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工作 > 人口家庭發展工作培訓目的

人口家庭發展工作培訓目的

發布時間:2021-01-11 06:31:31

1. 620701人口與家庭發展服務專業哪個學校開辦有

大學正規專業學習分類
(一)我國的高校現行的12個學科門類是
(1)哲學
(2)經濟學
(3)法學
(4)教育學
(5)文學
(6)歷史學
(7)理學
(8)工學
(9)農學
(10)醫學
(11)軍事學
(12)管理學
(二)學科門下設一級學科,共有80個一級學科(不含軍事學)
(三)一級學科下設二級學科,共有358個二級學科
(四)中國大學學科專業(每個專業都有十幾門專業課程

01哲學
0101 哲學
科學技術哲學
宗教學
美學
倫理學
邏輯學
外國哲學
中國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
02 經濟學
0202 應用經濟學
國民經濟學
區域經濟學
財政學(含:稅收學)
金融學(含:保險學)
產業經濟學
國際貿易學
勞動經濟學
統計學
數量經濟學
國防經濟
0201 理論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
經濟思想史
經濟史
西方經濟學
世界經濟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03 法學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0304 民族學
民族學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
中國少數民族經濟
中國少數民族史
中國少數民族藝術
0303 社會學
社會學
人口學
人類學
民俗學(含:中國民間文學)
0302 政治學
政治學理論
中外政治制度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國際政治
國際關系
外交學
0301 法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刑法學
民商法學(含:勞動法學、社會保障法學)
訴訟法學
經濟法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國際法學(含: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軍事法學
04 教育學
0403 體育學
體育人文社會學
運動人體科學(可授教育學、 理學、醫學學位)
體育教育訓練學
民族傳統體育學
0402 心理學(可授教育學、理學學位)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0401 教育學
教育學原理
課程與教學論
教育史
比較教育學
學前教育學
高等教育學
成人教育學
職業技術教育學
特殊教育學
教育技術學(可授教育學、理學學位)
05 文學
0504 藝術學
藝術學
音樂學
美術學
設計藝術學
戲劇戲曲學
電影學
廣播電視藝術學
舞蹈學
0503 新聞傳播學
新聞學
傳播學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英語語言文學
俄語語言文學
法語語言文學
德語語言文學
日語語言文學
印度語言文學
西班牙語語言文學
阿拉伯語語言文學
歐洲語言文學
亞非語言文學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0501 中國語言文學
文藝學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漢語言文字學
中國古典文獻學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分語族)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06 歷史學
0601 歷史學
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歷史地理學
歷史文獻學(含:敦煌學、古文字學)
專門史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現代史
世界史
07 理學
0701 數學
基礎數學
計算數學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應用數學
運籌學與控制論
0702 物理學
理論物理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原子與分子物理
等離子體物理
凝聚態物理
聲學
光學
無線電物理
0703 化學
無機化學
分析化學
有機化學
物理化學(含:化學物理)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0704 天文學
天體物理
天體測量與天體力學 :
0705 地理學
自然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0706 大氣科學
氣象學
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0707 海洋科學
物理海洋學
海洋化學
海洋生物學
海洋地質
0708 地球物理學
固體地球物理學
空間物理學
0709 地質學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地球化學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含:古人類學)
構造地質學
第四紀地質學
0710 生物學
植物學
動物學
生理學
水生生物學
微生物學
神經生物學
遺傳學
發育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生物物理學
生態學
0711 系統科學
系統理論
系統分析與集成
0712 科學技術史(分學科,可授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學位
08 工學
0801 力學(可授工學、理學學位)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固體力學
流體力學
工程力學
0802 機械工程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電子工程
機械設計及理論
車輛工程
0803 光學工程
注: 本一級學科不分設二級學科(學科、專業)
0804 儀器科學與技術
精密儀器及機械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物理與化學
材料學
材料加工工程
0806 冶金工程
冶金物理化學
鋼鐵冶金
有色金屬冶金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工程熱物理
熱能工程
動力機械及工程
流體機械及工程
製冷及低溫工程
化工過程機械
0808 電氣工程
電機與電器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0809 電子科學與技術(可授工學、理學學位)
物理電子學
電路與系統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
通信與信息系統
信號與信息處理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系統工程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導航、制導與控制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可授工學、理學學位)
計算機系統結構
計算機與理論
計算機應用技術
0813 建築學
