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是科室醫院感染的質控員,求醫院感染的持續改進方案,謝謝!另外有關於輸血的質控員的職責嗎
醫院感染控制質量持續改進方案
1、對醫院建築衛生學、環境衛生學適時提出建議並落實。
2、對全院消毒方法、消毒措施提出改進和發展。
3、完善醫院感染管理制度,醫院感染監測制度,醫院重點科室消毒隔離制度、抗感染葯物管理制度。醫用廢物管理制度,職業暴露防護制度。
4、強化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和繼續教育,擴大醫院感染控制為重要內容的學術和信息溝通。
九、獎懲措施
(一)醫院感染監測
1、未認真執行醫院感染病例監測,對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後24小時內不填寫、不及時上報者一例扣罰科室主任50元;當月漏報率>10%時扣科室主任100元;疑為暴發感染未及時報告時扣科室主任100元。
2、各種醫院感染監測項目由院感辦開出申請單遞交細菌室,由細菌室專門人員進行采樣完成,若在下月1日之前監測報告單未交到院感辦扣檢驗科主任50元;若監測結果未能做到定量報告扣檢驗科主任50元。
3、醫院感染監測資料保存不善,扣科護士長5元;無分析、評價扣科護士長10元,無護士長的扣有關科室負責人10元。
(二)消毒隔離
1、未認真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及各項技術操作規程者扣科護士長10元,造成當月環境衛生學監測細菌指數超標時扣科護士長50元。
2、物品在消毒滅菌前未徹底清潔干凈或未做初步清洗送交供應室,影響消毒效果者扣科護士長10元。
3、未按規定存放一次性無菌物品,發現一次扣科護士長5元,有無菌物品過期使用者扣科護士長50元。
4、未按規定更換消毒液,敷料缸、無菌缸消毒不及時扣護士長10元。
5、無菌物品經監測滅菌合格率未達100%,扣供應室護士長50元。
(三)醫療廢物處理
1、醫療廢物未分類收集,發現二次以上扣各科室護士長20元,使用後的一次性醫療用品未按《醫療廢物處理條例》進行處理者扣科室護士長20元,醫療廢物收集不及時或運送焚燒處理未認真登記扣供應室護士長20元。一旦發現有醫療廢物流失的扣相關科室護士長100元。
2、檢驗科的醫療廢物未分類收集或者焚燒處理未認真登記扣檢驗科主任20元。
(四)對當月醫院感染檢查結果由院感辦反饋到科室後,各科室在限期內未及時進行分析整改者扣科室主任及護士長各20元。
(五)未認真執行傳染病管理,經院感辦不定期地查傳染病登記本,發現疫情遲報、漏報、謊報一例扣首診醫師200元;門診日誌及傳染病登記本填寫不認真、不完整,漏填一處扣接診醫師5元;有病人投訴是傳染病而接診醫生未登記報告者扣接診醫生500元;造成暴發流行者扣接診醫生1000元。
(六)培訓學習
全院醫、護、技、工勤人員應積極參加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學習,每參加一次為2個學時,查每次培訓學習簽到登記,全年參加學習少於6個學時者扣罰當事人20元。
② 醫院科室經營管理主要有哪些項目
本人覺得科室的經營管理並不重要,這些主要是醫院整體規劃的問題,經營是一種管理與發展的定為。科室主要的應該是質量管理及業務發展。
質量管理你可以依據衛生部質量管理年的標准設置、業務發展的內容就很多了!
