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學習貫徹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加強民族宗教工作,走中國化道路
研究表明抄,當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學生的學習風格相匹配時,有利於提高學習成績。比如,對於喜好圖像表徵的學生用圖式來講解概念,避免把喜歡安靜的學生安排在教室門口坐等。由於任何認知風格都不會適用於所有的知識學習,如果學習者在學習中堅守某一種認知風格,勢必會在一些不適於自己風格的學科學習中失敗。研究者認為,個體的學習風格是一種習慣,後天經驗和訓練起著很大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方式先配的教學不會像匹配性教學那樣容易展開,必須細致漸進,並且隨時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學習的反饋及時進行調節。
『貳』 黨政領導幹部提升宗教工作能力培訓班學習心得
通過學習,自己認識到了很多的宗教知識和宗教政策。從而在思想上樹立起來了宗教平等,宗教自由的觀念。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要積極地宣傳黨的宗教政策,與破壞宗教的不法行為作斗爭。
『叄』 民族宗教事務局是做什麼的
1、負責組織指導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組織協調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重大慶典活動,依法履行宗教事務管理職責,依法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動。
2、指導民族、宗教團體依法依章開展活動,支持民族、宗教團體加強自身建設,推動民族、宗教團體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教育;
鞏固和發展民族、宗教界的愛國統一戰線,團結和動員廣大少數民族群眾和信教群眾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辦理民族、宗教團體需政府幫助解決或協調的有關事務。
3、依法管理民族、宗教方面的涉外事務,協調民族、宗教工作的對外交流與合作,參與涉及民族、宗教事務的對外宣傳工作,組織指導民族、宗教團體開展對外友好交往。
4、參與擬定少數民族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教育和使用工作,幫助宗教團體做好宗教人士的培養工作,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民族、宗教界人士的政治安排工作。
5、承辦市人民政府和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交辦的其他事項。
(3)全國民族宗教工作幹部培訓班擴展閱讀
內設機構
辦公室
綜合協調本局日常工作;草擬重要文稿;負責機關文電、督辦、會務、機要、檔案、信息、安全、保密、信訪、政務公開等日常工作和行政要務;負責民族、宗教政策法規執行情況的督促檢查、宣傳教育工作;
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少數民族幹部和全市性宗教團體負責人的選拔推薦、培養和教育工作;負責紀檢、監察、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勞動工資、離退休人員服務及黨群等工作;承擔有關行政復議工作。
宗教工作科
承辦宗教事務管理工作,提出有關政策建議;指導宗教團體和活動場所依法依章開展活動,聯系宗教人士及信教群眾,並做好相關工作;依法對五大宗教、其它宗教以及民間信仰事務進行管理;協調管理境外人士在本市的宗教活動,配合做好防範抵禦宗教滲透和打擊邪教等工作。
『肆』 民族和宗教工作培訓學習的心得體會怎麼寫啊特別是結尾啊
認識到 民族問題是個大問題,是關系國家安定團結 和諧的大問題。宗教問題要嚴肅謹慎對待,尊重信仰,弘揚科學。
『伍』 怎麼形容民族宗教工作幹部隊伍建設的薄弱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是指導未來5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深刻理解《建議》的精神實質和「十二五」規劃的主題主線,對於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事民族宗教工作的幹部,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刻領會《建議》內涵的同時,找准自身工作的切入點和落腳點非常重要——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如何開局、怎樣起步,關繫到未來5年能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必須樹立全局意識、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切實抓好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真正在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研究新思路,出台新舉措,開創新局面。
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民族宗教工作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要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強化民族宗教幹部隊伍的素質是前提。改革開放以後,由於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民族宗教部門的積極努力,我國的民族宗教幹部隊伍建設積累了不少好的經驗,取得了許多成績,形成了許多好的傳統,同時也有許多深刻的教訓。面對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以及民族宗教方面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民族宗教幹部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是要有全局觀念。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民族宗教工作必須服從和服務於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要把民族宗教問題放在社會總問題中進行考察,把民族宗教工作放在黨和國家整個工作中去思考,這樣才能具有開闊的視野,才能擺正自身的位置,做出正確的判斷,明確努力的方向。
二是要有世界眼光。必須深入考察世界民族宗教問題的歷史進程和發展趨勢,准確把握民族宗教問題在當今國際關系和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我國的民族宗教問題放在更加廣闊的背景下來思考,從戰略的高度統攬全局,進一步增強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宗教工作的自覺性。
三是要有創業精神。形勢在發展,情況在變化,民族宗教幹部必須與時俱進。民族宗教幹部承擔著對民族宗教工作的管理和引導的責任,時代要求民族宗教幹部不僅要刻苦鑽研馬克思主義理論,還要深入鑽研各種思想流派,以適應新時期民族宗教工作的需要。
四是要有法制觀念。隨著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不斷深入和我國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基層民族宗教幹部必須管好法律法規和政策授權應該管好的事情,同時,積極開展有關民族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教育工作,引導群眾愛國愛教、遵紀守法。
五是要有服務意識。這既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是現代國家政府對公務員的基本要求。民族宗教工作部門的主要職責就是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更好地為廣大少數民族以及信教群眾服務。以管理者自居,頤指氣使是絕對不能允許的。
