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解答"計劃和實際工作量計算題
從你的表述來看,第一種應該是實際工作量來計算的,應該來說是比較貼近實際的,但是比較繁瑣,第二種應該是計劃工作量的,相對比較簡單,但是不是很精確。這兩種無所謂對錯,都可以,只是計劃工作量的需要定期核查和調整,不然計劃和實際之間的差異會越來越大,最後會積重難返。
㈡ 如何計算人日工作量
計算公式:
1、按抄照行襲駛里程計算折舊,其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里程折舊額=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總行駛進程
2、按工作小時計算折舊,其計算公式如下:
每工作小時折舊額=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工作總小時
3、按台班計算折舊的公式
每台班折舊額=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工作總台班數
(2)外出培訓工作量如何算擴展閱讀:
(1)即使每年的折舊費用是變動的,工作量法仍然類似於直線法。因為它假定每一服務單位分配等量的折舊費,但是,假定每一服務單位的成本相等是沒有根據的。而且,由於在後期有些服務單位尚有待於日後使用,整個服務價值的降低事實上並不是均勻的,除非假定利率為零;
(2)工作量法未能考慮到修理和維修費用的遞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遞減等因素。
舉例
某企業的運輸汽車1輛,原值為300000元,預計凈殘值率為4%,預計行使總里程為800000公里。該汽車採用工作量法計提折舊。某月該汽車行使6000公里。該汽車的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和該月折舊額計算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300000×(1-4%)]/800000=0.36(元/公里),該月折舊額=0.36×6000=2160(元)。
㈢ 工作量法是什麼怎麼核算
你看了下面公式就會了。工作量法是指按實際工作量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額的版一種方法,屬直線折權舊法。一般是按固定資產所能工作的時數平均計算折舊額。工作量法適用於那些在使用期間負擔程度差異很大,提供的經濟效益很不均衡的固定資產。在各期使用固定資產的時間或產量不均衡時,採用此方法更加符合配比原則。
工作量法的固定資產折舊額的計算有以下兩種方法:
1.按照行駛里程計算折舊,其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里程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總行駛進程
2.按工作小時計算折舊,其計算公式如下:
每工作小時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預計凈殘值率)÷工作總小時
固定資產每期折舊額=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X 該固定資產該期實際工作量
工作量法的優點是按照實際使用過程磨損程度計算,能正確反映運輸工具、精密設備等使用程度,而且把折舊費用與業務成果聯系起來。缺點是對固定資產的工作總量難以可靠的估計,也沒有考慮到無形損耗和自然損耗等問題。
此方法適用為各期完成工程量的不均衡 的固定資產
㈣ 已完成的工作量怎麼算
怎麼說呢,你這個復問題有點制籠統,簡單的說工作量是指參加工作以後正常的工作時時間+超出的時間(加班時間)。當然,在一定的工作時間內所工作的內容,勞動強度,工藝要求,績效類任務等等吧,這些也是決定你的工作量的直觀因素。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㈤ 工作期間外出培訓是否算工時
單位安排的培訓和考試屬於出勤工作,算入工時,並且如果是標准工時制的,那麼其中的2天休息日還屬於加班,單位應當支付兩倍工資或者補休。
㈥ 工作量衡量項目怎麼計算
我做項來目管理不久,僅提供一些我自的看法:
程序員的工作能力與其對所用語言的掌握及熟練程度有很大的關系,一般來說,時間越長越熟練,當然也有例外:我的項目組就讓老闆給招進一位:用了四年delphi,居然不知道類概念的老兄。在項目開展的初期,我們事業部的老總要我給每個任務精確到多少小時,然後再安排人員,當時我僅對精確到小時的工作量估算提出異議,卻沒有想到工作量與具體人員的工作能力的聯系。
後天我根據自己對幾位兄弟的了解,將具體任務重新安排一下,基本是以天為單位來估算,沒有將系統分析與測試考慮進來,因為我無法掌握這些資源。我給出的要求是每個成員拿到任務時,首先讀一遍,然後再與我或資深成員交流具體的實現方法,然後再交由其在歸定時間內完成。
