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開封尉氏的民風民俗 作文
鞭技
是從古代兵器演變過來的一個節目。鞭長6米,重10斤,演員雙手揮鞭百發百中。(目標大至報紙,小至香煙)...
倒立民樂
全國首創,集雜技、民樂演奏於一體的,難度非常大的民間節目。
腦彈子
是一個古時候流傳在佛教、道教中的一個即驚險、難度又非常大的節目。
氣功吐火
又稱氣功吐火。起源宋朝鼎盛時期的京都汴梁,已有1000多年歷史。氣功噴火以它的神秘性、鄉土性、欣賞性、娛樂性深受人們的喜愛。此節目已榮獲中國電視吉尼斯紀錄。中華民間絕技大賽金獎。
鑽刀山、火海
演員從兩層刀,一層火,高兩米寬一米的圈中飛身而過。是一個非常驚險的節目。...
開封斗雞
開封斗雞說起斗雞,它確實是中國的一絕。斗雞比世界上其它善斗的動物「斗」的歷史要長得多。從北宋至近代,開封斗雞活動一直盛行於民間。雞愛好者,在開封俗稱「玩斗雞」,以斗雞為樂。玩斗雞者,多愛練武,又愛喝酒,義氣深重,紀律嚴明。玩斗雞的人都有一種傳統,即「論道不論親」,如果有人真正愛雞,通過朋友介紹,皆可無償贈送,但是必須遵守幫規:斗雞只能自養不能轉讓,更不能與其它雞交配繁殖。如果中途因故不能繼續喂養,原雞送回或自己殺吃皆可,但必須把雞頭、雞爪送還原主,以示信義。如果不是愛好者,只是為別人尋求,即使是至親好友,也是空口舌。所以玩斗雞者對行外人是「寧舍千金,不舍一蛋」,更不要說雞了。
開封人愛雞的程度,用斗雞愛好者誇張的說法是視雞如子。雞的冷暖和營養時刻牽掛著主人的心。雞的飼料,人們要淘了一遍又一遍。怕雞卧在水泥地上得腿病,人們把煤渣篩細,每天鋪在籠罩下。冬天斗雞季節,人們常做個布罩將雞裝起來,或者解開衣扣,將雞揣在自己懷里。這樣愛雞如子的目的,是為了保持雞的健壯體格,保持雞勇往直前的戰鬥力。
開封斗雞的最大特點是雞種純,它選種十分嚴格。斗雞的父是誰,母是誰,它的前五輩人們都會精心記住。選種時,絕對不允許近親交配。人們喂養的目的是為了「斗」,所以除了選種有嚴格的標准和要求外,喂養和訓練上也有獨特的管理方法。開封斗雞行家的經驗認為,如果有一隻好品種斗雞,不注意喂養和加強訓練,它將永遠斗不出好的水平。
訓練斗雞也是很有趣的。每日黎明,開始「攆」雞,雞子在前面人在後,速度由慢到快,時間由短到長,20天後可延長到一小時左右,然後使之休息,飲水。10點左右,再放雞出罩,在廣闊的場地上進行「散步」,讓其自由活動,以促進精神輕松。12點左右「餵食」,飽食後入罩休息。到下午三四點鍾再進行第二次「散步」,一小時後再進行「訓雞」,讓雞作跳罩、敦腿等各種姿勢,半小時後即可休息。到晚上天黑前,再加餐「補食」。這樣的訓練可使斗雞筋骨強壯,兩腿有力,動作敏快,以利於打鬥。
每年農歷正月初二,是斗雞比賽的日子。農歷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也是斗雞的好時候。除正月初二外,二、三、四月的比賽時間都不固定,一般都選在月初第一個星期天。日子選定後,就要選擇斗雞坑了。所謂「斗雞坑」,是因斗雞的場地低於四周地面而得名。開封的「斗雞坑」,從清末到民國一直在開封北部「里城」東門以外的廣場上。
現在,多選擇在龍亭公園、鐵塔公園和相國寺內。每次斗雞比賽時,斗雞坑觀者甚眾,熱鬧異常。斗雞坑的主持人叫「雞頭家」、「雞頭」。雞頭又是斗雞勝負的裁判,還是斗雞找對拉線的介紹人。雙方在斗雞坑斗雞,先由雞頭搭橋說合,然後互相看雞,叫做「搬眼」。原則是:個頭、體重、雞齡基本相同的才能相鬥。雞頭發令:「拉雞!」雙方抱雞入場。雞頭再令:「預備」,雙方各抱雞蹲於圈內,兩雞雞頭相照。雞頭喊「撒雞」後,雙方同時放手,退出場外。15分鍾為一盤。雞坑兩端,各備有清水一桶,供「使水」之用,就是斗過一盤兩盤之後,為了讓斗雞保持清醒,不使雞的體溫繼續升高,經雙方或一方要求,在雞頭下令「攏雞」以後,雙方把雞子抱起,然後把毛巾浸濕,先把雞頭和口腔內的淤血洗凈,再沾清水浸濕斗雞的胸腹與兩翅之下,以利於恢復疲勞、繼續戰斗。 斗雞坑有一條多年形成的規矩,就是不論雙方斗得如何精彩頑強,都不準拍手叫好,以免打架生事。不僅場上如此,場下欣賞別人的斗雞時也是如此。據老人們介紹,平時看別人的斗雞時,只能誇獎,不能說孬。一誇主人倒茶,二誇主人拿煙,三誇主人拿酒,四誇主人拿出燒雞盛情招待。如不懂此俗,看雞時說雞孬,一說雞孬受冷淡,二說雞孬就會被攆走。當主人下逐客令時,無論再怎樣花言巧語,也難以挽回難堪的局面。 舊時斗雞是一種賭博。現在,斗雞活動已成為有益於社會的體育競技和民間娛樂活動。
開封繪畫藝術
開封作為舉世公認的歷史名城,在繪畫藝術方面有著獨特的表現。開封歷史上繪畫藝術的黃金時代是北宋王朝。領率全國畫壇的最高機構,是設在東京的翰林畫院。宋雍熙元年(984年),太宗皇帝將許多流散四方的知名畫家羅致京師,成立了皇家畫院--翰林圖畫院,集創作、搜藏、研究、教授於一體,經過近一個半世紀的發展,將開封乃至全國的繪畫藝術推向了嶄新階段。
