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蜜蜂養殖入門教程
蜜蜂養殖呢,我的爺爺他就會養殖蜜蜂,他呢就是以前的時候呢,我小的時候看見他就是會就是養一隻蜂王,將封王了之後呢,再養一堆小蜜蜂然後每天都會往這個糖然後他一些工蜂就出去工作了
『貳』 如何養好蜜蜂,如何提高蜜蜂養殖技術
一、要做好春繁管理。農業生產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養蜂也是如此。如果春季蜜蜂繁殖好,一年的豐收就有了希望和保證;天氣晴好,漿、蜜、粉都會高產大豐收;就是天氣多雨,王漿也能豐收。一般情況下,家庭養蜂以160~180個大群為宜,不管定地或轉地都是如此。即使遇上滴蜜無收的年成,僅王漿收入就足以養活整個蜂場。如何做好春繁工作呢?這里有四個建議:(1)適時加脾擴巢。從春繁開始養強群,緊脾時每隻蜂王緊成一框,這就是所謂的「單脾開繁」,南北方都適用。要提早春繁就得人為地給蜜蜂補足花粉,工蜂吃了新鮮的人工花粉就會興奮起來,積極分泌王漿飼喂蜂王,促使蜂王產卵多產卵快。開繁第一框都要加入帶有人工花粉的角粉脾催產,中間留空供蜂王產卵。加第二框脾要等第一框子脾蓋後再加,第二框封蓋以後再加第三框,三框封蓋子出完後就可以加到滿箱的巢脾了。巢箱在大流蜜期要加到單王7框,雙王8框。
(2)補飼蛋白質飼料增強蜜蜂體質。春季繁殖不好的蜂場,這時要給哺育蜂補充蛋白質,可用雞蛋飼喂蜂群補充蛋白質,連喂三天就會明顯好轉。
(3)做好春繁養強群。蜂群在第一個油菜蜜源期若群勢不是很強壯,每群蜂量達不到5公斤以上的蜂場應重點抓繁殖,不要急於求收成。油菜盛花期,天然蜜粉充足,是大好的繁蜂季節,每三天加一框就巢礎,到油菜期結束就都成了封蓋子脾。
(4)強群高產有技巧。很多養蜂人錯誤地認為蜂王產卵多了,蜜蜂只好顧著飼喂幼蟲面不出去采蜜,因而就控制蜂王產卵;事實上,只有早春育強群,採集蜂量多,才能在天氣晴好的蜜源期取得大豐收。強群蜂場在流蜜初期,適當控制蜂王10天左右的產卵量,進入大流蜜期多造新脾讓蜂王大量產卵,可提高工蜂采蜜積極性。有些人為了多產蜂蠟,每次取蜜每次割胖脾,這種做法也會大大影響采蜜量。
二、要做好蜂群治蟎工作。蜂蟎是蜜蜂最主要的病蟲害,嚴重危害蜂群,影響生產。防治蟎害有效的措施有兩個:(1)大蜂蟎的滅除。在越冬斷子時用殺蟎葯水噴治大蜂蟎,與喂越冬飼料同期進行。噴灑葯水前須得用糖水喂飽蜜蜂,這樣蜜蜂容易中毒,同時葯水濃度不宜過高。最好多噴幾下,被葯水噴到的蜂蟎必死無疑。
(2)小蜂蟎的滅除。小蜂蟎的繁殖速度比大蜂蟎快,小蜂蟎剛發現時很易治療。可以把少量升華硫放在框樑上,蜜蜂爬過框梁時身上的絨毛和足都粘上了升華硫,並會攜帶到各個巢房房眼。升華硫揮發快,對小蜂蟎殺傷效果很好。如果小蜂蟎危害很嚴重,就要用升華硫刷封蓋子脾和大幼蟲。
『叄』 蜜蜂養殖技術學校
蜜蜂養殖技術要點如下:
一、場地選擇
場地周圍2.5公里的半徑范圍內應具有充足的主要蜜源和輔助蜜粉源,而且主輔蜜粉源應搭配適宜;場地宜選擇在南向的近山坡地,陽光充足,背有高山為屏,上有自然遮蔭,夏季通南風,冬季阻北風,且土質肥沃,蜜源植物生長旺盛,花期長,水量充足,交通較便利。
二、蜂群的選購
1、購買時間:北方宜在4~5月份,此時正當蜂群繁殖期,挑選比較穩定,且外界環境好,飼養易成功。
