧的弄不好把孩子勾引了去,家長花錢不是買罪受嗎。
據悉,持這種態度的家長不在少數。由於高考從7月提前到6月,學習時間少了一個月,而高考卷子的容量和難度並沒有降低,所以,對不少孩子來說更加不堪重負。家長們也是在無奈和無助中掙扎,由此還出現了沈陽某校部分家長集體上書教育部門要求學校假期補課的一幕。
談到這里,王靜的手機響了。一條簡訊躍然眼前:xx社會教育機構為中學生提供「高考狀元」陪讀寫寒假作業,並為中高考生制定應考計劃。
王靜的心裡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吳詠梅:校外教育要拉開學生間的差異
張憲
2月11日上午,在北京西城區一所少年宮內,吳詠梅正給學生講課。教室里有十來個學生,他們有的三三兩兩圍在長桌前討論,有的坐在畫架前專心地素描。吳詠梅一會兒走到這個學生身邊看看他的作品指導一下,一會兒又和陪學生前來的家長聊聊孩子的學習情況。
在一位穿綠衣服正畫素描的女孩子身旁,吳詠梅停下腳步,指著她的畫對周圍的家長和同學說:「她這張畫畫得不錯,給人的感覺整體感挺強,素描關系也都正確,只是有些處理不很到位。孩子剛畫畫時缺少空間概念,那咱們練什麼呢?就先解決線、解決平面的問題。有架子了,再往裡面填內容就好辦了。」
一位十一二歲的女孩子把自己剛畫好的一幅素描舉到她面前:「吳老師,您看我這幅畫怎麼樣?」「你畫得不錯,但有一點要注意,你畫了室內三桌打橋牌的人,畫的時候要讓前面的人物實一點,後面的虛一點,要有層次感。你去看看我電腦里別人畫的虛實感是怎麼處理的。」
快到中午12點了,同學和家長們陸續離去,只有一位領著一個小姑娘的女士還沒走,她對吳詠梅說:「老師,我今天第一次帶孩子來看看,您看我這孩子8歲,正在學鋼琴、數學、英語,現在還想學畫畫。」她求助似地對吳詠梅說:「跟您說實話,我們也不指望孩子成個什麼音樂家、藝術家,只想讓孩子能從小各方面都開發一下,不知這樣行不行?」
「可你知道嗎,開發一下是你的想法,但現實有很多問題是與想像不一樣的。第一,這么小的孩子要學這么多東西,可能會使她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課外上,反而制約了她的學習。第二,你發現她有哪一點特別突出嗎?是家長自己想讓她學,還是她在這方面確實有特長?我見過很多這么大的孩子,家長讓他們學很多東西,但最後卻什麼都沒學出來。我覺得孩子只要專心學一樣,就有可能使不可能的事情成為可能;反之,如果什麼都學,沒准會使可能的事也成為不可能了。」
吳詠梅畢業於北京教育學院美術系美術專業,至今已從事兒童美術教育教學工作28年了。當談起自己的工作特點時,吳詠梅說:「學校老師講課都是按國家的教育大綱走,強調的是集體教育,而校外教育是個別教育,更強調系統化、具體化。學校老師對一個班的學生有統一的要求標准;校外教育則是為了拉開學生之間的差異,這個差異就是讓每個學生發揮出自身最優秀的潛能,而不是讓大家都一樣。所以在輔導學生時,我要使每個學生更像他自己,而不是讓他們都有統一性。」
在教學中,吳詠梅以藝術啟蒙和興趣培養為主,除了教給孩子們專業上的東西外,更注重多安排他們參與到生活實踐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有人質疑校外培訓班影響學生的文化課學習,吳詠梅認為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她認為,如果處理好了,課外學習會對學生的文化課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如有的學生參加了軍訓,老師要求學生寫軍訓日記,她就要求學生用畫畫來表現軍訓生活。平時她給學生出的很多創作題材,也大多是要求學生多觀察生活,畫出自己的生活。「通過把繪畫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使學生在表現自己的內心感受時又多了一種形式,這不是很好嗎?」吳詠梅認為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來說,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開發提高。