建築歷史與理論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城市規劃與設計(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建築技術科學
0814 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
結構工程
市政工程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橋梁與隧道工程
0815 水利工程
水文學及水資源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
水工結構工程
水利水電工程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0816 測繪科學與技術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攝影測量與遙感
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化學工程
化學工藝
生物化工
應用化學
工業催化
081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礦產普查與勘探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地質工程
0819 礦業工程
采礦工程
礦物加工工程
安全技術及工程
0820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油氣井工程
油氣田開發工程
油氣儲運工程
0821 紡織科學與工程
紡織工程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
服裝設計與工程
0822 輕工技術與工程
制漿造紙工程
製糖工程
發酵工程
皮革化學與工程
0823 交通運輸工程
道路與鐵道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0824 船舶與海洋工程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
輪機工程
水聲工程
0825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飛行器設計
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
航空宇航製造工程
人機與環境工程
0826 兵器科學與技術
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
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
火炮、自動武器與彈工程
軍事化學與煙火技術
0827 核科學與技術
核能科學與工程
核燃料循環與材料
核技術及應用
輻射防護及環境保護
0828 農業工程
農業水土工程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
0829 林業工程
森林工程
木材科學與技術
林產化學加工工程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可授工學、理學、農學學位)
環境科學
環境工程
0831 生物醫學工程(可授工學、理學、醫學學位)
註:本一級學科不分設二級學科(學科、專業)
0832 食品科學與工程(可授工學、農學學位)
食品科學
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09 農學
0901 作物學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作物遺傳育種
0902 園藝學
果樹學
蔬菜學
茶學
0903 農業資源利用
土壤學
植物營養學
0904 植物保護
植物病理學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農學(可授農學、理學學位)
0905 畜牧學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草業科學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含:蠶、蜂等)
0906 獸醫學
基礎獸醫學
預防獸醫學
臨床獸醫學
0907 林學
林木遺傳育種
森林培育
森林保護學
森林經理學
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
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0908 水產
水產養殖
捕撈學
漁業資源
10 醫學
1001 基礎醫學(可授醫學、理學學位)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免疫學
病原生物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法醫學
放射醫學
航空、航天與航海醫學
1002 臨床醫學
外科學(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燒傷、野戰外)
婦產科學
眼科學
耳鼻咽喉科學
腫瘤學
康復醫學與理療學
運動醫學
麻醉學
急診醫學
護理學
臨床檢驗診斷學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皮膚病與性病學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
神經病學
老年醫學
兒科學
內科學(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內分泌與代謝病、腎病、風濕病、傳染病)
1003 口腔醫學
口腔基礎醫學
口腔臨床醫學
1004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可授醫學、理學學位)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
衛生毒理學
軍事預防醫學
1005 學
基礎理論
臨床基礎
醫史文獻
方劑學
診斷學
內科學
外科學
骨傷科學
婦科學
兒科學
五官科學
針灸推拿學
民族醫學(含:藏醫學、蒙醫學等) 註:本二級學科1998年增設
1006 中西醫結合
中西醫結合基礎
中西醫結合臨床
1007 學(可授醫學、理學學位)
物化學
劑學
生學
物分析學
微生物與生化學
理學
1008 中學
註:本一級學科不分設二級學科(學科、專業)
11 軍事學
1101 軍事思想及軍事歷史
軍事歷史
1102 戰略學
軍事戰略學
戰爭動員學
1103 戰役學
聯合戰役學
軍種戰役學(含:第二炮兵戰役學)
1104 戰術學
戰術學
兵種戰術學
1105 指揮學
作戰指揮學
軍事運籌學
軍事通信學
軍事情報學
密碼學
軍事教育訓練學(含:軍事體育學)
1106 軍制學
軍事組織編制學
管理學
1107 政治工作學
註:本一級學科不分設二級學科(學科、專業)
1108 軍事後勤學與軍事裝備學
軍事後勤學
後方專業勤務
軍事裝備學
12 管理學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可授管理學、工學學位)
註:本一級學科不分設二級學科(學科、專業)
1202 工商管理
會計學
管理(含: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
旅遊管理
技術經濟及管理
1203 農林經濟管理
農業經濟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可授管理學、醫學學位)
教育經濟與管理(可授管理學、教育學學位)
社會保障
土地資源管理
1205 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情報學
檔案學

