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校園文明建設有什麼意義
1、有利於大學生堅持正確的成才方向
思想道德建設是高校校園文明建設最重要的內容,是校園文明建設的靈魂和支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1)文化藝術人才培訓基地擴展閱讀明建設要求在高校的具體體現,是整個校園文明建設的方向和制高點。因此,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為指導。
大力加強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為中心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構建師生以堅定的思想信念,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為核心的社會注意人文精神,乃是校園文明建設根本目的之所在。
通過加強校園文明建設,創造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德育環境,有利於幫助和引導大學生堅持正確的成才方向。
2、有利於大學生文明行為的養成
校園文明建設是培養大學生文明行為的有效途徑。
具體表現為:一是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特別是社會公德教育、法制教育、紀律教育,提高大學生道德認識;二是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約束大學生的行為;三是實行獎罰措施,對文明行為給予處罰,提高大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四是發揮環境對規范人的行為的反作用。
3、有利於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
人文素質,主要是指大學生應具有的哲學、歷史、文學、藝術等素質,它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部分,特別是對理工科大學生來說,它有利於人才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根據有關部門的調查,我國大學生普便欠缺人文素質,不僅理工科大學生,而且文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也不高。
古人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說過:「對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他周圍的環境」。學校的校容校貌,表現出一個學校整體精神的價值取向,是具有強大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
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於創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築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因此,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學校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構築全員共建的校園文化體系。
要樹立校園文化全員共建意識,上至學校領導、下至每個師生員工都要重視、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在高校實現培養目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決定著它不是單靠學校內部某一部門努力就能收到應有效果,它與學校各方面工作都有關系。
2. 上技校學什麼專業好
1、學來前教育
學前教育專業是源教育學的一個分支,培養托幼機構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的教師,以及其他學前教育相關的工作。除了熟知的幼兒園外,幼兒出版社、針對幼兒和兒童的媒體等都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對口就業方向。
2、計算機專業
計算機專業作為當下十大熱門專業之一,其每年相關人才需求量高達64萬人次,而且隨著國內信息化進程的深入,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漸使用計算機辦公。
3、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
在越來越全球化的中國市場,汽車行業的競爭其實也是汽車技術的革新和競爭,是汽車技術人才的競爭。既然市場缺少這類型的人才,那麼學習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學生就業前景自然十分廣闊,前途一片光明。
4、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電氣工程專業的就業方向分成了幾個大的方面,在各地方國家電網中工作;工程建設局;電氣設備公司,這個就是大部分人會就職的方向,所以也不會擔心就業問題。
5、面點加工技術
其實面點類比較適合女生報考,但是如果感興趣的話,男生學這個一樣也很好就業。本身關於衣食住行這幾行只要是涉及到都是很好就業的。
3. 如何有效的開展農村文化藝術人才培訓
要結合當地的民土風情,然後融合節日、紅白喜事特點來開展這方面的工作。
同時作為農村文化藝術,各地區的政府文化單位要組織活動和大賽,促進大家的不斷成長動力!
4. 文化和旅遊部人才中心證書有用嗎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但並非所有文化都可以拿來做旅遊,也並非版隨隨便便就可以轉化為有文化權影響力、有市場吸引力的旅遊產品和品牌。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文化做旅遊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首先,文化要有足夠影響力。文化影響力有多大,市場吸引力就有多大,你可以在市民廣場上搞,也可以搞文化園之類的東西,但那肯定是凝聚市民意志與精神用的,當然還有一個前提,這個人物是有正面導向作用的。
其次,文化要便於活化為產品。文化轉化為產品有三種路徑,文化需要從書本中走出來,從歷史中走出來,從傳說中走出來,這是一個文化物態化、活態化和業態化的過程。
5. 想學做蛋糕,在哪裡可以學到呢
想學做蛋糕,在成都新東方烹飪學校、歐米奇西點學校、美味學院教育培訓有限公司、紅葉谷西點學校、王森西點培訓學校等蛋糕培訓機構均可以學到。
3、美味學院教育培訓有限公司:
美味學院教育培訓有限公司為新華教育集團旗下專注中國特色美食創業培訓的連鎖品牌,是以麵包甜品蛋糕培訓、特色小吃創業培訓、中餐西餐廚藝培訓等為主的廚藝培訓學校。是一所專注於西式餐飲各項專業技能領域,以招生、教學、考證、就業為一體的專業技能培訓機構。受到了專家人士、合作就業單位為的一致好評。
4、紅葉谷西點學校:
一家集餐飲品牌創建、產品配送、人才培訓、品牌一體化、產業化運營一體的機構。紅葉谷教育咨詢中心是由四川省就業訓練中心授牌認定的技能培訓基地。擁有十五年的辦學經驗,老師不斷總結不斷學習,旨在培訓「高品德、精技能」的綜合性人才。
5、王森西點培訓學校:
王森學校創辦於1993年,26年一直致力於咖啡、西點、西餐教育培訓及產品研發,涉及業務領域涵蓋美食教育、美食產品研發、美食文化創意、商業店面運營4大領域。是一家集餐飲品牌創建、產品配送、人才培訓、品牌一體化、產業化運營一體的機構。
6. 中國都有哪些軍事學院
1、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北京海淀):是中國最高軍事學府,是中國軍隊唯一的一所高級合同指揮院校,直屬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只有現役軍官方可報考!
