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安醫學院有哪些專業
西安醫學院是陝西省人民政府舉辦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創建於1951年,其前身是陝西省衛生學校。年省政府設陝西省衛生幹部學院建制。1994年國家教委批准成立陝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06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西安醫學院。
臨床醫學】學制:五年培養目標:為基層醫療衛生系統培養具有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醫學人才。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初步達到臨床醫生的基本要求,為畢業後從事疾病診治和預防、全科醫療服務及相關工作奠定基礎。主幹學科: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全科醫學。主要課程: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醫學分子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葯理學、機能實驗學、臨床技能學、診斷學、外科學總論、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神經病學、傳染病學、精神病學、流行病學、全科醫學概論、社區醫學概論、健康教育學等。授予學位: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醫學學士學位。畢業去向:在醫療單位、科研機構、醫學院校從事醫療、科研和教學工作、在基層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等衛生機構從事臨床工作。【臨床醫學(兒科方向)】
學制:五年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以兒科專業為特長的臨床醫師。要求學生系統掌握醫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掌握兒童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初步掌握常見急難、重症的處理原則;能從事兒童保健工作;熟練掌握一門外語,能夠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獲得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主要課程: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為主幹學科。開設有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葯理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小兒內科學、小兒外科學、兒童保健與行為發育、小兒傳染病學等必修課。
學位授予: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畢業生就業方向:各級醫療衛生部門及高等醫學院校從事兒童醫療、教學、科學研究等工作。【臨床醫學(全科醫學方向)】學制:五年培養目標: 培養從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培養要求:要求學生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全科醫學、預防醫學和康復醫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系統掌握社區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具備對急重症的初步處理能力;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獨立獲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一門外語,能較順利地閱讀本專業外文書刊;具有全科醫學思維,具備開展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為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初步能力;具備開展臨床科研的初步能力。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葯理學、病理解剖學、病理生理學、微生物與免疫學、預防醫學、診斷學、外科學、內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中醫學、全科醫學概論、社區醫學概論、康復醫學等。學位授予: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醫學學士學位。畢業生主要去向:在基層醫療單位或社區從事臨床醫療、健康教育、保健和預防工作,也可在醫學院校、科研機構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或繼續攻讀研究生。葯學院【葯學】學制:四年培養目標:培養具備葯學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夠從事葯物分析、葯物制劑生產技術與管理、醫葯營銷、葯物研究與開發,參與治療葯物監測、新葯臨床評價和臨床葯學研究等方面的高素質葯學技術人才。