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技能課程 > 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培訓感想

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培訓感想

發布時間:2020-12-31 06:44:26

㈠ 如何設計初中數學拓展課程的教學活動

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7.4利用軸對稱設計圖案教學目標:1、經歷對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欣賞和動手操作、畫圖過程,掌握有關畫圖的操作技能,發展初步審美能力,增強對圖形欣賞的意識。2、能按要求把所給出的圖形補成以某直線為軸的軸對稱圖形,能依據圖形的軸對稱關系設計軸對稱圖形。教學重點:本節課重點是掌握已知對稱軸L和一個點,要畫出點A關於L的軸對稱點的畫法,在此基礎上掌握有關軸對稱圖形畫圖的操作技能,並能利用圖形之間的軸對稱關系來設計軸對稱圖形,掌握有關畫圖的技能及設計軸對稱圖形是本節課的難點。教學方法:動手實踐、討論。教學工具:課件教學過程:一、先復習軸對稱圖形的定義,以及軸對稱的相關的性質:1.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折疊後,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________,那麼這個圖形叫做________________,這條直線叫做_____________2.軸對稱的三個重要性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提出問題:二、探索練習:1.提出問題:如圖:給出了一個圖案的一半,其中的虛線是這個圖案的對稱軸。你能畫出這個圖案的另一半嗎?吸引學生讓學生有一種解決難點的想法。2.分析問題:分析圖案:這個圖案是由重要六個點構成的,要將這個圖案的另一半畫出來,根據軸對稱的性質只要畫出這個圖案中六個點的對應點即可問題轉化成:已知對稱軸和一個點A,要畫出點A關於L的對應點,可採用如下方法:`LA在學生掌握已知一個點畫對應點的基礎上,解決上述給出的問題,使學生有一條較明確的思路。三、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練習:1.如圖,直線L是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畫出這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L2.試畫出與線段AB關於直線L的線段L3.如圖,已知直線MN,畫出以MN為對稱軸的軸對稱圖形小結:本節課學習了已知對稱軸L和一個點如何畫出它的對應點,以及如何補全圖形,並利用軸對稱的性質知道如何設計軸對稱圖形。課件的話,可以加我,我傳給你

㈡ ,說明自己需要加強哪些方面的內容,調整哪些數學教學行為

一、通過對《中學教師專業標准》中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維度的學習,請結合初中數學的學科特點和自身的數學教學實際作業要求:請結合自己的學習、感悟及反思進行闡述,要體現研修該內容後自己在認識上的深化及數學教學行為方面的優化。杜絕抄襲,字數不少於600字。 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的改變 數學新課程給初中數學教育帶來的可喜變化是有目共睹的,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筆者結合課程改革的理論和實踐,提出了新課程改革下應注意的幾點問題,對深入開展新課程改革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應由單純的記憶、模仿和訓練轉變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新課標》與過去的《教學大綱》相比較,無論是基礎理論、知識結構、還是內容安排都有較大的變化。在這種要求下,教師們就需要更加註重在教學實踐中體現新的教育理念,並不斷為此進行積極的探索。 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經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我對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數學教學頗有心得,寫下幾點感悟,求教同仁。 在新課程改革中要貫穿新課程理念。首先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思想方法。另外,教學目標要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結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從被動接受學習轉向自主探究學習。教師的角色地位要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教師的教學策略要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一、教學中師生角色的改變 首先,教師要擺脫舊的教育觀念。更新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和學生觀。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再也不能把傳授知識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和目標。教學應採用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方式,注重學生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要將自己的定位,從灌輸者轉變到引導者、合作者的角度上來,以學生為主體。 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能夠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要能夠去發現數學問題,將實際問題歸結為數學問題與求解過程。所以,不僅要把數學教學活動搞好,還要將數學課堂教學作為學生發現數學的實踐活動課,通過設計與生活實踐密切聯系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充滿著無數的數學問題,「數學教學應建立起課內外結合的教育空間體系,突破教材限制,向室外延伸,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形成數學問題的初步印象」。 另外,學生要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為自己而學,要積極主動探知,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獲得學習知識的能力,發展自己,充分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 二、新課程改革對初中數學教師的要求 教師應具備整體把握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能力。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新課標,對新課標深刻認識、整體把握,以新課標為指導,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數學課程體系,積極引導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只有教師盡快把握新課程標准,並將新課程標准貫穿於實際教學中,才能為學生的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師應具備創新能力,可以靈活運用新課程教材。由於初中數學課程的內容發生了較大的調整,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很強的對新課改的領會能力。在領會新教材意圖的基礎上,全面了解新舊教材變換之處,根據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時更新數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好新教材。只有如此才能夠使學生學會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才能讓學生養成知識發現、探索和創新的能力。 教師應具備對教學行為的反思能力。教師應該定期反思:是否完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如何、學生是否掌握了教學內容以及對教學內容的反饋、是否有遺留問題等。通過研究自己教學中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以及梳理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和解決的方法,來不斷積累教學體會和經驗。通過觀摩課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通過看資料,看案例等,不斷充實自己。 三、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中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隨著國家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依然有部分教師還處在從原來的舊教學理念轉變到新教學理念的過渡時期,在教學中也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困惑,從而制約了新課程的深入改革。筆者認為,要推進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就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教學內容的具體化與抽象化之間的關系。《數學新課程標准》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盡量使抽象問題具體化、直觀化,使所有學生都可以在不感到困難的情況下,了解數學問題的本質,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現代信息技術與教材的關系。《數學新課程標准》強調:「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現代信息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改變了教師的授課方式,電腦和網路已經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參考工具,甚至超越了傳統教學中的黑板粉筆。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表明傳統教學方法中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的時代即將過去。但也不應該走入另一個誤區:用多媒體課件完全代替教材。在教學中依然要以教材為主,現代技術教學作為輔助,做到合理利用教學資源,不斷提高數學教學實效。 不同等級不同教材的之間的關系。國家、地方課程改革中要求教師是一名課程的實施者,此時教師的職責就是忠誠地執行設計好的課程方案,而在校課程開發中教師還是是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教師有主動詮釋課程,開發課程的能力.處理好實施者、研究者與開發者的關系,是新課程背景下對數學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初中數學新課程的改革,任重而道遠,循序漸進推進課程改革,是目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一項艱巨任務,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解決問題。 總之.初中數學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在改革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雖然初中數學的教學很具挑戰性,只要我們教師能真正培養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自學能力,就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學好數學,使學生不僅獲得數學知識,而且能夠培養自學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為以後的學習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上幾點想法是筆者結合課程改革的理論和實踐所進行的一些初步思索,還有待研究,希望廣大同行提出更多更好的想法,共同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發展。