翰林圖畫院畫家(亦既畫院派)的作品,弘揚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注重寫實,風格工緻精麗,聞名中外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便是這種風格的代表作之一。花院派以工筆花鳥山水著稱中國畫史,傅文用、崔白、郭忠恕、李唐、戴琬、高元亨、劉永、郭熙、蘇漢臣、蘇軾及徽宗皇帝趙佶等,在這方面都有極深的造詣,並有大批名作傳世。畫院不僅成為薈萃全國花壇巨子的地方,同時還經過嚴格考試和推薦,招收學生,傳授繪畫技藝,培養了許多著名的畫家。正是由於畫院派的推動,使得當時的東京成為人才迭出的繪畫勝地。
元代,開封產生了知名畫家王圭、蔣氏等。其中,王圭共畫山水,布局繁密,意趣幽遠。因開封當時是中原首屈一指的城市,外籍來此從事繪畫創作的不乏其人。明代開封城市復興,文化方面在趨繁榮。出現了張路、張成龍、張欽、孫文宗等著名畫家。其中三張善畫善山水花鳥,張路有代表作《山行落帽圖》傳世。劉源、王宮午等著名畫家出自開封,並留有畫作。劉源的山水人物超邁古健,多有奇氣,寫意花鳥及龍水皆妙。王宮午同樣工於山水、人物、花卉,尤善墨龍。從今日開封存留的文物古跡及其彩繪建築看,清代在此從事繪畫創作者甚多。如龍亭、相國寺、禹王台、延慶觀、山陝甘會館等,都可看到清代畫家留下的墨跡。
開封書法藝術
開封為華夏之腹地,書法藝術有著豐厚的歷史沃土,處於領率群倫的重要地位。早在漢代,蔡邕即為漢碑藝術的集大成者。其女蔡琰,也是我國歷史上漢字的傑出女書法家之一。三國時的阮籍與其侄阮咸被稱為「大小原」,有《達生論》(大原)、《晉七賢帖》(小原)傳世。南胡的江淹和毛喜都有書論及書法手跡。北魏的鄭道昭與南方的王羲之齊名。唐代的孫過庭為著名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其自撰自書的《書譜》,書、文並茂,被視為珍品。
縱觀書法歷史長廊,開封書法聖手幾乎遍布各個時期,地位顯赫炫目震耳,現擇其要者簡介如下。
蔡邕
(133年--192年),字伯 他是一個多才博學之人,通經史、音律、天文,工書畫,善鼓琴,好辭章。書法方面,工於隸、篆,尤以隸書著稱。其隸書結構嚴整,點畫俯仰,體法多變,有「骨氣洞達,爽爽有神」之評。由於揚名當時, 有不少漢末碑刻被後人附會為蔡邕所書,致有「體法百變」之稱。
孫過庭
孫過庭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 孫過庭工於正、行、草各體書法,尤以草書擅。他的草書遵法二王(晉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工於用筆,俊拔剛健,尚異好廳。宋代書法家米芾以為「凡唐朝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
「宋四家」
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識襄為北宋書法四大家,人稱「宋四家」。因東京為北宋首都,他們皆曾在京都居官,故地許多書法活動於開封舉行,他們的書法理論及墨寶手跡對後世影響巨大。
宋徽宗
宋徽宗(1082---1135)即趙佶。北宋皇帝,書畫家。在位時廣收古物書畫,網羅畫家,擴充翰林圖畫院。使權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宣和書變更譜》等。擅書法,真書學薛曜,創瘦勁鋒利如「屈鐵斷金書」的「瘦金書」。瘦金書「橫劃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個別連筆則如游絲飛空」,極有個性也寫狂草,傳有真書及草書《千字文卷》等書跡。
現代書法
開封書法藝術長河綿延曲折地流入現代的書法河床後,在古代書法藝術傳統的推下,更加洶涌澎湃。民國年間開封仍為河南省會,人文薈萃,名士輻湊,出現了一大批在全國堪稱一流的書法名手。如魏碑高手許鈞,才華橫溢的袁克文,出入漢魏的關百益,以書畫名世且有書論專著的丁康保,甲骨文專家董作賓,榜書大家張貞,以章草而莉步書壇的靳志等。
