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社區勞動保障工作
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復平台負責制在基層開展就和社會保險服務工作,並承擔區(縣)勞動保障部門委託交辦的其他業務性、事務性、服務性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1)宣傳貫徹國家勞動保障相關政策,認真做好下崗失業人員的管理和服務工作,為轄區內下崗失業人員提供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培訓、職業介紹等服務。
(2)組織實施社區就業工作,開發社區就業崗位,舉辦社區就業實體。動員並組織未能繼續升學的新成長勞動力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組織開展再就業援助,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和再就業。
(3)辦理核發《再就業優惠證》的有關工作,為自謀職業的下崗失業人員申請小額擔保貸款辦理有關手續。
(4)負責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負責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的資格認定,協助有關部門在退休人員中建立健全黨的組織,開展文體活動。
(5)做好靈活就業人員接續社會保障咨詢和服務工作。
(6)負責轄區內勞動力資源統計和勞動保障信息網路建設工作,建立勞動保障資料庫,收集和提供勞動力供求信息,做好勞動保障統計調查工作。
『貳』 社區的勞動保障室是干什麼的
1、協助街道勞動保障管理站做好本村勞動保障工作。
2、掌握服務對象信息,開展專動態管理,建立健全工作台帳和月屬報制度。
3、發布用工信息,做好外來人員的職業指導、就業培訓登記工作。
4、開展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工作。
5、做好參保人員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險相關服務工作。
6、做好勞動爭議調解工作。
7、建立健全服務網路,指導、組織企業退休人員自我管理和服務,開展文化體育和公益活動。
8、協助死亡退休人員家屬料理喪事,承擔孤寡退休人員喪事料理服務。
9、落實企業退休人員走訪慰問制度、組織開展節日慰問大病探望、困難補助等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
10、落實維護穩定工作責任,有針對性地做好服務對象的思想政治工作。
11、提供勞動保障政策咨詢和信息查詢服務。
12、完成上級勞動保障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
『叄』 社區怎樣做好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
首先社區是為居住在社區范圍內的居民提供服務,面對的人群類型比較內全面,有老人有兒童有容婦女等,要根據所在社區的人群進行分析分類提供服務,在開發合適的服務項目的同時,也可以作為服務項目的內容,帶領社區群眾搞好社區勞動。至於社會保障的工作問題,根據國家的政策為符合社會保障的對象提供保障服務,同時和社區周邊中小型企業聯手開發能夠雙贏的社會保障服務項目,以凝聚社區小家庭共建社會大家庭為目的,一定搞得好的!!~
『肆』 如何做好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調研報告
勞動保障工作延伸到街道社區,使我們的工作延伸到了最基層,我們要抓住這個有利契機,把街道社區的勞動保障工作做好。使街道勞動保障工作成為新時期的一項首要任務。加強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是勞動保障部門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的重要依託。 我們敦化市也相距在市內四個街道設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及37個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全部是通過筆試、面試的競爭上來的下崗職工,這些下崗職工在經厲了一次下崗後,深知自己再次就業的重要性,所以十分珍惜這份難得的工作。 勞動保障機構健全了,我們的工作也就好開展了。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在政策宣傳、就業服務、 崗位開發和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基本能做到底數清楚,政策明確,工作細致周到。他們已成為勞動保障政策的宣傳員、就業崗位的信息員、就業和社會保險的協管員,他們的工作,不僅從最基層保證了就業政策的落實和整個就業任務的完成,並且受到下崗失業人員和退休人員的普遍歡迎。下崗失業人員和退休人員都反映說:「過去,廠子管我們的一切,我們把廠子當成家;現在,社區對我們關懷備至,社區就是我們的家,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就是我們最親的人。」 通過這些話語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在當前勞動保障工作的總體格局中,街道社區勞動保障的工作居於十分關鍵的基礎地位。加強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對整體推進勞動保障工作,具有非常迫 切、非常現實的意義。 第一,做好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使勞動保障部門落實「三個代表」、踐行「執政為民」有了最直接的手段。勞動保障事務直接關繫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在下崗失業人員和退休人員由「企業人」走向「社會人」的過程中,街道社區作為社會化依託的代表,承擔著勞動保障「港口」的職能。「群眾利益無小事」,涉及千家萬戶的生活保障、促進就業、權益保護、社會保險等,都是與老百姓切身利益關聯最緊密的熱點問題。街道社區平台是聯接政府勞動保障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關鍵環節。平台建立了,工作做好了,就能將黨和政府的關懷及時送到廣大老百姓心中,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就能真正落實「三個代表」,增強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第二,做好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使勞動保障工作能夠做到「一竿子插到底」,做到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街道社區平台是勞動保障部門的基層服務窗口,是勞動保障各項工作社會化管理服務的基礎。