2、挑選方法:在巢門口觀察,凡是工蜂出入勤奮,採集蜂帶花粉比例較多的,一般是有生氣的好群。然後開箱檢查,如工蜂安靜不驚慌,說明性情溫順;如蜂王體大。足粗,身高胸寬、腹部長而豐滿、全身密披絨毛、產卵靈活迅速而不驚慌,說明蜂王年輕健壯,產卵力強。
3、蜂群的排列:依場地大小、養蜂多少和季節情況而定。有四種排列方式:單箱排列,雙箱排列、交錯排列、三箱排列。
三、飼養
1、補助飼養:即在蜜源缺乏時所進行的人工飼喂。其方法有:①補飼蜂蜜。可用蜂蜜加溫水二成稀釋(結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釋後的蜂蜜,可採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人框式飼養器內飼喂蜜蜂。②補飼糖漿。糖漿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經加熱充分溶解後涼至微溫,最好在糖漿中加入0.1%的檸檬酸,以利於消化和吸收,此時不宜用紅糖。
2、獎勵飼養: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產期所進行的人工飼喂。一般給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漿,早春時隔日1次,以後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時間從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人為止。每框蜂每次獎勵50~100克糖漿即可。
3、飼喂花粉:目的是補充蛋白質飼料。在越冬後期及早春,補給前一年秋季保存下來的花粉,也可用黃豆粉代替。飼喂方法如下:
(1)液喂。將花粉加糖漿10倍,煮沸,待涼後放人飼養器內飼喂。
(2)餅喂。將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漿,充分攪拌均勻,做成餅狀,外包塑料紙,兩端開口,置於框樑上供蜜蜂採食。此法遇寒流時,經常採用。
4.飼喂水分及鹽類:①水分。一般每一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飼養器內盛水或在紗蓋上放濕毛巾,供自行采水。②鹽類。在糖漿中加入l%的食鹽即可。
四、管理
1、春季管理:①促進蜜蜂飛翔排泄。巢中央溫度提高到33~35℃,要有足夠的蜜粉源或獎勵飼養,及時打開箱蓋和保溫物,使其出巢飛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溫。排泄後即進入繁殖期,必須採取人工保溫。緊縮蜂巢,密集群勢。多群同箱飼養,箱內、外保溫,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調整和組織好采蜜群。②保持強群采蜜。控制蜂王產卵,可用隔王板將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區或巢箱中。斷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從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張脾蜂另組小群,第二天給采蜜群誘人一個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產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對於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應創造條件,促使群勢迅速發展。