我對團隊成員的要求是:上班時間不能玩游戲,累了可以休息(聽音樂或上網),但不能超過十分鍾。平時我與團隊成員經常交流,不僅是業務與技術方面的,也有其他方面的東西,這樣團隊成員與團隊比較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㈦ 行政單位外出培訓費用怎麼列支
《中央和國家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第三十條:工作人員外出參加會議、培訓,舉辦單位統一安排伙食的,會議、培訓期間的食宿費和市內交通費舉辦單位按規定統一開支,往返會議、培訓地點的差旅費由所在單位按照規定報銷。
所以,參加培訓的人員所發生費用僅是往返的差旅費。按差旅費管理規定報銷,並列入「差旅費」科目。
企業應通過「管理費用」科目,核算管理費用的發生和結轉情況。該科目借方登記企業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管理費用,結轉後該科目應無余額。該科目按管理費用的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按規定,外派學習的按出差辦理,除了可報銷培訓費外,車船費、住宿費、交通費都是可以報銷的,還要按規定標准支付出差補助。
行政單位學習考察費用在進行賬務處理的時候可以將其支出登記在事業支出的教育培訓費中,而一些差旅費會計人員可以在管理費用的差旅費科目中進行核算。
㈧ 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外出培訓算不算出差
算。如果你要問的是出差補貼的話,培訓的出差補貼比較特殊,要看培訓通知怎麼寫的。如果管吃管住,就只給往返兩天的補貼。
㈨ 走教教師怎樣算課時工作量
教師是按照他的上課時間,算課時工作量的,看看他總共上了幾節課。
㈩ 教師工作量計算方法有哪些
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周標准工作量及計算辦法
一 、周標准工作量
農村小學 16節 農村初中14節
縣城小學14節 縣城初中13節
二、周標准工作量的計算辦法
1、課堂教學工作量:
按公式 N1 =∑(XiKini/50 )計算。其中Xi 為所授第i班某學科的課時數,Ki 為所授第i班某學科的課時折算系數,ni為第i班的學生人數,一個標准班的學生人數小學取50初中學科課時折算系數(Ki)表
語文 數學 外語 國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思品 歷史 地理 體育 音樂 美術 信息 其它
1 1 1 1 0.9 0.9 0.85 085 0.85 0.85 0.8 0.8 0.8 0.8 0.7
小學學科課時折算系數(Ki)表
語文 數學 國學 外語 品德 科學 體育 音樂 美術 信息 其它
1 1 1 0.9 0.85 0.85 0.8 0.8 0.8 0.8 0.7
(1)同科同頭多班,取其中一個班按表中折算系數計算,其餘班的折算系數降低0.1。
(2)同科不同頭多班,按表中折算系數計算。
例如:某校小學教師,上三年級一個班(60人)的語文,同時又上五年級一個班(65人)的科學。按部頒課時計劃,他的周課堂教學工作量為:N1=(8×1×60/50)+(2×0.85×65/50)=11.81
2、早讀和晚自習輔導工作量;
早讀:按標准課時乘以0.3計算
3、職務工作量(課時計/周):
職務工作量表 職 務
類 別 校級 副校級 中層正職 中層副職 會計出納
小學 12 10 8 6 8
初中 10 8 6 4 6
4、教師周工作量:N=N1+早讀和晚自習輔導工作量+職務工作量
5、教師月工作量:A=4N
6、其它人員月工作量:按全校教師月平均工作量×(0.7~1.0)計算。
三、教師周標准工作量的使用
各校教師周工作量計算出後,與周標准工作量相比較,超出周標准工作量,計算超課時工作量,未超出周課時工作量,不計算超課時工作量。各校教師的周工作量應該在開學的時候,根據國家規定的課時計劃排好課後,計算出全校周總工作量,再算出本校人平均周工作量。最後根據人平周工作量安排教師工作。
幾點說明:
1、本方案只是對教師工作量的一種計算方法。
2、周課時應以國家頒布的課時計劃為准。應該說凡是國家規定開設的課程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都是必需的,都同等重要。同時我們也應該承認工作量還是有差異的。
3、 學校中特崗教師如實驗員、搞遠程教育的、學校辦公平台等教師的工作量可以參照有關人員(其它人員周工作量:按全校教師周平均工作量×(0.7~1.0)計算)的執行。
4、學校各個職務崗位,都有相應的具體管理工作,並不是只有上課才叫做事。管理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很重要。因此,各種關於學校教師工作量計算方案,都對領導管理工作計一定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