培養要求:掌握葯劑學、葯理學、葯物化學和葯物分析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主要葯物制備、質量控制、葯效學和葯物安全性評價等基本方法和技術,具備葯物制劑生產設計與管理的基本能力、選擇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進行新葯葯理實驗與評價的能力;熟悉葯事管理的法規、政策和葯品營銷的基本知識;了解現代葯學發展動態,具備獲取信息、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主要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人體解剖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葯理學、葯物化學、葯用植物與生葯學、天然葯物化學、葯物分析、葯劑學、生物葯劑學與葯物代謝動力學、葯事管理學等。學位授予: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就業去向:制葯企業、大中型醫院和醫葯流通等企事業單位以及葯品檢驗、葯政管理等部門的技術和管理崗位。【市場營銷】學制:四年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經濟管理學科基礎理論、醫葯學基本知識及市場營銷基本理論與實踐技能,能夠從事醫葯工商企業市場營銷及營銷管理工作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培養要求:掌握管理學、市場營銷、醫葯企業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和醫葯市場營銷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葯學、醫學基礎知識;了解葯事管理法規、政策,能夠勝任現代醫葯企業的市場營銷、營銷管理等工作。主要課程:管理學基礎、醫葯市場營銷、市場調查與預測、醫葯推銷原理與技巧、醫用化學、人體解剖生理學、臨床醫學概論、葯理學、葯劑學、統計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公共關系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醫葯國際貿易。學位授予: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就業去向:在制葯企業、醫葯公司和醫葯流通企業等相關企業的銷售及營銷管理崗位工作。【中葯學】學制:四年培養目標:培養具備中葯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與其相關的中醫學、葯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夠在中葯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開發領域從事制劑生產、中葯鑒定、中葯材規范化種植與加工、葯品經營管理與銷售及臨床用葯指導等方面工作的高級中葯技術人才。培養要求:掌握中醫葯的基本理論;掌握中葯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和檢測的基本原理和技術,掌握中葯質量鑒定分析的基本理論與技術;掌握中葯葯理學與毒理學的基本理論與實驗技能;具備中葯炮製加工、中葯成分提取與分離、中葯質量鑒定分析、中葯炮製加工、中葯制劑的制備與分析方法和中葯成分的篩選與評價的基本能力。熟悉臨床用葯的基本知識;熟悉葯事管理的法規、政策與營銷的基本知識。主要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中醫基礎理論、中葯學、方劑學、葯用植物學、中葯鑒定學、中葯化學、葯理學、中葯葯理學、中葯炮製學、中葯葯劑學、中葯制劑分析、葯事管理學等。學位授予: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就業去向:各級醫院、中葯葯檢及葯政部門、醫葯類院校、中葯研究與開發單位、中葯制葯企業、中葯種植及炮製企業、中醫葯流通機構等相關單位的技術與管理崗位工作。護理學院【護理學】學制:四年培養目標: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具有護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較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具有人文社會科學、醫學科學和預防保健的基本知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為護理事業獻身的精神,能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全心全意為廣大人民群眾健康服務,能在各級醫療單位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社區護理、護理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護理學高級人才。主要課程:系統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醫學微生物與寄生蟲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護理葯理學、護理倫理學、護理心理學、護理學基礎、健康評估、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精神病護理學、眼耳鼻喉口腔科護理學、護理統計與研究、社區護理學、護理管理學等。學位授予: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就業去向:在各級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社區服務站、醫療保健機構等單位和部門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工作,或在大專院校從事護理教學、科研工作。◆ 本專業為陝西省特色專業。