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籍調查的基本技術依據是什麼
在制定培訓計劃前,先做培訓需求調研。簡單說就是誰需要培訓?需要培訓什麼內容?在完成了培訓需求調研之後,就要制定月、季、年培訓計劃。在制定培訓計劃時,除了要參考《需求調研報告》以外,還要參考企業的其他與培訓有關制度和規定。比如有的企業有《培訓制度》,有的企業根據iso9000的要求制定了標準的《培訓程序》。這些都是制定培訓計劃的依據。接下來:1、培訓預算的確定、分配。在制定培訓計劃時,首先要考慮預算問題。如果企業的培訓預算不能夠支持培訓計劃,培訓計劃制定得再漂亮也沒有意義。2、培訓類型、方式、級別根據培訓的內容不同,我們可以將不同培訓項目歸納為不同的培訓類型,同時對於不同的培訓項目,我們可以採取不同的培訓方式。另外根據根據培訓的范圍不同,我們可以將培訓分為公司級培訓和部門級培訓兩類。3、培訓計劃的制定3.1、先公司,後部門在制定培訓計劃時,可以先制定公司級培訓計劃,然後再制定部門級培訓計劃。公司級培訓計劃主要包括崗前管理培訓、崗前技術培訓、質量管理培訓、企業管理培訓等培訓計劃。3.2、明確各培訓項目信息培訓項目信息包括培訓月份、培訓類型、培訓名稱、培訓方式、參加人員范圍、重點參加人員、費用預算等。對於重點參加人員,在培訓後要進行考核。3.3、與部門討論部門級的培訓計劃要與各部門經理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各部門經理可能會提出增加培訓內容和培訓預算。3.4、告訴當事人在培訓需求調研中會發現一些工作能力與崗位要求不相符的員工(主要是"工作態度好,工作技能不符合"的第三區員工),公司除了在培訓計劃中將他們作為"重點培訓參與人員"以外,最好將"工作技能不合格"的信息告訴當事人,讓他們有一種培訓壓力。這樣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參加培訓。簡而言之,根據不同的培訓需要(需求調研)、培訓對象(公司整體、部門、管理人員、普通員工)安排不同的培訓方式(交流、內部、外聘、外派、認證)。
B. 才考入國土資源局,崗位分到地籍管理,單位沒有培訓,直接上崗工作,不知道如何開始工作
地籍管理的工作:統一管理地政地籍工作,組織指導全縣土地資源調查、地籍調專查、土地統計、屬土地登記、登記發證和土地動態監測管理工作;承辦調處土地權屬糾紛;指導組織土地分等定級及基準地價、標定地價的評估;負責土地評估機構資格的初審,土地使用權價格的會審及土地評估報告備案工作。
地籍管理要掌握的知識: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土地登記辦法、土地分類等。軟體現在二調結束後一般用的ARCGIS軟體,這個要熟練掌握。
圖件的話主要就是剛才提到的二調圖。
C. 土地確權的目的是什麼
首先是有利於強化物權保障。土地是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也是農民的「命根子」,一經確權,農民就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權利人,有利於依法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
有利於強化承包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和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地位,為鞏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經過確權頒證之後,土地既是資源,又是資產,農民就等於握住了自己的土地使用權,無論誰想再動農村的承包地,都必須經過本戶同意。
如果農民外出打工,還可依法把承包地進行流轉,交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來經營,換取實物或租金。這樣一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就會增加。
再次,農民可用自己的權證進行抵押貸款。當前,因部分農民無法提供擔保、沒有足夠的抵押物,貸款難問題較突出。而確權登記頒證以後,隨著相關政策的陸續出台,農民就可用自己的權證進行抵押貸款。
最後,有利於明確土地承包經營權歸屬,為解決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的各項合法權益提供強有力的原始依據。如果耕地面積四至不清、面積不明承包地流轉就潛藏較大風險,不僅農戶不能放心流轉土地,土地規模經營主體也難以安心經營,必然制約現代農業發展。
(3)地籍工作培訓擴展閱讀
一、農村土地確權發證
一般土地確權工作分准備、實施、驗收三個階段。
准備階段:主要是抓好工作機構班子組建、工作方案制定、人員培訓、宣傳發動、技術規程學習和收集承包檔案資料等工作。
實施階段:採取「三步工作法」。第一步,利用省測繪局統一製作的數字正射影像圖,套合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成果,製作調查工作底圖,進村入戶調查;第二步,通過圖解加實測的辦法,查清農戶承包地塊的面積、「四至」、空間位置,製作承包地塊分布圖;第三步,調查成果審核公示,並由農戶確認,完善承包合同,建立登記簿。
驗收階段:主要是對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實行全面的「回頭看」,做好信息錄入、資料建檔,驗收合格以後,再向農戶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
二、相關法律
以全面摸清農村土地、房屋的空間屬性和權屬屬性,並建立健全設立、變更、注銷登記制度為主要內容。
2008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三中全會發布《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要求「搞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2011年3月16日發布的「十二五」規劃綱[5]要提出,「搞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等權利。
