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淮南的朋友,告知一下淮南白天鵝藝術學校是職高還是中專,每年學費大概是多少錢
淮南白天鵝藝術學校是職高,每年學費13000元。
B. 白淑湘的藝術傳奇
說起芭蕾藝術在中國老百姓心中的印象,幾乎所有人的都會回答,芭蕾就是《天鵝湖》;說到《天鵝湖》,永遠也繞不過的一位主角,就是白淑湘。是她,放飛了中國第一隻「白天鵝」。也是她,在《天鵝湖》之後,又使中國芭蕾舞《紅色娘子軍》的「瓊花」形象深入人心。如今的她雖已年屆七旬,但優雅的一舉一動和親切的談吐,無不顯示出一位芭蕾藝術家的高貴氣質。
襁褓中的新中國芭蕾舞藝術
芭蕾藝術誕生於西歐,但大部分中國人對它的印象卻來自蘇聯。以曾在英國專修芭蕾舞藝術的中國芭蕾舞先驅戴愛蓮為代表的中國芭蕾舞藝術家們,提出在繼承民族傳統的同時,要借鑒其它國家和民族的訓練方法,尤其是蘇聯芭蕾舞的訓練經驗。
1952年,為慶祝中蘇友好條約簽訂一周年,蘇聯藝術代表團來華演出。限於舞台條件,作為代表團成員之一的蘇聯芭蕾女皇烏蘭諾娃在中國只表演了以肖邦、舒曼的音樂編排的小品《仙女們》中的圓舞曲和《夜曲》,但已令人嘆為觀止了。1954年,莫斯科音樂劇院訪問北京,帶來了芭蕾舞劇《天鵝湖》、歌劇《沖向暴風雨》,還有《葉甫根尼·奧涅金》等六台節目,在北京天橋劇場等場地演出。在那場轟動一時的演出中,柴科夫斯基的經典音樂和「天鵝」們近乎完美的舞姿,使《天鵝湖》這一劇目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芭蕾藝術由此更加廣泛地進入了普通百姓的視野。也正是從那一年開始,中國在蘇聯芭蕾專家的幫助下開始了屬於自己的芭蕾教育之路。
那次演出後不久,中國很快成立了一個芭蕾舞蹈教員訓練班,蘇聯芭蕾專家奧·阿·伊莉娜到此執教。在此基礎上,1954年年底,新中國的第一個專業舞蹈家的搖籃——北京舞蹈學校成立了。這一年,東北人民藝術劇院兒童劇團的小演員白淑湘幸運地進入了這個中國舞蹈界的第一學府。當時的條件雖差,老師教課卻一如既往的認真,她如飢似渴地學習中國古典舞、民間舞、外國芭蕾舞、宮廷舞、歷史生活舞和文化課,渴望有一天能出演心目中的芭蕾主角。今天的年輕人恐怕不會想到,舞蹈學校的第一批教師竟是從北京的一所四合院里培養出來的。在香餌胡同,從各個舞蹈團體抽調來的學員們在半年內奇跡般地完成了蘇聯舞蹈學校1至6年級的教學大綱,全部合格通過嚴格的考試。很多學員除了睡覺吃飯以外整天泡在教室里,那種強烈的求知慾和忘我的學習勁頭十分可貴。伊莉娜也不愧為一位嚴厲和經驗豐富的教師,她言傳身教,使學員們自始至終保持著旺盛的學習和工作熱情。
除了伊莉娜,維·伊·查普林、彼·安·古謝夫等多位蘇聯芭蕾舞蹈專家先後來到中國,應邀在此執教,他們的藝術修養很高,掌握著系統的專業知識,有很豐富的實踐經驗,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從他們身上獲益頗深。他們發現一些同學在實習創作中存在舞蹈動作貧乏的情況,就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增加多種舞蹈課。
在蘇聯老師的指導下,舞校和一些表演團體創作了幾十個中、小型舞蹈作品。兩屆編導班的班主任肖慎同志和擔任翻譯工作的朱立人、王祖余等同志,在長達四年多的時間里,為辦好教學工作作出了出色的貢獻。生活是緊張而又愉快的,大家親密無間,互幫互學,那種如飢似渴的學習精神,那種刻苦勤奮的鑽研勁頭,至今回憶起來,仍使人激動不已,受到鼓舞。
中國第一隻「白天鵝」的騰飛