口腔醫學系【口腔醫學】學制:五年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具備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醫學知識,掌握口腔醫學基本理論和臨床操作技能,能在醫療衛生機構從事口腔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和預防工作的口腔醫學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要求:通過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接受無菌操作、齲洞充填術或開髓術、根管治療、潔治術、傳導麻醉、牙拔除術、牙列印模製取和牙體預備等基本操作技能訓練,使學生獲得以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 具有較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較寬厚的自然科學基礎;2. 掌握必需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3. 熟悉內、外、婦、兒等臨床常見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及臨床表現;4.掌握口腔醫學的基本理論、臨床操作技能,具有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能獨立處理口腔醫學領域內的常見病、多發病。5.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6. 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7.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主要課程:系統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口腔局部解剖學、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粘膜病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兒童口腔醫學、口腔預防醫學、口腔材料學、口腔頜面影像診斷學等。學位授予: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醫學學士學位。就業去向:在各級口腔專科醫院、綜合醫院的口腔科、口腔保健機構,從事口腔臨床醫療、口腔預防保健及口腔衛生教育等工作;在醫學院校從事教學工作或繼續攻讀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醫學技術系【醫學影像技術】學制:四年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合我國西部地區醫療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能力,掌握各種現代醫學影像設備(MRI、CT、DSA、DR、CR)的操作和應用及各種圖像後處理技術,能夠在各級醫療衛生單位、醫學院校和影像儀器設備公司等從事影像技術相關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培養要求:通過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接受常規放射學、X線計算機體層成像(CT)、核磁共振、超聲影像學、核醫學、腫瘤放射治療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訓練,使學生獲得以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l、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2、掌握醫學影像學各項技術操作(包括常規放射學、CT、核磁共振、超聲影像學、核醫學、介入放射學);3、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理論、操作技能和醫學圖像處理;4、掌握醫學影像設備的工作原理及構造,了解初步排除故障與維護保養方法;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能較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中外文書刊,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主要課程:高等數學、計算機基礎、人體解剖學、斷層解剖學、病理學、臨床醫學概論、影像物理學、醫學影像電子學、醫學影像成像原理、醫學影像設備學、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醫學影像診斷學、介入放射學、超聲影像學、核醫學、腫瘤放射治療學位授予: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就業去向:在各級醫院及基層衛生單位從事普通放射、CT、磁共振、超聲等影像技術工作。在各級醫院從事介入放射和放射治療技術工作,高等醫學院校和影像儀器設備公司從事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的教學培訓和設備研發工作。【醫學檢驗技術】學制:四年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在各級醫院、血站和疾控中心等部門從事檢驗及醫學實驗室工作的高級醫學技術人才。培養要求:通過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接受醫學檢驗操作技能的系統訓練,畢業生應具有從事臨床醫學檢驗及衛生檢驗的基本能力,同時獲得以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2.掌握醫用化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病原診斷學、血細胞形態學的基本理論和技術;3.掌握常用檢驗儀器的基本構件和性能,具有設備的維修保養能力;4.