2、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湖南長沙):其前身為著名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 程」、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入選「20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由國防部、教育部雙重領導,大軍區級編制。是解放軍未 來科學家、技術專家和新型指揮軍官的搖籃。
3、解放軍理工大學(江 蘇南京):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直屬的一所新型的綜合性全軍重點院校,是全軍重點建設的五所綜合大學之一和對外開放院校,是軍隊「2110工程」重點 建設院校之一,正軍級編制。擔負著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指揮和工程技術人才的重任。是國家和軍隊進行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裝備研製的重要基地。
4、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河南鄭州):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直屬的全國理工科高等軍事院校,是全軍重點建設的五所綜合大學之一,是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正軍級編制。主要培養高、中級工程技術人才和指揮、管理幹部的全國重點理工科高等軍事院校。
5、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重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高等院校,是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正軍級編制。主要培養後勤專業技術人才。
6、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安徽蚌埠):是一所培養汽車排長和軍交運輸指揮管理幹部的初級指揮院校,隸屬於總後勤部。為全軍汽車部隊培養汽車運輸指揮和管理軍官。
7、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河南洛陽):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是一所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服務,以外語為基礎,多學科交叉、特色鮮明、高水平的綜合性國防語言學院,也是全軍外語人才培訓基地、外國軍事留學生漢語培訓基地。擔負著為全軍培養外語人才、軍隊院校漢語師資和外軍留學生漢語培訓等任務。
8、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學院(天津河東):是全軍唯一培養軍事交通運輸和軍用車輛裝備領域高層次人才的學院,隸屬總後勤部。
9、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湖北武漢):是培養軍隊後勤建設人才的高等軍事學府,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現更名為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後勤保障部),是一所面向全軍、全國招生的多學科、多層次,以培養軍事經濟管理人才為主要任務的學校。是軍隊創建較早的院校之一。
10、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江 蘇南京):全國重點高等院校之一,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正軍級,始建於1951年6月。是一所指揮與技術合一,以外語為基礎,多專業、多層次、 多規格的綜合性軍事外交學院,是軍隊培養國際關系、國防外事、軍事外交、國際戰略研究、外語師資、部隊偵察、技術偵察、航天偵察、特種作戰指揮等各類專業 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時也為我軍高等院校培養外語師資,是中國軍事外交和外語專業人才的培訓基地,被稱為「中國軍事外交官的搖籃」。是軍隊培養各類外語人才 的重要基地。
11、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陝西西安):是直屬於解放軍總政治部的一所中級任職高等教育院校,擔負著全軍政治軍官任職培訓和研究生的培養任務。
12、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河北石家莊):坐落在河北省會石家莊市中心,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直屬的全國重點高等院校,是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正軍級編制。全軍唯一培養高、中級軍械裝備技術保障和理論研究專門人才的院校。
13、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安徽合肥):是我軍唯一一所面向全軍專門培養新型電子信息類人才的高等軍事院校,軍隊「2110工程」二期、三期重點建設院校。擔負著為全軍培養高素質新型信息作戰和工程技術人才的任務。