當前,再就業政策的落實,要靠街道和社區開展廣泛宣傳和調查摸底工作;對下崗失業人員實施就業服務,要靠街道社區提供及時有效的培訓和就業信息,開展近距離、針對性強的咨詢服務; 對就業困難群體實施就業援助,也要靠街道社區組織開發社區公益性崗位;對企業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服務,更要靠街道社區做好基礎工作。實踐證明,凡是建立了街道社區工作平台的地方, 就能准確掌握每位下 崗失業人員的自然情況和就業需求,就能有效開發社區就業崗位,就能切實推動各項扶持政策落實到位,就能使就業和社會保險管理服務工作一抓到底,獲得實效。 第三,做好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使勞動保障部門提高管理服務的水平和質量樹立了新的標准,增添了新的動力。過去,我們在辦公室進行管理工作,在市區一級的職介中心和社保中心開展服務工作,大部分同志是努力工作且有成效的,但也有一些地方,雖然有制度要求,但由於缺乏嚴格的管理和有效的監督,也或多或少出現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敷衍推諉的現象。但在街道社平台,面對天天與你見面、時時需要直接幫助的工作對象,容不得半點馬虎,也等不及十天半月的拖延。面對那些困難對象, 你更要主動上門服務,一對一跟蹤服務,按時完成服務承諾。我們工作對象最緊迫的需求,與我們街道社區工作人員的高度責任感結合起來,就能創造出勞動保障管理服務的高標准、高質量,並成為我們提高管理服務水平的動力源泉。當前,各地的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已初步建立,但總體上看,建設水平還參差不齊,有些平台運作還不夠規范,最終都影響到應有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下一步的關鍵,是要千方百計發揮平台的作用,使其在勞動保障工作的主戰場大顯身手,並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進一步規范運作,鞏固和完善平台建設。 在街道勞動保障工作平台中我們雖然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距離上級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需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勞動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擇業觀念陳舊,影響著就業與再就業。當前,相當一部分下崗失業人員仍然無法擺脫傳統擇業觀念的束縛。臟活、累活不想干,賺錢少的工作不願做,寧可在家等、靠、要,也不去干沒「面子」的活,總是覺得只有進機關或進大企業才算是有了工作;自身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比較弱,無法擺正位置、端正態度、好高鶩遠(如市裡今年給街道安排的「4050」人員)。 2、勞動技能單一,開發就業崗位難。下崗失業人員多是缺乏工作經驗、技能的畢業生和對新知識、新技術接受能力較差的「4050」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對就業培訓重視不夠,盡管我們積極創造條件,但下崗失業人員不願意參加培訓學習。在下崗失業人員中有一技之長的技術工人稀少,如:機械加工行業,想找一些水平高一點的車、鉗、電、焊等技工非常困難。 在今後的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台工作中我們要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強化街道和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水平。積極參加市勞動保障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邀請有關方面對事務所進行業務指導,使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 為民意識不斷增強;工作方法、 工作作風不斷改進; 業務素質和工作效率不斷提高。做到政策運用到位,辦事程序規范,業務操作準確。 2、規范制度建設,規范工作流程,規范管理服務標准,提供熱情周到服務。在開展就業服務的過程中,我們將實行了「一次告知,兩次辦結、三次上門」的服務承諾,即對第一次前來辦事的人,告知服務內容、辦事程序,在第二次辦完,第三次如還沒辦完,則主動上門服務。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文明規范的語言,熱情、細心、耐心的服務態度,不斷加強作風建設,做好街道再就業服務工作。 3、拓寬就業渠道,大力開發社區公益性崗位,促進「4050」人員再就業,促進再就業援助制度的形成。要把開發社區公益性就業崗位,促進和幫助一批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作為首要任務,依託街道社區平台,形成一種長期有效的援助制度。一是要做好基礎工作,使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都及時領到再就業優惠證,特別是摸清大齡就業困難對象的基本情況;二是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挖掘社區內的各類公益性崗位,一方面要通過建立社區服務站、社區小市場、社區幼兒園、社區超市、社區電器維修部、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等崗位安置失業人員;另一方面要積極與社區內外企事業單位、人才交流中心、就業服務中心等聯系,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崗位。三是依託街道社區平台,並在市就業服務中心的支持下,為困難對象提供專門的幫助和便捷的服務;四是要協助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加強對政策的宣傳解釋,使下崗失業人員對政策能准確把握,很好運用。 4、加強職業培訓,增強就業能力。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社區內有相當一部分人因技能單一、年齡偏大、文化偏低,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而無法實現就業。為解決這一問題,今後我們將採取自辦、聯辦、定向、非定向等多種培訓形式,對社區內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免費技能培訓。如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將會同上級勞動保障部門、職業學校等單位聯手,開辦電腦、家電維修、烹飪等各方面的實際操作技能培訓班,幫助下崗失業人員提高生產、生活技能,提高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率。同時, 我們還將與轄區內有用工意向的單位建立掛鉤制度,對下崗失業人員實行定向培訓,解決再就業問題。另外,我們還將積極爭取社區單位對就業工作的支持和幫助,建立了社區單位就業聯誼會,並把服務功能不斷向轄區外延伸。 做好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是最關鍵的因素。要嚴把用人關,制定具體措施,保證從招聘到使用各個環節形成制度。要把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素質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城市為單位,大力加強工作人員的培訓,讓所有的工作人員都了解再就業援助和開展退休人員管理服務社會化的措施,都掌握動態管理和統計的方法,都知曉政府促進再就業的政策。要在各地樹立一批好的工作典型,推廣一系列好的工作方式,通過典型引路,帶動全體工作人員素質提高。