具有數理統計和計算機應用的基本能力;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能較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中外文書刊,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主要課程:生物化學、病理學、分析化學、大學計算機基礎及應用、臨床醫學概論、臨床檢驗基礎、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臨床血液學檢驗、臨床輸血學檢驗、臨床寄生蟲學檢驗、臨床分子生物學檢驗、臨床檢驗儀器學、臨床實驗室管理學。學位授予: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就業去向:在各級醫院、血站、防疫部門和獨立實驗室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工作。各級科研機構、高等醫葯院校及各類生物技術公司或有關企業單位從事體外診斷產品研發、生產管理及經營管理等工作。◆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為陝西省本科特色專業。【眼視光學】學制:四年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現代眼視光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在醫院眼科、眼保健機構、眼鏡及視光相關產品企業從事視覺保健和矯治工作的應用型高級醫學技術人才。培養要求:通過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眼視光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接受眼病篩查、屈光檢查、視功能的檢測、斜弱視的矯治和訓練、驗光配鏡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訓練,使學生獲得以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掌握眼科學和視光學的基本理論與臨床技能;2、掌握用現代光學技術解決視覺障礙的基本技能;3、掌握視光學儀器和視光學保健產品的發展趨勢,並且能夠在臨床中推廣使用;4、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5、具有較廣泛的社會科學知識,較深厚的自然科學基礎;6、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口頭及書面交流能力,良好的科學精神和職業道德。7、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能較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中外文書刊,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主要課程: 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葯理學、臨床醫學概論、計算機基礎、眼視光應用光學、眼視光學理論和方法、驗光學、眼鏡學、接觸鏡學、眼病學、雙眼視覺學等。學位授予: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理學學士學位。就業去向:各級醫院眼科、眼科專科醫院、保健機構從事眼睛和視覺的保健工作,在眼鏡及視光相關產品企業從事產品研發、生產管理及經營管理等工作。公共衛生系【預防醫學】學制:五年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具備醫學基礎理論、臨床醫學知識,掌握預防醫學基本理論和公共衛生實踐技能,能夠在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從事預防醫學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接受系統的衛生檢測技術、疾病控制技能訓練,具有衛生防疫、控制傳染病與職業病、改進人群環境衛生條件、實施食品衛生監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計算機應用及統計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掌握一門外語,可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主要課程:生物化學、生理學、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傳染病學、衛生化學、流行病學、勞動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環境衛生學、衛生統計學、兒童少年衛生學等。學位授予: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醫學學士學位。就業去向:到省、市、縣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衛生監督所,以及檢驗檢疫局、政府各級衛生監督管理部門、社區衛生機構、健康教育及管理機構、綜合醫院預防保健等部門,從事衛生防疫、傳染病控制與職業病防治、改進人群環境衛生條件、實施食品衛生監督與人群合理營養的指導工作。【臨床醫學(精神病及精神衛生方向)】學制:五年培養目標:為基層、各地區醫院、精神衛生中心等衛生系統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醫學人才。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初步達到臨床醫生的基本要求,為畢業後從事疾病診治和預防、醫學教育、科學研究的實踐和精神衛生工作方面擁有特長的專科醫師的教育與實踐奠定基礎。