14、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北京懷柔):學院隸屬總裝備部,是一所以軍官培訓和研究生教育為主體的中級任職教育院校。主要任務是為全軍培養裝備指揮管理人才,為國防科研、軍事航天系統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15、解放軍藝術學院(北京海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唯一的一所多學科、綜合性高等藝術院校,擔負著為全軍培養文學藝術人才、文化管理幹部和開展軍事文藝研究等任務,被譽為「軍隊作家、藝術家的搖籃」。
7. 中國戲曲學院舞台美術培養方案
教學設置
1.專業結構與布局
中國戲曲學院舞台美術系有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和服裝服飾設計兩個專業,下設戲曲舞台美術設計、戲曲服裝設計、舞台燈光設計、化妝造型設計、舞美工程設計與管理、戲曲服裝衣箱技術與管理六個專業方向。由舞台設計教研室(教研室主任:黨寧副教授);戲曲服裝設計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劉小慶教授);舞台燈光設計教研室(教研室主任:馬路副教授);化裝造型設計教研室(教研室主任:龔元副教授);設計基礎教研室(教研室主任:黃健副教授)完成主要專業課程的教學。
2.培養方案與實驗
在中國戲曲學院統一部署下,舞台美術系對六個專業方向的培養方案進行了重新修訂,修訂後的培養方案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體現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著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舞台美術系在培養方案的制定上,緊緊圍繞中國傳統戲曲文化這一中心,體現出繼承與創新緊密結合、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藝術與科技緊密結合的鮮明特色。確定各專業學生所需掌握的專業知識,所需達到的專業能力,並通過一些通選課的開設,培養專業知識扎實,學科領域涉及面寬的人才,以適應社會要求;在穩固各專業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同時,開設大量選修課,以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向學分制的全面實施過渡;以實施高起點、經典與現代內容相結合的基礎課教學內容改革,以傳授專業基本知識與注重科技前沿知識引導相結合的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全面更新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開設大量實踐類課程,使學生的知識學習與專業實踐緊密結合,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為其今後步入工作崗位打下基礎;教師教學在課程講授的基礎上,鼓勵實行討論式、探討式、啟發式教學方法,突出學生在教學環節中的能動作用,鼓勵教師與學生角色互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進行授課,強化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3.教學實踐與保障
近年來,舞台美術系在教學實踐環節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對實踐類課程的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六個專業方向的實踐類課程普遍不少於350學時。由任課教師帶領學生參加舞台實踐演出,從設計、制圖、裝台、操作,甚至器材搬運等各個環節,是學生全面了解藝術生產過程和藝術創作規律。此外舞台美術系還為各個專業配備了經驗豐富的技師,對學生進行技術層面的輔導,以確保學習實踐的有效性。
4.教學條件與使用
學院領導十分重視舞台美術系的建設和發展,在教學經費、師資配備、教室環境、教學設備、實習基地、圖書資料等方面都給予很大的支持,使辦學條件和基礎設施不斷得到改善,較好地滿足了人才培養的需要。舞台美術系現有多媒體教室10間、舞台設計教室6間、繪景和模型製作教室2間、燈光教室3間、服裝工藝教室1間、印染工藝教室1間、化妝教室2間、塑型教室1間此外,舞台美術系管理的大小劇場及其附屬設施,為舞台美術系各專業提供了良好的實習場地和作品展示場地。這些專業教室和實習場所硬體配備完善,設備先進,運轉正常,利用率高,在人才培養中能夠發揮良好的作用。
專業 課程名稱 課程類別
戲曲舞台設計 舞台設計基礎 專業課
傳統戲曲舞台設計
話劇及影視舞台設計
中國古典名劇舞台設計
戲曲新編劇目舞台設計
中外舞台美術史
舞台技術
畢業設計
畢業論文
基礎素描 專業基礎課
彩畫
中國畫(山水、花鳥)
平面構成
色彩構成
立體構成
專業設計軟體應用
舞台效果圖技法
表導演知識
舞台燈光設計 燈光設計基礎 專業課
舞台燈光設計
影視燈光設計
歌舞燈光設計
戲曲燈光設計
燈光技術與實踐
畢業設計
畢業論文
基礎素描 專業基礎課
彩畫
中國畫(山水、花鳥)
平面構成
色彩構成
立體構成
專業設計軟體應用
燈光效果圖技法
燈光技術與實踐
攝影與攝像
戲曲服裝設計 服裝設計基礎及服裝小品設計 專業課
傳統劇目設計
新編歷史劇和現代劇目設計
戲曲莎劇及話劇影視歌舞劇目設計