到北京舞蹈學校後不久,古謝夫就開始指導中國首批芭蕾舞演員們排練大型舞劇,排練的劇目正是《天鵝湖》。慧眼識珠的古謝夫,從六七個主角人選中選擇了白淑湘。其實,論身體條件,白淑湘的腰腿軟度不夠,身材也比較高大,這給她在完成芭蕾舞動作時帶來了不少難度。但是,她憑借頑強的毅力克服了這些缺陷。每天上完課,她還要加練一段時間,總是最後一個走出練功房。節假日,她放棄休息,在練功房整天單調地重復著同一個動作,陪伴她的只有那面練功的大鏡子。
《天鵝湖》中有個高難動作,要求演員用一條「主力腿」在原地用腳尖腳掌起落,另一條「動力腿」甩動,身體作360度的旋轉,而且要連續旋轉32圈,白淑湘為了達到在原地旋轉不移動位置,用四把椅子把自己圍起來,在圈內不停的旋轉,多少次摔倒了爬起來再練,腿不知被椅子碰傷多少處,青一塊、紫一塊,傷痕累累。為了舞台上的32圈,白淑湘在台下就必須練習一口氣轉70多圈。腳指甲不知道磨掉了多少次,練完脫下舞鞋,裡面常常沾滿了血。白淑湘用這股超常人的韌勁,終於練到能穩穩當當地連續轉出32圈。
1958年6月30日,北京舞蹈學院的《天鵝湖》在天橋劇場首次公演。帷幕拉開,舞台上白淑湘飾演的「白天鵝」奧傑塔完美、准確的動作,嫻熟、優雅的舞姿,明快的節奏,矯健的身段,贏得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18歲的白淑湘成功了!中國從此有了自己的「白天鵝」!激動的觀眾潮水般湧向台前,將大把大把的鮮花獻給演員們。觀看演出的中央領導周恩來、陳毅同志走上舞台,對她表示熱情地祝賀和勉勵。周總理親切地說:「從事芭蕾藝術要不斷地提高技藝,精益求精,要成為這個領域里的行家。」這句話一生都在不斷地激勵著白淑湘。
這次演出的版本頗為復雜。第二、四幕屬於1895年俄羅斯編導伊萬諾夫和彼季帕的版本和風格,序、一、三幕和尾聲是布爾梅斯捷爾的版本,有些部分古謝夫作了新的處理。為了有別於其他國家的風格,同時也為了培養中國的編導和教師,古謝夫特意組織了李承祥、王世琦、栗承廉、張旭和鄔福康等參加該劇舞蹈片斷的編導和排練。無論從藝術水平和芭蕾技巧的難度,以及演出的規模來看,這部作品的上演都堪稱新中國芭蕾舞藝術的一次「起飛」。而且,中國「白天鵝」的騰飛,如果從開辦舞蹈教員訓練班算起,僅僅經歷了四個春天。繼《天鵝湖》之後,中蘇兩國芭蕾舞藝術家趁熱打鐵,又連續排演了《海俠》、《吉賽爾》兩部傳統芭蕾舞劇,這兩部舞劇都很快完成,白淑湘順理成章地再次擔當角色。
1959年年底,經文化部批准正式建立了新中國第一個專業性芭蕾舞團——北京舞蹈學校實驗芭蕾舞團,承擔繁榮中國芭蕾舞藝術,並配合舞校教學實習演出和培養演員的任務。
中國芭蕾《紅色娘子軍》的出現
從上世紀50年代末到1964年,白淑湘經歷了芭蕾舞事業的黃金階段。從《天鵝湖》後,中國開始大量排演經典芭蕾劇目。白淑湘在近10部古典芭蕾劇目中擔任了主要角色。早在1950年,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就上演了大型芭蕾舞劇《和平鴿》。這是新中國第一代芭蕾舞藝術家想用芭蕾的形式反映中國社會生活的嘗試,雖然還不夠成熟,但有著積極的意義。後來,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中國芭蕾在沿用蘇聯戲劇芭蕾以文學為本的創作方法的基礎上,開始了傳統舞劇的實踐。比如,李承祥等編導的《魚美人》就是「想通過《魚美人》的創作為中國的舞劇發展做一些試驗,探索建立一種新的舞劇體系——中國古典舞與西方芭蕾舞相互補充的體系」。不過,中國芭蕾舞中最成功、影響最大的還得說《紅色娘子軍》,它堪稱芭蕾「中國化」的標志。