談起近幾年越來越熱的校外各類輔導班、培訓班,吳詠梅說:「我要把學生們在學校所學的東西系統化、具體化,使它們相互銜接上。現在小學美術教師講的不一定能與中學的銜接上,因為學校一節課只有40分鍾,沒有時間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只是全方位地通過一本書讓孩子了解什麼是美術。而美術不光是畫畫,建築、書法、雕塑、製作等都是美術的范疇。學校是對學生全方位進行美術知識概念的介紹或引導,而校外教育偏重的是技能方面的訓練。也就是說,學生們在學校里沒有遇到的問題,就是我作為校外培訓老師要幫助孩子們解決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校外輔導班、培訓班是很有必要的。」
鍾玲:數學、英語、繪畫,一樣不能少
張憲
2月11日,在北京西城一家文化宮里,不大的橋牌室里擠滿了打牌的人,他們大都是社區離退休的老人。在房間一角卻站著一位十一二歲的女孩子,她拿著畫夾正一筆一筆畫著室內的一切。工夫不大,就見她已勾勒出室內的輪廓,人物的神態、位置的遠近都很分明,看得出是有一定繪畫基礎的。這個女孩子就是北京一所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鍾玲。
鍾玲在繪畫班學習已快兩年了,每個周六上午,她都要到美術提高班上課,從9時到11時,從沒有間斷過。她說自己從很小時候就愛上了畫畫。上小學前,媽媽給她買來彩筆和圖畫本,她就天天在紙上畫著玩,看見什麼畫什麼,不管畫得像不像,總會得到媽媽的鼓勵。上小學後,她開始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學校的美術課給她打開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但也使她感到學校里的美術課很不過癮。2004年,她家附近建起了一座文化宮,英語、數學、美術、音樂等,裡面教什麼的都有。她報了美術班。雖然每期學費500多元,但媽媽說只要她喜歡就不要考慮錢的問題。
鍾玲的父母都是普通職工,家裡經濟條件一般,她每學期上的各種校外普及班、輔導班、提高班的學費,對家裡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鍾玲對這些並不太了解,她只知道,只要自己感興趣想學什麼,父母肯定會大力支持。要說起鍾玲上過的校外培訓班,那可多了。從小學一年級起,除了少兒英語、美術、書法班外,她還上過電子琴班,四年級時還上過一年舞蹈班,專門學習街舞。現在,鍾玲除了每個周六要拿出半天上美術提高班外,平時她自己在家也經常練筆。一周怎麼說也得畫兩三次,每次畫一張畫,約兩三個小時。
雖然喜歡畫畫,但鍾玲說並不打算把它作為一種職業。現在她之所以拚命練畫,一方面是愛好,另一方面,作為六年級學生,如果她繪畫成績突出,升初中時就可以作為特長生上個好學校。按有關規定,目前各校接收特長生的數量是新生的3%左右,現在幾乎每個孩子都參加各種校外培訓班,大家都在拚命學習。所以,即便繪畫突出,作為特長生上重點中學也是有競爭的。
鍾玲明白,要想上個好中學,以後考個好高中、好大學,只畫畫是不行的。除了繪畫外,她還考上了北京西城外國語學校的實驗班,每個周日上兩節數學課和兩節英語課,從上午8:30上到11:40。對此,她不僅不感到是負擔,而是頗為自豪:「上這個實驗班很不容易,不是你交錢就能上的,必須經過考試才行。」除此之外,她每個周四下午還要到其它補習學校上劍橋英語班。
鍾玲的學習成績在班裡屬前幾名,學校的課程對她來說很輕松,每天半個小時就能寫完作業。可說起在校外上的劍橋英語班,她語氣中流露出了焦急:「我們班好多同學都開始上公共英語班了,我現在學的是劍橋英語三級,算比較晚的了。」雖然她說自己沒覺得有什麼壓力,但小小年紀的她談到今後的升學之路,還是蠻有危機意識:「現在雖然小升初不用考試,可要作為特長生能選個好學校卻很難,我們班很多同學都在上各種培訓班,英語、數學、體育、音樂什麼都學,如果我不上,到時上不了好學校怎麼辦?」
張女士:讓孩子上輔導班太有必要了
張憲
「我這一天上班凈為你打電話了。問了好幾個寒假補習班,有的英語班名額滿了,有的是數學班報完了,你要上就英語、數學、語文都上。」「為什麼呀?我別的課好就不用上。」你英語76分,好嗎?」「好!就是好!」「就你這成績是不行的,現在人家重點學校考80分以下都算不及格。」「人家是人家,我在我們班學習是中上等的。」「算得上中上等嗎?我看頂多是約等於吧。」像這樣的口角,涵涵和她媽媽張女士經常發生。
