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家校聯誼會發言: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心態
家校聯誼會發言: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心態
大家好!我是王子立的媽媽。我很高興潘老師給我這樣的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交流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的一些體會。我要說明的是我今天站在這里和大家分享,我認為並不是因為我的孩子有多優秀。我和大家一樣,我們都在「培養孩子」的這條路上。這條路還很長很長,這是一輩子的路。我只有一個孩子,我們大部分人也都是第一次當家長,這樣唯一的機會,這樣漫長的時間,我們誰都沒有準備好,但是我們會學習,向過來人學,向老師學,我們互相學習,我們家長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所以,我站在這里,和大家分享我學到的,我正在糾結的,希望大家都做得更好!我們一起進步,我們的孩子們一起成長!
在分享之前,我要感謝我們一(6)班的健康美麗、認真負責、素質很高的老師們,從你們身上我學到很多,你們創造了這樣很好的機會讓我們大家為「培養孩子」這樣重要的使命相聚在這里,相互認識、交流和學習,真的很好!我也要感謝在坐的各位熱情認真為大家服務的家長志願者,你們是優秀家長的榜樣,向你們學習!
一轉眼,孩子上外小已經兩個月了。孩子能上外小,或者說外小通過比較科學的評估「選擇」了孩子,至少說明一點,我們在孩子0-6歲的養育中投入的精力,培養他的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所做的努力獲得了一定的認同。但是,從幼兒園到小學,不僅產生學習與生活環境的轉換,更存在著教師角色、同伴關系、行為規范和社會期望等因素的極大變化。幼兒期的自由、活潑、自主的學習環境轉換成學科學習、有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在幼兒園,教師像母親一樣照顧幼兒的飲食、睡眠、冷暖、衛生等,與幼兒有相當多的個別交流,在小學,教師固然也會去照顧兒童的生活,與他們個別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批改作業和班級管理上。在幼兒園,孩子也要學習,但對他們的學業知識與技能還沒有嚴格的任務要求。進入小學以後,學業知識技能的學習是他們必須完成的,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的學習量大幅度增加,在質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並進行相應的考核評價。教師和家長又往往以學生學科成績的優劣來評價,並對其提出期望。
面對這些改變,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心態就顯得尤為重要。我主要談兩個方面的體會。
一、積極有效的溝通幫助孩子融入新環境
(1) 家長和老師溝通
家長和老師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目的是了解孩子的在學校的生活學習情況以及情緒狀態,以便於有目地的幫助孩子。
外小有非常好的家校互動平台,積極參與其中會受益匪淺。在這個互動平台,老師們每天都不辭辛苦地發布孩子的學習內容和要求,讓我們能實時地掌握孩子的學習任務;認真負責任的老師們還經常發布孩子的生活學習狀態,讓我們能看到孩子在學校的另一面,全面了解孩子;更難得的是,老師們還經常和我們分享教育理念和教育心得,我從中看到了老師們的高素質、高度的責任心,最重要的是對孩子對教育的熱愛之情。我從中學到了「傳遞正能量」,幫助孩子從好的角度看問題,向著陽光生長;知道了閱讀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明確了「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不能缺位」,努力創造條件抓緊時間讓孩子多和父親在一起;也收到了對於我提出的問題解答。我讀到了有條理的思維寫出的美麗的詩,也看到了用詩意的語言去展現數學的理性,學到了如何幫助孩子一絲不苟、認真地理解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我了解到除了我們這樣的父母,在學校還有一顆溫暖真摯的心在關注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她告訴了我們耐心的等待,用一朵花開的時間,等待孩子每天長大一點。
我很感動,這樣的真誠、高效率的家校溝通方式,不僅直接幫助到我,更通過幫助我成長為一位有準備的好家長的同時幫助了孩子快速平穩的進入小學的學習環境,快樂成長。
(2) 家長和孩子溝通
家長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從孩子角度了解他在學校的生活,鼓勵、安慰和指導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狀態。
為了讓子立回家時和我分享學校發生的事,我努力了很久。從幼兒園中班時開始,我就拿筆記下他帶回家的小愛心是老師因為什麼獎勵給他的,從最開始的「忘記了」,到「我沒有得到小愛心是因為什麼」我都認真地給他記下來。令人高興的是,我們家慢慢都養成了「子立說,我們聽」的習慣,不光是聽,我們也評論,沒有批評和指責,有時有指導。從上外小開始他什麼都說,不光是老師的表揚這樣的好事,有時他和同學怎麼玩鬧的,他做的小壞事都開始和我們興高采烈地分享。無論說什麼,我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好奇心,肯定他的情緒反應,也和他說說我們自己小時候的糗事,回憶自己或者他爸爸童年時碰到類似困難是怎麼應對的。這樣的分享讓子立的情緒平靜愉悅,也給了我們機會去幫助他找到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辦法。
(3) 孩子和老師溝通
小學教師和幼兒園教師角色有很大區別。在外小,我看到的是老師們能及時關注到孩子的動態,但我更希望子立自己能積極主動的去接近老師,和老師交流。我曾經特別羨慕有的孩子能主動關心老師、和老師談心聊天。孩子和老師直接的溝通能幫助孩子在情感上信任依賴老師,在未來的學校生活中有安全感,能自信積極向上。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培養他在這一塊做得不夠好。究其原因,孩子某方面的欠缺就是父母自己造成的。子立小時候由於我害怕疾病帶來的傷害和麻煩,我對於他過於呵護,集體活動和出門旅行比較少,和人打交道不多,造成他在人際交往中不夠積極主動。後來,我們帶著他參加拓展,旅遊等等,擴大他的視野,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進入小學,子立的這個問題還是有了改善,他非常喜歡班上的老師。目前我還在努力中,我相信,意識到了問題就是開始了進步。
實質上不光是這樣一個問題,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很多問題都會出現,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培養孩子的良好心態最關鍵的還是需要家長要有好心態面對孩子的成長。
二、家長的良好心態幫助孩子健康快樂自信
(1) 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長過程
一個班的孩子在發育上不會是一樣的。一個孩子在各種能力的發展上也不一定是均衡的。我們一般對於孩子的身高體重等方面的差異都會比較容忍,但是對於孩子能力方面的差異就不會那麼淡定。家長因為太了解孩子,所以能很清楚地看到孩子的不足。
拿子立來說,他運動方面的能力發展比較慢:轉呼啦圈,一轉就掉;跳繩,能一蹦老高,卻跳不了幾個。子立開始寫字象蚯蚓;他曾經左右不分,9會寫反;他說話比較慢,總是想好再說。我有時想想自己小時候,再看看別的孩子,再看看他,不由自主就著急,糾結,為啥我的孩子就不象那樣好呢?
