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工作 > 工作環境及危害因素的培訓

工作環境及危害因素的培訓

發布時間:2021-01-19 02:36:48

A. 糖廠工作環境產生的危害因素有哪些,並如何防範

糖廠工作環境產生的危害因素有哪些,釘如何防範糖廠的話,基本上它的濃度會比較大,所以的話它肯定採用了一些化學物質,所以的話我們在工作當中的話應盡量的去帶好口罩。

B. 對職業危害崗位人員進行培訓的依據是什麼

中華人名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第三十五條用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回理人員應當接答受職業衛生培訓,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依法組織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勞動者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C. 工作中最常見的職業危害因素都有哪些

(一)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學因素
(1)有毒物質,如鉛、汞,乙烯生產過程中,有苯、甲苯、乙基苯、苯乙烯等毒物;生產丁苯橡膠過程中有丁二烯、苯乙烯、高芳烴油、亞硝酸鈉、過氧化二異丙苯等幾十種。
(2)生產性粉塵,如煉油生產過程中,有石油焦粉塵,使用催化劑硅酸鋁粉(粉塵狀)等;催化劑生產過程中,有金屬粉塵、水泥粉塵等,此外,還有石棉塵、煤塵等。
2.物理因素
(1)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等。
(2)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
(3)雜訊、振動。
(4)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射頻、微波、激光。
(5)電離輻射,如X射線、放射性同位素儀表產生的丫射線等。
3.生物因素,如附著在皮毛上的炭疽桿菌、蔗渣上的黴菌等。在石化行業少見。

(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勞動過程是指生產過程的勞動組織、操作體位和方式以及體力和腦力勞動的比例等。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有:
①大檢修或搶修期間,易發生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等。②精神緊張;自動化程度高,儀表代替了笨重的體力勞動和手工操作,也帶來了精神緊張問題。③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如安排的作業與職工生理狀況不相適應等。④個別系統或器官過分緊張,如視力緊張等。⑤長時間處於某種不良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產環境可以是大自然的環境,也可以是按生產過程的需要而建立起來的人工環境,生產過程中的職業危害因素包括:
①自然環境中的因素,如炎熱季節的太陽輻射;②房屋建築或布置不合理,如有毒工段與無毒工段安排在一個車間;③由不合理生產過程所致的環境污染,如氯氣回收、精製、液化崗位產生的氯氣泄液,有時造成周圍10~20m環境的 污染。
在實際生產中,職業病危害因素常不是單一存在的,多種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聯合存在,常可加重對職工健康的影響。

D. 影響員工培訓的企業內部因素有哪些

影響員工培訓的企業內部因素有以下幾點:
一、培訓計劃不夠科學
培訓工作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一項系統工程,應有計劃性和針對性。但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的培訓工作缺乏科學合理的安排,主要表現在:培訓工作缺乏科學的培訓需求分析,僅滿足眼前利益和短期需求;長期培訓、短期培訓一起上,缺乏系統安排,達不到預期效果;培訓缺乏預見性,對企業人才需求的預測和人才規劃工作不到位;企業員工很難參與設計培訓計劃,員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低。
二、培訓成果缺乏轉化環境
員工培訓後返回工作崗位,需要一個可以將培訓成果轉化為企業效益的環境。上級領導的支持,同事間的溝通、互助,資金、配套設施和相關政策的扶持以及時間等因素的配合作用,才能促使培訓效果有效轉移到實際工作中去。但在現實工作環境中,經常會出現領導不支持、同事不配合、資金短缺、時間緊迫等情況,從而造成了培訓效果轉化率低的現象發生,使得企業只見培訓,未見成效。
三、培訓方法和技術落後
大多數企業員工培訓偏重於「課堂教學」,培訓時往往以教師為中心,缺乏培訓雙方的交流與溝通。這種傳統的培訓方式與現在歐美發達國家採用的「案例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模塊培訓模式」的效果相差甚遠。而且,培訓的模式多局限於「老師講、學員聽、考試測」的三段模式,由企業請進專家辦技術培訓班、開專題講座的情況很少,通過現代化的電腦網路技術進行員工培訓的國有企業更是鳳毛麟角。
四、培訓內容落後
企業培訓的內容很多,一般由知識培訓、技能培訓和態度培訓三部分組成。我國的企業培訓主要停留在員工的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訓,而在其他方面的培訓做的不夠,如對企業文化的傳承、企業內聚力的加強、員工工作熱情的激發等方面認識不足,導致只注重
培訓效果技能培訓,忽視態度培訓。雖然員工技能得到長足的提高,但缺乏正確的工作態度和優良的職業精神,最終結果是員工離職率居高不下,企業的培訓投入白白浪費。
五、對培訓成效不予考核
大部分企業的培訓只注重當時培訓的現場狀況,如,只對培訓的組織、培訓講師的表現等最表面的東西進行考評,而對於培訓對員工行為的影響,甚至對於公司整體績效的影響不去考評。