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能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在醫療實踐中防治由社會、心理以及生物學等因素引起的有關精神疾病及心理、行為障礙;掌握現代化建設條件下心理、精神疾病的防治原則及處理方法,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計算機應用及統計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掌握一門外語,可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主要課程: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葯理學、機能實驗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精神病學基礎、臨床精神病學、司法精神病學、兒童少年精神病學、臨床心理學、神經病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醫學統計學、流行病學、衛生學等。學位授予: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醫學學士學位。畢業生主要去向:到各基層地區、綜合醫院、精神病醫院、心理咨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事臨床醫學、精神病及神經病防治、心理保健及心理咨詢工作,或在醫學院校、科研單位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食品科學與工程】學制:四年培養目標:本專業本著適應現代化建設和社會進步需要,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 具有化學、生物學、食品工程和食品技術知識,掌握本學科的實踐技能、檢測技術、產品研發和資源綜合利用能力,能在食品相關領域內,特別是地方傳統食品、功能保健食品和綠色有機食品領域從事食品生產技術管理、產品開發、工程設計及食品安全檢測、監督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復合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要求:本專業方向的學生主要學習與食品加工生產有關的化學、生物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電子學、食品工程原理等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掌握食品機械與設備、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檢測)、食品工藝學、發酵食品工藝學、保健食品研發原理及應用、食品工廠設計等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形成自己的專業特長,以適應社會對食品行業人才的需求。本專業通過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和科研訓練等實踐環節,加強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主要課程: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化學、食品分析與檢驗、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機械與設備、食品工藝學、食品生物技術、發酵食品工藝學、保健食品研發原理及應用、野生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中草葯生物技術等課程。學位授予: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畢業生主要去向:學生畢業後能在食品生產企業從事醫用食品、糧油食品、地方傳統食品、功能保健食品和綠色有機食品的生產工藝設計、技術研究與新產品開發、質量檢測與安全性評價、新產品推廣與經營管理等工作;在食品葯品監督、質量監督、進出口商檢與衛生防疫等部門從事質量監督管理與分析檢測工作等。衛生管理系【公共事業管理】學制:四年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醫學、管理學、信息技術和法學的基本理論與技能,能夠在基層衛生行政機構、醫療機構、預防保健機構等各類衛生事業單位從事行政管理、信息管理、法律服務等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 基礎醫學概論、臨床醫學概論、預防醫學(含流行病學)、管理學基礎、衛生事業管理學、病案管理、醫院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公共關系學、衛生經濟學、運籌學、管理文秘、衛生統計學、衛生法學、計算機程序設計、計算機網路與應用、資料庫原理與應用、管理信息系統、衛生信息管理學、法學基礎理論、憲法學、民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經濟法學、刑法學、刑事與民事訴訟法學、醫療糾紛與法律處理等。學位授予: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就業去向:在基層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機構、預防保健機構、衛生監督所以及基層司法機關和法律服務機構等部門工作。英語系【英語】學制:四年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與我國現代化建設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從事醫學英語教育、翻譯等能力的實用性、復合型人才。主要課程:英語精讀、英語語音、英語閱讀、英語語法、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英語視聽說、公共演講、英語口譯、英美國家概況、法語、跨文化交際、語言學概論、詞彙學、醫學英語術語、醫學英語閱讀、醫學英語翻譯、醫學英語寫作、醫學英語視聽說、英國文學選讀、美國文學選讀、論文寫作、基礎醫學概論、臨床醫學概論等。學位授予:對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文學學士學位。就業去向:醫葯衛生企事業單位、醫學院校、雜志社、英語培訓機構等。
