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數學教師學習2011版新課程標準的意義是
與2001年版相比,數學課程標准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到實施建議都更加准確、規范、明了和全面。課程標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關注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課程標准突破了學科中心,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基礎。課程標准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以及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
由原來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變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由「雙基」變「四基」,雙能變四能。「雙基」是指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四基」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並把"四基"與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整合: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 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在強調發展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之上,增加了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力的課程目標。
⑵ 小學教師如何將新課程標准有效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
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因為新課程強調,課程改革絕不僅僅是換一本教材,而是一種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種包含新教育理念的實踐。所以我認為教師要打破以往那種陳舊的做法,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讓他們感到自己確實是與眾不同。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的恰當評價和鼓勵,對他們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所以在平時數學課堂教學中,我會讓學生進行開放性提問,在解答問題時,讓學生互相參與,誰來回答他(她)的問題?還有其他的答案嗎?這樣讓學生各抒己見,積極討論,並讓他們在討論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
另外,在提問學困生時,我還為他們留有更多的思考時間,並常使用一些激勵性語言,如:你再想一想好嗎?你的學習態度好,也很積極,老師很喜歡你,你也很棒!讓我們都來幫幫他(她),等給予學生恰當的評價,讓他們感覺到自己表現得也不錯。還有讓學生討論問題時,我會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主動走下講台,對他們進行個別引導,尤其是那些學習成績不太好而又調皮的學生,這樣做會讓他們感覺到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而且他們還會認為自己是班中的一員,以此激勵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最後,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創造的樂趣。
⑶ 一年級教師學習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
本人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已有十幾個年頭。這些年來,一直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研讀教材,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主動參與評課研討,聆聽名師的課,把學到教學知識運用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下面就將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妥之處請大家指正:
在語文教學中我首先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良好的習慣總是會讓人受益終生的。同樣的道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僅能提高當前的語文學習成效,甚至對他們今後的學習、工作都會產生影響。新課程標准提倡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盡可能多地發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為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供了可開拓的無限空間。據此我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以課內學習為軸心,向課外延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並培養學生養成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影電視和參觀游覽等習慣。此外,還注意讓學生養成有目的的閱讀,邊讀邊思考,專心閱讀,隨時翻檢工具書等學習習慣。。
在新課程標准實施的今天,我的課堂教學有啟發性、自主性、開放性,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他們都能在民主寬松的課堂學習氛圍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因為我知道豐富的語言來自於積累。語言積累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實際教學中,我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分別有不同的側重,如引導學生對字詞、古詩、名言諺語等方面的積累。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並讓他們把課文中優美的語句、四字詞語摘抄下來。引導他們學會積累。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我還特別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首先,我們在班級圖書角里放臵圖書架,動員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書放在班級圖書架上,推薦給同學們,以便和大家一起分享,還給出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在一起相互交流,談閱讀體會和感受等等。
語言的積累不能是死記硬背,更重要的是要在實踐中掌握,在運用中記憶。在課堂里,我通過記憶比拼、開火車、快速接龍等游戲活動,讓學生體驗到積累的樂趣。同時我還圍繞「日積月累」這個主題,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語文實踐活動,如讓學生准備好詞佳句摘抄本,設計語文小報,經典導讀手抄報、古詩配畫、開心小練筆等,激發學生積累的興趣,培養積累詞語的習慣。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的開展和習慣的養成,他們的語言豐富了,這在他們習作中有明顯的體現。孩子們很喜歡些活動方式,現在不少同學在家裡也自主創設一些積累庫,還興致勃勃地拿給我看。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朗讀。《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就為我們的語文教學確立了一個方向,即通過以讀來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對文章充分地朗讀,這時可以不求甚解,但一定要讀足讀夠,在盡情的朗讀中達到了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體悟。在這基礎上再進入對課文內容的學習,這時把理解與朗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讀啟悟,以悟促讀,在理解的基礎讀得更深刻,更有情,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讀的方法也是要有所考慮的,我常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欣賞地讀、陶醉地讀、自由自在地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得更加精彩,最終達到語言的內化、語感的外化、情感的升華、審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飛躍。
課堂教學中我還注重對學生的評價。評價是很值得重視的一個教學環節,因為我知道教師的一句稱贊,對孩子們來說,就是一種興奮劑,能樹立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我們對學生的評價不能簡單化,不能只說「是」和「不是」「對和不對」。課堂上,我對學生的上課表現一般都是用這樣的語言來評價:謝謝你,你給楊老師帶來了驚喜;你真像個小老師;你為同學帶了個好頭;你的想像真奇特;你的朗讀很動聽;你真會觀察等等。如果學生答問有偏差,我會說:「你的想法不一樣,沒關系,老師很欣賞你積極發言的表現。」而不0是簡單地給以否定。我觀察到,學生往往在得到這樣的評價之後,表現都更加踴躍。
對學生的評價有時要委婉,有時要嚴肅,有時要熱情,有時要直言不諱。富有感染力的評價才會真正產生激勵性的效果。孩子們的表現常告訴我,用親切的語言來評價學生,能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快樂,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更高。
以上僅是平時教學工作的一個縮影,在新課程理念的洗禮下,我的課堂教學充滿著樂趣,學生們多了一份主動,在這其中我也收獲頗多。過去的已將過去,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繼續努力,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