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微雕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微雕,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品中最為精細微小的一種工藝品。它是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數毫米的頭發絲上進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方能觀看到鏤刻的內容,故被歷代稱之為「絕技」。微雕施工面積極小,沒有相當高的書法功底和熟練運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難以完成的,且刻作時,要屏息靜氣,神思集中,一絲不苟。
② 微雕創作有何特點做微雕需要具備那些條件,如何能夠做好這一點
微雕創作有「新、奇、特、絕」之特點
微雕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讀華章」之妙趣。微雕專藝術屬越來越為人們所熱愛,微雕精品越來越為藝術家、鑒賞家、收藏家所重視,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藝術熱。
許通海的微雕藝術與一般的微雕藝術家不同,許通海大師在微雕微刻創作中,不用放大鏡,不用視力辨別字跡筆畫,全憑意念和感覺控制運刀。
許通海正在創作國內首部《紅樓夢》微雕作品。
③ 鴻玉堂中醫研究院是騙子公司嗎看他們最近有免費面部微雕技術培訓、會是真的嗎
這個公司是真的,我7月份還在那裡培訓過筋膜松解療法,是7.15-7.20。當時是岳老師講的,講的不糙,理論和實操都有,挺有激情的。公司是在鳥巢、水立方附近的一個大廈里,公司裡面有專門的教室。
④ 微雕藝術在現代有什麼前景
微雕屬於小眾,一項技術活,眼力工,做得好還是有特殊人群喜歡,在那個領域佔一席之地,做得好前景是有的。
⑤ 什麼叫微雕藝術中國有嗎
微雕藝術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中最為精細微小之一種工藝品。是雕刻技法的回一門分支答,為微觀雕刻一個門派。微雕一般指微細的圓雕、浮雕和透雕(鏤空雕)等,所表現出來的多跟自然界相像的東西。微雕是凸出來,富立體感。
它甚至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數毫米的頭發絲上進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方能觀看到鏤刻的內容,故被歷代稱之為「絕技」。
中國當然有的。著名微雕藝術大師許通海正在創作國內首部《紅樓夢》微雕作品!這部100多萬字的中國古典名著將被微雕在120塊大小不一的精美的中國名石上。
與一般的微雕藝術家不同,許通海大師在微雕微刻創作中,不用放大鏡,不用視力辨別字跡筆畫,全憑意念和感覺控制運刀。
⑥ 民間工藝的微雕
中國微雕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微型雕刻。戰回國時的璽印小如累黍答,印文卻有朱白之分。眾所周知的王叔遠的《核舟記》,也是中國歷史上微雕藝術的經典之作。我們的老師郭月明認為:精微藝術貴在精微,也難在精微,因為它不僅術其微小,還必須在微小之中再現藝術神采、韻味。每一件精微藝術品,無不是成功於所實的基本功之上,同時,又綴滿了心血和汗水。
他期望我們新一代的微雕藝人能學有所成,卻不奢望藝術上的投機取巧,一蹴而就;他期望我們的作品有朝一日得到社會的承認,他恥於以媚俗之作去欺世盜名。時至今日,他依然故我地在斗室中埋頭磨礪,不知晨昏,也無所謂冬夏;在精微藝術這片充滿生機的田野上耕耘不止,不問收獲,也無所謂個人名利。淡泊寧靜,耐得寂寞;超然物外,求索不己,這就是中國微雕藝人學藝生活的真實寫照。
⑦ 微雕藝術的發展
中國微雕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微型雕刻。戰國時的璽印小如累黍,印文卻有朱白之分。眾所周知的王叔遠的《刻舟》,也是中國歷史上微雕藝術的經典之作。
早期微觀雕刻門類較少,隨著時代進步和科技發展,精密細微的刀具不斷被製造,加之一些可用作微觀雕刻的新材料產生和發現,微觀雕刻新門類不斷產生。人們逐漸認識到傳統的「微雕」概念有點「模糊」,很多人常把「微刻」、「微畫」與「微雕」混在一起。致使在描述「微雕」時很難抓到微雕技法的要點。微雕之不同於「微刻」最主要的特點是有立體空間的呈現,《核雕》、《骨雕》、《象牙雕》和《微畫雕》等都應屬於《微雕》范疇。而 「微刻」是凹進去的,有裝飾性,少立體感;而《微畫》則是用筆或刀線描來微刻畫面,或稱線描畫微刻,是一種精微細小的畫種。微雕雕刻出的是精微細小的立體畫面,是一種富有立體感的陽雕微觀雕刻藝術。
但在同一件作品中常常見有微雕和微刻技法共同實施來創作的。所以談到微雕也不得不提到微刻。