B. 中草葯種植培訓基地
河南省南陽市
辛荑花種植基地
以我市南召縣為主體,輻射帶動其他地區開展辛荑規范化,規模化種植。力爭到2003年、2005年,全市優質辛荑花基地面積由現在的9萬畝、11萬畝,產量由現在的42萬公斤分別達到70萬公斤、85萬公斤,年產值由現在的840萬元分別達到1400萬元、1700萬元,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由現在的70%分別達到75%、80%。計劃在南召縣小店、雲陽、皇後三個鄉鎮建立辛荑花高標准種植示範園區1.5萬畝,爭取納入國家中草葯開發重點基地。利用國家實施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工程的機會,以河南省中葯研究所為技術依託,組織開展國家級項目子項"辛荑規范化種植技術研究與示範"的申報研究,著重以辛荑花良種選育技術,辛荑規范化栽培技術,辛荑外觀性狀、內在成份分析,辛荑病蟲害防治技術等開展技術攻關,進一步優化辛荑品種結構,提高品種產量,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經濟效益,加快科技長入辛荑產業的步伐,把我市建設成為國家級優質辛荑商品生產基地出口創匯基地。
山茱萸種植基地
西峽現有山茱萸面積22萬畝,重點分布在太平鎮鄉、二郎坪鄉、雙龍鎮、軍馬河鄉、米坪鎮、石界河鄉、桑坪鎮、陳陽坪鄉、寨根鄉等9個山區鄉鎮。年產量保持在1600噸左右。歷史以來,西峽產山茱萸以其皮大、色紅、肉厚、地道、有效成份含量高而馳名中外,名揚四海。1999年、2001年曾先後兩次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山茱萸還被國家質監總局確定為原產地域保護品種。西峽縣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名特優經濟林—一山茱萸之鄉。今年, 西峽縣山茱萸GAP基地建設已通過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組織的現場驗收。目前,山茱萸正處於採收加工階段,葯農和商客多持觀望態度。市穩,但購銷不暢,每公斤收購價在35元/左右。西峽縣正申報無公害山茱萸產地認證。
桔梗種植基地
以桐柏縣為主體,建立桔梗高產高效示範基地。力爭到2003年、2005年,全市優質桔梗基地面積由現在的0.5萬畝分別達到3萬畝、5萬畝,產量由現在的130萬公斤分別達到780萬公斤、1300萬公斤,年產量由現在的1300萬元分別達到7800萬元、1.3億元,把我市建設成國家級優質桔梗商品基地和出口創匯基地。以桐柏月河鎮、大河鎮、朱庄鄉、城郊鄉、平氏鎮、固縣鎮等為中心地區,相對集中連片建設5萬畝桔梗生產基地,其中每個鄉鎮都要按GAP標准建設3000畝以上的規范化示範基地,重點鄉鎮每個村建立300畝高效示範區,從而帶動桔梗種植業的快速發展,2005年力爭把桔梗基地納入國家中草葯開發重點基地。加強科研開發力度,組織開展國家級項目子項"桐柏桔梗規范化種植技術研究與示範"的研究開發,爭取獲得國家科技開發資金支持,圍繞桔梗高標准示範基地建設,開展對桐桔梗種植資源保護和提純復壯研究,桔梗規范化栽培技術研究等。
梔子種植基地
以唐河為主體,建立我市的梔子種植基地。爭取到2003年、2005年,全市優質梔子基地面積由現在的1.8萬畝達到4.2萬畝、6萬畝,產量由現在的90萬公斤分別達到380萬公斤、600萬公斤,年產值由現在的900萬元分別達到3800萬元、 6000萬元。以唐河的馬振扶、祁儀等山區鄉鎮為中心地區,全面開展梔子品種選育研究,推廣優良品種,普及科學栽培技術;加強與中國農科院合作,開展以梔子為原料的梔子黃色素提取技術研究與開發,計劃2003年在基地建成一條年產量9噸的色素提取生產線,並開發生產梔子飲料和保健品等。
麥冬種植基地
麥冬,別名寸冬、麥門冬和沿階草等,為百合科沿階草屬植物,以肉質根入葯,是一味名貴傳統中葯材,為養陰生津之要葯,澤枯潤燥乏上品。自東漢以來為歷代醫葯肘後之物。麥冬古為野生,今以家種為主,栽培品原產於浙江慈溪、四川綿陽地區。
鄧州市位於南陽盆地西南側,屬於亞熱帶北緣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5.2℃,無霜期229天,日照2007.2小時,全市有耕地面積240萬畝,市內有湍河、趙河、嚴陵河、刁河等河流穿過,形成了較大面積的沖積平原,沿河的沙質壤土尤其適應麥冬生長。因此,鄧州市從1963年開始引種,所產麥冬產量高,而且肥大質柔,色澤黃白,氣味香甜,葯用成份含量高,療效確切。到80年代已形成為全國主產區之一,產品暢銷全國並有出口。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在全國葯材市場上佔有舉足輕重位置,被譽為鄧麥冬。2002年,南陽市確定鄧州市為麥冬生產基地縣。
鄧州麥冬生產從1964年引種至今,大體上經歷了兩個階段。1981年前為初試階段, 只是一般的種植。1979年前麥冬市場價格較為合理,每公斤4.2元,全縣麥冬種植面積也由3畝迅速發展到3800畝,畝產由10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左右;1979年後,由於全國麥冬市場處於飽和狀態,單價降到每公斤2元左右,全縣種植面積隨之壓縮到200多畝。l981年後為第二階段。自1981年,麥冬市場再次出現緊缺,單價猛升到1985年的每公斤10元左右,當年種植面積猛增至10390畝,結果市場又出現溫飽和狀態,1986年單價猛跌到每公斤1.2-1.4元,種植面積隨之最低降到300畝。近年來,由於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本地名優葯材生產,加上2003年麥冬價格暴漲至每公斤24-26元,全市麥冬種植面積又擴大到2000畝左右,平均畝產量也達到了350公斤,高的可達400公斤。