六是要有嚴謹的作風。要善於聽取各族群眾以及宗教界人士的意見建議,協商共事,交真心朋友。民族宗教幹部還要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密切聯系群眾。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解決和處理民族宗教問題。要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研究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突發事件和群體性事件的內在規律,提高防範能力、應變能力和處置能力,確保社會穩定。
『陸』 如何做好新形式下的民族宗教工作總結
一、樹立創新觀念,尋找民族宗教工作的金鑰匙
一是樹立「交朋友、辦實事、抓引導」三位一體的理念,與少數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保持良性互動關系。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建立與少數民族代表、宗教界人士的談話和交流制度,經常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困難,真心實意地為他們辦實事、辦好事。在重大節日期間開展慰問少數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上層人士活動,把教育引導工作溶入融洽的情感交流之中。通過交朋友、辦事實,使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數民族群眾和信教群眾中入耳、入腦,切實改變發生矛盾和糾紛之後出現臨時「抱佛腳」找民族宗教界人士做工作的被動局面,努力形成少數民族和信教群眾積極主動協助黨和政府處理民族宗教問題的良性互動關系。
二是樹立以積極的心態看待宗教的理念,推動宗教界發揮積極作用。宗教同其他社會文化形態一樣,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如果我們用消極的眼光去看待它,或許它就會朝著消極的方面發展,並產生消極作用;如果我們用積極的眼光去看待它,就會推動它朝著積極而有益的方向發展,產生積極的社會作用。因此,要摒棄過去消極看待宗教社會作用的片面思維,善於運用宗教文化的精華去服務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揮宗教特有的優勢,發展社會公益事業,為構建和諧社會多做好事、善事。
三是樹立社會化的民族宗教工作理念,整合各種資源,形成全縣上下齊抓共管的合力。民族宗教工作具有群眾性、長期性和特殊復雜性,單靠民族宗教部門一家之力,很難有大的作為,必須整合社會資源,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參與民族宗教工作,變民族宗教工作「風雨一肩挑」為「千鈞重擔眾人擔」。要建立快捷、靈敏的信息反饋機制,構建縣、鎮、村、協會四個層面的縱向網路和由統戰、民宗等部門互聯的橫向信息網路,做到民族宗教工作的關口前移、重心前移。
二、堅持辦實事,是抓好民族宗教工作的關鍵點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不能局限於「不出事」而消極地去當「滅火隊」,必須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正確導向,找准工作抓手,把少數民族和信教群眾的注意力集中到抓經濟促發展上來,切實幫助他們理清發展思路,幫助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困難,通過辦實事、辦好事,凝聚民心民力,取得支持理解。一是幫助制定經濟發展規劃。結合「十二五」規劃,幫助少數民族和信教群眾認真做好經濟發展的短、中、長期規劃,將規劃具體到項目,具體到農戶,做到科學謀劃、統籌部署,有計劃按步驟地分步實施。同時,把民族經濟發展納入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定期研究、分析,及時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扶持民族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二是積極爭取把民族經濟納入全縣扶貧開發范圍,幫助論證、篩選適應鎮情、村情經濟發展的項目,在政策上予以傾斜,在資金上重點扶持,為民族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三是認真落實民族經濟社會發展扶持政策。統籌協調各相關部門在技術、人才、信息、資金等方面給予其重點扶持,積極鼓勵、引導和幫助少數民族企業和信教群眾民營經濟發展。
三、加強宣傳引導,把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方向盤
一是加強各級幹部特別是民族宗教幹部的學習,全面提高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的能力和水平。各級、各部門要堅持不懈地對廣大幹部和黨員進行民族宗教觀、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學習和培訓,有效解決不願管、不會管、不敢管、不去管的「四不管」問題,努力提高幹部應對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
二是搞好少數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的聯系與溝通。組織召開座談會,邀請少數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上層人士參加,傾聽他們的呼聲,了解發現問題,耐心細致地開展政治思想工作,及時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妥善處理,達到溝通思想、增強信任、解決問題的目的。
三是定期不定期組織少數民族代表、宗教場所教職人員及信教群眾學習。通過開展靈活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黨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教育,把信教群眾的注意力和力量轉移到建設和諧社會的宏大目標上來,使他們愛黨、愛國、愛教。
四是認真開展好「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局自2010年8月啟動實施了創 「和諧寺觀教堂」活動。作為民族宗教部門,要以此為契機,規范宗教事務管理,完善場所內部規章,強化教職人員素質提高,形成一個愛國愛教好、遵紀守法好、民主管理好、團結互助好、環境美化好的「五好」宗教活動場所,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四、創造良好環境,營造民族宗教工作的大氣候
良好的工作環境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基礎,亦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保證。民族宗教部門要加大硬、軟環境建設,努力營造民族宗教工作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和諧的內部環境。一是要積極主動地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對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視,多向領導匯報,多向領導建議、多請領導支持、多請領導參與,加強交流,增進共識,爭取位置,使民族宗教工作列入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形成黨政主要領導重視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協助抓的工作格局。二是不斷加強民族宗教工作的機構和隊伍建設。根據中、省、市要求和規定,落實編制、人員和辦公經費,要不斷改善辦公條件,真正做到民族宗教部門有人辦事、有錢辦事、能辦好事。三是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民族宗教部門應以「樹一流形象,創一流業績」為目標,著力培養「團結、奉獻、務實、創新」的工作作風,強力打造服務、親和、務實、能乾的幹部隊伍,努力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