在適當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補充群勢。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換老劣王。②培育適齡的越冬蜂。適齡越冬蜂系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僅進行過二三次排泄飛翔,沒有做過哺育和採集工作,未分泌過王漿的幼蜂。為了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須控制流蜜期以後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譚蜂群的群勢。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肋一定時候迫使蜂王停止產卵。③適時早斷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後期,先採取蜜粉壓脾,用蜂蜜澆2~3次,這樣蜂王就會停產,同時將蜂群搬到陰冷的地方,將蜂路擴大1倍,並從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溫物,即可提早斷子。
4、冬季管理:①調節巢門。巢門高6~7毫米,寬60~70毫米為宜。②防蜂蜜結晶。加強保溫,或由巢門向箱內塞一些濕棉花球,以減少通風。③北方室內越冬。應在水結冰,大地未積雪之前人室,人室時,蜂箱在室內應離牆20厘米,第一層離地40厘米。室溫保持在0~2℃,濕度保持在75~80%之間。
『肆』 中國蜜蜂養殖技術
山峰養殖技術: 山蜂是野生經濟昆蟲它比家蜂體小,每30隻體重僅1克左右,而家蜂10隻體重可達1克重。山蜂採集自然界的百花釀成的蜂蜜是蜂蜜中的佳品,可做高級營養補品。山蜂蜜還是一種防病的良葯,有補脾胃、潤肺、 養肝、解毒之功效。時下,市場售價每500克可達15~20元。一般每養一桶山蜂一年可獲蜜25千克左右,如蜂群壯,蜜源好,氣候適宜,每群蜂可 產蜜40~50千克。實踐證明,山蜂家養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不爭地,不爭肥,無公害,收益的好項目。
一、山蜂的生活習性 山蜂居於山區和半山區的樹洞、石縫里,過著群居生活。一般蜂群由6萬 只左右組成,稍大的蜂群可達7萬只左右。每群蜂由一隻蜂王、幾萬只工蜂 和幾百隻雄蜂組成。蜂群中蜂王和工蜂是永久性蜂,而雄蜂只有在繁殖期間才會出現。山蜂多選擇冬季背風、夏季陰涼的地方居住。山蜂的耐寒能力很強,冬季零下35℃~38℃也可安全過冬。夏季氣溫在35℃時仍能照常工作。 山蜂多採集野生植物的花蜜,很少採集農作物花蜜。山蜂採集花蜜時很勤勞,即使蜜源很少也極力去採集。早春和晚秋的中午,照樣飛出工作,一般每年可比家蜂多出巢工作30~45天。