2. 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下屬對應的鄉鎮、街道辦事處一級叫什麼名字

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下屬對應的鄉鎮、街道辦事處一級叫什麼名字?
這位知友專,國家設立人屬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下屬對應的鄉鎮、街道辦事處沒有設置這樣的組織機構,區縣級設立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委員會(或局),具體事務有鄉鎮、街道辦事處辦公室負責協調。

3. 人口老齡化會帶來哪些影響

人口老齡化會帶來的影響有勞動力減少、基本養老保險的支出總額加大、看病就醫問題、社會文化福利事業的發展與人口老齡化不適應 、家庭養老功能減弱等。

1、勞動力減少

中國老齡化嚴重未來十年20-24歲年輕勞動力規模將減少30%,出生率下滑中國老齡化嚴重,中國老齡化嚴重是目前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中國老齡化嚴重,出生率下降帶來嚴重危害,未來十年年輕勞動力減少。

2、基本養老保險的支出總額加大

人口高齡化的加劇,有可能使未來老年人口中患病、失能和失智老人的佔比大幅上升,既會加重企業和政府在基本醫療保險方面的經濟負擔,也會增加老人在醫療和照料方面的支出,從而要求增加更多的個人基本養老金及各種補充養老金收入。

3、看病就醫問題

老年群體是醫療衛生資源的重要消費對象。衛生部曾經有過統計,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傷殘率是全部人口傷殘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衛生資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衛生資源的1.9倍。

我國衛生醫療事業發展較經濟發展卻相對滯後。老年人看病難、看不起病的問題尤為突出。

4、社會文化福利事業的發展與人口老齡化不適應

國家在經濟不發達的基礎上,社會福利及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遠遠不能滿足老齡化社會中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需求。截至2014年底,我國8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2400多萬,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萬人, 隨著數量的不斷增加,老年人面臨著養老、醫療以及精神贍養等諸多社會問題,需要大量的醫護人員照顧。

5、家庭養老功能減弱

家庭養老是一種環環相扣的反饋模式。在經濟供養上,家庭養老是代際之間的經濟轉移,以家庭為載體,自然實現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過程。但是現在家庭養老功能正在減弱,主要表現在家庭照料上,受時間、精力、金錢所限,照顧父母令相當一部分人群有心無力.。

4. 人口和計劃生育家庭發展指導中心具體做什麼工作

1、計劃來生育政策的宣傳教自育、培訓;
2、免費避孕葯具的發放、管理及免費葯具發放網路建設;
3、對街道鎮綜合服務站的業務指導,
4、開展家庭計劃指導工作;
5、人口信息的採集、統計、分析等。

5. 人口與城市發展的調查報告

珠海市常住人口及發展狀況
――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國務院和省政府決定,我市於2005年11月1日進行了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在省政府和市政府的領導下,通過全體調查工作人員的努力,圓滿完成了1%人口抽樣調查任務,機器匯總資料也已全部處理完畢。現根據1%人口抽樣調查機器匯總資料對我市常住人口及發展狀況進行分析說明。
一、常住人口現狀及增長情況
(一)常住人口①現狀
珠海陸地、海域面積755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687平方公里,下轄香洲、斗門、金灣三個行政區。
2005年11月1日零時,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全市常住人口141.43萬人,其中男性71.33萬人,女性70.1萬人。全市常住人口在全省21個地級市中排在末位。
(二)常住人口增長情況
根據我市歷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我市常住人口37.41萬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為63.54萬人,比「三普」增加26.13萬人,增長69.8%;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為123.54萬人,比「四普」增加60萬人,增長94.4%;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常住人口為141.43萬人,比「五普」增加17.87萬人,增長14.5%。詳見表一。

表一:珠海市歷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變化情況表
單位:人,人/平方公里
年份
指標 1982年「三普」 1990年「四普」 2000年「五普」 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
小計 % 小計 % 小計 %
常住人口 374137 635365 69.8 1235437 94.4 141.43 14.5
其中:戶籍② 370296 474891 28.2 569612 57.6 78.64 38.1
外來 3841 160474 40.8倍 665825 203.4 62.79 -5.7
人口密度 296 502 69.6 758 51 839 10.7