其實這些不足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都是一個必經的自然的過程,沒有一個人生來就什麼都好,什麼都會的。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拔苗助長反倒有害。寫字不好是因為孩子手上的小肌肉還沒發育好,如果練習過多會適得其反,影響發育,延緩能力的發展;左右不分,有些字會寫反,那是剖腹產和爬行不充分造成的後果之一,適當多運動,多練習就會改善……
了解了這些,我知道了我們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靜待花開。只和自己比。我也曾象潘老師那樣在子立寫得像樣些的字上畫上小愛心做個記號,他進入小學這兩個月用筆寫字,筆畫越來越干凈利落;子立跳繩最近才有了進步,從最初的兩個增加到五個;子立說話開始加速了,越來越好。就像老師分享的,生命是一個過程,慢慢成長,每天一小步,和自己比,每天都進步。
(2) 相信孩子賞識孩子
在這個過程中,除了不足,我們經常要看到的應該是孩子的長處,欣賞孩子。孩子都有偏好,經常得表揚和鼓勵的事情他會一遍又一遍的去做。利用這一點,老師們做得都很好。我們家長更應該調整心態,相信孩子賞識孩子。肯定孩子的努力,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相信他會越來越好。前面的家長也談到了很多很好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我也知道挫折教育,但是要知道,我們的孩子還剛開始系統的學習,自信心還在建立過程當中,需要的是耐心和鼓勵,盡量不批評,有的時候甚至 需要家長去創造條件表揚孩子,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但是我注意到,賞識是欣賞鼓勵勤奮努力,不表揚聰明;找失誤的原因找練習不充分,不找粗心。
子立從最開始懵懂無知到現在充滿靈氣,和大家的孩子一樣,我們都會回來越好。現在我每天看到子立就覺得他是一個奇跡,贊嘆生命賦予我們的禮物!
和大家共勉分享的,謝謝!
Ⅱ 家校聯誼記錄怎麼記
也就是一個總結
將其中的物資、設備、開展情況、效果寫好
Ⅲ 小學家校聯誼建言書怎麼寫
:充分的自信和流利地表達,面試禮儀也不可忽視。充分的自信會讓回答顯得回尤其流利,這答些工作都需要申請者在面試之前做大量且系統的准備。同時,衣著、坐姿、表情、神態、說話的語調以及肢體語言的運用等都會影響面試官對申請者的主觀印象,尤其是在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採用視頻面試的今天。專家指出,不急於打斷面試官的話語、身體坐直、目視前方且盡量保持放鬆、語速均勻,這才是符合面試的標准禮儀。在面試結束時,要表達對面試官的感謝,也可以在面試結束後通過發郵件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Ⅳ 家長對學校意見和建議
家長對學校的建議要有真實感情,用第一人稱書寫,在結構上先表達對學校的感謝,再寫自己的建議,參考內容如:
非常感謝學校老師與領導對我的孩子的教育,才讓我的孩子今天變得聰明、可愛、善良、樂於助人、尊敬師長。我知道,教育孩子不僅是學校老師的工作,也是我們家長的責任,所以,今後,我們一定會與老師互相配合,爭取讓我的孩子以後在各方面有更大的進步!
感謝學校對孩子的教育與培養,老師們辛苦了!我的孩子在這里讀書我很放心,孩子如果不聽話請一定嚴加管教,我們家長一定大力支持!
由於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學校里,我們對他在學校里的表現不是很了解,我希望老師能多和家長聯系,多反映孩子的情況,以便我們共同把孩子教育好。
在這段時間里,孩子的進步較大。這離不開老師的精心培育,孩子進步的一點一滴都悄悄的刻在我們心裡。作為家長,我們也非常希望老師對孩子的關注更多一點,及時向我們反映孩子的不足,我們會對孩子的缺點加以指導改正。
(4)藝術培訓學校家校聯誼會主題擴展閱讀:
在長期以來,家長和老師就是兩個各自獨立的群體,但是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這兩個群體都是直接對著孩子有很深的影響,最後應該形成一個合力。
但是,在很多的情況下,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上,還有所持的教育觀不一樣,所處的社會地位不一樣,就會形成不好的社會關系,常常會發生一種無形的較量。
只有加強家長和學校之間的聯系,家長通過與學校積極溝通與合作,才能夠讓孩子在入學時,就將從家裡獲得的安全感及依戀及時地轉移到學校生活中。
成功的親子關系,培育出具有高度自我價值感的孩子,這將有利於孩子在校園生活,在學校中成功地繼續認識自我、開拓自我。同時,父母與學校的充分合作,亦能強而有力地幫助孩子順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