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培計劃(2o15)送教下鄉項目培訓反思
都是在糊弄人,我去年參加一個國培,課程表上安排的課程好幾個都沒上,經常放假。最後逼迫我們給他們好評,否則不給我們結業證。
❷ 國培計劃2016送教下鄉項目通識培訓反思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十全十美,更找不到沒犯過錯的人.一個人犯了過錯,通常都會自我版反省,但有些人只是口頭上權隨便說說,敷衍了事,卻沒去躬行實踐,那反省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一個人不但要會學習做人,更要會犯錯時自己反省,檢討,並確實的做到.
做錯事要反省,那到底要反省那些事呢 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中去發現.像平常時待人是否親切有禮 做事是否腳踏實地 求學是否認真上進 …..等.如果可以做的到,那就要繼續保持,如果做不到的話,就要虛心的請教別人.吸收別人的長處,改進自己的缺點,這樣的話你沒有十全十美,至少也有十全九美吧!
現代的社會中有很多青少年自以為是,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總是抱著「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心態,因此常會看到兒子殺父親,原因只是為了區區的小錢,還有...等不法的行為.雖然到了監獄才後悔,反省,但將來出了監獄之後,難道真的可以保證不再重蹈覆轍了嗎 所以做錯事後要銘記在心,千萬不要左耳進,右耳出,要做個新世代優秀的陽光少年
生活中最需要自我反省,倘若你在取得一點成績之後自我反省一下,那麼你將取得更多的成績,可是自我反省往往是不容易做到的
❸ 送教下鄉培訓過程中需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交通,住宿合適的科目
❹ 羅山縣「送教下鄉」採取哪些形式
為解決農村教師在教學中的困惑,提高廣大農村小學教師的專業技能,充分發揮我縣學科帶頭人的指導和引領作用,構建城鄉互動的教研機制,促進全縣小學教育的均衡發展,繼續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根據縣教體局的要求,縣教研室利用三月份的雙休日組織開展了對定遠、山店、彭新、鐵鋪、朱堂、靈山、周黨、潘新、廟仙、莽張十個鄉鎮的送教下鄉活動。由於准備充分,形式創新,過程開放,成果豐碩,因此活動獲得圓滿成功。其主要表現是: 一、體現「三式」。 一是體現「菜單式」 。送教之前,教研室小學組全體同志深入到朱堂、潘新等鄉鎮的部分學校開展調查研究,深入課堂聽課,與教師進行座談,了解教學現狀,征詢送教內容,請農村教師「點菜」。對照「菜單」,教研室精心挑選送教教師,確定送教內容,准備送教輔導材料。二是體現「立體式」。這次送教寓現場作課、交流研討、專題報告、理論輔導、答疑解惑於一體。每鄉鎮送教時間一天,上午由兩名送教老師和本鄉鎮一名骨幹教師同台作課,並進行教學經驗交流。下午一點半開始,先由教師評課,然後由縣教研員進行專題輔導,最後送教教師和縣教研員對聽課教師所提教學中的諸多問題進行現場解答和研討。三是體現「互動式」。送教人員與被送鄉鎮的教師以「三課」活動為載體,同台競技,同台展示,互聽互評,解疑答難,送教者既是示範者,又是與鄉鎮觀摩教師的互動者,更是對鄉鎮教師的指導者和引領者,城鄉教師面對面地研討,心貼心地交流,互動學習,教學相長,共同提高,效果很好。 二、做到「三精」。 一是精心組織。各鄉鎮中心校提前安排活動,廟仙中心校把活動程序和內容及要求印發到每一位教師手中,山店、鐵鋪、周黨、定遠、彭新、莽張等鄉鎮張貼或書寫標語,營造了濃厚的活動氛圍。沈瑜、胡天林、劉金榜、胡延齡、郭成、余永天、張遠志等中心校長親自組織,全程參與活動。山店、彭新、莽張、周黨中心校要求有特殊情況不能參加活動的教師,必須向中心校長請假。莽張、廟仙送教當天正趕上停電,為保證活動效果,張遠志、余永天校長派人借來發電機發電,使觀摩培訓順利進行。余永天校長身患重感冒,利用中午吃飯時間輸水,仍帶病參加活動的全過程。該鄉的普教專干、會計、出納均參加聽課和報告。胡天林校長帶頭參加教學研討,沈瑜、胡延齡、余永天、許智勇等校長在活動最後作總結,要求教師加強學習和研討,繼續深化推廣送教成果。逐步提高個人素養。各鄉鎮教研員身體力行,清點教師,精心安排,主持活動,把整個送教活動組織得井井有條。