『伍』 急求寫一篇1500字的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感悟
近年來,石泉縣人勞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就業再就業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積極探索勞動保障工作進社區的新路子,努力搭建服務工作平台。根據勞動保障工作的需要,為加大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力度,促進社區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開展,先後在城區和池河街道社區設立了六個勞動保障工作站,有力地促進了社區就業再就業工作。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集中辦公以來,全體工作人員積極深入社區開展工作,不斷摸索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務質量,通過全體幹部的共同努力,黨和政府的各項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落到了實處,群眾得到了實惠,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是建立了規范齊全的第一手基礎資料。工作人員從工作需要出發,在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社區勞動力資源動態管理、社區人員就業情況查詢登記、失業人員動態管理、城鎮新增勞動力、零就業家庭等20種登記管理台賬。規范了各種統計報表,並將所有管理資料和信息全部錄入微機,建立了數據信息庫,及時更新和完善相關內容,通過動態管理,做到了底子清情況明。二是扎實開展了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培訓和就業指導服務工作。組織下崗失業人員參加了微機操作、風味小吃、家政服務、灑店服務等培訓。自去年8月對外辦公以來,共培訓670人,其中創業培訓三期246人。向家友商貿公司、民威商廈、天成絲業公司、永紅絲廠、銀屏水泥廠等企業介紹就業620人,通過宣傳引導有1141人實現了再就業 ;援助65戶「零就業家庭」實現了就業;開發公益性崗位208個。共對712 名辦理《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進行了調查初審;協助辦理小額擔保貸款66人150萬元;協助相關部門為307名從事個體經營的持證下崗失業人員減免稅費28萬余元。三是推進了社會保險擴面征繳。社區工作站直接為靈活就業人員、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代辦養老、醫療等參保和接續手續,為社區勞動者提供「零距離」服務。共為社區群眾代辦參加和接續養老保險700餘人次,醫療保險100多人次。四是積極協助開展勞動保險監察工作。社區工作站配合縣局對轄區內建築工程、餐飲服務業和私營企業進行工資支付、禁止使用童工、勞動保障年檢、事業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情況等專項檢查和維權工作。協助企業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切實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五是對企業離退休人員實施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站為轄區內每位離退休人員發放了社會化管理服務卡,進行跟蹤服務和動態管理,提高了企業離退休生存認證工作的及時性和准確率,有效的避免了冒領養老金現象的發生。六是加強了政策宣傳工作。社區工作站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宣傳勞動保障政策,做到經常進入企業和居民家中宣傳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險、勞動維權、《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等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政策,提高了社區群眾的勞動保障意識。
存在的問題
工作站集中辦公以來,雖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好評。但是我們在工作實踐中也發現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 一是上級文件精神和一些優惠政策難以落實。如社會保險、公益性崗位開發、技能培訓等補貼政策,省市補貼資金難以到位,與實際工作不配套 ,導致後續工作難以開展;二是縣內規模企業少,大多數企業對技能要求不高,下崗失業人員的短期培訓很難找到適合的工作。同時,培訓內容也不能完全滿足被訓人員的需求,所以難以組織。三是信息化建設滯後,不能適應工作需要。縣局雖然多方籌集資金,給各工作站配備了電腦,但至今未上網,社區和各鄉鎮網路都未建立,導致信息不暢通,資源不能共享。四是工作人員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和培訓,對勞動保障政策、法規缺乏深入了解,少數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缺乏工作責任心。
對策與建議
如何有效利用社區勞動社會保障平台更好的開展就業再就業服務工作,切實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是擺在社區工作站全體工作人員面前的新課題。為了使黨和政府各項勞動保障優惠政策切實落到實處,有效 促進社區就業再就業工作,特提出如下對策及建議:
(一)已經明確的各項補貼資金應在年初下達任務、簽責任書時一並拔付,便於統籌計劃安排,開展工作。社會保險 、公益性崗位開發、技能培訓等補貼資金應轉變過去的先做事後給錢為先給錢後做事,年底考核算總賬,完不成任務的可扣可罰。
(二)技能培訓工作應放寬視野,盡可能做到訂單式培訓,同時開展一些適用技術培訓,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可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也可分時段進行,白天沒時間的可安排在晚上。