1962年,為了刻畫出《紅色娘子軍》中的形象,中央歌劇舞劇院芭蕾舞團編導6人,主演5人組成《紅色娘子軍》創作組,前往海南屯昌的解放軍某部當兵一個半月,體驗生活。不料,《紅色娘子軍》完成後,請有關領導審查時,一位領導看後說:「氣質不夠。滿台『娘子』不見『軍』,手中拿著『燒火棍』!」全體演員、演奏員100多人又到部隊當兵一個半月。回來後再演,氣質果然有了明顯變化。
在1962年10月舉辦的廣州秋季出口商品交易會上,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亮相演出。當時正在廣州演出的古巴芭蕾舞團的演員看完後,都激動地跑上台,與中國演員擁抱在一起。在後來的座談會上,古巴著名芭蕾舞蹈家阿麗西婭·阿隆索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連連稱贊:「在芭蕾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拿著刀槍的足尖舞,很精彩,你們太了不起了!」這位阿隆索,與白淑湘早已有過交集,她曾於1961、1964年兩次率古巴國家芭蕾舞團訪華。那時,她的雙目就幾近失明,堅持上台,由女兒在側台小聲指示方向才能演出。阿隆索後來說,她最念念不忘的就是中國同行白淑湘,「我們曾經多年失去聯系,特別希望能夠與老朋友見面。」
《紅色娘子軍》的出現,使中國芭蕾從此被習慣性地稱為「紅天鵝」。在《紅色娘子軍》上演之前,芭蕾舞在中國觀眾心目中只是「舶來品」藝術,而《紅色娘子軍》則以芭蕾舞劇的形式展示了中國革命的盛大場景。它一上演,就在當時社會上引起了轟動。由貴族化的「白芭蕾」進入革命化的「紅芭蕾」,不僅是因為一種現實的需要,而且也是一種信仰的追求。而由白淑湘塑造的中國勞動婦女、女紅軍指揮員「吳瓊花」感人的藝術形象,是那樣的光彩照人、深入人心。直到今天,《紅色娘子軍》那種融西方芭蕾舞與中國民族舞技巧於一體、別具一格的藝術表現手法,仍然可以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C. 俄羅斯皇家芭蕾舞《天鵝湖》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天鵝湖》,4幕,作於1876年。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專部舞曲,取材於民屬間傳說,劇情為:公主奧傑塔在天鵝湖畔被惡魔變成了白天鵝。王子齊格費里德游天鵝湖,深深愛戀奧傑塔。王子挑選新娘之夜,惡魔讓他的女兒黑天鵝偽裝成奧傑塔以欺騙王子。王子差一點受騙,最終及時發現,奮擊惡魔,撲殺之。白天鵝恢復公主原形,與王子結合,以美滿結局。
D. 知趣競猜藝術兩只白天鵝
天鵝湖
如果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
請及時採納為滿意回答~~
~~予人玫瑰 手留余香~~
~~互相幫助 共同進步~~
E. 有哪些關於天鵝的文學藝術作品
最主要的就《白天鵝紅珊瑚》,但是這本不出名,別的可能還有一些短篇,我也不回大記得了。
《白答天鵝紅珊瑚》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中國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推出的最新探索之作。作品以「白天鵝」為主題,以小說的筆法記錄了白天鵝世界漸行消逝的神秘和傳奇,以此喚起人類對自然.甚至對自身新的思考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