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技能課程 > 責任人生培訓課程doc

責任人生培訓課程doc

發布時間:2020-12-28 04:58:40

A. 人生 責任 價值 主題班會求素材,越多越好!!

樓主是要圖片素材嗎?
你可以去素材公社—圖片素材—商業職場這個類別找。感覺還是和人生,價值蠻符合的。

B. 什麼是人生責任,人生責任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人的責任不是從人的生理需求和本能慾望中自發產生的,也不是上帝規定的,而是由人的職責、使命和任務規定的。歸根到底是由人們所處的社會地位決定的。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彼此之間存在著種種社會聯系,並對社會和他人承擔不同的責任、任務和使命。凡是在共同生活和活動的地方,都有責任和義務存在,也可以從個人對民族、國家、階級、政黨、團體等的關系中發生。人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社會、團體和家庭的成員,就負有對民族、國家、社會、團體和家庭的使命、責任或義務,因而也就有對社會和他人履行這些社會義務的責任。馬克思和恩格斯說:「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於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是無所謂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329頁。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施明、任務和職責是由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和人們在社會關系中所處的地位決定的。
含義
由此可見人生責任的含義有三層意思:
第一,人生責任是人在一定社會的生存和生活中所承擔的職責和任務,這里強調的是人生責任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第二,人生責任是人在社會的生存和生活中所承擔的扮演不同社會角色的職責和任務,強調使人生責任與社會角色之間的關系。
第三,人生責任是人在社會的生存和生活中對自身行為的不良後果所承擔的過失,這里所強調的是人生責任與行為的關系。

C. 人生有幾大責任和義務

第一、就是撫養子女的責任和義務,第二贍養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D. 簡述大學生人生責任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知道自己人生的目標,確立有益於大眾的工作;奉獻自己的力量,彰顯父母的愛與聲名;最後完成自己的理想。

E. 求!以人生責任」為主題。通過小人物小事件來描繪鮮活的人生,來詮釋身邊的責任的視頻

聽過蘇芮的復酒干倘賣無嗎?講制的是一位退伍老兵啞叔在一個高檔住宅撿到一個嬰兒,並靠收廢品將嬰兒撫養長大的故事,這個故事非常的感動我,生活中也有這樣真實的故事,以收廢品為生的人在這個世界不是最卑微的人嗎?!但是他們卻用微薄的收入養大了沒有一點血緣的孩子,這就是責任感啊;還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阿姨給一家做保姆看孩子,可是這家的大人不知道什麼原因不回來了,保姆就一直帶著孩子,是沒有薪水的帶,而且沒有怨言,保姆也卑微,也是靠責任感帶著孩子,這樣的事情太多了!