㈢ 說明自己需要加強哪些方面的內容,調整哪些數學教學行為

一、通過對《中學教師專業標准》中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維度的學習,請結合高中數學的學科特點和自身的數學教學實際,作業要求:請結合自己的學習、感悟及反思進行闡述,要體現研修該內容後自己在認識上的深化及數學教學行為方面的優化,杜絕抄襲,字數不少於600字。答題內容: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面對新的中學教師專業標准,面對新的形勢,面對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對我們的關注,為了勝任未來的教育教學工作,我個人認為我們中學教師除了具備過硬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教學基本功外,還需要加強教師的專業素質,主要包括知識和能力兩方面。教師既要有廣博的知識,又要通曉基本的社會學科、自然學科的知識,做到博學多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教師的博學多才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要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一、教師要有廣博的的知識。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教師的博學多才是至關重要的。1、教師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學科,具有扎實而淵博的知識。每一個教師來說,不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要加強進修和不斷學習,跟蹤學科的學術動態,了解新觀點,掌握新信息和新技能,不斷更新知識,站在學科前沿,實現教師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化。 2、教師應該博學多才。作為一個教師,跟其他的專家不同,他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識,力爭「樣樣通」。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給學生以人格的感召。學生年齡越小,他們對教師的期望就越大,他們常常把教師當成網路全書,在他們眼中,教師是無所不知的,無所不曉,如果教師一問三不知,或者經常被問住,學生會非常失望,對教師的信任度和崇拜程度將會大大降低,也將直接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勤於學習,不斷完善和充實自我,做一個知識淵博的教師。 二、教師要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教研能力。 1、駕馭教育教學能力是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能力素質。它要求教師能根據教育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遵循教育教學應有的規律,以及學生的發展的規律,運用恰當的方式方法,,組織好教育教學活動,達到理想的效果。 2、良好的語言表達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備的主要能力。由於條件限制很多實事不能一一再現,常常需要教師通過語言來描述,把豐富的知識通過語言描述來傳授給學生,這就需要教師的語言准確清晰,具有科學性;簡明練達具有邏輯性;生動活潑,具有形象性;抑揚頓挫,具有啟發性。 教師不僅僅是「教書匠」,更應成為教書育人的專家,成為教育教學研究的復合型人才,教研能力也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1)、教學研究能力。把教學和教研結合起來,對自己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理論升華,成為規律性的共識。對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理論研究,進而探索和發現新的教學規律、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2)、學術研究能力。當前,大多數教師的教研大多都停滯在對教材的分析、教法的探討、教具的使用、考試的研究,限於一些教學技巧和教學經驗的陳述等方面,而對於教學理論的研究相對薄弱,缺乏對教學創造性的思考,也缺乏批判的精神。教師只有由教育型向學者型的轉變,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和素質教育的需求。三、教師還要具備創新精神。 教師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不能被動地等待運用別人的研究成果,或者生硬地照搬照學,而應該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去,認真分析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找出新的解決方法。同時依據時代要求,善於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並把它創新地應用於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育教學效率。教師的創新包括:獨到的見解、新穎的教學方法、創新的思維、凸現的個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識等等。只有教師具有了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才會持續地發展,教育教學水平才會穩步地提高。 四、關愛學生,是為"人師"之本。 "師愛",是教師對學生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教師應該愛每一位學生,不管大小強弱,甚至不管學生的品行優劣,教師都應該付出愛心,一視同仁。教育,如果充滿著愛,即使是冰凍的感情也能融化,教師對學生的愛的情感,能轉化為學生接受教育的內部力量,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和尊重,激發他們對教師的親近感、信賴感,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 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將不斷加強知識儲備,靈活調整教育行為,使自己成為一名符合《教師專業標准》的合格教師。

㈣ 你認為自己要勝任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需要拓展哪些方面的知識

一個是教育心理,你會是不行的,你還要把所有的同學教會,還有一個就是平時多看看數學方面全國全省的動態,看看別的教師的文章,學習一下經驗

閱讀全文

與初中數學拓展性課程培訓感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