從上述表中可看出,珠海自建立經濟特區以來,人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三普」時期48.1%的增長率,提高到「四普」的69.8%,再提高到「五普」的94.4%,1982年-2000年的十八年間,珠海人口增長迅速,年均遞增率為6.9%,特別是流動人口,增速大大快於戶籍人口,年均遞增率達到30.8%。踏入21世紀後,珠海人口增速放緩,年遞增率降為2.7%
二、人口自然增長情況
根據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機器匯總資料顯示,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 日,全市出生人口為0人,出生率為11.39‰,死亡人口4132人,死亡率為2.68‰,自然增長人口12398人,自然增長率為8.71‰。
三、人口性別年齡構成
(一)人口年齡構成狀況
根據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機器匯總資料顯示,我市141.43萬人口中,0-14歲人口為22.99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6.26%,15-64歲人口為110.61萬人,佔78.21%,65歲以上人口7.83萬人,佔5.53%。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比重下降了1.12個百分點,65歲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61個百分點。珠海是個新興的移民城市,五普前0-14歲的人口增長速度較快,占常住人口比重達到20%以上,與珠海的經濟社會發展相吻合。隨著城市逐漸擴大,人口控制與計劃生育工作逐步加強,0-14歲人口所佔比重在逐步下降。由「四普」時期的23.97%,下降到「五普」的17.31%,再下降到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的16.26%。
和全省相比,珠海在人口年齡結構方面的顯著特徵是兩頭小,中間大。兩頭小:一是少兒人口比重較輕,比全省平均水平(21.32%)低5.6個百分點;二是老年人口比重小,比全省平均水平(7.41%)低1.88個百分點。珠海是年輕的移民城市,大量流入珠海的外來人口屬於青壯年勞動力,因此導致珠海勞動年齡人口幾乎占常住人口的八成。
(二)人口性別構成狀況
據資料匯總顯示,我市141.43萬人口中,男性為71.4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50.52%,女性為69.98萬人,佔49.48%,常住人口性別比為102.1%。與「五普」相比,人口性別比上升1.87個百分點。與全省平均水平比較接近,只低0.53個百分點。
雖然全市常住人口性別比較低,但出生嬰兒和少年兒童人口性別比則處於比較高的水平。在2005年出生人口中,男嬰佔54.25%,女嬰佔45.75%,出生人口性別比達118.58;1-4歲組人口性別比更達到124.7%。
四、家庭、婚姻情況
(一)家庭戶規模的變化
家庭是社會細胞,家庭戶規模的變化受到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水平、人口遷移流動、生育政策和家庭觀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匯總資料顯示,我市共有家庭戶41.64萬戶,比「五普」增長37.79%,其中城鎮家庭戶36.58萬戶,農村家庭戶5.06萬戶。
我市家庭戶規模自建市以來一直呈下降趨勢。家庭戶規模(人/戶)從「三普」時期4.4人,下降到「四普」3.8人,再下降到「五普」3.10人,到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2.84人,家庭戶規模越來越小。與全省平均水平(3.39人)相比,少0.55人。
城鎮家庭戶規模低於農村。資料顯示,我市2005年城鎮家庭戶規模為2.8人,而農村為3.19人。
(二)婚姻狀況的變化
婚姻是家庭的基礎,絕大部分成年人都處於一定的婚姻狀態下。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在婚姻狀況欄沿用「五普」指標,同樣分為:未婚、初婚有配偶、再婚有配偶、離婚和喪偶。
1.未婚人口狀況
2005年全市未婚人口佔15歲以上人口比重為29.71%,比「五普」下降2.37個百分點。
從性別比來看,男性未婚人口高於女性未婚人口,男性未婚人口占未婚人口的53.68%,女性佔46.32%。平均初婚年齡為26.36歲,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齡27.62歲,女性平均初婚年齡25.07歲。
從城鄉差別看,城鎮未婚人口比重為30.8%,鄉村未婚人口比重為20.74%,城鎮未婚人口比鄉村未婚人口比重高10.06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女性未婚人口比重比農村高出14個百分點,說明城鎮晚婚人口較多,特別是城鎮女性人口,與農村相比尤其明顯。
從文化構成看,未婚人口仍然以初中文化居多,佔44.92%,其次是高中文化程度,佔36.08%,再次是大專文化程度,佔8.55%。與「五普」相比,初中文化程度未婚人口比重下降5.35個百分點,高中文化程度未婚人口比重下降2個百分點,而大專文化程度未婚人口比重則上升2.9個百分點。說明文化程度越高,結婚年齡越晚。
2、有配偶人口狀況
本次1%人口抽樣調查的有配偶人口包括了初婚有配偶和再婚有配偶兩種類型。2005年全市有配偶人口中,初婚有配偶佔98.23%,再婚有配偶只佔1.77%,說明再婚夫婦比例很低。有配偶人口佔15歲以上人口66.51%,比「五普」上升1.79個百分點。
從城鄉構成看,農村有偶率高於城鎮,農村有偶率為71.53%,城鎮為65.9%。
3、離婚人口狀況
2005年全市離婚人口佔1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1.19%,比「五普」上升0.48個百分點。
分性別看,女性離婚人口比例高於男性,占離婚人口的61.47%,這與現代女性經濟獨立,注重生活質量有關。
從城鄉構成看,城鎮離婚率高於農村,農村離婚率為0.74%,比城鎮離婚率低0.5個百分點。
4、喪偶人口狀況
2005年全市喪偶人口佔1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2.6%,與「五普」相比略微提升,升0.11個百分點。其中男性喪偶率為0.58%,女性喪偶率為2.01%,與「五普」相比,基本持平。
五、城鎮人口狀況
2005年,我市城鎮比為87.9,城鎮人口124.32萬人,占常住人口的87.9%,農村人口17.11萬人,佔12.1%。與「五普」相比,城鎮人口上升2.42個百分點。
六、人口文化素質狀況
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下同)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5.90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1.24%, 高中文化程度人口31.37萬人,佔22.18%,初中文化程度人口49.62萬人,佔35.09%,小學文化程度人口31.59萬人,佔22.34%。與「五普」相比,每十萬人擁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數變化最大的是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由7502人上升到11244人,增加了3742人。其餘文化程度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增幅沒有大學文化程度人口快。
從性別比看,除小學文化程度女性比重高於男性外,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男性比重無一例外的高於女性(詳見表二)。