2006年春節後上班沒幾天,張女士看到報紙廣告上有一個數學班不錯,說6個孩子一班,可以天天免費輔導,每周六講兩個小時。王女士馬上聯系,可一打聽學費一個月就得800元,平均一課時100元,而且一交就要交半年的。作為一名普通工程師,張女士說:「我們工薪族哪有那麼多錢。而且這還只是一科,要是英語、數學、語文三科都上,乾脆別吃別喝了。」無奈,她只好再打聽別的班。
實際上,涵涵從上小學以來參加的各種校外輔導班、同步提高班的費用,累計起來已是一筆巨額數字。光是劍橋英語三級,就花了六七千元,還有奧數班,每學期也得一兩千元。張女士還找過家教,名師指導的家教一小時就120元~150元。相比之下,大學生家教倒是便宜。「可那種家教也教不了什麼,就是告訴孩子這道題怎麼解,一坐就是半天,再上趟衛生間,喝點水,休息休息,一上午就80元。你看那表轉得飛快,那都是錢啊!」其實,只要是能負擔得起的,在孩子教育上張女士花錢從不猶豫。她說,家長都一樣,從孩子入學那天起,家長就被套上了「戰車」,走上艱苦卓絕的「備戰」之路。
回想起去年涵涵在一所市重點中學上奧數班的情景,張女士記憶猶新:「原定一個班招40人,結果最多時一個班學生達60人。學校共開了9個班,樓里的教室占滿了,涵涵她們班就被弄到平房去上課。每到下課時間,學校門口人山人海,五六百個學生再加上家長、老師,全都堵在校門口,附近交通都癱瘓了。」
涵涵從小學一年級就在母親的「指導」下上過N個各類補習班。小學二年級時她上劍橋英語班,每個周五的晚上,媽媽都騎車帶她去上課,風雨無阻,一直學了五年。涵涵家住北二環,學校在北四環,每天媽媽騎車帶著她,寒來暑往,不管刮風還是下雪,從不間斷。說起當年的辛苦,張女士心疼地說:「那時孩子小,坐在自行車後面,小腳丫都凍紅了。但沒辦法,為了上個好學校,再怎麼難也得堅持啊!」
除了英語班、奧數班,為了讓她全面發展,涵涵從小學一年級起,每個周日都上美術班學繪畫,一直上到五年級。此外,媽媽還給她報過電子琴班、書法班。涵涵是個挺聰明的孩子,學習不錯,尤其是語文還獲得過全國作文優秀獎。但作為家長,張女士總覺得要讓孩子學的東西很多。剛上了中學,她馬上又讓涵涵上了公共英語班、數學班。涵涵現在的學校雖不是市重點,但還是不錯的,她是符合電腦派位的。但當時為了保險起見,張女士還是向學校交了1.5萬元的擇校費。她說:「這還是照顧,要不得交3萬元呢。」
張女士說:「要說社會上的補習班、輔導班,我覺得太有必要了,不是我們想上,而是不上根本應付不了中考、高考。現在學校留的作業很少,光靠課堂里教的課程根本不行。」
張女士說,家長們這樣做的目的只是讓孩子能夠升入重點學校。「因為只有上了好的初中才有可能考上好高中;只有上了好高中才有可能考上好大學,以後才能有份像樣的工作。」而現實情況是,重點學校與一般學校的差距已不是一點兩點的距離,重點的越來越重點,一般的越來越一般。張女士感慨地說:「其實孩子正經上學花不了多少錢,關鍵是外面的輔導班花錢多,可這班還不能不上,錢還不能不花。說到底,還是社會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哪個家長不明白上個好學校對孩子有多重要啊,所以再怎麼難咱當家長的也得全力支持讓孩子上校外輔導班啊!」
采訪手記
寒假,本該是輕松的,但是,對於不少學生來說,它又是沉重的。
幾個中、小學生向記者表示,寒假裡他們最喜歡的活動分別是:去游樂園玩兒、和同學聚會以及與家人外出旅遊,然而事與願違。
據沈陽一家媒體日前向數十名中、小學生及其家長發放的調查問卷顯示:98%的被訪學生的寒假生活是在家裡和補課班或託管班的兩點一線中度過;93%的家長表示,希望子女在寒假中參加補課班學習。北京的一項調查也表明,大約有超過70%的小學生報有各種各樣的校內外輔導班,為擇校測試做准備。
我們采訪的家長、學生也是這樣的情況。究其原因,升學壓力無疑是滋生補課市場需求的最主要原因。在社會呼籲加強素質教育,為學生「減負」的背景下,家長所表現出的強烈的「增負」願望絕非無的放矢。在教育的等級制度和學生評價體系沒有明顯改變的今天,學生和家長只能被動地面對分數決定升學和社會就業困難等現實壓力。
因此,對於補課,家長的思想非常矛盾,他們一方面希望孩子在假期能養養身子,過得輕鬆些;另一方面又望子成龍,希望孩子抓緊一切時間學習,通過補課來提高學習成績,增加學生未來升學的競爭力和就業機會。