皇家禪院:開封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位於河南開封市自由路西段路北,我國著名佛教寺院之一,相傳為戰國時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創「建國寺」,後遭水火兩災而毀,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唐初,為歙州司馬鄭景住宅。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慧雲和尚寄宿安業寺,發現原鄭景宅池內有樓殿幻影,認為此地很有靈氣,便募銀建寺。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慧雲,到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鑄了一尊一丈八尺高的彌勒佛像,於睿宗景雲元年(710年)請回開封,翌年,慧雲靠募捐購買鄭景宅院造寺,在挖基時掘出舊建國寺碑,遂沿用「建國寺」名。第二年(延和元年),睿宗敕令改名為相國寺,並賜「大相國寺」匾,習稱相國寺。昭宗大順年間(890~891年)被火焚毀,後重修。宋太祖年間(962年)五月又遭火災,後又重修。
北宋時相國寺為開封最大的佛寺,深得厚遇。自至道元年(995年)開始大規模擴建,到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用了七年時間才完工。擴建後的相國寺佔地545畝,殿閣庄嚴絢麗,僧房鱗次櫛比,花卉滿院,被贊為「金碧輝映,雲霞失容」。寺院住持由皇帝冊封。相國寺成為皇帝平日觀賞、祈禱、壽慶和進行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被譽為「皇家寺」。不少國外僧人來相國寺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宋太祖時,印度王子曼殊室利出家為僧,後來到中國,在相國寺居住多年。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朝鮮的崔思訓帶了幾位畫家來寺,將寺內所有壁畫臨摹回國。神宗時日本僧人成尋也曾在此居住。宋徽宗時,徽宗將「大相國寺」匾額贈送給朝鮮使者。另外每年舉辦五次廟會「相國寺萬姓交易」,使該寺成為進行政治、商貿、社交、文化等活動的重要場所。
宋以後相國寺日趨蕭條,明洪武二年(1396年)敕修,後又遭水患。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兩次進行修繕,並被賜「崇法寺」金匾。嘉靖十六年(1537年)重修資聖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與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又重修。崇禎十五年(1642年)黃河泛濫,開封被淹,建築全毀。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重建山門、天王殿、大雄殿等,並復名相國寺。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藏經樓。康熙十六至二十一年又增建中殿及左右廡廊。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又重修,現存殿宇均為那時所建造。嘉慶二十四年重修「智海禪院」,道光、光緒年間也作過一些零星修整。民國初年(1912~1919年)曾翻修八角殿、改建法堂。民國十六年(1927年)馮玉祥將相國寺改為「中山市場」。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劉峙將省立民眾教育館遷人相國寺。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相國寺又得以重修、恢復。
現存相國寺為中國傳統的軸對稱布局,主要建築有:大門、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等,由南至北沿軸線分布,大殿兩旁東西閣樓和廡廊相對而立。藏經閣和大雄寶殿均為清代建築,形式上重檐歇山,層層斗拱相迭,覆蓋著黃綠琉璃瓦。殿與月台周圍有白石欄桿相圍。八角琉璃殿於中央高亭聳起,四周遊廊附圍,頂蓋琉璃瓦件,翼角皆懸掛鈴鐸。殿內置木雕密宗四面千手千眼觀世音巨像,高約7米,全身貼金,相傳為一整個銀杏樹雕成,異常精美。鍾樓內存清代高約4米的巨鍾一口,重萬余斤,有「相國霜鍾」之稱,為開封八景之一。
相同寺現存來自馬來西亞的佛舍利一粒,潔白完好,珍藏佛經兩部,分別為清乾隆版大藏經和日本版《大正藏》。
相國寺現任方丈為弘法法師,43歲,原籍上海崇明人,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河南省佛協副會長,開封市佛協會長,河南省政協常委,現任監院是學悟法師,55歲,原籍信陽人,任河南省佛協常務理事,開封市佛協常務理事。??
開封