F. 培養積極心態感悟責任人生風景區演講稿

培養積極心態 感悟責任人生
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我們都在面臨著這樣那樣的選擇,而影響每次選擇結果的就是我們的想法。想法雖然不能完全決定我們的生活,但是有什麼樣的想法,可能就會有什麼樣的未來。過去的想法決定今天的狀況,今天的想法又會決定將來的狀況。因此,成功的人們總喜歡總結自己的座右銘——心態決定一切,雖然這樣的話難免絕對,但是也足以見心態的重要性。我們的現實生活,並不全是一帆風順的,大部分的生活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痛苦和失敗,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積極的心態能引導我們走出情緒,專心工作,尋找突破點,克服困難;而消極的態度,讓我們走向了倒退之路,最終走向失敗之路。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將會怎樣回報我們。 責任是什麼?是司馬遷的:「明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是孔子的:「當仁不讓」?是荀子的:「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 是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己。」?還是李大釗的:「鐵肩擔道義」?還是毛澤東主席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看是:「企業興亡,員工有責」
責任,即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負責,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做的好了固然是好,做的不好了,也要承擔起責任。工作不可能全懂,不可能不做錯,但是同樣的錯誤不能犯第二次。這就是責任,要對自己負責,要對設計成果負責。我的責任就是認真完成設計工作,對方案負責,所以只要有著一顆積極熱情的心,就一定可以解決任何難題,態度和智慧可以改變一切。而積極熱情的態度必然來自於高度的責任感與對工作的無比熱愛。 我們作為設計工作者,更需要有超強的責任心。 我理解的責任必須是對質量的負責。對質量的負責不光是對公司形象的負責,也是對國家基礎建設的負責。有人把責任分兩種:一種如清茶,倒一杯是一杯,永遠是被動;一種如啤酒,剛倒半杯,便已泡沫翻騰,永遠是主動。,有人說:「責任就是對別人和自己負責」 雄鷹看到藍天的廣闊,便振翅高翔,自由而高傲;飛瀑看到峭崖的險絕,便一瀉千仞,流銀瀉玉,靈動如龍;海燕看到巨浪的洶涌,偏引吭高歌,乘風破浪,大氣巍然。我們如果沒有責任心,就如那牆頭的浮草,輕浮淺陋。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煉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另外,我們還要胸懷感激之心。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視你的人,因為他醒覺了你的自尊;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該獨立;感激你的親朋好友,因為他們時刻在關愛著你。作為設計工作者,我認為在感激公司的同時還要感激建設方、施工方等所有的項目參與方,設計只是項目建設中一個環節,只有方方面面的機構參與進來,才能讓整個項目建設能順利進行。才能讓設計工作的價值完美體現出來。凡事感激,感激周圍一切的人和事。感激必定使我們心態積極、心情舒暢、家庭和睦、身體健康、事業有成。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工作,需要一份默默的堅持,還有一份對工作和生活積極的態度。敬業,是一種道德的光輝所在,是一種對自己生存形態的關注與升華。一個連自己的職業都不能付出全部的責任心的人,成功是無從談起的。只有踏踏實實的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攜帶責任與熱情並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我才無愧於自己的崗位與人生。

G. 人生責任是什麼

人生是指人們最原始的生存狀態,而將責任賦予其中就構成了豐富炫彩的生活。人生責任的定義相對廣泛,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相應的就有不同的獨立人生和責任,由此就構成了龐大而又冗雜的人生責任的定義。

責任含義
每個人生來就要擔負各種責任,不同年齡階段,隨著人們「能力、心態、素養、思想、」等境界的不斷提高,所擔負的責任也不一樣,責任分為:自身責任,社會責任,家庭責任。一個人有沒有責任,要看這個人有沒有擔當。

責任定義
總的來說,人與人之間相處或生存的過程中,對自己和他人的所做的或所承諾的每一件事承擔後果。

所謂人生責任,使之人在其社會的生存和生活中應承擔的扮演不同社會角色的職責和任務,以及對自身行為的過失所承擔的不良後果。

責任分類
一是指分內應做的事,如職責、盡責任、崗位責任等。

二是指沒有做好自己工作,而應承擔的不利後果或強制性義務兩者關系兩者關系

負責任是分內應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責任感是衡量一個人精神素質的重要指標。這是個廣義的概念,從法律的角度上說:法律責任,即行為人由於違法行為,違約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受的某種不利的後果。從權利義務的角度上說:則指義務所謂人生責任,是每個人在其社會生存及生活中應承擔或扮演的不同的社會角色、職責和義務,以及對其自身的不良行為所造成的過失必須勇於擔當責任!

退貼吧

歷史起源
對責任這個概念,在中國思想史上最初有兩種含義:一是表示 臣民對君主、帝王,對「天」主動盡職和效忠;二時表示個人對自己行為的不良後果和過失負責。在西方思想史上,古希臘 唯心主義哲學家 蘇格拉底把「責任」看作是「善良公民」為國家和人民服務所應具備的本領和才能。他提出「美德即知識」,認為知識包含著一切的善,只有天生有知識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擔當治理國家的責任。德莫爾利特指出,應當認定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以便把國家治理好,決不能讓爭吵破壞公道,也不能讓暴力損害公道。在這里他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認為公民要對國家負責任。伊壁鳩普把責任看作是人應對自身行為後果負責的意思。他說:「我們的行為是自由的。這種自由就形成了使我們蒙受褒貶的責任。( 章海山: 《西方倫理思想史》第124頁。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版)」