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並要求「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立保護補償機制,從嚴控制各類建設佔用耕地,落實耕地佔補平衡,實行先補後占,確保耕地保有量不減少。」
2011年2月,農經發2011[2]號文件《關於開展農村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工作意見》中,明確指出承包經營權登記的主要任務是「查清承包地塊的面積和空間位置,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薄,妥善解決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空間位置不明確、登記薄不健全等問題,把承包地塊、面積、合同、權屬證書全面落實到戶,依法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提出,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強化對農村耕地、林地等各類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保護。
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妥善解決農戶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等問題。加快包括農村宅基地在內的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地籍調查,盡快完成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備受關注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2015年將再度擴容。根據部署,湖南、湖北、江西、江蘇、甘肅、寧夏、吉林、河南、貴州等9省區今年將被納入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范圍。
由於一輪、二輪土地承包均是責任承包制,客觀上淡化了對空間信息的管理需求。加之法律的缺位,農村資產權屬關系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明確,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流轉、征地佔用等行為,使政府掌握的權屬資料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誤差。所以大家在農村土地確權上有任何問題,歡迎咨詢華律網。
D. ◆中瑞地籍管理綜合培訓項目
該項目由瑞典國際開發署SIDA資助,國土資源部、瑞典制圖、地籍及土地登記局共同組專織。項目旨在通過學習彼此的經屬驗和教訓,為兩國及國際的可持續發展土地利用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項目以地籍管理、不動產登記為主,採用集中授課、崗位實踐、實地考察有關業務部門等形式,在瑞典進行為期4周的培訓,同時在培訓期間開展了分組討論,交流思考與認識,目前完成了《瑞典培訓報告》。
該項目充分落實了「走出去,請進來」的思想,切實了解瑞典地籍管理的實際操作方法,結合我國土地管理情況進行深度思考學習,有利於培養地籍管理國際化人才,同時為我國地籍管理進一步優化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E. 誰知道一個鄉鎮府有多少個部門!各部門職能大概就可以!謝謝
一個鄉政府大約有20個左右的部門,各部門大小不一。主要包括: 黨政辦、武裝部、宣統辦、組織部、鎮工會、財經辦、計生辦、紀檢辦、 信訪辦、安監辦、民政所、司法所、國土所、團委、婦聯、文化站、農綜站
民政所:主要負責老年、孤兒、五保戶及敬老院等特殊困難群權益保護的行政管理工作;負責組織、實施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實好城鎮居民醫療救助工作。
勞保所:主要負責勞動保障政策的宣傳、咨詢工作;辦理轄區內失業人員的失業登記,提供職業指導、就業崗位信息,為就業困難的人員提供就業援助等就業服務;配合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做好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的相關工作,負責轄區內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的資格審查、待遇調整和喪葬補助支取,協助有關部門在退休人員中建立健全黨的組織,組織退休人員開展文體活動
綜治辦:負責貫徹上級有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和平安建設的方針、政策和總體部署,精心組織落實維護社會穩定工作
組織部:組織黨員幹部學習十九大精神、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紀檢監察:根據上級紀檢、監察機關的安排和鎮黨委、紀委的要求,起草鎮黨委紀律檢查和行政監察的工作計劃、總結、報告、通知及有關規章制度等文件
宣傳部:抓好全鎮的理論教育,協助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擬訂學習計劃,當好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助手和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