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3、分析幼兒散文《雨中的森林》(張秋生)的藝術特色。
用散文的形式來描寫擬人化的童話形象,更准確地說,只是比一般的童話里的情節要簡單,它藉助童話的意境。
童話散文是童話與散文的結合,但它一般是有情節的《雨中的森林》和《蒲公英的吻》是兩篇很美的幼兒散文,也滲透著各種知識。這類散文雖然也抒情、童話的想像與幻想,它們是幼兒散文中一種特殊的文體——童話散文、平淡得多
這是一篇意境優美的散文,文章用詩一樣的語言,勾勒出一幅動物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畫面。文章中充分發揮想像力,將雨中的森林擬人化,使植物和小動物都充滿了人情味,且意境相當優美。可以培養幼兒對美的理解與認識,適合大班幼兒欣賞。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年齡在5歲左右,他們想像力豐富,思維活躍。本班幼兒在以往類似的語言活動中,大多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內容,並樂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造性的表現文學作品。但是在口語表達方面還是有點欠缺,在集體中發言時態度還是有點拘謹。語言表達不夠流暢,有時表現為用詞不太恰當。因此本次活動我注意引導幼兒積累一些豐富的詞彙,在活動中努力為每個幼兒提供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的機會。真正做到讓孩子有話可說,有詞可用。在口語表達方面有新的進步和突破。
整個活動我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游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幼兒對散文詩十分有興趣,基本都能念出該散文詩並說出基本情節。
附:散文詩《雨中的森林》
下雨了,一群小動物到森林裡躲雨。
各種各樣的樹站的筆直,歡迎小動物。
芭蕉樹送給每位客人一片葉子當小傘。
花瓣在雨中飄落,小青蛙在花的地毯上跳舞。
小樹葉變成小帳篷,歡迎七星瓢蟲來避雨。
松鼠張開大尾巴,為新孵出的小鳥擋風避雨。
雨中的百合花開放了,像舉起的酒杯。
雨打落了漿果,刺蝟打了個滾兒,扎了一身。
小蜘蛛吐出銀絲,串起小雨點,做成項鏈。
雨點兒落在地上,變成一個個蘑菇。
小動物都來采蘑菇。
天晴了,一道彩虹通向樹林外面。
小動物們跨上彩虹,各自高興的回家了。
『貳』 魔法森林的童話劇-魔法森林
2013年深圳竭力世界魔術用品有限公司,竭力萊洱魔術藝術團投巨資與享譽舞台的優秀舞台劇創作人員強強聯合,打造深圳首部魔術童話劇《魔法森林》。它將魔術作為表現手段,融合現代精尖的舞台技術和包裝手段,將一段充滿童趣的故事情節施以了魔幻般的藝術魅力,讓人彷彿置身於奇妙的童話世界裡。
作為深圳首部魔術童話劇,把魔術和童話劇結合起來,達到一種完美的境界,可以說《魔法森林》是革新傳統兒童劇的一次有力創舉,並入選為2013年第九屆中國文博會精品劇目。
該劇一經上演就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喜愛,同時還受到了多方媒體的青睞,並一致對其投來好評,其中有《寶安日報》、《深圳晚報》、《深圳商報》、《晶報》、《南方日報》深圳電視台等。
強強聯合,旨在打造中國原創魔幻童話劇
該劇由兩岸文藝工作者聯袂獻藝,「竭力萊洱」魔術藝術團創始人之一台灣魔術師文沛然擔任總導演,竭力世界魔術用品有限公司,以及竭力萊洱魔術藝術團創始人鍾志剛先生擔任編劇之一,其創新與原創的魔術道具,大多獲得了國家專利,他對魔術與舞台劇的結合編排常有獨到之處。另一編劇劉強是國家一級編劇,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其作品多次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該劇的主創人員和演員由專業文藝工作者和深圳大學師范學院藝術系學生組成。 該劇主題積極向上,不僅以環境保護為核心,愛心、勇敢、智慧、奉獻、生態等社會正能量概念,集思想性、藝術性和趣味性為一體,寓教於樂,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童話魔力。當然,除了上演一場別開生面的全場大互動外,還將一批精品魔術貫穿其中,演出表現形式新穎、流暢,舞美製作高難獨特,表演上追求技巧,融舞蹈、音樂、服飾、燈光於一體,風格統一形成完美的綜合藝術,給觀眾以美的享受。
亮點1:魔術貫穿整個劇情
除了引人注目的各類「森林」中的角色,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劇情的突變與轉折都由神奇的魔術來完成,並成為情節的組成部分。劇中一共穿插了十五個魔術秀,融入情節的起承轉合,使全劇魔力奇幻趣味盎然,讓人如夢如幻,彷彿置身於奇妙的魔法世界中。
亮點2:大量的全場互動環節
故事的部分情節由現場觀眾互動參與,共同驅動情節發展。更有大量的全場互動環節,讓觀眾直接參與劇情,共同感受出神入化的奇境。
亮點3:現代精尖的舞台技術和包裝手段
誇張的人物造型和奇異的服裝,以及運用多媒體手段的舞美背景,旋律優美的音樂,融入百老匯歌舞、街舞、話劇,華麗震撼。從道具到布景令人耳目一新。整台演出始至終利用了聲、光、電等多種舞台藝術元素,多層次、多角度地營造出色彩絢麗、神秘怪異的舞台藝術奇觀,為這部魔術童話劇增添了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