內涵
責任有豐富的內涵,可以從不同層次、不同形式來區分,可以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去認識。

人生責任是人在一定社會的生存和生活中所承擔的職責和任務,責任無處不在,存在於生命的每一個崗位。這里強調的是人生責任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人生責任其實是在人與人相處時才會存在,只有把握好責任的內涵,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觀。

是由社會地位決定的
人的責任不是從人的生理需求和本能慾望中自發產生的,也不是上帝規定的,而是由人的職責、使命和任務規定的。人生責任也可能是因為家庭的環境和人們所處的社會地位決定的。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彼此之間存在著種種社會聯系,並對社會和他人承擔不同的責任、任務和使命。凡是在共同生活和活動的地方,都有責任和義務存在。就像交警要讓行人和車輛有秩序的通過,而醫生就要為病人帶來生的希望,給他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關懷。但有人只知道索取,但不去奉獻,這就不符合社會規律。只有奉獻了,才能去談索取。哪有不幹活就領工資的?這不是一個道理嗎?人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社會、團體和家庭的成員,就負有對民族、國家、社會、團體和家庭的使命、責任或義務,因而也就有對社會和他人履行這些社會義務的責任。馬克思和恩格斯說:「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於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是無所謂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329頁。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施明、任務和職責是由社會的物質生活條件和人們在社會關系中所處的地位決定的。

H. 增強社會責任感是人生修養中什麼的重要內

社會責任感是一個人對祖國、對民族、對人類的繁榮和進步,對他人的生存和發展所承擔回的職責感和使命感。增答強社會責任感是人生修養中()
A.心理修養的重要內容 B.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
C.思想政治修養的重要內容 D.科學文化修養的重要內容
答案
C
解析
社會責任感是思想政治修養的重要內容,A、B、D三項都不符合題意,只有C項符合題意。

I. 如何培養積極心態 感悟責任人生

1.心情要愉快。
2.心胸要寬敞。
3.不能說沒辦法。
4.能夠接受批評。
5.不可隨便批評別人。
6.要與思想積極的人交往。
7.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

J. 人生的責任

人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當自己回首往事時遺嘆不要太多。奮斗會美化你的人生。在刻骨銘心地領悟生活的時候,在心靈得以深層次凈化的時候,有一種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那就是美妙的兩個字「奮斗」。

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應正確對待自己人生旅途上的對與錯成與敗的轉換。因此,作為收割成果的我們,不要讓歲月流逝在不時地回頭自己的成果之中,我們只顧一直朝前看,奮斗不止。崇高的理想,神色的毅志,只會在奮斗中形成,美好的願望,甜蜜的憧憬,只能在追求,奮斗的韻味里展現,奮斗是力量之術。沒有奮斗,生命之樹怎樣常青?一個哲學家曾這樣說過;「人生兩大悲劇,一是得不到一生中最想得到的,二是得到了一生中最想得到的。」人生最大的意義價值就是歡樂,幸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讓我們一起奮斗,創造亮麗的人生
一個人如果沒有奮斗目標,那麼他不會成功,美麗亮麗的人生將離他遠去。奮斗是意志的堅實腳步。所有成功者的足跡都灑滿了勤奮的血汗,多麼聰明的人,信心再大,信心再大,意志再堅強。若沒有勤奮的實際行動,一切都是空。奮斗是長期的艱苦勞動。奮鬥成為我們青年求知的優良品德和習慣。那種見異思遷的人,畏縮不前的人,不願出力流汗的人,永遠嘗不到勤奮的甘甜。
我們兩個說不定還是同名啊
你姓什麼?
人是從動物進化、分離提升出來的。因而人作為人存在時,已不是純粹的自然存在物,而是雙重的存在物,既是一種自然的存在物,又是一種社會的族類存在物。人作為一種族類存在物,顯然與純粹自然物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我們始終不可忘記人類的老祖宗始於動物、源於動物,一定的動物遺傳基因將跟隨人類終身。人類與動物有著千絲萬縷割不斷、理還亂的聯系和共通的特徵。人類從動物向人的進化經歷了極其漫長的艱難歲月,人類從野蠻人向文明人、向真正的人過渡同樣也必將經歷漫長的無數代人的艱難而痛苦的進化過程。因而以人為本,我們只能從現實的人出發,以現實的人為本。不僅要看到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也要看到兩者之間的必然聯系;不僅要看到兩者之間的相異性,也要看到兩者之間的相通性;不僅要看到我們人類有強大的理性與自覺,也要看到人類也常會出現動物的瘋狂與茫茫然。馬克思指出:「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定的具體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受肉體組織制約的他們與自然界的關系。-------任何歷史記載都應當從這些自然基礎以及它們在歷史進程中由於人們的活動而發生的變更出發。」 [1](P24)