二、蜂桶的製作和放置 接蜂,應先做好山蜂的窩巢即圓木蜂桶。蜂桶由底桶、繼桶、桶底、桶帽 (蓋)組成。底桶和繼桶可選用長100~120厘米、直徑40厘米左右的園木 製成。用鑿子掏成空心並清除內部木屑後呈園桶狀,桶內壁不宜太光滑。在桶體下方的邊緣處,做成一長4厘米,高1厘米的巢門。山區通常選用林 中的自然乾枯的空心樹,截出所需長度,稍加製做便成蜂桶。制好後,放在 陽光下曬干,並將桶內壁均勻掛蠟,以便山蜂定居後盡快采蜜和造蠟。一般繼桶比底桶要長2倍多,也有不分底桶和繼桶兩者合為一體的。桶底可用比 蜂桶底口面積稍大的園形木板製成。桶底和蜂桶連接處除留巢門外其餘部分 應密封好。桶的上口一般不用另加桶蓋,直接用樹皮或其它木板做成和蜂桶 口大小適中的園錐狀桶帽,扣在桶口上即可。園錐桶帽的下緣要長出蜂桶10 厘米左右。外面再加一層草編簾子以防雨水。桶帽與桶口相接處也應密封,帽的內側也應掛蠟。桶帽、桶、桶底之間應連接固定好。蜂桶做好後,放於房舍附近的背風向陽、後邊有樹、前面開闊、夏不積水、冬不積雪的地方。放桶時,蜂桶應盡量墊得高些,一般以長頸酒瓶倒立做墊墩,並在桶底墊塑料布防潮。也可用光滑的木桿或其它材料做墊墩,主要是防止鼠、螞蟻等進入巢門。蜂桶要分散擺放。放置要端正、堅固,以防桶倒蜂逃。清除蜂桶周圍的污物、雜物。接蜂前最好將桶帽下面塗少量蜂蜜。
三、接蜂方法 山蜂分群多在春季5月10日至6月2日和秋季7月20日至8月10日進行。接蜂時操作者要戴好蜂帽等保護裝備。常用的接蜂方法有巢門接蜂法和結團收捕法。巢門接蜂法:當蜂群分群開始飛成喇叭筒形狀時,在1~2分鍾內,將塗有蜂蜜的桶帽(或桶蓋)用一隻手提著。當蜂王出生時,迅速用另一隻手或手 握的草把,將蜂王托到桶帽上。手離開後,山蜂很快結團並越結越大。然後 就可把桶帽輕放在蜂桶上。當本群大部分蜂都進入桶後再蓋嚴桶帽並固定好,之後再縮小巢門或關閉巢門,在夜間妥善移動放置好蜂桶。蜂群進桶後 要注意看護,如果桶內安靜,可打開巢門,不安靜可隨時關閉巢門。 結團收捕法:在巢門接蜂未能成功時,蜂王第一次起飛不會飛太遠,一般都 落在附近樹上、房檐等處結團。此時,接蜂者可搭梯子上去,一手把蜂帽放 在蜂團上方接近蜂團,另一手用草把將蜂團由下向上驅趕,待蜂王和全群蜂在桶帽下面結團,再將桶帽提走,以引蜂入桶。此期如收捕不成功,蜂群就 會向遠處遷飛。蜂群遠處遷飛時,可用鍬或手撒揚小灰(草炭土)或潑水的方法擋住其去路,迫其停留在附近的樹上或房檐等處結團,以便再次收捕。此外,在野外發現分蜂群結團在樹枝上時,可鋸斷樹枝將蜂團放入蜂桶內,也可將其抖落在面袋裡,帶回放入蜂桶。發現山蜂群在樹窟里時,可在白天量好高度劃好記號,晚上將樹鋸斷抬回家養。先鋸去上段後鋸下段,防止桶倒蜂逃,注意人身安全。在石縫里發現山蜂時,要在其分蜂時用巢門接蜂法或結團收捕法接蜂家養。也可在山上立些空蜂桶,以招引分群蜂居住,當蜂 群住後安靜進入正常工作時,可在夜間抬回家養。
四、繁殖分群 山蜂接入蜂桶後,工蜂馬上利用蜜囊中的貯蜜營造巢脾、貯蜜,蜂王開始產卵繁殖。繁殖是由蜂王和雄蜂交尾來完成。交尾後,雄蜂因外生殖器脫落而死亡。一隻健壯的蜂王,一晝夜可產卵1000~2000粒。山蜂分群,多採用抓王法,即將蜂王放入紗布、窗紗袋裡,吊入蜂桶內上方, 等蜂群安定後,再把蜂王從紗布袋裡放到蜂桶內。一般每大桶蜂群春季可分成5~6群,秋季又分3~4群。
五、飼養方法
1.早春繁殖的弱小蜂群應進行補飼。補飼應在天黑前進行,每次喂蜂蜜250~500克,連喂2~3天。