杜仲種植基地
以鎮平、內鄉為主體,建立杜仲規范化種植基地。計劃到2003年、2005年,全市優質杜仲基地面積由現在的5萬畝分別達到20萬畝、3 0萬畝,產量由現在的25萬公斤分別達到 100萬公斤、200萬公斤,年產值由現在的500萬元分別達到2000萬元、4000萬元。以鎮平寺山、高丘、二龍等鄉鎮為重點,輻射帶動其他地區發展杜仲生產,建立高效示範園區,開展杜仲種植技術研究和技術人員培訓,推廣"華仲l-5號"等杜仲優良新品種區域化、規范化種植,提高杜仲品質和產量,取得規模效益。
半夏種植基地
以唐河縣為主體,建立唐半夏生產基地。計劃到2003年、2005年,全市優質半夏基地面積由現在的500畝分別達到3000 畝、 5000畝,產量由現在的 5萬公斤分別達到以30萬公斤、50萬公斤,年產值由現在的75萬元分別達到600萬元、1000萬元。以唐河源潭鄉馬溝村為扶植重點,加強唐半夏品種選育、提純復壯和規范化種植等技術研究,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及單位面積產量。
天麻種植基地
西峽縣現有天麻800萬穴,重點分布於西坪鎮、重陽鄉、丁河鎮、五里橋鄉、雙龍鎮、二郎坪鄉、太平鎮鄉、軍馬河鄉、米坪鎮、石界河鄉、桑坪鎮、陳陽鄉、寨根鄉等13個鄉鎮。年產量保持在1200萬公斤左右。西峽產天麻經國家農業部長春參茸檢測中心檢驗,天麻素含量超法定質量標准5倍多。目前,西峽縣正申報無公害天麻產地認證和無公害產品認證。西峽縣天麻市價在每公斤40元左右。
黃姜種植基地
內鄉縣目前黃姜種植面積12萬畝,分布在15個鄉鎮(城關鎮除外 ),280個行政村,均為一年生,2003年平均畝產1210斤/畝,總產72600噸。
內鄉黃姜90%以上選擇珊瑚狀盾葉薯蕷,屬於高含量、高熔點、高產量的優質品種。按地力的好、中、差分別為每畝0.8、0.7、-0.6萬株;起壟、搭架、配方施肥,很少與其它作物間作。
目前種用一年生黃姜價格0.8 -1.0元/千克,且成交量很少。主要原因是受皂素價格下跌影響,市場飽和,外界種用黃姜需求量銳減,群眾不願出售,等待觀望,盼價回升。
為加強內鄉縣黃姜生產基地的建設,控制規模,優化布局,穩步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黃姜皂素含量和市場競爭力為目的,以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升級為根本措施,加大科技投入和對企業扶持力度,強化全程服務,全力推動黃姜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內鄉縣下一步將生點作好以下幾個方面的。
1、向群眾做好宣傳工作,變一年生黃姜為二年生的商品姜。
2、把提高黃姜皂素含量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廣專用配方肥、葉面微肥、搭架等項高含種植技術,全力提高皂素含量及商品姜的競爭力。
3、逐步篩選建立特色種植區域:通過監測對比,選擇皂素含量高的優勢種植區域,進行重點扶持,其它區域限制種植。
4、擴大招商引資,培植龍頭企業,在拉長產業鏈條上下功夫,同時拓寬銷售渠道,建立網路,以抵禦市場風險。
5、逐步建立黃姜GAP生產基地,提高產業質量和管理水平,營造產業競爭環境。
丹參種植基地
方城縣位於南陽盆地東北邊隅,地處北亞熱帶和南暖溫帶、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桐柏山脈與伏牛山脈、南陽盆地和黃淮海平原、華北地台與秦嶺地槽的分界線上,為南北氣團進出南陽盆地的走廊,俗稱「五界一口」。全縣總人口100萬,總面積2542平方公里,山、崗、平各佔三分之一,耕地面積 150萬畝。境內年平均氣溫14.5℃ ,無霜期 221無,日照 2147.6小時,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左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宜,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孕育出了種類繁多的中葯材。據調查,全縣共有中草葯380餘種,素有天然葯庫之稱。裕丹參以其品質上乘、療效顯著等優點,成為這座天然葯庫中的一支奇葩。經農業部參茸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化驗,裕丹參完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00年版一部規定標准,丹參酮IIA含量在0.60%以上,超過《葯典》規定標準的 2倍。1991年榮獲張仲景杯國際博覽會「銀質獎」;2001年榮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中國名牌產品」;2003年9月通過河南省無公害中葯材生產基地認證;2003年9月通過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認證。研究的《無公害仿野生裕丹道地中葯材栽培技術研究》榮獲南陽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一等獎。
據史料記載,方城丹參己有2000多年歷史,因方城古稱裕州,故名裕丹參,早在漢代已被醫聖張仲景譽為「丹參之首」。據《名醫別錄》記載:丹參生桐柏山川穀,此桐柏山乃淮水發源之山。方城位於桐柏山脈與伏牛山脈交界處,是淮河支流的發源地。早在明清時期裕丹參就遠銷廣州、上海、武漢及東南亞國家,在民間流傳著「丹參工、裕州長;品質好、療效良;上海、武漢葯庄藏;走水路、之留洋」的歌謠佳譽。
為把裕丹參這一事業做大做強,2001年方城縣把以裕丹參為主的中草葯產業作為一項富民強縣的後續支柱產業來抓。決定對12個山區鄉鎮實行封山育參,保護野生資源,嚴格按照中葯材GAP標准和《裕丹參仿野生栽培技術規程》建立種苗基地500畝,種植裕丹參3萬畝,封山育參15萬畝,使裕丹參產業走上科學化、規范化、規模化發展之路。
方城縣在產業發展之初,就把裕丹參的深加工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華豐中葯材有限公司,研製開發了高、中、低檔裕丹參保健茶和生命抗氧化劑等系列降脂降壓保健產品。