有生命的個人生物體是人的一切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活動的現實載體,這是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現代生物科學研究已充分證實了一點:絕大部份人類性狀(如身高、體重、智力等)和行為都是由多個不同的人類基因所控制並且是可遺傳的。環境因素會對基因表達產生強大的影響,環境可以放大或阻礙基因的效應,但環境不能取代或排除基因的作用。不具備人類基因的動物肉體組織再怎麼生活在人的環境中也不能變為人。經過科學家的長期努力,人類終於打開了自己生命的天書:人有23對染色體,每對染色本包含數千個基因,每個基因又是由不同排列組合的化合物鹼基組成,人類基因組共有30億個核苷酸的序列------雖然人類要真正讀懂這本天書也許還要幾百年或上千年,不過一些大體的概念我們已經了解了,例如人與黑猩猩的差異在基因,種族的差異在基因,疾病的生成在基因,甚至肥胖與否、自殺等行為也在基因,而作為人的性格的秘密也大部份埋藏在基因之中。當然人類基因的先天影響是和人類後天的「文化基因」交織在一起共同發生作用的。前不久發生的馬加爵殘殺四同學案中所透視出的問題,顯然不僅是一般社會經濟和教育問題,更反映了我們有必要加強對人類生命體的研究,加強對人類基因作用的研究以及對基因缺陷所致的人格障礙的研究與針對性防治。這樣才能堅持人本唯物論。

什麼是人類本性?什麼是人的本質?這是長期存在著爭議的敏感話題。一種看法是將兩者割裂開來:人的本性就是指人的動物本能,人的本質則是指人超越於動物性所應該成為的樣子。還有一種看法,則將兩者看成完全是一回事:人性就是人的本質。其中有一部分人只對人性或人的本質只作抽象認識(如性本善、性本惡);而另有一部分人只是堅持對人性和人的本質只作具體的理解(如只強調人的階級性、社會歷史性等)。以上看法都沒有分清兩者應有的聯系與區別。馬克思的獨到之處正在於: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辯證的觀點來看待人類本性與人的本質之間的關系,將兩者視為既有聯系又相區別的辯證統一體。嚴格說,馬克思並沒有對人類本性或人的本質作明確地定義性表述,但字里行間對這兩大基本概念所作的意思表達還是很清楚的,尤其是馬克思原著中經常在「合乎人性」「適合人類本性」與「佔有人的本質」「實現我的人的本質」等不同語境中使用人類本性和人的本質兩大概念,以明確揭示兩者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聯系表現為,人類本性與人的本質都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界的根本屬性,其中前者決定後者,後者是前者的集中表現與個性展開;區別在於,人類本性,是對人類客觀存在的類特性即基本共性的概括與抽象。人的本質,則主要是指個體對人類本性的自我體認與個性展開,是對人的個性差異,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社會聯系、社會交往、社會關系之本質差異的分析與歸納。

所謂人類本性,一般地說,是指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的基本屬性。馬克思所認為的人類本性主要包含三個基本點:(1)人類生命活動的根本動因與內在意向,是求生存求發展的自我實現欲。(2)人類生命活動的性質,是自由自覺地活動。(3)人類生命活動的方式,是結成一定社會關系。三者相互聯系、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相對穩定的人類本性客觀要件。那麼其中誰是最具有決定意義的要件?有人認為是人的社會性,也有人認為是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本文認為按照馬克思的人本思想看:人類生命活動的根本動因與意向——自我實現欲,應是人類本性之本源,也是人與動物之間本原性區別。