開封古稱汴梁、汴京,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早在春秋時期,鄭國為了開拓封疆,在這里築城,於是就起名開封。北宋時期的東京,城郭宏偉,「人口逾百萬,貨物集南北」,經濟繁榮,風光旖旎,物華天寶,不但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有「「汴京富麗天下無」的「國際都會」之稱。
開封坐落於廣袤的豫東平原之上,境內無山,河流、湖泊較多,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地上地下水資源豐富,自然生態環境較好。開封的河流分屬黃河、淮河兩大水系。其中流域面積在10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黃河、渦河、惠濟河、賈魯河等32條。城區擁有龍亭、鐵塔、禹王台三大園林風景區,包公湖、龍亭湖、鐵塔湖有水系相通,湖水面積占城區面積的四分之一,素有北方水城之美譽。據1999年統計資料,城區綠化覆蓋率為34.4%,境內森林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噪音平均值為57.2分貝,空氣污染綜合指數為88.7,飲用水質達標率大於95%,均控制在國家標准之內。樹木以桐樹、柳樹、槐樹為主。黃河灘區、柳園口濕地自然保護區是眾多鳥類的天然棲息地。農作物以小麥、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為主。石油、天然氣、地下礦泉水資源儲量也比較豐富。
開封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文化積淀十分深厚。開封作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因此在眾多文化表現形式中,集中體現了宋文化特色。在戲曲文化方面,開封為豫劇祥符調的發源地,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陳素真、常香玉都是成名於開封而名揚全國的。開封書法、繪畫藝術馳名神州,飲譽海外。開封雜技可追溯到宋代的「百戲」、「路技」及「勾欄」、「瓦舍」的作藝,歷史悠久,技藝高超。開封飲食文化極為豐富,是中原豫菜的發祥地。連綿千年的開封夜市,薈萃著中國傳統的風味小吃,攤點雲集,食客靡至,炊煙繚繞,亘夜不絕,是開封獨有的人文景觀。開封民俗、民間文化更是豐富多彩。源於北魏的開封盤鼓以粗獷豪放的風格,聲震中天,氣勢不凡。民間游藝、斗雞、斗狗、風箏等民俗文化活動。
開封市位於河南省東部黃河南岸,鄭州東約80公里,沿歐亞大陸橋內陸雙向對外開放中心城市之一。總面積6444平方公里,總人口451萬,轄尉氏、杞縣、通許、蘭考、開封五縣和鼓樓、龍亭、南關、順河、郊區五區,是一個一、二、三產業綜合發展的省轄市,也是黃淮海地區和連接隴海蘭新經濟帶的主要商品集散地。
位置:地處豫東平原、黃河下游大沖積扇南翼。
面積: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95平方公里。
人口:總人口46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80.1萬人。
行政區劃:下轄鼓樓區、龍亭區、南關區、郊區、杞縣、通許縣、尉氏縣、開封縣、蘭考縣。
概貌:開封市位於河南省東部,是我國的七大古都之一,有「七朝都會」之稱,開封歷史悠久,早在北宋時期這里就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素有「國際都會」之稱。
景觀:龍亭,禹王台鐵塔,大相國寺,清明上河園,宋都御街
開封旅遊資源豐富,被國家旅遊局列為中原旅遊區重點觀光游覽城市。
文物古跡以宋代為主,元、明、清、民初各代特色齊備。龍亭、鐵塔、相國寺、繁塔、延慶觀、山陝甘會館、禹王台等一大批名勝古跡風格奇特。市內湖光水色猶如顆顆明珠交相輝映,素有「北方水城」之稱。新建的「宋都御街」、「大相國寺市場」仿古建築群規模宏大,風貌各異。「清明上河園」再現了宋都東京盛況。
『貳』 尉氏有沒有電腦培訓班,想學習電腦
電腦培訓學校主要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電腦技術培訓學校。常見開設的專業課回程答有電子商務、軟體開發、藝術設計、計算機應用、互聯網營銷、網頁設計、Java開發、.net開發、資料庫維護、網路技術、硬體維修等技術。其中,以軟體技術為主,硬體網路技術為輔的學校居多。
『叄』 尉氏縣歷史上的水傳說