服裝工藝
戲曲服裝製作工藝、立體剪裁
服裝工藝(印染工藝)
畢業設計、畢業論文
服飾史
中國畫 專業基礎課
平面構成
色彩構成
立體構成
裝飾繪畫
傳統戲曲服裝知識
化妝知識講座
戲曲表演知識
戲曲導演知識
中文舞美史
專業設計軟體應用
服裝設計效果圖技法
化妝造型設計 傳統戲曲化妝技法 專業課
戲劇戲曲化妝造型設計
影視化妝造型設計
形象策劃與設計
化妝造型設計基礎
影視化妝技法
時尚妝技法
畢業設計
畢業論文
中外服飾史 專業基礎課
服裝設計概論
基礎素描
彩畫
雕塑
平面構成
色彩構成
中國畫
專業設計軟體應用
化妝設計效果圖技法
表導演基礎
中國戲曲學院舞台美術系於1979年開始籌建,1982年招收第一屆戲曲舞台美術本科班。從此開辟了中國戲曲舞台美術專業高等教育的新天地。隨著時代的發展與 進步,近年來,又先後開展了戲曲服裝設計、舞台燈光設計、化裝造型設計、舞美工程設計與管理、戲曲服裝一項技術與管理六個專業方向的教學。從而成為我國培養舞台美術高等人才的重要基地。舞台美術系現任主任李威教授、黨支部書記陳娟、副主任馬路副教授。
一、教師團隊與專業設置
舞美系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教學團隊,在學術領域和行業領域里均享有很高聲譽。其中教授、碩士生導師5名、副教授8名、講師15名、副高級職稱以上實驗室管理人員5名、實驗室管理員5名。教師的學歷組成有博士2名、在讀博士1名、碩士6名、在讀碩士3名、以及部分本科學歷人員。
舞台美術系設有五個專業教研室:戲曲舞台設計專業教研室(主任:黨寧教授)、戲曲服裝設計專業教研室(主任:劉小慶教授)、舞台燈光設計專業教研室(主任:馬路副教授)、化裝造型設計專業教研室(主任:龔元副教授),設計基礎教研室(主任:黃健副教授)。
在校學生295人,有本科生、研究生兩個培養層次。建系三十多年來,已為全國文化藝術系統的專業院團、藝術教育、電影電視等領域培養了一大批舞台美術人才,為繼承傳統文化、發展民族藝術,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二、培養方案與實施
在中國戲曲學院統一部署下,舞台美術系對培養方案進行了重新修訂,修訂後的培養方案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體現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著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舞台美術系在培養方案的制定上,緊緊圍繞中國傳統戲曲文化這一中心,體現出繼承與創新緊密結合、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藝術與科技緊密結合的鮮明特色。確定各專業學生所需掌握的專業知識,所需達到的專業能力,並通過一些通選課的開設,培養專業知識扎實,學科領域涉及面寬的人才,以適應社會要求。
在穩固各專業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同時,開設大量選修課,以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向學分制的全面實施過渡;以實施高起點、經典與現代內容相結合的基礎課教學內容改革,以傳授專業基本知識與注重科技前沿知識引導相結合的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全面更新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開設大量實踐類課程,使學生的知識學習與專業實踐緊密結合,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為其今後步入工作崗位打下基礎;教師教學在課程講授的基礎上,鼓勵實行討論式、探討式、啟發式教學方法,突出學生在教學環節中的能動作用,鼓勵教師與學生角色互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進行授課,強化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三、教學條件與教學設施
近年來,舞台美術系在教學實踐環節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對實踐類課程的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任課教師帶領學生參加舞台實踐演出,從設計、制圖、裝台、操作,甚至器材搬運等各個環節,使學生全面了解藝術生產過程和藝術創作規律。此外,舞台美術系還為各專業配備了經驗豐富的技師,對學生進行技術層面的輔導,以確保教學實踐的有效性。
舞美系擁有各種多媒體教室30餘間,實踐教學實驗室20多間。其中,舞美創作實驗室6間佔地面積約800 M2,微型多用組合加工機床22套,各種手動、電動加工工具多套,常用材料齊全,展示研討空間寬敞;化妝造型教學實驗室8間佔地面積約400 M2,戲曲盔頭改良實驗、人物造型實驗室2間;服裝加工印染車間2間佔地面積約200 M2,服裝剪裁設計軟體、電腦數字化剪裁系統,小而精的印染車間,給師生們的教學改革探索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燈光設計教學工作室實驗室5間,約佔地2500M2。具有代表性的電腦燈5種98台,電影回光及換色器400多套,高流明多媒體投影機5台,國際最新電腦數控搖頭投影機2套,筒燈、成像燈、天地排泛光燈、主流進口調光台、多功能組合架等成批教學設備,還有,國外先進的燈光設計師專用軟體,配合成熟完善的教學理論及系統,所承擔和能夠完成的教學任務收效良好。