現在科室質量管理您能做到這些就是非常規范的了:
醫療機構要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規范醫療機構相關科室建設,實施院務公開。重點要求:
1. 嚴格落實首診負責、三級醫師查房、疑難病例討論、危重患者搶救、會診、術前討論、死亡病例討論、交接班等核心制度的落實工作,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2. 貫徹落實《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規范病歷書寫行為,加強病歷內涵建設,提高病歷質量。
3. 貫徹落實《電子病歷基本規范》,規范電子病歷系統建設和電子病歷的臨床應用。
4. 按照《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重症醫學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等文件要求,進一步加強急診科、重症醫學科、病理科、新生兒室等重點科室和重點部門的建設和管理,做到人員、設備、設施配備與其功能、任務相適應,開展科學、合理、規范的醫療服務。
5. 按照《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基本標准》,做到血液透析室規章制度、設備、人員等符合基本標准。
6. 全面推行醫院院務公開制度,進一步落實院務公開各項要求以及《醫療機構院務公開監督考核辦法(試行)》,增強醫療機構院務公開意識,推動醫療機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和內部民主管理決策。
(五)進一步加強護理工作,落實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
1. 進一步貫徹落實《護士條例》。建立健全護理工作規章制度、疾病護理常規和護理服務規范、標准,建立護士崗位責任制,規范護士的執業行為;維護護士的合法權益,合同制護士與編制護士同工同酬。
2. 貫徹落實《衛生部關於加強醫院臨床護理工作的通知》(衛醫政發〔2010〕7號)及相關規范性文件,改進護理服務,加強護理管理。
醫院要根據《綜合醫院分級護理指導原則(試行)》和《住院患者基礎護理服務項目(試行)》等文件的要求,細化分級護理的服務內涵、服務項目,並納入院務公開,向患者和社會公布。醫院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完善並落實加強臨床護理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要調動各方面力量,為該項工作的有效落實提供便利條件和有力保障,逐步扭轉由患者家屬或者家屬自聘護工承擔患者生活護理的局面。
3. 扎實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活動,做好16項重點工作。特別是建立護士績效考核制度,臨床護士護理患者實行責任制,醫院臨床一線護士占護士總數的比例不低於95%,根據臨床護理工作量合理調配護士人力,鼓勵採用表格化護理文書,醫院要加大經費投入,提高護士待遇,向臨床一線傾斜,建立激勵機制,營造良好執業氛圍。
(六)貫徹落實《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繼續做好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
認真貫徹實施《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范》、《婦科內鏡診療技術管理規范》等規范性文件,建立醫療技術准入和管理制度,促進醫學科學發展和醫療技術臨床合理應用。重點要求:
1.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做好本轄區內醫療機構的醫療技術准入和審核的組織實施工作,制定下發本轄區第二類醫療技術目錄,指導醫療機構開展第二類、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前第三方技術審核的申請工作。重點加強細胞治療技術管理,會同省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本轄區細胞治療產品或技術相關情況進行全面梳理,摸清底數,立即停止未經批準的細胞治療產品或技術的臨床研究和臨床應用。
2.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按照規定對轄區內開展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和婦科內鏡診療技術的醫療機構實施准入管理,指導、監督醫療機構對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情況進行規范化管理。
3.醫療機構主要負責人作為本機構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負責建立健全本機構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建立醫療技術管理檔案。對開展的第一類醫療技術進行技術審核,嚴格管理;同時做好第二類和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前第三方技術審核的申請工作,嚴格按照規定開展相關醫療技術的臨床應用。
4.醫療機構建立手術分級管理制度,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和管理辦法,制定本機構手術分級目錄,嚴格按照規定對醫師的專業技術能力進行審核並通過後,方可授予相應的手術許可權,並實施動態管理。
5.醫療機構建立醫療技術風險預警機制,制定和完善醫療技術損害處置預案並組織實施。
(七)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管理條例》、《處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葯事管理暫行規定》、《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關於加強全國合理用葯監測工作的通知》、《中國國家處方集》和《衛生部辦公廳關於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衛辦醫政發〔2009〕38號)等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積極推進臨床合理用葯。重點要求:
1. 成立本機構葯事管理組織,完善相關工作與管理制度並認真落實。