2.新招引或越冬後期至早春時期桶內貯蜜不足的蜂群,也要進行補飼。新接的山蜂要一次補足,缺蜜的蜂群要連續補2~3天,一般每天補蜜1.5~2公斤。補飼時,先將蜜裝入盤中,蜜上放秫秸2~3個,之後將盤放進桶中。也可用白糖代替蜜進行補飼,500克糖兌500克開水,涼後補飼。補飼應在 深秋和早春的傍晚進行,以防引起盜蜂。
六、注意事項
1.控制溫度:夏季應將蜂桶放置於濕潤涼爽、敵害少的地方。如果蜂場周圍 沒有避陰樹林,可臨時搭設涼棚防署降溫,同時做好防雨工作。入冬前,要將蜂桶周圍、桶底、桶帽的縫隙用泥抹嚴。檢查溫度時,可用一根長膠管,從巢門插入蜂桶,使上端接近耳部。如果聽到桶中呈「嗡嗡」聲,表明溫度適宜,如聽到「唰唰」聲,表明溫度低,應適當關閉或縮小巢門;如果聽到 「呼呼」聲,則表明桶內溫度過高,應適當擴大巢門或採取其它措施降溫。
2.控制分群:立秋前後,蜂群易出現分群現象,當分完兩群後,要將再出現 的新蜂王掐死。以培養壯群。
3.嚴防敵害:山蜂的天敵很多,如田鼠、螞蟻、蟾蜍、蛇、蜘蛛等,為防其 危害,應在蜂桶周圍加設圍欄。
4.防葯害:蜂桶放置最好遠離農田、化工廠、採石場等可能有農葯、煙塵等 危害的地方。最好把蜂桶放置在上風頭。
5.防逃蜂:有時接蜂回來後,不幾天發現蜂都跑了。主要是因為周圍環境 不好,有煙味、葯味或其它有害氣味,或有病菌感染、寄生蟲、動物的干擾等。
七、取蜜和取蠟 取蜜從清明節後開始到白露為止。山蜂從植物上採集來的花蜜很稀,經過蜂 的加工釀造,水分才漸漸散發減少,變成較濃的蜜。待載蜜的巢脾達到蜂桶 三分之二以上時,桶內的蜜將近做滿,可考慮取蜜。 山蜂釀蜜期一般從清明到白露,生產實踐中多山蜂每年僅在白露前後進行 一次性取蜜。取蜜前用細鐵絲在繼桶與底桶之間的縫隙間插入,拉斷桶內的 蜂蠟,之後將繼桶取下放倒,再用鐵絲纏上棉花點燃,放在繼桶的一端進行 熏煙,待繼桶內山蜂飛出即可取蜜。現在多不用煙熏法,而用風吹法。就是 將繼桶放倒後,用小型吹風機從一端往另一端吹風,把山蜂吹出即可取蜜。 取蜜時,可將蜜脾混在一起破碎,用1~2層紗布包好控壓出蜜。待蜜全部 控壓出後,將殘剩的巢脾放入熱水鍋中加熱,水蒸發後,再把液體蜂蠟緩慢 倒入盛有少許(半盆)溫水的盆里。盆中的溫水可對臘進行清理,使蠟中的 雜質沉入水底,臘浮在表面,待水涼後製成固體蠟團。這種蜂臘無雜質,品 質較好。
『伍』 中華蜜蜂養殖技術哪裡可以學習
養殖中華蜜蜂技術,新華書店裡養蜂手冊上就有如何養殖中蜂,建議您去新華書店購買一本學習學習,還可以向有經驗的養蜂師傅請教,加上自己摸索的真知識,您的養殖中華蜜蜂的經驗和知識就會越積越多,養殖中華蜜蜂的理想就可以在不長的時間里,得到快速的實現。
『陸』 最新蜜蜂養殖技術
養殖環境:應選擇有樹木的小丘陵或山地,蜂箱不宜有裂縫和洞口,蜂箱離地面大概50cm左右。選擇蜂種:各地蜂種的適應性不一樣,建議自留種較好,可保證蜂種的純正性。飼料管理:主要飼喂蜂蜜,還可將花粉做成膏狀進行人工飼喂。溫度管理:溫度低於6℃時需進行保溫。防治病蟲害:預防為主,如出現病害需及時處理。
一、蜜蜂養殖環境
養殖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蜜蜂的生長,因此一定要保證良好的自然環境與蜂箱環境。
1、自然環境:一般可選擇有樹木的小丘陵或山地中,其要求通透性比較好,溫度適宜,不積水即可。
2、蜂箱環境:蜂箱不宜有裂縫和洞口,以防出現盜蜂現象,蜂箱的大小需保證蜜蜂可以正常生長,為了保證足夠的光照,蜂箱離地面大概50cm左右為好,還以便於做好排水遮蔭工作。