開封是河南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稱汴梁、汴京、東京,簡稱汴,七朝古都,迄今已有2700餘年的歷史。開封之名源於春秋時期,因鄭國庄公選此地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漢代景帝時(公元前156年),為避漢景帝劉啟之諱,將啟封更名為開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後有戰國時期的魏,五代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七個王朝在此建都,歷經千年夢華。北宋時期,開封(史稱東京)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歷經九代帝王。東京城周闊30餘公里,由外城、內城、皇城三座城池組成,人口達到150餘萬,是一座氣勢雄偉,規模宏大,富麗輝煌的都城。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繁華的世界大都會,而顯赫於世。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東京開封城的繁華景象。北宋也是繼唐代以後科技、文化、藝術發展的又一鼎盛時期,創造了一代燦爛輝煌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宋文化。清正廉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圖強變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飛等歷史名人,都曾在開封留下光輝的足跡,他們的豐功偉績,作為民族文化,至今仍在海內外廣為傳頌。
開封還是中國最早有猶太人定居的城市。北宋時,一批猶太移民經天竺(印度)遷徙到當時繁華宋都東京,宋皇帝御旨:「歸我仲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古代開封猶太人同漢、回民族保持著和睦的關系,按照本民族習俗繁衍生息,安居樂業,綿延700餘年。由於歷史、文化和自然等因素,開封猶太人逐漸與當地民族融合,留下了一段獨特令人回味悠長的歷史。右下圖為開封龍亭。
遠在新石器時代早期開封一帶就有人類活動。夏朝(公元前21世紀至前16世紀),夏第七世帝杼遷都於老丘(今開封市東約22公里),至第十二世胤,歷經六世約157年。春秋時期,公元前743年至前701年,鄭庄公在開封城南朱仙鎮古城村築「啟封」城。戰國時期,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山西安邑遷都今開封市所在地,時稱大梁。公元前225年,秦滅魏,置碭郡,立浚儀(大梁)、啟封兩縣。兩漢景帝元年(前156年),因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啟封縣為開封縣。東魏在開封設置梁州。北周滅北齊後改梁州為汴州。公元712年,開封縣治移置汴州城內與浚儀縣同廓。公元907年,後梁建都開封,升汴州為開封府,號稱東都。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建都開封。公元938年稱開封為東京。公元960年,後周禁軍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定都開封,建立北宋。北宋開封人口達150萬,不僅是國內經濟、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萬國咸通」的國際大都市。公元1126年金攻陷開封,改開封為汴京。公元1214年金朝遷都開封。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設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於開封。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橚為周王駐藩開封。明代,開封經濟繁榮,號稱「八省通衢」、「勢若兩京」。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開封,明軍扒開黃河,開封城遭破壞,城中37萬人,僅剩3萬餘人。清代設開封府,清末開封辟為商埠,民族資本工業興起,先後創辦了機械、兵器、麵粉、火柴、煙草等工廠。民國期間,開封為河南省會。
1948年10月24日開封解放,同年11月6日成立開封特別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稱開封市人民民主市政府。建國初期,開封為河南省會;1954年10月省會遷鄭州,開封為省轄市。1982年開封被國務院首批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肆』 尉氏縣豫劇團王俊傑參加梨園春比賽是哪一期