表二:2005年珠海市分性別人口文化程度比重
單位:%
文化程度
性別 大學 高中 初中 小學
男 59.02 54.57 50.56 46.28
女 40.98 45.43 49.44 53.72

從城鄉構成看,城鎮高中以上學歷人口比農村高29.56個百分點,農村小學學歷人口比重最大,其次是初中,也就是說農村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口為主(詳見表三)。
表三:2005年珠海城鄉人口文化構成
單位:%
文化程度
城鄉 大學 高中 初中 小學
城鎮 13.30 25.49 36.97 20.95
農村 1.22 8.01 38.16 43.87

文盲人口比重降低,人口整體素質有所提高。2005年全市文盲人口佔1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3.96%,其中男性文盲人口為1.51%,女性文盲人口為6.39%。與「五普」相比,文盲人口比重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男性下降0.04個百分點,女性下降0.1個百分點。
七、民族人口構成情況
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機器匯總資料顯示,在我市141.43萬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138.54萬人,占常住人口97.96%,少數民族人口2.89萬人,占常住人口2.89%,有少數民族30個。與「五普」相比,少數民族人口增長13.33%。
我市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主城區香洲。少數民族中主要以壯族、土家族、瑤族為主,三者佔少數民族人口的71.24%。少數民族中男女性別比偏低,性別比為(以女性為100)87.6,低於漢族的102.1。
八、就業和失業人口狀況
本次調查的就業人口是指按常住地登記的調查時點前一周從事了1小時以上有收入的社會勞動者,或在職休假、培訓、季節性歇業未工作的15周歲及以上人口。失業人口是指調查時點前一周沒有正式工作正在找工作的人口。與「五普」相比,珠海常住人口就業狀況有如下變化。
(一)就業人口狀況
1.勞動力資源利用率下降,勞動就業率下降
2005年全市勞動力資源利用率(經濟活動人口/16歲及以上人口)為71.87%,勞動就業率(就業人數/16歲及以上人口)為66.83%,分別比「五普」下降6.9和3.17個百分點。這說明,隨著本地就業人數增加和外來勞動力流入,珠海勞動力資源利用率有所下降,導致經濟活動人口大量增加,雖然經濟發展吸納了大量就業人口,但隨著特區經濟結構調整和勞動力素質在某些方面未能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以及在校大學生人數增加,使就業率下降。
2.就業人口年齡、性別、文化構成
珠海是年輕的移民城市,因此就業人口年齡構成也輕。據本次調查資料顯示,我市就業人口主要集中在20-44歲年齡段,占就業者總量的78.27%,與「五普」相比基本持平。
從性別構成看,男性就業人數比重為54.46%,女性為45.54%,男性就業人數比「五普」增長1.65%,女性就業人數則比「五普」減1.6%。男性就業人口增長快於女性就業人口。
就業者文化素質提升,絕大部分受過普通高中以下教育。據資料顯示,在就業人口中,小學以下文化程度人口佔14.72%;初中、高中文化程度人口佔69.20%;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佔16.07%。與「五普」相比,小學以下文化程度人口下降0.9個百分點;初中、高中文化程度人口下降1.91個百分點;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提高4.54個百分點。這說明我市就業者雖然以初中、高中文化程度人口為主,但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越來越占據重要地位。
3.就業人口參加社會保險情況
本次調查就業人口參加社會保險是指參加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就業者。就業者可以參加其中一項保險或同時參加三項保險。
據資料顯示,2005年全市就業人口中參加失業保險的比重為38.95%,參加養老保險的為42.13%,參加醫療保險的為49.2%。
從性別比看,就業者中男性參加社會保險人數要高於女性。男性就業者參加失業保險占就業人口的21.68%,女性則為17.27%;男性參加養老保險的佔23.31%,女性則為18.82%;男性參加醫療保險的佔27.33%,女性則佔21.87%。
從城鎮構成看,城鎮就業者在參加失業、養老保險比率大於農村。城鎮就業者參加失業保險比率為42.04%,農村則為8.83%;城鎮就業者參加養老保險比率為45.38%,農村為10.32%;城鎮就業者參加醫療保險比率為47.01%,農村為70.66%。醫療保險農村大於城鎮,主要是珠海近兩年來在農村實行合作醫療,繳納一定費用,即可享受醫療保險。
(二)失業人口狀況
2005年我市失業率為7.01%,與「五普」相比,失業率基本持平。