雖然設備配置還不盡完善,但是,隨著政府的繼續支持和學院的繼續投入,會使我們的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一個更高的進步。
四、學科建設與科研立項
學院領導十分重視舞台美術系的建設和發展,在教學經費、師資配備、教室環境、教學設備、實習基地、圖書資料等方面都給予很大的支持,使辦學條件和基礎設施不斷得到改善,較好地滿足了人才培養的需要。經過幾代國戲舞美人艱苦卓絕的努力,基本建立起了較為完備的戲曲舞美人才培養體系。在教學評估活動中,獲得了「優秀」的評價。在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和專業建設特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也得到了上級主管單位的鼓勵和支持。
2007年「戲曲舞美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
榮獲教育部教研教改立項和專款支持;
2008年「戲曲舞美特色專業建設」
榮獲北京市教委特色專業建設點立項和專款支持;
2008年「實踐教學運行機制研究」
獲得北京市教研教改面上項目立項和專款支持;
2009年「舞台實踐教學示範中心」
獲得北京市教委「北京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稱號
並得到北京財政的大力支持;
2009年「傳統經典戲曲舞台設計」
獲得北京市教委精品課程建設立項和專款支持;
2009年「北京人藝教學實踐基地」
榮獲北京市級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立項和專款支持。
近五年,舞美系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了廣泛的實踐教學研究,出版學術著作、自編教材、創作作品等30餘部。這些科研、創作成果有力地支持了學科專業建設,促進了本科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在中國戲曲藝術的表演形式、表演特徵、美學原理、舞美創作多種風格樣式等方面共同探索了實踐教學理念、教學體系、運行機制。在多年的建設中也鍛煉出一批扎實的教師隊伍,完善並總結了具有特色的實踐教學經驗和管理方法。
五、教學實踐與教學成果
教師和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心共同創作實踐的戲曲新劇目逾40部。廣泛涉及京劇、崑曲、評劇、呂劇、豫劇、越劇、黔劇、山東梆子、上黨梆子、北路梆子、柳子戲等劇種,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重要獎項。
如:2004年學院多系、部聯合教學劇目京劇《杜十娘》榮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舞美系多專業與中國京劇院、西藏藏劇團共同創作的京劇·藏戲《文成公主》,榮獲中宣部2006年「五個一工程」獎、2007年文化部「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劇目獎、中國舞台美術學會2005年度「學會獎」。
山東梆子《山東漢子》兩次榮獲文化部「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獎、全國人口文化金獎、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山東省「五個一工程」獎。
呂劇《畫龍點睛》榮獲文化部全國優秀地方戲曲(北方片)調演「一等獎」、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中國「第八屆藝術節」參賽劇目
北路梆子《黃河管子聲》榮獲文化部全國優秀地方戲曲(北方片)調演「一等獎」、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中國「第八屆藝術節」參賽劇目、山西省第十屆杏花節「舞美設計獎」。
評劇《馬本倉當「官」記》榮獲文化部第六屆評劇藝術節「優秀劇目一等獎」。
評劇《仁義胡同》榮獲文化部第六屆評劇藝術節「優秀劇目一等獎」。
京劇《寶蓮燈》榮獲文化部第五屆京劇藝術節「優秀劇目一等獎」、2009年文化部「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獎
京劇《晉德裕》榮獲文化部第五屆京劇藝術節「優秀劇目一等獎」、2009年文化部「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劇目獎等等。
多年來,積累了一套完整的教學實驗體系,總結了教學經驗也贏得了一定的榮譽。為中國戲曲藝術教育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我們正在將現有的教學成果、教學檔案、教學方式深入細致地分析與理論研究,凝練更加具有特色的新型實踐教學理論體系,提高實驗教學中心的示範性。為首都的文化建設、中國戲曲藝術教育、戲曲藝術的傳承與弘揚做出更大的貢獻。
六、專業建設及發展規劃
中國戲曲學院的辦學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文藝方針,以繼承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堅持「育人為本、特色立足、質量立校」的辦學理念,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戲曲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以辦好優質本科教育為主體,走內涵發展的道路,保持戲曲教育國內領先的優勢,建設民族特色鮮明、國內水準一流、國際影響廣泛的藝術大學。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具有傳統文化底蘊和創新精神的中國戲曲高級專門人才。是中國戲曲學院的人才培養主要目標。