E. 【工作環境中的危害因素】

對於石化工作者來說,工作環境中的危害因素是影響他們健康的最直接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影響石化工作者健康的工作環境因素主要包括化學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勞動過程中的因素、衛生條件及技術措施因素、社會因素等幾大方面。

1.化學性因素

主要包括生產性毒物和生產性粉塵等。

(1)生產性毒物。在石化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經常會在工作環境中產生一些有毒的化學物質,稱為生產性毒物。這些生產性毒物常見的主要有氯氣、氨氣等刺激性氣體,一氧化碳等窒息性氣體,鉛、汞等金屬類毒物,苯、二硫化碳等有機溶劑等等。這些都會對工作環境中的從業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2)生產性粉塵。在石化生產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長時間懸浮在生產環境空氣中的固體顆粒,稱為生產性粉塵。生產性粉塵主要有矽塵、滑石塵、電焊煙塵、石棉塵、聚氯乙烯粉塵、玻璃纖維塵等等,這些粉塵主要會對人體的呼吸系統等造成損害,同時也會引起其他方面的疾病,危害工作者的健康。

2.物理性因素

主要包括異常氣象條件、噪音、振動、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等。

(1)高溫和低溫等工作條件。高溫,如熱油泵房、催化劑生產的焙燒崗位、加氫催化劑反應器內操作、夏天進入油罐車或油槽車內作業等;低溫,如石蠟成型的冷庫等。這些也會給工作者的身體造成不利的影響。

(2)噪音。主要是指來自機械力的噪音,來自電動力的噪音以及來自磁動力的噪音等,如加熱爐產生的噪音、高壓蒸汽放空產生的噪音、泵產生的噪音、粉碎機產生的噪音、電器設備產生的噪音、機械傳送帶產生的噪音等等。這些噪音會危害人體的聽覺系統以及神經系統,對工作者的健康也有很大危害。

(3)振動。這里指的是生產性振動,如循環壓縮機轉動產生的振動,使用風動工具產生的振動,研磨作業時產生的振動以及交通運輸工具產生的振動等。

(4)電離輻射。如工業探傷所用的X射線所產生的輻射,放射性同位素儀表產生的輻射等。

(5)非電離輻射。如高頻熱處理時的高頻電磁場,電焊、亞弧焊、等離子焊時產生的紫外線,加熱金屬、玻璃時產生的紅外線等。

3.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有害因素主要是指工作環境中的細菌、寄生蟲或病毒等,這些因素也會引起與職業有關的某些疾病。

4.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有勞動時間過長,勞動精神過於緊張,勞動強度過大,個別器官、系統過度疲勞,如光線不足會使視覺神經過度緊張等。

5.衛生條件和技術措施不良等因素

這些因素主要包括生產場所設計不合理,如車間布置不當,有毒與無毒崗位在同一車間,廠房矮小,沒有必要的通風、換氣、照明等衛生技術設施等;還包括防護措施缺乏等,如缺乏防塵、防毒、防噪音等方面的措施,缺乏安全防護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等;另外,還有工作中的環境污染因素如有毒氣體的泄露等。

6.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主要是指社會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新的壓力和挑戰,這些對於石化行業以及石化工作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工作者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也帶來很大的考驗。

F. 通過安全教育培訓,化驗室的工作環境有哪些危害,如何預防

通常都是有機溶液揮發到 實驗室,一般實驗室裡面其中一個通風櫥開了強排,其他的通風櫥最好都拉低一點,不然味道會從其他通風櫥裡面出來

G. ISO14001重要環境因素員工崗位培訓及考核

在你的來ISO14001質量管理體系文件里,自就必須有這么一個表格。
具體內容要分兩份表格,一份是培訓計劃,基本內容是培訓目的,方式,開展時間,培訓對象等,同時,要有非受控的被培訓對象的培訓總結
考核是針對工作內容來說的,基本內容和培訓差不多,但是要有考核的結果評價和相關的被考核人員反饋。

總的來說,具體格式自己設定,基本內容需要齊備,整體上和工作內容密切相關,就可以了

閱讀全文

與工作環境及危害因素的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