從各區情況看,香洲區失業率最低為6.61%,金灣區失業率最高為8.51%,二者相差1.93個百分點。
從性別構成看,男性失業人口高於女性。失業人口中,男性失業人口佔54.26%,女性失業人口佔45.74%。
從年齡構成看,16-39歲的失業人口佔73.45%;從文化程度看,失業人口以文化素質低者居多,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佔56.7%,大學以上文化程度僅佔9.86%。年輕失業人口比例較高,原因是當今年輕人對職業比較挑剔,工作太苦太累工資又不高的,寧願不幹,在家當「啃老族」;文化程度低者就業相對困難。
九、流動人口狀況
2005年全市流動人口62.79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47.58%,比「五普」減少3.79萬人,減5.69%。
我市流動人口主要來源於外省,外省流動人口佔56.08%,與「五普」相比,上升1.42個百分點;省內佔43.92%,比「五普」下降2.41個百分點。
從年齡構成看,外來人口以青壯年為主,年齡段主要集中在20-44歲之間,佔66.54%;從性別看,男女性別基本持平,性別比為100.57。
外省流動人口從來源地看,主要集中在湖南、四川、廣西、湖北、河南、江西、重慶七省區,七省區流動人口佔全市流動人口的84.11%,其中湖南省在我市流動人口最多,佔25.84%。
從文化程度看,流動人口文化素質偏低,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居多,佔6歲及以上人口66.09%,有大專文化程度以上的流動人口僅佔9.48%。
十、居住環境狀況
(一)居住水平
本次調查的居住面積是指住房的建築面積,住房間數是指除廚房、廁所和廳以外的所有自然間數。據本次調查資料顯示,2005年全市居民平均每戶住房間數為2.41間(「五普」住房間數包括客廳,因此不可比),人均住房間數為0.85間,人均住房面積為25.9平方米。
從人均住房面積構成看,人均住房面積在20-39平方米的家庭戶占的比重較大,佔全部家庭戶的37.86%;住房面積在8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難戶佔12.93%;人均住房面積在40平方米以上的佔23.77%,其中人均住房面積在6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佔10.33%。數據表明,我市人均居住面積相對寬敞。人均住房面積分城鄉看,城鎮家庭戶居住環境比農村更好些。農村家庭戶在20-39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占的比重比城鎮家庭戶少4.25個百分點,而人均住房面積在1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戶比城鎮家庭戶少4.96個百分點。
從家庭住房間數看,全市近八成八的家庭住房間數為1-3間,其中擁有1間、2間、3間住房的家庭比重分別為30.79%、21.03%、35.81%。家庭住房間數分城鄉看,城鎮家庭戶以3間住房占的比重最大,為38.46%,而農村家庭戶則以1間住房為主,佔39.33%。
(二)居住質量
從全市城鎮與農村同時擁有廚房和廁所情況看,城鎮住房條件稍微好於農村。城鎮家庭戶同時擁有廚房和廁所的比重達91.31%,而農村只有79.31%。而從飲用自來水和有無洗澡設施看,我市城鎮與農村水平基本一致,這與我市堅持開展村村通自來水有關。
從住宅質量看,全市家庭戶中,住樓房的佔78.76%,比「五普」提高9個百分點。在農村仍然以平房為主要居住地,居住平房的家庭戶占農村家庭戶的61.9%,城鎮家庭戶居住樓房的比例則達84.38%。住宅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家庭戶佔全市家庭戶的53.14%。
從住宅建成時間看,1980-1989年建成的戶佔25.92%,1990-1999年建成的戶佔42.09%,2000-2005年建成的戶佔22.76%,也就是說,珠海成立經濟特區以來建成的戶就佔了全市的90.77%,以珠海作為新建城市相吻合。
(三)住房來源和開支
從住房來源看,全市家庭戶住房主要來源是購買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和公產房,購買住房的家庭佔39.76%,自建住房的戶佔21.48%,租房戶佔31.76%。珠海租房戶占的比例相對較高,這與珠海外來人口較多有關。
從城鄉構成看,城市與農村住房來源最大的區別在於農村家庭戶絕大部分住房是自建房,自建房比例高達87.73%,極少購買房屋。城鎮自建住房的比例只有12.31%,購買住房的佔45.09%,租房佔35.3%。
從住房開支看,若將購建住房費用分為10萬元以下,10-20萬元、20-30萬元、30萬元以上4個檔次,則這4個檔次的家庭戶比重分別為59.32%、18.05%、11.83%、10.8%;城鎮家庭戶比重為58.05%、20.68%、14.19%、13%;農村家庭戶比重為92.75%、5.8%、0.73%、0.73%。從數據中可看出,農村購建住房由於經濟原因,絕大部分費用在10萬元以下。