王俊傑,女,河南省開封尉氏豫劇團演員,該團「三朵金花」之一,國家二級演員,2000年河版南衛視《梨園春》欄目權專業組擂台賽三連冠得主,2002年拜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有著「中州第一小生」之稱的王希玲為師,2003年「國花杯」金獎,2009年河南省戲曲大賽表演一等獎,尉氏縣政協常委,中國戲曲表演協會會員,有他主演的戲曲有上百出,其中以《風流才子》《五世請纓》《賣苗郎》《綉花女傳奇》《花喜鵲》《萬家燈火》《釣金龜》《尋兒記》最為出名,還出演過《包公案》,《劉秀傳》《嚴海斗》《王文玉投親》等豫劇連本戲的拍攝!
『伍』 尉氏哪家裝修公司好啊,求幫忙嗎
開封市尉氏縣的裝修公司有很多,性價比還是用戶選擇尉氏裝修公司的最重要的條件,尉氏開封市強明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是一家集裝飾設計、工程施工、材料配送、 木門、地板、裝飾品開發為一體的裝飾企業。主要從事住宅、別墅、公寓、辦公、商業、酒店、學校、醫院等場所的裝修設計和施工。公司是已經過開封市工商管理局正式批准注冊已取得國家正規資質的單位。
公司實行從咨詢開始,為您提供創意草案,測量,設計;精心的選材,施工,裝飾配置;定期回訪,兩年保修,終生維修的全程服務。專業服務,全程同步。我們將精心為您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環保的工作生活環境。將經濟、實用、功能融於美,藝術,文化的創造之中,奉獻給您生息,勞動的氛圍與空間,將給您帶來無窮的人生品味。 公司擁有一批精緻而專業的管理團隊和施工隊伍,材料都是由公司統一配送。有固定辦公場所,從根本上徹底解決業主施工質量和售後服務無保障等後顧之憂。
服務項目:
1、住宅裝修、店鋪裝修、店面裝修、辦公室寫字樓裝修、廠房裝修。
2、二手房簡裝、廚衛改裝、水電安裝、辦公樓弱電安裝維修。
3、包門套、窗套,製作各類衣櫃、辦公桌、展示櫃;
4、鋪地板、做廚櫃、吊櫃、地櫃、隔木板牆、吊頂造型、屏風製作等。
5、廚房衛生間防水,樓頂防水補漏工程,水路安裝,弱電工程製作。
6、鋪貼地磚、瓷磚、大理石,砌紅磚牆,廚、衛改造。
7、傢具刷油漆,木門油漆翻新,牆面批灰、塗料粉刷
8、專業訂做各種大理石,人造石。
我們本著以誠信為根本,以質量為生存,以綠色和諧為宗旨,作為公司發展的根本理念。以 「客戶利益高於一切」、「急客戶之所急,想客戶之所想」、「沒有良好的服務,就沒有公司的發展」之經營理念,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地址:開封市尉氏縣東大街12號
『陸』 尉氏縣國土資源局
尉氏縣位於豫東平原,在北緯34°′~34°37′,東經113°52′~114°27′之間,屬河南省開封市。東鄰通許縣、扶溝縣,南與鄢陵縣、長葛市接壤,西與新鄭市交界,北與開封縣、中牟縣相連。南北長40.77公里,東西寬43.76公里,總面積1307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和1個產業集聚區、516個行政村,總人口91萬人,耕地132萬余畝。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優質棉生產和出口基地縣、水利百強縣、林業百佳縣、中部六省綜合實力百強縣。
尉氏縣歷史悠久。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19年)置縣。歷史名人有戰國軍事家尉繚,「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辛亥女傑劉青霞等。當代名人有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唐喜成、牛得草,「梅花大王」王成喜等。境內文物古跡眾多,其中太平興國寺塔、劉青霞故居被命名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葛國平 黨組書記、局長
羅連政 黨組副書記、紀檢組長
馬留生 副局長
孫亞西 副局長
盧文良 副書記、副局長
戎仁和 副局長
張新 副主任科員
