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脫貧攻堅的主要難點是深度貧困
脫貧攻堅的主要難點是深度貧困。主要難在以下幾種地區:
一是連片的深度貧困地區,西藏和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四川涼山、雲南怒江、甘肅臨夏等地區,生存環境惡劣,致貧原因復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缺口大,貧困發生率普遍在20%左右。
二是深度貧困縣,據國務院扶貧辦對全國最困難的20%的貧困縣所做的分析,貧困發生率平均在23%,縣均貧困人口近3萬人,分布在14個省區。
三是貧困村,全國12.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居住著60%的貧困人口,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嚴重滯後,村兩委班子能力普遍不強,四分之三的村無合作經濟組織,三分之二的村無集體經濟,無人管事、無人幹事、無錢辦事現象突出。
(1)脫貧攻堅工作培訓面臨的難題擴展閱讀:
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縣、貧困村,致貧原因和貧困現象有許多共同點。
一是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於一體。深度貧困縣中,有革命老區縣55個,少數民族縣113個。自然地理、經濟社會、民族宗教、國防安全等問題交織在一起,加大了脫貧攻堅的復雜性和難度。
二是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後。深度貧困地區生存條件比較惡劣,自然災害多發,地理位置偏遠,地廣人稀,資源貧乏。西南缺土,西北缺水,青藏高原缺積溫。這些地方的建設成本高,施工難度大,要實現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難度很大。
三是社會發育滯後,社會文明程度低。由於歷史等方面的原因,許多深度貧困地區長期封閉,同外界脫節。有的民族地區,盡管解放後實現了社會制度跨越,但社會文明程度依然很低,人口出生率偏高,生病不就醫、難就醫、亂就醫,很多人不學漢語、不識漢字、不懂普通話,大孩子輟學帶小孩。
有的地區文明法治意識淡薄,家族宗教勢力影響大,不少貧困群眾沿襲陳規陋習,有病不就醫靠信教、搞法事,婚喪嫁娶講排場、搞攀比,「一婚十年窮」。不少群眾安於現狀,脫貧內生動力嚴重不足。
四是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深度貧困地區往往處於全國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同經濟發展的矛盾比較突出。還有一些地方處在地質災害頻發地帶,「十年一大災、五年一中災、年年有小災」,實現脫貧和鞏固脫貧成果都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五是經濟發展滯後,人窮村也窮。很多深度貧困村發展產業欠基礎、少條件、沒項目,少有的產業項目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不足,對貧困戶的帶動作用有限。深度貧困縣村均集體收入只有8800多元,同所有貧困縣平均5萬元相比,差距較大。
❷ 貧困是世界性難題 那中國在打贏脫貧攻堅戰方面比其他國家有什麼優勢
中國的優勢在於,
有黨的領導,這是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優勢。
以共有制為主體。是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
社會主義國家能夠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
❸ 在和平發展過程中,我們面對哪些挑戰和困難
1、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回,實體經濟水平有答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
2、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
3、社會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全面依法治國任務依然繁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強。
(3)脫貧攻堅工作培訓面臨的難題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大提出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這面旗幟突出強調互利共贏精神,大力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主張世界各國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呼籲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它進一步闡發了新時期中國外交的思想理念,表明中國特色外交理論發展到新的高度,對新時期中國外交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❹ 試述我國十三五脫貧攻堅面臨的新形勢脫貧攻堅難題採取的策略措施
主要政策措施:
1.完善扶貧開發大數據。對建檔立卡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進一步分析基本特徵、致貧原因、脫貧需求,制定脫貧規劃,確定幫扶措施,監測幫扶成效,出台貧困退出辦法,做到扶持對象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2.建立分類施策政策體系。根據致貧原因,確定有針對性的措施辦法,堅持分類施策,讓扶貧資源和政策措施落實到村到戶到人。 堅持開發式扶貧,把扶貧政策與最低生活保障、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政策相銜接,扶貧開發與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相結合。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移民搬遷安置一批、教育培訓脫貧一批、生態保護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做到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
3.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堅持尊重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加強對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思想發動,加強貧困地區基層組織建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知情權、參與度、獲得感,激勵自力更生精神,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與活力。
4.增加扶貧投入。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投入。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互補作用。大力推廣免抵押免擔保扶貧小額信貸,發行金融債券,建設省級扶貧投融主體,首先支持易地扶貧搬遷;設立扶貧再貸款,支持扶貧龍頭企業。下放資金項目審批權,建設縣級扶貧資金項目整合平台,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開辟扶貧開發新的資金渠道。
5.實施更廣泛的社會動員。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扶貧體系,深化、細化、實化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定點幫扶、東西部扶貧協作、軍隊武警參與扶貧,提高針對性、有效性,加強幫扶成效考核。進一步動員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廣泛參與。建設社會扶貧信息平台,營造人人皆願為、人人皆能為、人人皆可為的社會氛圍,凝聚扶貧攻堅強大合力。
6.增強扶貧開發能力。著力提高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決策能力和監督管理能力,提高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部門的扶貧項目管理監測評估能力,建設基層扶貧部門和相關業務部門、鄉鎮政府的執行能力,發展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參與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增強私營企業、社會組織、公民個人參與扶貧的專業能力。
7.加強國際減貧領域交流合作。通過對外援助、項目合作、技術擴散、智庫交流等多種形式,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和國際機構在減貧領域的交流合作。積極借鑒國際先進減貧理念與經驗。履行減貧國際責任,積極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對全球減貧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落實責任:
一是強化脫貧攻堅領導責任制。實行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堅持片區為重點、精準到村到戶。逐級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五級書記一起抓。
二是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選派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熟悉「三農」工作的幹部擔任領導。配強村級領導班子,突出抓好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注重選派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的優秀年輕幹部到貧困地區駐村,根據貧困村的實際需求,精準選配第一書記,精準選派駐村工作隊。
三是嚴格扶貧考核督查問責。中央出台對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進行考核的辦法。建立年度扶貧開發工作逐級督查制度,對落實不力的部門和地區,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要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並提出責任追究建議。落實貧困縣約束機制,杜絕不切實際的形象工程。
四是加強扶貧開發隊伍建設。加強與精準扶貧工作要求相適應的扶貧開發隊伍和機構建設,完善各級扶貧開發機構的設置和職能,充實配強各級扶貧開發工作力量。扶貧任務重的鄉鎮要有專門幹部負責扶貧開發工作。加大貧困地區縣級領導幹部和扶貧幹部培訓力度。加強思想、作風、廉政和業務能力建設,全面提升扶貧幹部隊伍能力水平。
五是扎實做好脫貧攻堅宣傳工作。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全面宣傳我國扶貧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確解讀黨和政府扶貧開發的決策部署、政策舉措,生動報道各地各部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豐富實踐和先進典型。建立國家扶貧榮譽制度,表彰對扶貧開發作出傑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加強對外宣傳,講好減貧的中國故事,傳播好減貧的中國聲音,闡述好減貧的中國理念。
❺ 運用《政治生活》的知識回答,黨和政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的原因
黨和政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的原因就是貧困是我們大家共同面臨的一個難題大家必須團結一致才能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