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推行河長制的目的是什麼
推行河長制的目的:
1、加強水資源保護落實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強化地方各級政府責任,嚴格考核評估和監督。
2、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
嚴格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管控,依法劃定河湖管理范圍。落實規劃岸線分區管理要求,強化岸線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
3、加強水污染防治
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河湖水污染防治目標和任務,統籌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完善入河湖排污管控機制和考核體系。
4、加強水環境治理
強化水環境質量目標管理,按照水功能區確定各類水體的水質保護目標。
5、加強水生態修復
推進河湖生態修復和保護,禁止侵佔自然河湖、濕地等水源涵養空間。
6、加強執法監管
建立健全法規制度,加大河湖管理保護監管力度,建立健全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
(1)河湖長制工作培訓會議擴展閱讀:
河長制的原則:
1、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處理好河湖管理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強化規劃約束,促進河湖休養生息、維護河湖生態功能;
2、堅持黨政領導、部門聯動。建立健全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明確各級河長職責,強化工作措施,協調各方力量,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3、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立足不同地區不同河湖實際,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實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決好河湖管理保護的突出問題;
4、堅持強化監督、嚴格考核。依法治水管水,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護監督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拓展公眾參與渠道,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和保護河湖的良好氛圍。
B. 河湖長制工作對鄉黨委書記有什麼剛性要求
建立健全河長制工作制度。細化實話河長制主要任務。從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等6個方面。落實河長制的相...
C. 談談對河湖長制的認識
「河湖長制」,是為了更好地明確責任,由各級黨政領導落實河道、湖泊保護與管理責任的一種制度。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通過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庫管理保護機制,為維護河庫健康生命、實現河庫功能永續利用提供製度保障。
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是完善河湖治理體系,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舉措。要打贏打好美麗河湖建設攻堅戰,需要真正把河湖長制落到實處,讓綠水青山成為標配。各地積極探索河湖長制,出台政策條例,全面開展河湖治理及保護工作。促進了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等河湖管理保護工作,推動了河湖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河湖生態環境質量有所改善,水質明顯提升,河暢水清岸綠的景象開始顯現,河湖治理初見成效。
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來,長期困擾直管河湖的非法采砂、岸線侵佔、水體污染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實踐證明,河湖長制是維護直管河湖健康的「一劑良葯」,加強流域管理機構在直管河湖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的工作,做好河流代言人,對直管河湖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目標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