葛國平簡介:1963年5月出生,漢族。1976年~1978年7月,在庄頭鄉高中學習;1979年8月~1982年8月,在邢庄鄉屈樓村小學任民辦教師;1982年8月~1984年7月,在開封市三師范學校學習;1984年9月~1988年12月,在邢庄鄉聯中任教兼副校長;1989年1月~1992年12月,在邢庄鄉政府工作,任文書,黨委秘書;1992年8月~1994年7月,在開封市師范中文系進修函授;1995年8月~1998年6月,在鄭州大學行政管理系進修,成人自學;1993年1月~1994年5月,在小陳鄉任黨委副書記;1994年6月~1999年6月,在崗李鄉任政府鄉長、黨委書記職務;1999年7月至今,任尉氏縣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土地資源】據尉氏縣第二次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統計,尉氏縣行政區域總面積129700.27公頃,其中,耕地面積88332.31公頃,園地面積620.85公頃,11693.77公頃,草地6.85公頃,城鎮村級工礦用地17465.12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631.38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5558.43公頃,其他土地2391.56公頃。
【機構設置】縣國土資源局設8個職能股室,即辦公室、規劃股、信訪室、法制監察股、地政地籍股、建設用地股、地礦股、人事教育股(紀檢監察室);下設二級機構即土地開發整理中心、土地執法監察大隊、天秤地價評估咨詢責任有限公司、土地收購儲備交易中心、測量隊;下轄城關、大橋、邢庄、門樓任、大營、大馬、洧川、崗李、朱曲、蔡庄、小陳、南曹、十八里、張市、永興、水坡、庄頭、工業紡織基地18個國土資源所。2010年,尉氏縣國土資源局現有幹部、職工297人。其中,行政人員17人,事業全供92人,事業(差供、自收支)188人,臨時工25人;局長1名,副局長5名,副主任科員1名。
【耕地保護】嚴格落實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確保全縣耕地保有量穩定在88118公頃,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78090公頃;實現耕地佔補平衡;儲備耕地指標6000畝。
【土地整理】2007年度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投資的水坡鎮土地整理項目和2008年度投資的邢庄鄉土地整理項目,2010年7月底完成全部主體工程,向市局報驗。2009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根據2008~2012五年規劃實施方案,該項目擬落實在門樓任鄉,項目總投資約1435.42萬元,總規模779.55公頃。項目實施後新增耕地面積9.56公頃,項目區涉及門樓任鄉的東周楊村、齊庄村、錢家村、西周楊村、閆後村、閆前村、張庄村7個行政村的集體土地。該項目正在做前期准備工作,2011年6月動工實施。
【用地保障及土地徵收】完成國家重點項目和產業集聚區建設用地保障工作,2010年內,共申報兩批城市建設用地。為凱華皮革有限公司、世紀第一城、瑞福祥老年公寓等項目供地1010畝。在實施徵收過程中,嚴格執行了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標准,並督促補償費及時足額發放到位,確保被征地群眾的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及執行情況】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經省政府批准實施,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報市政府待批。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對確立的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進行任何調整。
【節約集約用地】積極推進並嚴格落實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一是嚴格執行《限制供地目錄》、《禁止供地目錄》,對產業政策明令淘汰的項目實行禁止供地,對限制類的項目實行有限制條件的供地,從土地供應上制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二是認真執行國有建設用地控制指標。對投資強度、容積率、建築系數等應符合國家和省市規定。尉氏縣人民政府適時出台了《工業用地聯審聯批辦法》和《加強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實施意見》。三是全面實行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出讓價格不得低於國家公布的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四是積極推進多層標准化廠房建設。現已建成三層標准化廠房3萬平方米,對電子電器、服裝加工、生物工程等十大類項目必須進入多層標准化廠房,不單獨供地。2010年內,共處置批而未用土地32公頃。