(三)加強信息化網路建設,使之適應工作需要。我縣勞動保障工作信息化建設任重道遠,目前,僅局機關建立了一個綜合網站,工作站、鄉鎮和社區均未建立,難以及時了解和發布相關政策、就業等信息,已遠遠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因此,信息化網路建設已刻不容緩。
(四 )加強學習,提高政策理論水平。一是組織對社區工作站工作人員進行系統的勞動保障業務知識培訓,以提高業務知識能力和政策水平;二是加強自學和集中學習、組織業務知識講座。
(五)強化宗旨教育,增強服務意識。社區工作站所從事的主要是大量的服務性工作,其服務對象是企業下崗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等就業困難群體和企業退休人員,這部分人群屬社會弱示群體。做好這部分人的工作,必須有一支工作責任心強、服務意識濃的幹部隊伍。所以應經常在幹部中強化宗旨教育,才能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更好的做好社區勞動保障工作。
『陸』 培訓勞動保障知識心得怎麼寫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本著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高度重視民生問題。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措施紛紛出台,人民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得到了更多的實惠,令無數人感到了黨的溫暖。「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通用語。十七大報告再次更加系統完善地從多方面闡述民生話題,處處體現著中國共產黨對人民幸福安康的深切關懷,大政方針中折射出民生亮點,報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對涉及民生問題進行了全面布置,描繪出一幅百姓生活的新景象,也為勞動保障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就業、社會保障、和諧勞動關系事關人民群眾的「三最」問題。報告明確提出要實現「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等目標。在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中,勞動保障系統作為政府民生工作的職能部門,任務更加艱巨,責任也更為重大。
通過系統地學習十七大報告,我認為勞動保障工作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加快發展:
一是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在進一步完善就業扶持政策、繼續做好就業援助和公共就業服務的同時,重點在促進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靈活就業和加快培養技能型勞動者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實現社會比較充分就業。
二是堅持「保基本、廣覆蓋」,完善與我縣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覆蓋城鄉居民、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擴大基本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建立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的機制,加快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三是加強和完善社區就業服務管理工作,依託社區廣泛宣傳和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真正由社區落實的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包括崗位性的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靈活就業人員中「4050」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的社保補貼、小額貸款的信用擔保等。同時結合社區服務需求開發公益性崗位,大力發展社區勞務派遣組織、服務實體和就業基地,為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開通更多渠道。
四是實施 「發展和諧勞動關系行動計劃」,認真解決廣大職工反應強烈、最為關心的問題,重點要在規范勞動合同簽訂、完善企業普通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加強勞動力資源市場監管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
『柒』 怎樣做好社區勞動保障工作
從基本做起,每天要制定計劃,該干什麼要知道,也就是你的職責要履行.
勞動專保障工作實際上就是人力資屬源工作,首先把人的事做完備.崗位職責,勞動保障制度要弄清.把相關文件整理清楚.每個文件確定一個檔案. 然後就要踏踏實實的工作,心要細,政策要明了。
『捌』 社區勞動保障的內容具體是什麼大神們幫幫忙
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台負責在基層開展就和社會保險服務工作,並承擔區(縣)勞動保障部回門委託答交辦的其他業務性、事務性、服務性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1)宣傳貫徹國家勞動保障相關政策,認真做好下崗失業人員的管理和服務工作,為轄區內下崗失業人員提供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培訓、職業介紹等服務。 (2)組織實施社區就業工作,開發社區就業崗位,舉辦社區就業實體。動員並組織未能繼續升學的新成長勞動力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組織開展再就業援助,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和再就業。 (3)辦理核發《再就業優惠證》的有關工作,為自謀職業的下崗失業人員申請小額擔保貸款辦理有關手續。 (4)負責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負責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的資格認定,協助有關部門在退休人員中建立健全黨的組織,開展文體活動。 (5)做好靈活就業人員接續社會保障咨詢和服務工作。 (6)負責轄區內勞動力資源統計和勞動保障信息網路建設工作,建立勞動保障資料庫,收集和提供勞動力供求信息,做好勞動保障統計調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