所謂自我實現欲,即指人類與生俱來的內在的慾望潛力。從廣義看,包括最低層的吃、喝、穿、住、行、安全和中層的感情、社交、尊重等需要的自我利益實現欲,也包括高層次自我能力展示、自我個性完善等自我價值實現欲。這種自我實現慾望力,客觀潛存於人類心靈深處並隨著人的生命周期及外部刺激而有規律地遞增與發展。每個人的慾望值,雖然不同,但自我實現的潛在欲求卻是一致的,共同的。馬克思在分析人類本性時指出,「他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一當人們開始生產他們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時候(這一步是由他們的肉體組織所決定的),他們就開始把自己和動物區別開來。」「已經得到滿足的第一個需要本身、滿足需要的活動和已經獲得的為滿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1](P32、P25、P35)新的需要,又將產生新的自我實現的歷史活動,如此不斷循環往復。這里馬克思在分析中刻意在「創造歷史」四個字上加上「引號」以說明這里的「創造歷史」非主觀的有意識的創造歷史,而是指人類在人的第一個歷史活動之前就具有「創造歷史」展示自我力量(實現自我)的潛能、潛意識、潛在慾望,這種潛能是與生俱來由「他們的肉體組織所決定的」。因此,人類是由與生俱來的創造歷史、實現自我的潛在慾望力為驅動本源,而產生出自由自覺的社會生產等實踐活動的,生產勞動又進一步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促進了人類的不斷進化與多向度發展。頑強、非凡的自我實現慾望力是人類得以自由自覺創造社會歷史的客觀基礎與內在動力,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與人的社會性都是由此而派生的。

從我們祖先「肉體組織」的先天條件看,類人猿跑不如馬快,力不比牛大,兇猛不及虎狼,智能也不比黑猩猩強很多。但為何最終是人類成為宇宙之王,萬物之靈?為什麼人類能不斷進化發展而其它動物卻始終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根源就在於:人類具有多層次、多向度和無限增長、永不滿足的自我實現驅動力和慾望力,而一般動物的慾望力則是低層次、單向度和少變化的,它們很容易滿足於「溫飽」等本能需要,別無他求。現代科學研究已發現,人類的自我實現欲是打入人的基因之中的,這種慾望力,同人類潛在的體力、智力等客觀存在一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並極大地影響著人類諸多方面的發展。在洛克菲勒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實驗室中,神經遺傳學家分離出一種與人的慾望力密切相關的名叫VIRLI的基因,這種VIRLI慾望基因使得人類在外部世界的信息素刺激下,會產生積極自我意識與反應,生成具體目標與渴望,再由渴望轉化為自我實現的行動,達成自我願望的最大滿足。一般動物缺少這種特殊的慾望基因,從而永遠只能有低層次單向度的慾望力,無以充分進化和發展。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通過外因而起作用。因而,人類,也只有人類,才會擁有遠大理想和社會規劃,才能不斷刷新和創造自已的歷史。

所謂自我實現,當然離不開自己。正如馬克思所說,在任何情況下,個人總是「從自已出發的」。「對於各個個人來說,出發點總是他們自己-----」「任何人如果不同時為了自己的某種需要和為了這種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麼也不能做-----」[2](P86、P286)恩格斯也認為:「在我們能夠為某一件事做些什麼以前我們必須首先把它變成我們自己的事,利已的事,------」[3](p12)顯然,馬克思主義創史人認為,「從自己出發」做「利已的事」是人類從事一切活動與創造的最合乎人性的、最正常的內在動因與活力之源。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制度創新等,目的也正在於要建立調動人的一切積極因素(自我實現欲)的內在機制。那麼這是否意味著,人類註定要生活在自私自利,極端個人主義陰影之中呢?並非如此。

這就是人生!

閱讀全文

與責任人生培訓課程doc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