【依法行政】2010年,全面落實依法行政責任制,進一步完善了《內部工作規程》,將全系統業務辦理程序置於制度的管理之下,每個環節都有具體規定,同一業務多個部門辦理的對如何協調和銜接也作了具體規定。凡涉及文書、合同文件、土地登記資料、違法案件卷宗等材料均要進行法制審核,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備案率達到100%。為規范全局執法監察人員的執法行為,局法制監察股對各執法部門的執法情況進行定期檢查,依據執法監察責任制、土地違法案件巡查制和錯案追究制等制度,發現失職失察行為及時處理。保證了沒有錯案和行政敗訴現象的發生,行政復議案件的維持率一直保持在100%。
【政府信息公開】推行陽光行政,積極開展網上辦公服務,2010年,共在門戶網站發布「招拍掛」公告6篇,國土動態信息15篇,業務信息6篇,自由欄目2篇,發布網上信訪說明3篇,圖片10張,增設了國土動態、政務公開、網上信訪、企業服務四個專欄,使局門戶網站點擊率達5萬人次,網上集體土地證查詢、網上信訪工作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好評,提高了行政工作的透明度。
【執法監察】2010年,全國第十次衛片執法檢查,尉氏縣共監測到10個變化圖斑7宗土地,監測面積136.3畝。這7個圖斑中,1宗為養殖用地,簽訂有養殖合同;1宗為合法用地,辦理有合法手續;5宗違法佔地,現已全部拆除的有4宗,剩餘1宗違法用地依法處理到位後申請報批。配合縣政府落實實心粘土磚瓦窯廠整治目標責任制。積極同鄉鎮政府、縣司法等部門配合,保持高壓態勢,沒有死灰復燃和反彈現象發生。落實動態巡查責任制,不斷提高土地違法案件的發現、查處、執行率,全年共立案查處非法佔地案件13宗,其中今年發生案件5宗8.76畝,10宗移送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違法宗數和面積較往年大幅下降,杜絕了重大土地違法違規案件的發生。
【信訪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加大源頭防範力度,切實解決群眾訴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全年共接待來訪群眾16起49人次,受理電話反映4起,接聽咨詢電話5次,反映的問題中有11起得到了化解處理,對其餘5起信訪事項轉基層所或相關業務股室限期辦理,日常受理信訪事項辦結率100%,群眾滿意率達90%。接上級各部門交辦、轉辦案件6件,全部按時進行了辦理報結,辦結率100%。
【基層所建設及鄉村幹部法律知識教育培訓】尉氏縣基層所經過幾年的實施建設,全縣18個基層所在2010年已有17個達到規范化建設標准所。充分利用多種手段,不斷加強對鄉、村幹部的國土資源法律知識教育培訓工作,一是為全縣鄉、村幹部訂閱《資源導刊》雜志,使基層幹部能及時了解全省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新動態、新形勢、新政策,努力提高基層鄉村幹部的耕地保護與依法用地的雙重觀念,共訂閱《資源導刊》400餘份;二是利用全縣各種土地專項工作會議,廣泛面向基層幹部尤其是鄉、村幹部宣傳國土資源管理的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三是由縣國土資源局牽頭,各基層所具體負責,採取以會代訓等方式,對本轄區內鄉、村幹部每年培訓不少於三次。
【科技和管理創新】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針對本縣淺層地熱水資源豐富,而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管理的現狀,成立了礦產資源管理股,充實了人員。同時,積極籌備「河南省尉氏縣地熱水勘查項目」,2010年已經上報省廳待批,完成了調研課題《河南省尉氏縣地熱水開發可行性研究報告》。
【信息化建設】2010年初,尉氏縣局對照省廳要求,投入10萬余元對局信息化建設軟硬體進行了更新。同時,建設用地申報審批系統和土地供應管理系統已經運行;除第二次土地調查資料庫正在構建外,其他種類資料庫已更新;實現了區域網與國土資源主幹網的對接;初步實行了遠程電子申報和信息直報,切實加強了基層土地監測和執法巡查在線監測。
(楊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