正如一個教育專家所指出的,「補課」成為假期的主旋律,反映了部分家長的急功近利心態。他們無論何時何地,看見孩子拿著書本才安心……而事實上,這種比上課還累的「補課」,往往事與願違,效果大多為零甚至為負。
最可憐的是我們的孩子們,背負著沉重的課業負擔,背負著中考、高考的重壓,背負著家長們的厚望,頂著冬天凜冽的寒風,步履艱難地走過了這個本該輕鬆快樂的假期。(因眾所周知的緣故,被采訪者大都採用了化名)
『肆』 語文十分鍾試講,講什麼內容好
教育機構啊,別講課本抄,千萬別。
因為教育結構更注重的是答題技巧之類的,它要快速提高學生的成績。教育結構和學校側重點不一樣的。
建議你:1.看下小學升初中的考試題、考綱。你要了解都考哪些內容,這樣顯得你很了解考試題,這一點很重要。
2.結合著你所了解的試題內容,舉些例子,抽一道題給他們講,講明白就好了。
『伍』 禁毒知識培訓內容
一:培訓的目的
1、 通過培訓,讓教師掌握學校開展禁毒的相關措施與方法。
2、 通過培訓,讓學生知道毒品的危害,種類,培養學生的禁毒意識。
二:培訓的內容
(一)毒品的危害
1、吸毒對身心的危害
(1) 吸毒對身體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葯劑量過大或用葯時間過長引起的對身體的一種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機體的功能失調和組織病理變化。中毒主要特徵有:嗜睡、感覺遲鈍、運動
失調、幻覺、妄想、定向障礙等。
(2) 戒斷反應:是長期吸毒造成的一種嚴重和具有潛在致命危險的身心損害,通常在突然終止用葯或減少用葯劑量後發生。許多吸毒者在沒有經濟來源購毒、吸毒的情況下,或死於嚴重的身體戒斷反應引起的各種並發症,或由於痛苦難忍而自殺身亡。戒斷反應也是吸毒者戒斷難的重要原因。
(3) 精神障礙與變態: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礙是幻覺和思維障礙。他們的行為特點圍繞毒品轉,甚至為吸毒而喪失人性。
(4)感染性疾病:靜脈注射毒品給濫用者帶來感染性合並症,最常見的有化膿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擔憂 的艾滋病問題。此外,還損害神經系統、免疫系統,易感染各種疾病。
2、吸毒對社會的危害。
(1)對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現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毀滅的同時,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經濟破產、親屬離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難境地。
(2) 對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破壞: 吸毒首先導致身體疾病,影響生產,其次是造成社會財富的巨大損失和浪費, 同時毒品活動還造成環境惡化, 縮小了人類的生存空間。
(3) 毒品活動擾亂社會治安: 毒品活動加劇誘發了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擾亂了社會治安, 給社會安定帶來巨大威脅。
無論用什麼方式吸毒,對人體的肌體都會造成極大的損害。
1、靜脈注射毒品
(1)靜脈注射阿片類毒品的危害最大,後果嚴重而且是多方面的:不潔注射導致感染各種疾病,如細菌性心內膜炎,破傷風、敗血病、橫斷性脊髓炎,並極易傳染乙肝、丙肝等血清型肝炎。不潔注射是傳播艾滋病毒的重要途徑。
(2)注射阿片類毒品對人體的免疫功能有著直接和全面的損害。靜脈注射毒品,最容易引發吸毒過量死亡,國內外大量的統計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2、肌肉或皮下注射毒品
注射部位的皮膚可能出現膿腫、感染、色素沉著、疤痕硬結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