6. 經濟,人口,文化變遷對家庭有什麼樣的影響

中國人口一、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二、人口形勢的變化第二章 經濟社會發展決定人口轉變一、關於人口與發展的爭論與現實二、人口轉變的一般規律三、中國人口轉變的新階段第三章 人口轉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一、生命周期與經濟社會政策二、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三、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帶來的影響四、應對人口結構變化的政策取向:調整生育政策,提高人口素質第四章 穩步調整生育政策一、現已進行的局部調整二、不同生育政策下的人口情景三、新人口政策的原則和著力點四、生育政策調整的步驟五、完善生育政策的輔助措施第五章 投資於健康一、中國的健康進步二、21世紀以來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三、人口健康面臨的新問題四、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原則第六章 提升教育水平一、產業升級的人力資本要求二、老齡化背景下的教育三、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第七章 農村兒童發展一、投資於兒童二、兒童早期發展三、農村學生營養四、促進農村兒童發展的措施第八章 統籌城鄉發展中的人口流動一、人口流動與「半城市化」二、建立新型人口管理與服務模式三、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四、挖掘勞動力供給潛力與城鄉統籌發展第九章 促進社會性別平等一、社會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二、性別平衡與出生性別比失調三、性別平等與婦女保護四、促進社會性別平等的措施第十章 激發老齡化社會的發展活力一、提高養老保障覆蓋水平二、提高老年人的勞動參與率三、探索中國特色的養老模式四、開發朝陽期的養老產業第十一章 家庭發展能力建設一、家庭變遷及特點二、社會轉型期家庭面臨的問題三、家庭變遷與代際關系四、社會政策對象的偏離與矯正五、家庭政策與家庭發展能力建設

7. 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戶卡是以小三口為戶主嗎

你好,戶主只有一個人,不會是三個人,三個人當中,要麼爸爸是戶主,母媽媽是戶主。望採納,謝謝!

8. 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人口有效控制,對我國的發展有什麼作用

把國家所有人變成一個性,要麼全是男人、要麼全是女人、這樣有利回於
1)有利於國家答加速資金積累。實行計劃生育,使國家用於新增人口的消費減少,從而加速資金積累。
(2)有利於勞動就業。實行計劃生育,可以使每年進入勞動適齡人口減少,從而有利於勞動就業。
(3)有利於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質量。實行計劃生育,國家可以把積累下來的資金用於教育,使更多的人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和技術訓練,從而達到提高全民族的人口質量的目的。
(4)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人均資源水平。實行計劃生育,可以緩解人地矛盾,提高人均佔有耕地面積、人均佔有糧食的水平。
(5)有利於農民少生快富。實行計劃生育使每個家庭的人口減少,不僅可以減少家庭消費,而且使家庭主要成員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發展家庭經濟和健康娛樂中,從而保證家庭幸福、社會穩定。

9. 我國目前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有哪些.

一、人口問題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大問題

我國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農村生育水平還比較高,人口素質和結構問題日益凸顯,與數量問題相互交織,使農村人口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3%的人口、60%的勞動年齡人口、59%的育齡婦女、66%的老年人口、70%的少兒人口在農村;農村出生人口性別比(121.7)失衡較城市(116.4)更嚴重;農村剩餘勞動力近2億,外出務工經商人口規模龐大並在未來20年內有持續增加趨勢,其合法權益的有效保護亟待加強;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流失,使我國農村老齡化程度超過城市,2000萬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令人堪憂。另外,由於城鄉二元結構導致農村公共服務與公共產品的嚴重不足,致使全國84%的青年文盲人口和大量出生缺陷人口也都集中在農村。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本質是農民的現代化。沒有八億農村人口的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就沒有持續的發展力,就不能實現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統籌解決我國農村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和安全等問題,特別是關注西部地區的人口問題對於新農村建設和我國人口自身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加強人口計生工作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二、人口計生部門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並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人口計生部門的網路優勢

經過30多年的建設、發展,我國已建立了一個集行政部門、服務機構、自治組織、群眾團體為一體,貫穿國家、省、地、縣、鄉、村的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網路。這個網路包括一個自上而下、運轉高效、政令暢通的行政管理系統;一個深入農村、聯系群眾、服務家庭的公共服務系統;一個能夠組織群眾、動員群眾、以群眾為主體的群眾工作系統和一個覆蓋全國、觸角靈敏、反饋及時的信息支撐系統。它具有覆蓋面廣、能夠深入村組和家庭、與農民直接互動的鮮明特點,是我國現存完整、正常發揮作用並極具功能拓展潛力的公共服務網路之一。

這一網路不僅在有效控制我國農村人口過快增長、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還在參與處理社會公共應急事件(如抗擊「非典」)、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如實施全國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發展農村衛生與健康促進事業(如實施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生殖健康三大工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如實施西部地區「少生快富」工程)等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實踐。