篆刻邊款藝術是微刻藝術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明清以來,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這方寸之中,用鐵筆題書作畫,寄託情趣,自娛自樂。及至壽山石成為印章材料之後,壽山石的微刻藝術便開始出現。清初楊璇、周彬都曾在壽山石雕品的花紋僻處刻以小字,「西門薄意派」雕刻大師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叢、石縫中以極細的筆畫刻上自己的姓名和製作年月,以後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邊,以極細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詩詞作為邊款。
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著放大鏡等先進科學儀器在微雕領域的運用,微雕藝術便成為一種別具一格的嶄新藝術。而微刻作品中所刻的文字愈來愈小,內容也愈來愈多,同時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微刻文字書法效果重要性,那些雖刻得細微的某些作品無非蟻足一堆,在放大鏡下觀察,波磔點劃,不成樣子,字型或呆板,或歪斜,或扭曲,實不足取。之所以一些微刻好作品受到人們推崇究其原因則是刻得精細而又表現出鐵劃銀鉤的書法功底。受人注目的有「懷禪八大刻」等。 。
四川省屏山縣人郭月明也在致力於將微書、微雕、微刻集於一體的研宄。
近年來,福州組織有微雕研究會,會員10多人,有陳忠森、李一鳴、陳東生、陳明德、張平、楊世膺、劉鏞奇、林右熹、林欽松等人都在著力於微觀雕刻藝術的探討和研宄,並付諸實踐。
20世紀90年代,游嘉瑞的壽山石「案頭摩崖石刻」小巧玲瓏、千姿百態,配以微刻書法藝術,有一定欣賞價值。
自2005年以來,來自祖國的旅美微刻藝術家謝杉杉(Mr. Shan Shan Xie)在紐約展示他的微刻絕技,深得美國人民和廣大華僑的喜愛。陳忠森的微刻作品,「微」到需用高倍率的放大鏡才能看得清楚。比如他的微刻作品《蘭亭序》,用的是一顆僅1立方厘米、比大豆大一些的田黃石,全文300多字,只用一個平面全部刻完,難怪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稱贊他的微雕作品「細如蚊腳,游刃縱橫,技進正未艾也」。
⑧ 微雕要注意些什麼
1.獨特的構思
同樣一塊材料,在不同作者手中,由於各人的審美思想、藝術修養和技術特長的區別,加上創作意圖和表現技法的不同,很有可能創制出完全不同的藝術品,因此構思設計就成了微雕創作的關鍵。構思設計,不僅要善於利用材料的特點,更要善於運用各種技巧,只有充分發揮作者的才能和特長,讓各種各樣的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都體現出來,才能更好地展現微雕藝術的神奇魅力。
2.特別的眼力
眼睛看什麼呢?看字的重心、筆劃長短、運筆走向、結構穩定等,這些是決定字寫好寫壞的要素。而且要刻那麼小的字,沒有明察秋毫的眼力是不行的。練眼力時,排除雜念、意守丹田、專心致志地注視某物,經常練,時間久了物體就會越來越大,看得越清楚。
3.特有的指功
所謂指功,是手臂、手腕、手指的力氣和手指頭感覺的敏銳、靈敏能力。經過長期艱苦的鍛煉,功夫到家了,再硬的材料都會吃刀,任何質地的材料上手一摸,就能感覺出來。各人練功的方法不同,但都必須達到上述要求。
4.特異的意念
微雕字、畫筆劃都很小,而且在製作時會出現粉屑,肉眼是看不清楚筆劃的,這當然只能憑手感、憑意念,雕刻時筆劃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必須恰到好處,一氣呵成。意念要靠自己練習。要練到憑意念,把力量、感覺都集中到刀口,達到意到、力到、氣到、舒展自如、心手相應、游刃有餘,不用看就可以寫可以畫,刀隨意念運轉,絲毫不差。
5.特殊的毅力
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毅力,微雕創作更要有特殊的毅力。
此外,要創作一件精美的微雕作品,還要在材料的磨製、刨光、上色、保養、裝潢等方面下一番功夫
⑨ 什麼叫微雕藝術中國有嗎
微雕藝術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中最為精細微小之一種工藝品。是雕刻技法的一內門分支,為微觀雕刻一個門派容。微雕一般指微細的圓雕、浮雕和透雕(鏤空雕)等,所表現出來的多跟自然界相像的東西。微雕是凸出來,富立體感。 它甚至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數毫米的頭發絲上進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方能觀看到鏤刻的內容,故被歷代稱之為「絕技」。
中國當然有的。著名微雕藝術大師許通海正在創作國內首部《紅樓夢》微雕作品!這部100多萬字的中國古典名著將被微雕在120塊大小不一的精美的中國名石上。
與一般的微雕藝術家不同,許通海大師在微雕微刻創作中,不用放大鏡,不用視力辨別字跡筆畫,全憑意念和感覺控制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