2. 貫徹落實《中國國家處方集》,制定本機構處方集,並認真組織培訓、實施和評估工作,促進臨床合理用葯。
3. 認真落實處方點評制度,對處方實施動態監測及超常預警,對不合理用葯及時予以干預。
4. 按照《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規定,建立健全抗菌葯物分級管理制度,明確各級醫師使用抗菌葯物的處方許可權,切實採取措施推進抗菌葯物合理應用工作。
5. 以嚴格控制I類切口手術預防用葯為重點,進一步加強圍手術期抗菌葯物預防性應用的管理。加強臨床微生物檢測、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葯監測工作,建立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葯預警機制。
6. 認真做好合理用葯監測工作,按照監測工作方案的要求,認真、及時、准確做好數據的收集和上報工作。
7. 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並認真落實。
8. 建立臨床葯師制,有明確的臨床葯師崗位職責和相應的臨床葯師工作與管理制度,明確其在醫療質量管理體系中的責任和任務並認真落實。
(八)進一步加強醫療服務重點環節的安全管理,保障醫療安全。
1. 繼續推進與落實「病人安全目標」。
2. 貫徹實施《手術安全核查制度》,認真做好手術安全核查工作。
3. 貫徹落實《醫院工作制度》、《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和《醫院手術部(室)管理規范(試行)》等規范性文件,落實查對制度,認真做好輸血、用葯、檢驗等醫療服務重點環節的安全核查工作。
(九)貫徹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相關技術規范,加強重點科室、重點部門、重點環節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
1. 建立和完善醫院感染管理組織,醫院感染管理部門職責明確,合理配備專兼職人員,制定並落實符合本院實際的相關規章制度。
2. 積極開展醫院感染監測、建立醫院感染信息報告制度,做到出現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醫院感染對患者造成的危害。
3. 貫徹落實《醫院手術部(室)管理規范(試行)》等相關規范性文件,加強手術室、血液透析室、重症監護室、新生兒病房、消毒供應室等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防控。醫療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等重點環節的醫院感染防控符合規范。
4. 貫徹落實《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管理規范》,加強血液透析室管理。血液透析室的組織管理、質量控制及醫院感染防控措施符合規范要求。
5. 開展醫院感染管理專兼職人員和醫院感染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培訓,強化醫院感染防控意識,提高醫院感染防控水平。
(十)根據《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人間傳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和實驗活動生物安全審批管理辦法》、《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對醫療機構內實驗室生物安全、質量控制和管理進行全面檢查,重點檢查制度建設、硬體設施、人員管理、應急處置、執行落實等方面情況。
(十一)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衛生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血液管理工作的通知》和《縣級血庫人員應知應會一百問答》,以加強臨床用血管理為重點,進一步規范臨床用血管理,促進臨床科學、合理用血,保障臨床用血安全。重點要求:
1. 醫療機構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相關規定,嚴禁非法採集血液。
2. 二級以上醫院應建立臨床輸血管理委員會,明確職責,做好臨床用血的規范管理和技術指導工作,積極開展臨床合理用血、科學用血的教育、培訓和檢查工作。
3. 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根據《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和指南,科學合理使用血液。
4. 醫療機構臨床科室應根據《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和實際工作情況,制定周、月臨床用血計劃,並對醫務人員用血情況開展評估。
5. 醫療機構應為輸血科(血庫)配備合理的技術人員、設備設施,輸血科(血庫)應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制定血液儲備計劃,做好臨床用血的儲存、檢測和發放。
6. 醫療機構應建立科學有效的輸血不良反應及緊急用血應對預案,並認真落實。
(十二)建立定期排查安全生產基礎設施、技術裝備、作業環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的工作機制,重點加強針對安全生產制度建設、安全管理組織體系、責任落實、勞動紀律、現場管理、事故查處等方面薄弱環節的整改工作。重點要求:
1.建立完善的安全生產組織領導、管理機構、規章制度、操作規程、標准等,明確人員配置要求,認真組織落實。
2.加強對安全生產重要設施、裝備、關鍵設備和裝置的日常管理維護、保養並保障安全運行,防止漏電、漏氣、漏水;完善勞動保護用品的配備和使用。
3.確保消防通道暢通,無障礙物,消防設備齊全,標志醒目,專人管理,設有消防預警系統。
4.加強應急管理,完善各類應急預案的制定、應急救援物資的配備和維護,定期開展應急演練。
5.加強對放射科、醫用氧艙、同位素室、氧氣供應室、危險品倉庫、配電室、壓力容器及電梯等重要部門的安全管理。
(十三)繼續開展全國采供血機構血液安全專項督導檢查活動,活動方案由我部醫政司另行下發。
(十四)繼續開展全國三級綜合醫院病歷質量評比活動,活動方案由我部醫政司另行下發。
(十五)開展全國三級綜合醫院優質服務先進單位評比活動,活動方案由我部醫政司另行下發。
(十六)開展全國醫療機構放射診療工作督導檢查,活動方案由我部監督局另行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