我們深刻認識到戲曲藝術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深刻認識到弘揚、傳播民族戲曲文化是我們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深刻認識到高等戲曲教育在全國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深入貫徹「立足首都,服務全國」的指導思想,肩負起戲曲舞美創新人才培養的重大責任。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戲曲學科交叉發展,建設具有民族戲曲藝術內涵特色的教學體系是我們的發展目標。進一步加大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力度和空間,共同研究舞美人才的發展需求和培養機制,探索國際教育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努力將舞美系建成專業高級人才培養教學中心、實踐理論研究中心、國際教學科研探索中心,為中國戲曲學院創辦「民族特色鮮明、國內水準一流、國際影響廣泛」的目標做出更大的貢獻。
師資隊伍
舞美系負責人:
系主任:李威
書記:陳娟
副主任:馬路
戲曲舞台設計專業教研室:
主任:黨寧
成員:李威、張武、宋暘、黨永生、張楊、呂欽
戲曲服裝設計專業教研室:
主任:劉小慶
成員:張靖、秦文寶、彭丁煌、張梅石
舞台燈光設計專業教研室:
主任:馬路
成員:王濱利、王睿
化裝造型設計專業教研室:
主任:龔元
成員:肖燕、魏瑋
設計基礎教研室:
主任:黃健
成員:曹林、王辛娣、徐宏、韓波
外聘教師:
辦公管理:
王敬琨、蔣斯蒙、張曉晨
舞美系負責人
Write me an E-Mail
李威
舞台美術系主任、教授
出生年月:1963年1月
1991年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舞台美術系
戲曲舞台設計專業 學士
1999年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舞台美術系
戲曲舞台設計專業 碩士
社會兼職:
中國舞台美術學會 副會長
學術出版部主任
北方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客座教授
Write me an E-Mail
陳娟
舞台美術系黨支部書記
出生年月:1977年9月
2003年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教育系 教育表演專業 學士
Write me an E-Mail
馬路
舞台美術系副主任、副教授
出生年月:1962年5月
1989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
燈光設計專業 學士
社會兼職:
中國舞台美術學會 副秘書長
中國照明學會
舞台電影電視委員會 委員
北方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客座教授
8. 武漢有哪些文化創意產業園
珞珈創意園
武漢藝術創意產業園
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全國重要的動漫基地回和人才培養基地)簡稱答(武漢動漫產業基地)
武漢光谷文化傳媒創意產業園
武漢•上海時尚服飾創意產業園
以上都是通過武漢市委員會對創意產業園區認定標准對符合條件的創意產業園政府授牌予以確認的
9. 佳木斯大學怎麼樣
佳木斯大學,物價不高,校園風景比較優美,夏天短,冬天長,天氣比較寒冷。衛回生不咋好,但民風豪爽。佳答木斯大學工科不錯,口腔類,日語類較好,普通的本科院校。
佳木斯大學坐落於中國最早迎接太陽升起的地方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是一所融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和留學生教育於一體的黑龍江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學校的源頭是建於1947年的合江軍區衛生幹部學校;1995年6月,由佳木斯醫學院、佳木斯工學院、佳木斯師范專科學校和原佳木斯大學四所院校合並組建佳木斯大學,次年開始運作。
截止2013年底,佳木斯大學佔地15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06萬平方米,設有26個學院和69個研究所(室)。學校學科專業設置涵蓋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經濟學、教育學、法學、歷史學、管理學、農學、藝術學等十一大學科門類,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3509人,研究生1340人,繼續教育生13800人;固定資產總值13.37億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3.47億元,圖書館藏書245.1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