送教教師的學校領導也是高度重視,傾力支持。尤其是實驗小學校長嚴國賢,每逢送教當天,親自打電話詢問本校送教教師的作課情況及培訓效果。二是精彩展示。為成功開展今年春季的送教下鄉,五所局直小學按照文件要求,積極推薦骨幹教師送教。經教研室認真挑選,最後確定由第一實驗小學的彭玉潔、陳友枝、包洋,第二實驗小學楊春霞、桂波,南街小學李玲、楊蕾,西街小學趙輝等八位同志承擔送教任務。他們中有的是國家級骨幹教師,有的是省市級骨幹教師,有的講授過省市級優質課。接受送教任務後,人人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案,不斷修改,不斷完善,楊春霞、包洋等送教教案修改十餘次。送教教師以厚實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技能、靈活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教學理念、求實的教學作風、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各鄉鎮觀摩教師展示了一節又一節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學場景,似春風拂面,又似繁花盛開,給農村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是精心學習。送教當天,廣大鄉村教師早早起床,跋山涉水,按時趕到會場參加觀摩學習,他們來的早,到的齊,有很多教師顧不上吃早飯,中午顧不上休息,但聽課專心,記錄認真,紀律嚴明。有的教師帶病參加學習,大事也不請假,充分展現了當前我縣小學教師熱愛學習、敬業樂教的精神風貌。 三、落實「三性」。 一是送教內容富有針對性。根據農村教師的「點菜」,小學語文送教的內容以閱讀教學為主,著力解決第二課時的有效教學及第三課時的教學任務和教學基本方法。小學數學以「計算課」和「概念課」為主,引導教師著力處理好計算教學中的四對關系,引導學生親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建立清晰的概念,同時引領教師在鑽研教材時,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為有效教學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送教的課堂教學與專題輔導融為一體,理論輔導與課堂實踐相互結合,充分體現了送教活動的針對性。通過送教,解決了廣大農村教師在教學中的困惑,深受教師的歡迎。二是學習研討體現主動性。教師主動參與,認真聽課,及時反思,撰寫評語,積極研討。無論是中老年教師,還是近幾年來新上崗的青年教師,包括鄉鎮教研員、各村小校長、主任都能主動發言,他們談體會、談收獲、談思考、談建議,場面熱烈,氛圍濃厚。很多教師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寫成紙條,當面質疑,請教對策,這些都表明我縣小學教師熱衷參於教學研究,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努力成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三是送教活動具有實效性。送教活動之前,教研室提前通知送教課題,所有觀摩教師提前鑽研教材,活動當天,被送教鄉鎮小學教師全員參加觀摩,評課時人人精心准備,隨機點名發言。這些都保證了活動的實效和高效。莽張中心校的青年教師張開立發言說,送教下鄉利用雙休日進行,開始我很有想法,但參與之後,很有收獲,雖然佔用了一天的休息時間,但非常值得。廟仙邢橋小學張少林校長發言說,當前教育的發展日新月異,我今年已經五十二歲了,有時不想學習了,但通過這次送教活動,感覺自己的思想不能退伍,仍要加強學習,要對得起這份工作,對得起教師這個職業。沈瑜、胡天林、胡延齡、張遠志等中心校長說,這樣的活動應該每學期開展一次。送教活動受到了各鄉鎮領導和廣大教師的歡迎和好評。 送教是展示、是交流、是引領、是培訓。送教下鄉活動的開展,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希望各鄉鎮中心校借送教東風,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本鄉校教師的專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