(二)人口計生部門參與推動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措施

首先,全面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加快建立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人口計生工作新機制,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十一五」時期,我國人口計生工作開始進入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新階段。工作內容從控制人口數量為主向統籌解決人口問題轉變,工作模式從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服務型轉變。

人口計生部門要在准確把握人口自身發展規律的同時,針對農村人口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向與要求,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步伐,堅持改革創新,探索建立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人口計生工作新機制,促進農村人口的健康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其次,建立並完善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信息管理平台,加強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信息的採集、傳播與反饋。整合開發並利用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遷移、就業、貧困等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信息資源,促進科學決策水平的提高;積極利用和發揮人口計生網路信息收集反饋快捷准確、服務優質並能進村入戶的特長,及時收集、傳遞和反饋農村群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信息,促進政府與群眾、非政府組織間的相互溝通、了解和部門間的信息共享,不斷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水平。

第三,積極促進村級思想文化建設,宣傳倡導科學、文明、進步的社會新風尚。目前,村級的思想文化建設有待加強。以人口學校、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走廊和鄉村計劃生育群眾文藝團體等為依託的農村人口文化活動,具有很強的群眾參與性和互動性,是當前農村最具活力的群眾性的文化組織,對樹立良好的村風鄉風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要繼續紮根群眾和基層,進一步豐富人口文化事業的內容與形式,促進人口文化的發展,發揮先進文化的重要引領作用,樹立社會新風尚,為新農村建設增添生命力和持久力。

第四,積極動員、組織群眾參加專業技能培訓,提高人口綜合素質。充分發揮人口計生網路密切聯系群眾、了解群眾的優勢和動員群眾的能力,綜合利用現有遍及各個鄉村的人口文化宣傳陣地,聯合相關部門和組織,針對群眾實際需求,開展與經濟發展、家庭發展和婦女兒童發展相關的專業技能培訓,培育新農民,提高他們建設新農村的綜合能力。

第五,開展以預防為主的健康促進活動,提高人口健康素質。針對當前農村醫療衛生資源不足,廣大農民群眾自我保健意識淡薄、健康保健知識嚴重缺乏的狀態,發揮人口計生網路優勢,重點在村級積極開展以預防為主的健康促進活動,轉變群眾的婚育觀念和行為,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以減少疾病發生率和出生缺陷發生率,提高農民的生殖健康水平和農村人口的健康素質。

我們今天啟動的西部地區人口健康促進項目將在川、滇、藏、陝、甘、寧、青、新、貴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其宗旨是高度關注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問題,形成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預防為中心的人口健康促進機制,這對農村特別是西部貧困地區的人口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進一步開展新農村新家庭計劃的幾點建議

第一,以現有人口計生網路為基礎,加快建立農村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體系。

隨著我國農村綜合改革特別是農村鄉鎮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基層的行政管理機構進一步精簡。強化農村的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新農村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保障。在時間緊迫、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積極整合社會資源,集中力量對現有的人口計生網路進行必要的調整、鞏固、發展和完善,將其打造成為一個開放式的、普惠性的、能夠綜合服務於新農村建設的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平台,將是一個投入少、見效快、覆蓋面廣、綜合效益大的明智選擇。

當前,人口計生部門應與其他部門一道,針對當前農村特別是村級公共服務的薄弱環節(如群眾需求與公共服務信息的採集與傳播、鄉村文化建設、健康促進和技能培訓等),在部委聯合的基礎上,利用現有人口計生網路實施新農村新家庭計劃,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的探索和貢獻。

第二,在農村社會公共政策制定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過程中,重視對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發展權益的保護。

完善有利於農村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社會政策體系,切實構建綜合治理農村人口問題的格局。各地出台的各項農村社會公共政策,應注意與計劃生育國策的有效銜接,切實保護廣大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的發展權益。

實施好全國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西部地區「少生快富」工程,加快建立農村計劃生育困難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完善計劃生育免費基本技術服務等制度,真正使計劃生育家庭在社會上有地位、經濟上得實惠、養老問題有保障。

第三,在新農村建設中,加強對人口計生工作的投入。

建立穩定增長的人口和計劃生育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確保計劃生育經常性工作、計劃生育免費技術服務項目、法律法規規定的各項獎勵優惠政策、縣鄉技術服務機構基本建設和隊伍建設等經費。加大對農村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的投入,擴大農村公共財政覆蓋計劃生育家庭的范圍,我們人口計生部門要努力工作,爭取投入產出的最佳效益。對人口和計生工作的投入是花小錢、辦大事、穩民心、保穩定、促發展的效益最佳的投入,它將直接惠及千家萬戶。

閱讀全文

與人口家庭發展工作培訓目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