二、選擇蜂種
1、蜜蜂養殖的歷史比較悠久,目前蜜蜂的品種也比較多,因此不能隨便進行引種。
2、我國各地的蜜蜂品種都有所不同,比如北方的蜜蜂品種耐寒能力比較強,但是不耐熱,不適合在南方進行養殖,一般建議自留種為主,從而保證了蜂種的純正性。
三、飼料管理
1、養殖蜜蜂時需時刻保證充足的糖飼料,蜜蜂的主要飼料是蜂蜜,有利於延長蜜蜂的生長周期,提高蜜蜂的體質。
2、國內的蜜蜂采粉能力比較差,基本蜂群內都是缺粉狀態,從而導致中蜂繁殖能力比較弱,所以需要人工進行飼喂花粉,可將花粉做成膏狀進行飼喂,從繁殖期開始每次都需要飼喂充足,放置在離蜂箱不遠的位置,讓蜜蜂自行搬回蜂箱即可。
四、溫度管理
1、適宜的溫度更有利於蜜蜂生常生長,因此需要調控好蜂箱的溫度,這樣有利於增強幼蜂的生長力,還方便清洗蜂箱,以防敵害侵襲。
2、在蜂群越冬前應備好足量的飼料,等到溫度低於6℃時,將草把均勻鋪在蜂箱內的隔板上,等氣溫回升穩定以後,為了方便蜜蜂生長與繁殖,可根據具體情況將草把全部清除。
五、防治病蟲害
蜜蜂養殖與其他養殖一樣會出現病蟲害,比如巢蟲、蜂蟎、幼蟲腐臭病、囊狀幼蟲病、胡蜂、螞蟻、蜘蛛等等,如發現病害一定及時進行處理,另外還應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柒』 怎樣養蜂技術培訓
你好!想學習來想學技術選擇學源校需謹慎,建議您先網路了解相關培訓機構或者學校,然後再實地考察比較,從師資,設備,環境,學生、家長口碑等硬體、軟體多方面了解,同時多考察,對比幾家同類培訓機構,學校!謝謝可愛的網友採納一下哦!
『捌』 蜜蜂的養殖技術
蜜蜂養殖的
技巧就是,
哪裡有花在
開放就把蜜
蜂運到哪裡去放。
『玖』 蜜蜂養殖技術
春繁期,將每兩個蜂箱並列放在一起,在無風的傍晚,給每群蜂喂糖水(蔗糖:水=1:1)或兌水蜂蜜250~300ml,2小時後,待蜜蜂興奮散團,箱內溫度升高,即可進行抖蜂緊脾。
緊脾時,只選留1張脾即可,多餘的脾全部提出,能促使蜂王快速產卵。這樣可防止早春低溫多寒潮的襲擊,使產卵圈不受凍,蜂子健康發育,同時也使一部分蜜蜂得以休息,延長壽命。
將緊脾後的1張脾放在蜂箱中央,此時蜂足以保護巢脾。靠近鄰箱的一側放1隔板,另一側放1隔板,板外再放保溫物。箱外保溫的做法是:箱底墊草,兩蜂箱之間填雜草,用塑料布防濕保溫,在陰雨天或較冷的傍晚,用塑料布將蜂箱全部覆蓋,謹防堵死巢門。傍晚視氣溫隋況,可關閉巢門。
(9)蜜蜂養殖技術培訓擴展閱讀:
蜜蜂的主要分類:
1、中華蜜蜂
軀體較小,頭胸部呈黑色,蜂王體長17.5mm左右,體色呈黑色或棕紅色,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黃色絨毛。工蜂體長11mm左右,喙長5mm左右,腹節背板呈黑色,有褐黃色環,處於高緯度、高山區的中蜂腹部色澤偏黑。
2、義大利蜜蜂
體形較黑蜂小,腹部細長,吻較長,因此可利用它為紅三葉草授粉。腹板幾丁質顏色鮮明,腹節背板第2~4節的前部具黃色環帶。性情溫順,在提脾檢查時,能保持安靜。抗病力弱,對蜂蟎的抵抗力弱。
3、卡尼鄂拉蜜蜂
大小和體形與意蜂相似,腹部細長,腹板呈黑色,腹部背板第2~3節通常有棕色斑,少數個體具紅棕色環帶,幾丁質黑色,覆毛短而密,體表絨毛灰色,雄蜂絨毛灰至灰棕色,吻長與喙長均6.6mm左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