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需大學生班幹部管理制度
第一條 班委會是我院學生會的基層組織,也是院行政在學生中的基層組織。它的主要任務是:貫徹院、系的部署,引導學生的政治方向,堅持把正確的政治方向擺在首位;組織本班學生進行專業學習、文體活動和日常生活管理等工作。班委會接受系黨政領導,在學生政治輔導員和班主任的指導下開展工作。
第二條 班委會由班長、副班長和班委員若幹人組成。班委會每年改選一次,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由全班學生民主選舉產生,報系黨政領導批准。
第三條 班委會必須認真貫徹院、系黨政的工作部署和決議,帶領和組織本班學生貫徹執行《高等學校學生行為准則》,遵守校紀校規;努力創建先進班集體、爭創"三好";建設良好班風;經常向學生政治輔導員和班主任匯報本班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情況及執行校規校紀的情況,反映同學的要求。
第四條 班長應在每月底的星期天晚上主持召開班會活動,總結布置工作,或傳達校院決定,對同學提出具體要求。班會活動應建立點名考勤制度,由班長登記於星期一向學生政治輔導員報告。
第五條 班長應在每學期末主持召開班民主生活會,檢查通報本學期本班學生學習、生活、班務工作等基本情況及執行校規校紀的情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並寫出書面總結向學生政治輔導員匯報。
第六條 班委會應指定專人負責本班下列日常工作:
1、協助系辦公室和任課老師做好課堂點名考勤登記工作,每兩周將考勤情況匯總報系辦公室。
2、協助任課老師維護課堂秩序,檢查課堂風紀儀表。
3、協助本學生宿舍管理人員做好日常值班工作,檢查督促本班同學搞好宿舍內務和寢室外清潔衛生
學生工作
。
4、督促本班同學自覺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維護宿舍自修秩序,做好安全用電和防火、防盜等檢查督促工作。
5、組織開展班際間的文娛、體育比賽或聯歡活動。積極組織本班學生參加學校或系舉辦的各類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文娛、體育和學術報告等集體活動。
第七條 班委會應認真加強自身建設。班委成員要模範執行校規校紀,對不良現象敢批敢管,並及時如實向組織報告。對不履行職責、工作不稱職的班委成員,通過民主程序給予罷免。
第八條 本條例由院團委負責解釋。
第九條 本條例自2004年9月1日起實施。
㈡ 求輔導班管理制度
一、教師管理制度
1、加強師德建設。教育教師遵章守紀,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認真備課、上課、布置批改作業、輔導學生和組織課外活動;尊重學生人格,不歧視、侮辱、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2、認真執行教師工作職責,自覺、積極、有計劃完成工作任務,創建優秀的班集體。
3、重視自身儀表及待人接物,言談舉止等方面對教育學生的影響和作用。穿著樸素、大方、得體,不化妝、不在教室吸煙。
4、教師會議、班會及啟航全體活動,按時到崗位,做好組織教育工作。
5、貫徹執行輔導班常規的各項要求,做好養成教育工作,並督促幹部,將執行情況據實向主管部門匯報。
二、學生管理制度
1、德育為首。開展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紀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2、規范學生行為。教育學生自覺遵守《中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范》和《啟航班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3、堅持全員育人。輔導班有班主任制度,有與家庭、社會聯系與合作制度。
4、建立學生考勤制度,學生請假需家長電話通知並有簽字請假條,而且必須經班主任同意。
三、課堂管理制度
1、課堂秩序良好,無學生起鬨、說話現象。
2、代課老師細心負責,講課內容栩栩如生。
3、師生合作,交流,探討,班級氣氛活躍。
四、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時消除隱患,預防發生事故。建立輔導班突發事件預警機制,落實各項應急措施。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師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
2、每次上課對教室、設施進行安全檢查,防火、防盜、防觸電、防滋擾、防中毒、防意外傷害等措施落實到位。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教室。組織學生戶外活動有安全措施。
五、後勤管理制度
堅持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建立教師值日制度,保證整潔衛生;建立教室管理制度,堅持輔導員值班、巡查;建立發生群體性傳染病、食物中毒應急制度,及時採取隔離、治療措施。
六、檔案管理建有檔案資料庫,健全檔案管理制度。建立輔導班教學、教師業務、學生學籍、師生健康、人事、榮譽實物等各類檔案,保管好、使用好檔案資料。
(2)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學員管理制度擴展閱讀
輔導規模
一、一對一輔導班:一個老師教一個學生,又稱作一對一家教;
二、一對三輔導班:又稱3人小班,2~3個學生同時上課,通常不用黑板,直接坐在一起講課、提問;
三、一對多輔導班:針對同年級同科目,3~5個學生同時上課;
四、10人小班:一般10人以內,有時候七八個學生,在專門的教室里上課,每個學生都能照顧得到,優勢是具有互動性;
五、20人小班:歸類於小班,人數最多,老師照顧不全每個學生,學生學習一半靠老師,一半靠自己;
六、30人輔導班:大班,學生上課時座位的前後、遠近已經影響到了學生的聽課效果;
七、30-60人輔導班:這是一種大班教學,類似於學校的課堂,老師有一部分時間維持上課的紀律,學生之間互有影響;
八、百人大班:家境一般或者學習有自覺性的學生選擇的一種班型,學生比較多,上課往往藉助擴音器講課,老師要有豐富的經驗才能維持上課的持續和效果,相對來說,收費標准偏低。
一般情況下,那種大班輔導不能針對每個人進行學習,可能一節課下來學的都是自己已經學會的知識,根本起不到提高的目的。
歸根結底是沒有改變學習的本質,表面知識的補充不會解決實質性問題。學習需要的是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激發出孩子學習熱情和動力,只要孩子自身爆發,沒有什麼困難可以阻止住前進的腳步;加以針對性的學習方法指導,一個優秀的學生自然出現。
㈢ 培訓機構管理制度
培訓機構管理制度指的是廣泛的收集和聽取各方關於企業培訓工作意見和建議的一個過程。針對不同部門不同級別的企業員工,結合企業往年的培訓安排和效果以及企業發展的中短期階段目標,對各個部門的需求進行分門歸類,給制訂年度培訓計劃給予來自各方的意見參考。
培訓需求調查,這個階段理論上是排在需求調查和收集的過程之後的,主要做的工作是在前一階段的工作基礎上,也為把培訓計劃進一步深化和具體提供數據上的依據。
培訓需求診斷,一些企業提出來的一些培訓意向,有些時候是和企業希望解決的問題沒有因果關系或者是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所以對於在一些期望解決一些問題的培訓需求,特別是涉及到一些專業性的培訓計劃的時候,是需要真正進入企業,對真正的問題所在進行診斷和分析的,這樣也才可以做到培訓的有的放矢。
(3)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學員管理制度擴展閱讀
為實現一定的培訓目標,將培訓三要素(講師、學員、教材)進行合理、有計劃、有系統的安排而形成的一種指導性文件。通常一個完整的培訓體系包括:培訓課程體系、培訓講師管理制度、培訓效果評估和培訓管理體系四部分組成。其中前三項是培訓體系的三大核心工作內容。尤其要和晉升體系、薪酬體系相配合。
培訓體系是動態平衡的體系。包括培訓課程體系和培訓講師調整,及如何激勵學員培訓意願,如何開發和管理培訓供應商,如何把培訓課程的內容轉化為工作流程和規范化的操作文件等等,這些都是培訓管理體系要考慮的,並通過制訂相關制度加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